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8-30 10:39:24| 人氣4,17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聞得到土味、稻香、山野和人情的客家新民謠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聞得到土味、稻香、山野和人情的客家新民謠

◎文  徐彩雲

 

 

 

溽暑的熱流中,一絲絲水氣爭先恐後地向上游移,老阿婆晾曬著剛醃好的大黃瓜、瓢瓜、還有色澤漸黑的四季豆干,仙草微微捲曲著起皺的葉片,幾天、幾週甚至好幾年之後,「曬鹹淡」(客家人保存食物的方法)的香味像是臨暗的陽光,灑在餐桌上,向你撲面而來。

空氣中不只是鹹的味道,還有故鄉、童年、母親的汗珠,客家人用「味緒」二字來形容「味道」,如果說嗅覺也是情緒的表現,我們將所有的感官經驗視為一種潛移默化,那麼屬於聽覺的音樂就能摸到黑軟泥土的芬芳、就能嚐到飽滿稻穗的穀香、就能聞到雨後山野的清涼以及人間冷暖的感傷。

當現代客家人漸漸離開山林,那麼傳統山歌的「九腔十八調」會變成什麼面貌來鋪陳新的客家音樂?當客家人漸漸離開嗩吶、鑼鼓、大戲,還有什麼會進入生活、生命?

到底什麼是客家文化的底蘊?

現在請閉著雙眼,聽聽分屬不同世代的客家創作型歌手陳永陶、陳冠宇、以及劉榮昌跟土地連結的聲音,一種發自內心真實的吟唱。

 

內文

 

要提到現代客家歌曲的創作,就不得不提到「陽光合唱團」的主唱,1944年出生,1983年因車禍驟然過世的吳盛智,苗栗大湖人,他的客家歌可說是台灣客家創作歌曲的開路先鋒,從多年西洋熱門歌曲的翻唱中,「發覺了自己的母語感情」,想要唱出自己的歌,一方面把傳統的客家民謠,重新用現代樂器伴奏詮釋,另一方面則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客家創作歌曲。

這樣的轉變,對於後來從事客家音樂創作的歌手,無不產生莫大的影響。尤其「無緣」發表五年後, 1986年被雲門舞集選進「我的鄉愁、我的歌」公演中,是閩南語老歌配樂裡唯一的一首客家歌,隨著舞團的演出,一次又一次地召喚著客家族群埋藏在血液裡的創作因子。

 




台灣需要的是可以呈現時代精神的民謠,一種從土地和生活裡長出來的民謠。  ~陳永淘

 

離開台北回歸原鄉

 

1956 年出生於關西鎮南門崁下的陳永淘,大小朋友都叫他「阿淘哥」,俐落的短髮、粗框墨鏡、棒球帽和一雙夾腳鞋,跟過去接近古人的長髮、素衣造型大不相同,不變的還是那把吉他、月琴撫弄著簡單的和弦。他笑說:「為了響應節能減碳,連洗髮精都省了。」

很多人都知道阿淘十三歲離開關西,因為想要安慰生病的老祖父,才開始一發不可收拾的創作靈感,十二年前從都市放下一切,重返客家庄「蹲點」,曾在北埔、峨眉、南庄,六家新瓦屋,吸取客家的養分持續創作。

除了家庭環境影響,祖父和外公都是唱山歌的高手,開明的父母也功不可沒,他眼睛一亮地說著三四十年前,在純樸的關西鄉下,爸媽常開舞會的事情,「大人在忙著準備的時候,我們小孩也不能閒著,要把每個角落都灑滿滑石粉,讓他們跳舞轉圈很順暢……。」

阿淘小時候常到外婆家玩,外婆說:「你怎麼把字寫得這麼大,都超出格子?」他卻回說:「是格子太小了。」許多童年的趣事直到寫歌之後,又開始醞釀發酵。

 

 

 

鄉村記憶 創作泉源

 

鷂婆飛高高 目珠利利  白鶴 牛背項 淨淨利利  鯉嬤 水草竇  撩蝦公 阿婆竹頭下 打鬥敘……。」

由小朋友演唱的「下課啦!」這張專輯裡收錄的鷂婆(老鷹),說的是眼睛銳利的老鷹在高空盤旋,乾乾淨淨的白鷺鷥站在牛背上,鯉魚在水草堆捉弄蝦子,,阿婆在竹籬笆旁吃著點心……等等,屬於農村的生活印象

