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0-06 08:23:15| 人氣9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讓愛飛揚」藝術電影欣賞- 父女情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父女情深 導演:詹姆士.艾佛瑞(James Ivory) 演員:克里斯.克里斯多佛森(Kris Kristofferson)
芭芭拉.荷西(Barbara Hershey)
莉莉.蘇必斯基(Leelee Sobie講授人:黃英雄 一、 劇情介紹
  比利威爾斯戰爭期間曾得勳章,戰後在美國駐法使館內工作,而且是一位知名的作家。在與瑪琪拉結婚後生了女兒小夏,但再也沒有懷孕的跡象。為了一償有兒子的心願,兩人認養了孤兒院的班納。
  
  班納選擇了一個英文名字比利,竟與養父一樣。剛開始比利無法適應美國人的生活,且常受到學校老師及女傭坎蒂坦的欺負。瑪琪拉毫不猶豫上學校理論並給了老師教訓。這使得比利大為感動。
  
  進入中學後,小夏認識了同學法蘭西斯。他是個心思細膩的男孩,喜歡歌劇又擅長假聲男高音(countertenor),而她媽媽是個重視精神層面的人,標榜自己是存在主義的實踐者。但畢竟是年輕,個子矮小夏一截的法蘭西斯在獲知小夏一家人要回美國時,提起勇氣向小夏表示他愛她。但這三個字說完卻像被風吹過般毫無蹤跡可尋。
  
  威爾斯長期酗酒,原本就因家族性遺傳罹患心臟病的他已開始對自己的身體擔憂,因此他決定要回美國,畢竟落葉總得歸根。而小夏剛到美國,學校的男生個個奉承她,小夏也溶入美式生活中,縱情青春約會中,但幾乎每個男友在與她上過床後就翻臉不認人,而且還以歌曲揶揄她,這使她相當不解與難過;頻頻向父親表示要轉學。
  
  比利被同學恥笑為「法國佬」,而且還遭受偷襲。這使得他對美國這個新環境極度排斥。但比利卻又喜歡電視的逗趣與五花八門。他每天守在電視機前狂笑,吃垃圾食物,這使得瑪琪拉受不了而斥責,雙方有了爭執。而此時小夏交了一位男友凱斯,威爾斯似乎自覺來日無多,他對待兒女的教育是開導與自由,甚至同意凱斯用他的車,在家與小夏過夜。
  
  除夕夜小夏和凱斯參加舞會,卻因父親病勢加劇而折返。沒多久父親就送入醫院,最終還是心臟病逝世。比利看了生母留下的日記,決定去唸大學,並在日後的時光緊守著這個家與家人。
  
二、 劇情分析
  人類的文化在進展中不時透過各種方式尋求一種共同的交集。許多大文豪在發掘人性的矛盾掙扎之際,總是強調人類的共通弱點與缺失,意圖以「人」的平等角度作剖析與反省。
  
  但事實上從另一個角度又可發現有許多人努力地去闡揚本國文化,這並非有何可議之處,但卻也造就了每個國家的人民對待他國人民時採取本位主義,更甚者常有因誤會而發生的衝突,就令人惋惜不已。
  
  威爾斯戰後一直居住在法國,也在這個國家娶妻生女;甚至領養了比利這個養子。這固然是為了彌補妻子沒有兒子的缺憾,但何嘗不是他潛意識中想認同法國這個第二故鄉。
  
  女傭坎蒂坦在小夏剛出生時就來了,她一直把小夏當作自己的女兒 ; 也一直灌輸她就是小夏的第二個母親這種觀念。但事實上威爾斯與坎蒂坦是格格不入的,他們幾乎沒有交談,在坎蒂坦交了男友後,把車子借給兩人郊遊,但卻在長大的小夏向他抱怨坎蒂坦任意進出房間害她沒有隱私時,他毫不猶豫地作了決定,離開法國回美國定居。
  
  這說明了落葉歸根的心態,但更重要的是文化差異所衍伸的不安定感所造成。就威爾斯個人而言,這種抉擇是合理正確的,但對於女兒小夏及養子比利而言卻又是另種重新而來的課題。
  
