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9-14 10:04:16| 人氣7,9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變態心理學角度看酒鬼薔薇聖斗 - part 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新雨出版社的編輯許韶芸小姐,來函邀請針對該社籌畫出版日本新世代女性新銳代表作家櫻井亞美之作品《14 fourteen》,希望能從犯罪與變態心理學研究撰寫推薦文或書評,以學術的視角與文學相結合,將優秀的文藝作品傳遞給更多的台灣讀者。我原本不擅長做這種寫推薦文或書評的事,不過在大學開課教導變態心理學時,發現學生很喜歡透過電影、小說、甚至動漫來探討變態心理學,把通俗但生動的大眾藝文娛樂媒體和生硬冰冷的教科書理論配合起來,往往可以大為提高學習興趣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對於許編輯的提議就很衝動的接受下來了。

這本根據日本真實案例「酒鬼薔薇聖斗事件」所撰寫的虛構小說,果然如所預期的極為耐人尋味,譯文也相當生動流暢,一口氣讀完之後,發現它的探討性絕不亞於同學最喜歡看的小說「比利的24個人格」、「她只是個小孩」,以及電影「怒燄狂花」等。怒燄狂花(child of rage)又譯為雙面天使,是一部根據真實案例拍成的電影。片中看似天真無邪的小小女生凱莎琳也有一番「英勇事蹟」,包括:弄死鳥窩裡剛出生的小鳥、毆打以及不讓弟弟吃東西、把家裡的狗用大針戳得頭破血流、用打破的玻璃杯劃破男同學臉頰而流血、色誘爺爺、想用尖刀殺死疼愛她的繼父…等等。殺人的小孩(Kids who kill)一書中也提到許多像這樣令人不寒而慄的小孩,沒有道德觀,喜歡操縱,對血和死亡的迷戀,暴力....等等。問題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小孩?」

櫻井亞美的這本小說,或許就是從某個角度切入,想深入探究這樣的問題。當然這是一部根據真實案例虛構的小說,不能完全當真。但我們如果將它視為一份模擬的心理病理學分析,則作者想像力的豐富與心思的細膩,確實是無可比擬的。真實世界中的「大桐一樹」是怎樣的一個小孩?我手邊並沒有相關的資料,不過既然是寫書評的性質,或許可以把《14 fourteen》這本書的內容,暫且當成是一份人格發展的真實記錄,從變態心理學的角度來略探一二。

首先,從本書以主角一樹為第一人稱的文字敘述裡,不難看到許多變態心理學的症狀描寫,就以小說一開始的以下這一段文字來看,「卡薩並非普通的柴犬。來自漫射光星球NGC3327的外星人,透過牠的腦細胞,有時會和我用牠故鄉星球的語言交談。…卡薩的黑色眼珠深處散發出奇怪的紅色光,以稍稍尖銳的金屬聲,與我的大腦直接溝通。…我輕輕地敲敲卡薩的頭,告訴外星人我已經了解的訊息…」。這應該不僅只是一樹的想像或一般性的幻想而已,很可能已經是典型的精神症狀了,這種古怪的幻想和魔奇思想,在分裂病性人格疾患中不難見到。接下來我們陸續看到的敘述:「晚上從窗外望見閃電型的銀色怪異閃光。一定就是住在洞窟的銀色生物…星球上住著宇宙之神,把我變成像他一樣沒有血肉身軀的銀色身體。面對著光芒以傳心術告訴我所在的地方,在某個夜裏他會帶我到出生的星球。如此一來我再也不回來這裏。永遠永遠…」以及「…我那時直覺他的名字叫作『BJ』,大概是用傳心術直接從他的腦細胞傳達來的訊息。…」都可以看成是這種古怪的信念,甚至逐漸發展出來的被控制妄想,相信自己的感覺、思考、以及行動是被其他的人所控制,或想像是被一種傳心術所控制。

當然,如果你逐頁去翻查這本小說創作,還可以找到很多在教科書上提到的精神症狀,例如:對不存在的聲音產生的幻聽(不知何時BJ來到我的身邊小聲地對我說:「就是現在了。你從現在起要開始進行復仇計劃了。」);對不存在的影像產生的幻視(銀色的模糊光芒浮現在眼前。透明的銀色頭髮和眼珠,合身的塑膠皮外套。他比以往更清楚地出現在我面前…);對不存在的味道產生的幻嗅(幾個星期前我被毆打時,從她的腦中飄來奴巴的氣味。我察覺到母親已是人渣之一…);鬆散不合邏輯的聯想(地震給了我從圍幕中解脫的期待…週遭的樣全都變了。此處宛如一座廢墟。我想這是BJ他們的第二次攻擊。為了要徹底消滅人渣,BJ的伙伴們再次進行了襲擊…);控制妄想(兩眼之間突然抽動了一下,腦海中紅色雲氣般的東西漸漸擴散。大概從半年前開始要是被這個雲靄控制住腦部的話,我的性器就會勃起…);針對一個對他完全沒意思的女孩麻耶加產生多情妄想而且深信不疑(上星期五体育課時妳將籃球傳給我,那應該是只有我們二人才了解的暗號。我完全了解這意思…麻耶加與眾不同…心裏其實還是想來見我的…)。