更特別的是,阿淘做了一個實驗,客家傳統山歌都是四縣腔,他打破這個慣例,使用海陸腔來入歌,或是一首歌裡運用了兩種腔調,讓聽的人可以欣賞和學習另一種聲調的變化,「鷂婆」雖是以四縣腔演唱的,但是換成海陸腔時則是另外一個聲部,很適合合唱團的二部合唱,而且是一韻到底,像是「目珠利利」、「淨淨利利」,加上疊字的趣味性,很容易朗朗上口

除了風格清新的人文關懷,阿淘的作品也放了被老一輩視為俚俗的客家話,他覺得更能忠實呈現50年代台灣客家庄的生活,沒想到這些元素感動了遠在他鄉的國際指揮大師呂紹嘉。來自竹東,目前是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的呂紹嘉,會說多國語言,指揮過義大利文、德文、法文的歌劇,覺得每一部音樂作品都很好,但是總是少了什麼,直到有一次聽到阿淘的音樂,眼前突然浮現童年的山歌和純樸的鄉村生活,原來內心隱藏著對母語的感動,。

阿淘對腔調轉換自如,其實老家陳屋講的是長樂腔 (長樂是廣東五華縣的舊名),曾經用長樂腔作過一首有趣的「打溜崎」;在竹北新瓦屋駐點,幫六家花鼓隊製作行進曲時,因為成員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紀的阿公,覺得背譜看譜很吃力,於是阿淘用了他們最熟悉的饒平腔(大陸廣東饒平縣)來創作,他強調,客語音樂的創作要用母語來思考,他舉例說:「我們不會說客家切阿麵,會說客家大麵,因為這本來就不是我們語言上使用的詞彙,不是純粹以客家為主體的生活環境。」

 

 

 

從土地長出來的民謠

 

「民謠」是一種可以讓民族搖擺的情感,以及撼動、感動民族情緒,利用音樂的魔力和張力不斷地傳唱下去。阿淘曾經將「台灣民謠之父」鄧雨賢的作品,「十八姑娘」改編成海陸腔的「新竹風情」,阿淘說,或許是鄧雨賢家裡也是講海陸腔,自己小時候對這首歌的曲調也很熟悉,所以想曲子的時候,很容易連結在一起,鄧雨賢的音樂深深影響阿淘的創作,簡單好聽,把當時對人事物的感動都放進歌裡,這就是所謂「文化的底蘊」,和傳統的客家山歌一樣,取材自最樸實的生活,就像樹根,能深入土地吸收養分,貼近土地、貼近語言、貼近生活,才是音樂力量的來源 。

他也把跟朋友的互動放進歌裡,像是「糖ㄅㄅ」(日文的蒲公英),是阿淘看見鄰居郭媽媽特別到山上採了蒲公英的種子,灑在家附近,雖是簡單小事,卻讓阿淘感動不已,「糖ㄅㄅ」是日文,從小母親就是這麼跟他說的,對他而言就等於母語。

郭媽媽灑了種子,還寫了俳句詠歎蒲公英,即使聽不懂日文,聽起來也舒服,他說,郭媽媽才是真正創作這個曲子的人。還有最近幫小小孩創作的「十二生肖搖籃曲」,因為跟黎屋夥房一歲多的小光然成了忘年之交,靈感一來,很快寫下小動物們在媽媽身邊吃ㄋㄟㄋㄟ的可愛模樣,從真實的生活經驗出發,信手拈來,共同紀錄了這些歌曲

如果把客家音樂加入其他音樂的元素,阿淘覺得絕對是很棒的創意料理,但是一定要放入本身的文化,主體性才不會被忽略,就像真材實料的艾粄、菜頭粄,是用米磨成漿,壓乾然後去做的,經得起時間的品嚐和咀嚼,不是用速成的再來米粉攪拌就好了。

環境生態也是阿淘創作的議題之一,像「鮮鮮河水」、「水路」、「樹」……,他憂心指出,很多人對自己的文化失去信心,覺得接枝或是大拼盤、大火鍋才是好的,裝了太多外來的養分,最後卻裝不下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即使是文化創意商品,也要有社會責任,才不致產生文化危機。還有資訊太多太快,就像用人工的方式種東西,農藥肥料放太多,讓原本乾淨的土地長不出任何野的東西,即使有一顆自然種子落下,也無法發芽。

 

 

 

發展自由的音樂教育

 