  比利的生母十五歲時與表哥偷情而生下他,但卻將他放置在孤兒院直到威爾斯夫妻收養他。比利剛去威爾斯家中時,無論到那裏都提著唯一的手提袋,因為不安定的心靈使他必須將自認為喜歡或值錢的東西放置袋內,這種難民心態肇因尋獲不到認同與歸屬。比利在學校其實可以唸得很好,但他選擇躲在暗處,因為太眩耀反而會增添他的不安。
  
  比利經過幾年的適應才慢慢找回了自我,也和小夏的姐弟之情有了互動。而在這塊土地上比利是比小夏更安穩的。因為小夏雖成長在法國,但家中往來對象卻是美國的氛圍,這逐漸使她在兩個不同的國度文化間尋求一種支點。認識法蘭西斯正是最佳的寫照。
  
  法蘭西斯的母親是個浪漫的女人,不管生活的困頓,卻堅持心靈的解放。她愛歌劇,也將兒子訓練成假聲男高音(countertenor)。她的信仰是「存在主義」的痛苦試鍊,並將這些特質全部遺傳給法蘭西斯,而小夏先由驚嘆、接納到最終的逃避,正是界於兩種文化衝激下的矛盾。這段感情事實上可稱為「姐妹之情」,因為法西斯的特質不但令小夏困惑也讓觀眾迷惘。所幸導演不見得要在這個層面作訴求,法蘭西斯代表的是整個法國這塊土地的氣息,這也使得小夏在成長中逐漸感受到一種無法落根的不安。
  
  坎蒂坦年過四十歲有了黑人男友,但當男友向她求婚時,她拒絕了。這樣的結局顯示坎蒂坦無法承受種族交揉之後的新枝文化,因為那勢必要費更大的努力才能在這塊土地上爭取到生根之地。但另一方面她自以為是的觀念始終堅持以小夏第二個母親姿態出現,殊不知小夏在成長後已開始在父母薰陶下有了完整的認知。也由此加速了威爾斯回美國定居的打算。
  
  威爾斯回國的動機不外乎若有不測家鄉也是最佳還擇的理念,其立意是正確的。但卻帶給了小夏和比利必須再作重新適應的問題。小夏雖很快融入男同學的追逐互動中,但她以法國的浪漫卻碰撞到美國的自私粗魯,小夏陷入困境與迷惑中。父親以過來人的身分緩緩地教導她,性關係並非必須探討與執著的問題,要緊的是如何在交往互動中認清過程的正確性,間接地使得人格也蛻變成熟。小夏認識凱斯後就是照父親這種教導,而使得小夏在日常應對中逐漸穩定,重要的是也經由這個過程小夏慢慢在新居之地找到生根之處。
  
  比利當然又得重新適應一個新的環境。基本上外在的不友善使得他也極力排斥這個國度;但諷刺的是他卻被電視節目深深吸引。這種五花八門的節目正是美國的另一種文化特質,相較於歐洲的歌劇是差異極大的。但比利很快將它視為停泊的港灣,再加上垃圾食物的助陣,比利雖不認同美國環境 ; 但事實上卻比任何人還要美國。
  
  威爾斯自知不久於人世,交代小夏要將那本日記本交給比利。比利在威爾斯死後,依然不肯去唸大學,這是他小時候不安定的感覺一直延續下來的結果。他可能懷疑他的命運最後不知還要漂泊至何處?但在看了生母的日記後,他才知道生母懷孕時雖知無力撫養他,但卻在字裡行間透露期望孩子將來能尋求到幸福的生活。比利感悟到在世上也許有許多挫折,但其實有這麼多的人在關心他,尤其養母的堅毅執著。
  
  比利終於答應威爾斯生前交代他的話:要守住這房子。比利在花園中種下一株松柏,小夏問他能不能種成圍牆?比利是點滴在心頭。圍牆能阻擋外人進來 ; 但也會緊閉自己靈魂。相信比利的決定一定與觀眾是一致的。



本文經黃英雄老師同意刊出
張貼:饒

台長: 大家
人氣(9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