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例子是新語症(neologisms),也就是有一些精神分裂病患者會編造一些只對他們才具有意義的文字,(如本書中的『奴巴』):「我一直感覺到人渣的體內充滿著某種類似氣體的東西,而且受它所支配著。我稱它們為『奴巴』。下三濫的人渣全已被奴巴污染控制了心智,所以他們心裏腦裏所思考的全是錯誤的。」如果一樹對著精神科醫師大談奴巴的事情,大概病歷上很難不被加上一筆「新語症」的紀錄吧。

不過,如果從這些類似症狀的敘述,認為作者亞美只是把酒鬼聖斗當成一名精神分裂病患來看,或許是一種比較簡化的思維。順著小說一路往下看去,精采的程度絕不止於此。似乎亞美可是有意把一樹以多重人格的案例高規格來加以分析的。為什麼會做這樣的大膽假設呢?也許可以先想一下小說的最後「結局」:「『大桐一樹,你承認這些罪行全部是你自己一個人所做的嗎?』我的視線穿透刑事警察,看著其他的東西。被矇朧的銀色光所包圍的酒鬼薔薇聖斗,慢慢地離開地面飛向空中去了…我的腦海中可以聽到宇宙之神低沈安靜的聲音。『看吧!透過儀式,圍幕被破壞,就可以解脫了。和我融合在一起的你,酒鬼薔薇聖斗,現在正朝著我們的星球前進。而你死去的外殼就用到現在為止,那只是一副表皮、假面具、玩偶罷了。所以大桐一樹已無需再煩惱了,你十四歲的儀式平安地結束了。你的靈魂和我們同在一起,因為你已經獲得了沒有任何污染的永遠自由。』那句話不斷地在我心中重覆著。『怎麼樣!是你做的吧?』刑事警察再一次逼視我的臉,希望問出結果。我就像被人操弄的人偶一般,嘴巴自動地張開回答道:『是的!就是我,酒鬼薔薇聖斗。』」要如何解讀這樣的結局呢?櫻井亞美透過這部作品創造的是怎樣的一種玄虛呢?如果更具體的問,一般讀者可能也會想知道的,大桐一樹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孩子?BJ是誰?酒鬼薔薇聖斗是誰?貫穿全書中的「我」又是誰?

多重人格是一個舊式但通俗的名稱,比較正式的名稱是解離性身分疾患,主要的特徵是一個人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身分或人格狀態,而這些不同的人格或人格狀態一再地完全控制此人的行為,是一種臨床上極為少見的解離性疾患,國外的文獻記載這樣的案例常源自於幼年長期受虐的經驗,而且多重人格患者常因某個次人格犯罪而入獄。因此,我們根據櫻井亞美在書中對主角的描述,簡單的說或許可以做如下的推論:一樹從嬰幼兒期開始就有受虐的經驗,在學校則長期受到同學的凌虐,到了9歲仍因破壞弟弟的玩具,而被母親虐待式的處罰。面對種種壓力與感覺無情的世界,「幻想」的防衛機轉成了他報復與滿足的來源,並逐漸發展出第一個次人格「我」。在他唯一信賴的祖母去世之後,一樹的現實世界就逐漸崩解,而進一步發展出第二個次人格「BJ」,乃至最後執行殺人的第三個次人格「酒鬼薔薇聖斗」。

圖解:......................BJ
.............................↗..... ↘
大桐一樹 → 「我」 → 酒鬼薔薇聖斗

年代
1991年8歲,在學校長期受到同學的凌虐;第一個次人格「我」已逐步發展。
1992年9歲,破壞弟弟的玩具,被母親虐待式的處罰,第二個次人格BJ發展出來;祖母去世,因好奇用美工刀割開其脖子後方;割斷蟾蜍的喉嚨做實驗;在女同學背後插入一根針;用手勒死貓後手淫,連續殺五隻貓用瑞士刀割下舌頭收藏
1995年12歲,日本發生神戶大地震、奧姆真理教地鐵毒氣殺人事件;中學入學考試落榜;弒母幻想;殺死貓割下頭
1996年13歲,單戀受挫,殺死貓已無法滿足,持刀刺傷無辜少女;BJ和「我」合體,成為「酒鬼薔薇聖斗」
1997年14歲,酒鬼薔薇聖斗誘殺小學生,冷靜收拾,砍下其頭顱放在學校門口
2004年21歲,假釋出獄