2007年夏,阿淘應客委會之邀前往聖荷西市表演,有個阿婆走過來,含著淚水問,「下課啦!」這張專輯的後生(年輕人)」什麼時候可以到美國表演,她好期待。阿淘的回答卻是,那些後生已經上高中、大學了……。這個問題在心中徘徊許久,直到去年遇見竹北新瓦屋的客家文化園區,發現有一處空間適合營造「音樂教室」,於是他找來優秀的教唱指揮老師劉芳杏,有的朋友捐鋼琴,有的捐了教堂百年古董椅,甚至關西鹿江教育基金會允諾每年支援部分經費,今年二月正式成立「後生合唱團」。

阿淘認為,合唱團所有課程安排與表演,並不是為了爭名次,而是為了「自由成長,快樂後生」而唱。這跟他從不參加任何比賽的爽直個性一致,把心力放到下一代,孩子才是新的希望,他用歌曲創作連結土地,連結生命,也連結農村和農民,學習是自由的,唱歌是自由的,生活也是自由的

上一張專輯距今已經六年,「何時出下一張?」持續創作的阿淘說「時到時當」(船到橋頭自然直),等九月之後,新瓦屋的工作室和合唱團會易地而居,便開始新專輯的籌備;四年前在峨眉湖畔製作過環境音樂劇「河婆」,阿淘希望有機會能到台灣各地,每一條河流重現這齣人和自然,人和環境的對話;第一張專輯「頭擺个事情」描述他十三歲前,在關西家鄉的種種,也著手改編成電影劇本,一定有那麼一天,不僅用音樂,還會用戲劇、用影像來唱歌。

 

 

 


革命不再是上街頭吶喊,革命就在家裡的餐桌上,從改變自己的生活開始。     ~陳冠宇

 

1971年出生於中壢的陳冠宇,和交工樂隊的主唱林生祥原本是合作伙伴,交工解散後,冠宇和嗩吶手郭進財、鼓手阿達(鍾成達),找來胡琴手蕭仔(蕭詩偉)、電吉他手小豪(柯志豪)另組「好客樂隊」,2003年獨立發行第一張單曲專輯「桃花開」,希望新的組合能淡化交工時期的金色光環, 2008年底發行的「好客愛吃飯」,回應內心聲音,紀錄這段謙卑地彎腰屈身,用雙手雙腳與大地連結的生命歷程。

 

尋找心中那畝田

 

「今年農曆年前,突然有很強烈的聲音,似乎心裡有東西正在發芽,直覺地想往泥土走去!」這股力量引導冠宇回到桃園中壢老家,找到了心中想要耕耘的那畝田。

清晨七點,來到位於中壢的過嶺里,冠宇換上雨鞋,戴上可愛的草編帽,先經過鄰居整齊劃一,雜草全無的菜園,然後走過好長一段田埂路,才踩入分不清菜和草,開滿紫花藿香薊,被他暱稱為「紫花園」的自然菜園。

這裡是舅媽的老家,在舅媽的父親過世後,全家族頭也不回地離開,搬到中壢市區的公寓,留下老三合院和這塊地。年初他跟舅媽說要來看地的時候,舅媽還很遲疑,不肯來,後來禁不住要求,來的時候居然找不到路!

當冠宇驚訝於美麗的紫花田地時,舅媽和媽媽就站在遠處,說什麼也不肯踏進來一步,等冠宇巡視完,突然看見兩個老婦人紅了眼睛,酸了鼻子,這塊地觸動了怎樣也不願提起的回憶,因為貧窮無法升學、冬冷夏熱的勞動,想來全是悲苦,對冠宇來說,似乎是站在一個岔路上,是要繼承這些悲苦?還是重新感受新生命的復甦?

「桃園台地以前到處都是灌溉用的陂塘,紫花園位在河床地,可是再怎麼辛苦往下挖,都還是泥土,挖不到石頭,用鋤頭的同時,突然感受到跟所有開墾的祖先有了真實的連結,而不是牌位上如符號般的名字。」

 

 

 

用音樂實踐生活革命

 

好客第一張專輯「桃花開」把傳統山歌變成了搖滾樂,接著,「好客戲」以客家、閩南、原住民謠為靈感來源,試圖開闢一條新民謠的路途,在不知道全台灣已經繞過幾趟的顛簸和疲累中,隨著快擠爆車廂的樂器、音響,伴隨著路途的搖晃,行駛在最遠的花東縱谷,突然莒光號的頭燈自遠而近地劃過,彷彿無止盡的黑夜裡,突然出現一道仙女棒的光亮,冠宇心中快速閃過一個念頭:「如果我不搞樂團,現在我會在哪裡?」

「我以前一直有個願望,想找個地方作為自己創作的根源,可以從中吸取靈感、生命的經驗。如果找到這樣的地方,我一定馬上跳進去。」2006年,經由原住民歌手巴奈的穿針引線來到台東萬安,冠宇說:「這種對土地跟身體的感動,在以前的音樂創作中是不曾有過的。」

冠宇和好友們合組「愛吃飯創作合作社」,當樂隊表演時,現場不只欣賞音樂,團員甚至親自煮飯、包飯糰,和觀眾分享自己種的米,享用美食的同時也思考人和土地緊密的關係,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在熱情的互動中,其實背後隱藏著更大的課題,一場關於每個人「幸福生活的革命」!好客樂隊主唱冠宇說,「從自己吃的那碗飯開始。」

 

 

 

回到大自然重新學習

 

踩下去 踩下去  踩到田泥的最深處做肥料 煩惱的事 鬱悶的心情 踩到田泥的最深處 做肥料」

這首「踩下去」也是有感而發的創作,因為農人會把田裡長出的雜草,再用力踩進田裡當作養分來源,對農人是稀鬆平常的事,但是對於剛接觸有機種植的冠宇來說,勞動到底讓他看見了什麼?

 

今年五月受邀至北京大學演出,現場大約300個觀眾,他播放了自己和一群朋友在台東田裡除草的影像。頂著寒風,泡在冷颼颼的水田裡,滿身泥巴的畫面,對大陸的青年學子來說,無疑是一場深刻的台灣農村初體驗!

627好客樂隊得到第20屆金曲獎「最佳流行客語專輯」獎,下到後台,手機塞滿了朋友們祝賀的簡訊。有位朋友說:「好客才是農民心中的最佳樂團!」事實上,冠宇準備了一張紙條,打算得到「最佳樂團」時說的:

 

「感謝音樂工作帶給我的悲傷與喜悅。感謝多年來不穩定又漂泊的音樂生活,讓我好珍惜與鋤頭相處的幸福時光。感謝大自然,賜給我食物,也讓我明白除了觀眾的掌聲之外,還有真正令人身心自在,感到幸福的神奇事物。我會繼續耕田,不論是泥土的田、心裡的田、還是音樂田。」

 

 

 

放鬆實驗室的故事

 

露水還躺在青翠的葉子上,數不清的瓢蟲或飛或爬,太陽散發著直透皮膚的熱力,炎炎夏日的蟬鳴鳥叫宣告一天的開始,這時冠宇已經跪在地上疏苗了。他說,因為小時候身體不好,想試試看身體和心裡耐不耐得住枯燥,最重要的是讓整件事情變得更好玩。

所以不管到哪裡,冠宇都帶著一包種子,紫花園就像是實驗室,他把東部阿美族吃的樹豆、瀕臨絕種的風箱樹、水社柳,還有埃及黃麻、玉米、黃豆、皇宮菜、莧菜、蕃薯葉、七層塔……,都種下去,不施肥、不灑藥,時候到了,看看老天爺會送他什麼禮物。手中的鋤頭就像是冠宇的另一支麥克風,在墾挖之間,收集聆聽大地的脈動,「放鬆」的故事即將開始,相信冠宇的實驗,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不論我原來的故鄉在哪裡,只要實踐一種回到心中故鄉的生活方式,在哪裡其實不是這麼重要了  ~劉榮昌

 

1978年在台北出生長大的劉榮昌,朋友都叫他「阿昌」,老家在新竹橫山的富貴車站旁,下巴留了一撮山羊鬍,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氣許多,「阿婆帶我出去,還要跟人介紹這不是我兒子,這是我孫子。」聊到81歲,還天天到新竹賣菜的阿婆,似乎就有說不玩的故事。

阿昌跟阿婆的感情好得不得了,是那種會主動一把把你抱住的老人家,所以想唱阿婆可以聽得懂的歌曲是他創作的初衷。記得寒暑假回來跟阿婆住,才四點半,阿婆就起來整理菜,五點叫阿昌刷牙洗臉,一起坐火車去賣菜。

「北到竹北,南到頭份,都是阿婆的勢力範圍,挑著超過20斤重的擔子,對一個不識字的老婦人來說,要算幾站後下車,要找客人多少錢,這些都是討生活的本能。」阿昌佩服地說。

 

 

老樹新枝,傳統創新

 

大學時就組樂團,後來跟著陳明章學月琴,並從客家歌曲創作比賽嶄露頭角的劉榮昌,在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的碩士論文題目是:「客家音樂的變貌與形成」,正在如火如荼趕論文的他,面對的不僅是課業的壓力,還包括自己三十歲之前的人生。