假設這樣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不妨再來探討進一步的細節。通常在多重人格的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身份或人格狀態中,原來的人格稱為主人格,後來逐步發展出來的則是次人格(或稱替代人格、副意識人格),主人格通常並不知道次人格的存在,次人格則知道其主人格,而在不同次人格之間常常是互有溝通的。以櫻井亞美創造的小說情節來看,這樣的安排似乎是很明顯的。大桐一樹是主人格,但是他似乎並不知道其他次人格「我」、BJ、和酒鬼薔薇聖斗的存在,而其他次人格,則知道主人翁一樹的存在,這可以從下列「我」的敘述裡看到:「大桐一樹開始詢問。『可是真正的我到哪裏去了?與卡薩在河邊賽跑、看到打水漂就想要一塊會飛的石頭的我應該還在這裏的。』但是…酒鬼薔薇聖斗嘲笑般地斬釘截鐵地說:『真正的你就是我。』」;「我已聽不到大桐一樹的低語。酒鬼薔薇聖斗的瘋狂與憎恨煽動著我,浸溢濃厚殺意的衝動使我無法克制自己。」;「我一如往常想仔細傾聽大桐一樹的耳語,但他卻沒對我說話。好像已從我的腦中消失而轉移到獵物空蕩蕩的腦中似地。」。而讀者可能會以為本書從頭到尾的那個「我」,就是大桐一樹的本尊,其實不然。這個「我」什麼都知道,他應該是最早發展出來的第一個次人格,而他除了知道一樹的一切,且與BJ和酒鬼薔薇聖斗都有著相互的溝通。而BJ則是一樹9歲時因破壞弟弟的玩具,被母親虐待式的處罰之後,所發展的第二個次人格。當時,「我」曾提到:「我向『他』求救。現在快到這邊來。和我說說話。否則我會消失不見的……我那時直覺他的名字叫作『BJ』,大概是用傳心術直接從他的腦細胞傳達來的訊息。」。至於酒鬼薔薇聖斗的出現,依照「我」的說法:「『酒鬼薔薇聖斗』…這是我和BJ合體之後的名字。殘酷冷血無情不帶任何人類情感,但卻是生來高貴的鬥士。乍看之下是這樣的感覺,所以BJ也很喜歡。大桐一樹這樣庸俗的名字,反正在破壞圍幕世界之後也是要丟棄的。」

至此也可以逐漸明白,整本小說就像是一份次人格的自白,櫻井亞美透過「我」的獨白,把一切都串聯了起來,而只有一樹本人似乎完全蒙在鼓裡。書中有一段提到:「突然間我感覺到坐在對面的弟弟在看著我,我慌慌張張地望著把視線移開的雄磨,我想他可能在懷疑我,在這個家裡面就只有弟弟察覺到我並不是叫做大桐一樹的人。無所謂。就算是他懷疑我也不痛不癢,他根本不知道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不要說弟弟不知道,一樹本人也是渾然不察吧。意識的分離其實是很普遍的經驗,一般人都有可能產生,如白日夢、單調公路催眠、沈迷到電影或書本的角色中,但稍後我們的意識仍然知道先前的經驗。然而像多重人格這樣完全的意識分離且本人事後不復記憶的情形則殊為少見,也是多重人格案例中主人格常見的失憶症狀。如果櫻井亞美用一樹主人格的口吻來寫這本書的話,也許會出現類似下面這樣的內容:「1996年10月25日,今天早晨一覺醒來,覺得很疲累,兩腳酸得很,想不起來昨天晚上到哪裡去,做了什麼事,好像全無記憶可言…只感覺一種興奮過後的悵然,床頭倒是有一把我從沒見過的刀子,刀柄還濕濕的,好像有人不久前才把它洗得很乾淨的樣子…」(註:這段話可顯示出一樹的主人格對次人格的所作所為毫無所悉,因為10月24日晚上主角持刀跟蹤與刺傷無辜少女,事後回家將刀清洗乾淨後倒頭就睡)。當然,如果讀者同意上述這樣的分析,那麼,小說最後結局裡,面對登門的警探,承認自己就是酒鬼薔薇聖斗的到底是誰,就不難分曉了。依我的看法,他既不是大桐一樹的本尊,也不是酒鬼薔薇聖斗或BJ,應該還是那個「我」吧,讀者以為呢?(註:故事最後一段提到「『大桐一樹,你承認這些罪行全部是你自己一個人所做的嗎?』我的視線穿透刑事警察,看著其他的東西。被矇朧的銀色光所包圍的酒鬼薔薇聖斗,慢慢地離開地面飛向空中去了。」,因此,最後向刑警認罪者不是酒鬼薔薇聖斗。)(未完待續)



台長: 流星射手
人氣(7,91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