很多人對客家的既定印象是採茶、戴斗笠、綁花布巾……,這些古樸的記憶對他來說是很遙遠的故事,2007年參加「臺北、義民、20」徵歌,寫下「義民爺爺帶捱轉屋下」,希望用親人般的輕鬆態度來詮釋歷史的沈重。

同年也出了第一張專輯「老樹新枝」,顧名思義就是試著從台灣客家的傳統音樂中,延伸出年輕人的想法,找他出專輯的吉聲影視,是傳統山歌的老字號,剛好遇到回收困難的瓶頸,想做一些新的嘗試,阿昌得以有機會和老一輩演唱者賴碧霞請益,從中汲取許多靈感。

專輯中第一段的歌詞和曲調都是過去的印象,第二段曲調相同,但是出現另外一個故事,描寫年輕人的想法、生活,用新的觀點來詮釋客家族群的面貌。

 

他鄉日久,已是故鄉

 

客家電視台「作客他鄉」,每集邀請一位年輕的客家籍背包客,拿起DV,紀錄世界各地有客家人的地方,阿昌的任務是東非的「模里西斯」,來到這個陌生的國度,阿昌很好奇,即使當地華人絕大部分都是客家人,但是先後被荷、英、法殖民過的模里西斯,在英文和法文通用的環境下,跟他同年齡的,不但不會說客家話,連華語都不太會說了。

阿昌拿著攝影機,逢人就問:「你的故鄉在哪裡?」因戰亂從大陸流浪至此的老人會說「梅縣」(今大陸廣東梅州市),下一代可能兩種答案都有,再下一代就無所謂了,年輕一輩總想要離開這個只有台北縣大的國家,離開滿是甘蔗園、茶園、煙葉的出生地,離開有著乾淨海灘以及被觀光客佔領的美麗小島。

比較特別的是,他問到一位遠從苗栗三義過來做生意的太太,她希望在模里西斯安養天年,難道不想要落葉歸根嗎?太太肯定而堅決地說:「我把我全部的心力都投注在這裡了。」

阿昌輕快的吉他聲還迴盪在模里西斯的海灘上嘴裡還繚繞著印度人做的仙草餘味,「你的故鄉在哪裡?」正是這幾年撞擊他的問題,用不熟稔的客家話創作、思考也是剛起步的練習,當年父親沿著台三線出外打拼,他是否要循著台三線回到故鄉?或者用親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返鄉? 

 

 

心,歸鄉了嗎?

去年,阿昌所屬的「林中光樂團」主唱阿律(蕭澤倫),毅然放下台北的一切,決定回到彰化老家,對樂團來說是一大打擊,阿昌想要更清楚了解所謂的「回鄉」、「返鄉」對這群年輕人的意義,於是規劃了「心歸鄉運動」,他在企畫書上寫下:「就是實踐一種回到心中故鄉的生活方式」,之後也邀請一些安心過日子的朋友分享他們的生活實踐,危機就是轉機,團員們慢慢體會「心之所在,就是故鄉」。

 

一點一滴,荒田變花田

「捱个心肝肚有一坵田 荒忒去不知幾多年 歸日愁上愁下 為了幾隻錢……一滴滴仔 一滴滴仔 種啊種轉來……種一蕊靚靚个花 心肝底肚暢樂緊必芽 南風 (那)吹來(啊) 心鬆爽啊 屌佢麼个辣辣日頭撐 種一條長長个瓜 心肝底肚山歌緊必芽 山歌(那)不唱(啊)聲不開啊 一條一條 採分你來聽」

新專輯「種一蕊靚靚个花」(種一朵漂亮的花)才剛出來,封面畫了一隻正在走路的大白貓,脖子上綁了滿滿一大束美麗的花,阿昌說,這是為了紀念陪伴他多年的好友,也許下願望,把心中不曉得荒廢多少年的田,一點一滴種回來,即使太陽刺眼,南風吹來心情也舒爽,這束花是他獻給世界的禮物,希望聽的人也能分享花香。

 

台長: 光爸
人氣(4,173)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愛客特
親愛的朋友您好:

抱歉打擾了
我是客委會客家商品募集的活動小組
在部落格看到你的文章(作品)


想邀請您參加
愛客推文推圖與愛客點點名的競賽
寫下「愛客特‧我愛客家特色xxxxxx~」
(xxx不限字數,請輸入推薦之客家人文特色或客家特色商品)

獎品豐富 EeePC、來回機票、開心農場農民幣...等
希望能有榮幸邀請您將此篇文章投稿參與比賽

活動網站http://eventblog2.yam.com/2009/ilovehakka/

客委會客家商品募集活動
2009-12-14 11:29:28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