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15 12:03:18| 人氣8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屋下(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遇見燕林書店
到頭份生活的這段期間,幾乎是忙孩子,沒時間交什麼朋友,直到兩年多前頭份開了一間特別的「燕林書店」之後,也開始認識其他隱藏在頭份的特異功能人士,像是會做機器人的、人體模特兒、自學家庭、小大讀書會的媽媽、美術老師、藝術治療老師……等等,似乎把黎屋夥房的空間延伸到燕林書店,孩子又多了一個看書的好地方。
其中讓我最感興趣的是「華德福教育」和「自主學習」。
華德福(Waldorf)教育是一個歷經80年發展的全球性教育運動,從1919年開始,在德國的工業大城斯圖加特(Stuttgart)成立之後,現今在全球五大洲,已經成立超過六百所的華德福學校(小學到高中)、一千多所幼稚園、三百多所智、殘障社區和治療研究中心、六十個師訓中心。
華德福教育的特色
人跟自然有著規律的互動,就像農民依循著農民曆的節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萬物才能和諧圓滿地生活著,目前的教育理念是「越早越好」,過早的開發容易使孩子,只限於大腦的發展,其他部分失去平衡。人智學教育不主張孩子在七歲以前識字和算術,而以說故事(古老神話故事)、朗誦兒歌童謠、歌唱、樂器演奏、手工、園藝、形線畫、烘焙為主。
人智學的教育理念特別強調傳統民族藝術與文化的教育,讓孩子能夠融合在自己的民族靈魂裡,學習道德和崇敬之心。一年中的傳統節日就像音樂中的休止符,學校把期待、準備和慶祝節日的過程當作主旋律,讓孩子感受生活就像音樂,有一個又一個的高潮,慶祝傳統節日能夠表達崇敬之心,也是培養對生活的美好期待,當然也同時注入了對這片土地的關懷。

華德福式的生活
在這裡生活,本來就是隨著農民曆上的時間表來拜拜、播種、耕種,冬天有冬天的蔬菜、夏天有夏天的瓜果,唱歌跳舞說故事本來就是光妹光棣生活的一部分,我們也用自然的果實、石頭、樹葉來取代塑膠玩具,還用不要的老鍋頭裝了一鍋沙子,天天帶他們到菜園「巡視」,尋菜蟲、看鳥仔,騎腳踏車閒逛(主要是多看看山下里即將失去的稻田),另外,我也幫孩子做了兩個無眼無鼻無嘴的華德福娃娃。鄉下的生活本來就是跟著「節氣」走的,所以這樣的教育方式和我們的生活可以說不謀而合。
從今年寫的兩幅對聯可以看出我們的期待:
一幅是「舊杉舊褲歡喜著,光妹光棣自然大。」
橫批:「簡單生活」。
另一幅是「黎明雞啼田園樂,屋前展書吟詩歌。」
橫批是:「耕讀傳家」。
至於「自主學習」當然是因為認識幾個自己帶孩子的媽媽,從她們對孩子的想法中也漸漸清楚自己希望的學習方式,我們所做的一切,可以說是有了孩子之後,他們帶著我們去找出來的,而不是硬逼著他們要學這個要學那個,正處於模仿期的光妹光棣,就像一對好奇寶寶,每天張著大大的眼睛看著我們所做的一切,像最近我正在跟伯母學日文,他們也跟著「啊咿嗚哇」,我想用黑柳徹子的一篇文章來表達我的想法:
千尋的畫與我
藏在嬰兒眼睛裡的願望
黑柳徹子
千尋可以說是「當代唯一畫嬰兒的畫家」,嬰兒滑嫩嫩的肌膚、小小的指甲、圓滾滾的手跟腳、粉粉的臉頰、膨膨的手背、留有奶香的嘴唇、清澈無暇的眼睛(能讓這眼睛看見什麼的是大人的看法)真的比什麼都美!還有,跟臉頰一樣柔軟的耳朵(能讓這耳朵聽什麼的也是大人的說法),甚至嬰兒還沒用過的腳底,都乾淨得不得了!嘿,想不想抱呢?千尋的畫就是這樣子。
為了要畫這樣的畫,千尋到保育園觀察好幾個月,直到自己的兒子出生,才畫自己的小孩,這段期間不知畫了多少嬰兒畫。在千尋的腦海裡,一直留存著那樣的嬰兒,所以兒子猛十七歲時,不必看照片也能畫出他小時候的樣子。
我曾訪問非洲和亞洲,探望很多營養失調的嬰兒,他們因為拉肚子脫水而瘦到像老人一樣,佈滿了皺紋的臉跟身體,看起來像老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連眼睛都乾枯了,因為嬰兒的臉應該都是閃閃發亮的!我發現那些像老人的嬰兒在死之前,也想多看一眼,他們的眼睛就像大人一樣,真是可憐!
千尋最後的絕筆畫還是嬰兒,我覺得很像她自己,當她正在畫孩子眼睛的時候,到底在想什麼呢?一定希望那個嬰兒有著幸福的未來,如果這個孩子會長大到二十三歲,嬰兒時期就像一瞬間而已,所以也只有嬰兒畫是讓她拼著命也一定要完成的畫。
千尋,就是這樣的畫家!
這篇文章是請伯母翻譯出來的(算是獨家翻譯喔!),提到黑柳徹子,大家一定知道她就是寫「窗邊的荳荳」的作者,書中的「巴氏學園」、「小林校長」還有其他人物,在她筆下都活靈活現地呈現出來。出生於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黑柳徹子,爸爸是個音樂家,媽媽懷孕的時候以為懷的是男生,所以「徹」是比較男性化的名字, 現在新的身份是千尋美術館的館長,這篇「藏在嬰兒眼睛裡的願望」,讓我感動許久,因為我真是幸福,能天天看著兩雙清澈無暇的眼睛。
今年五月,我們的延伸空間又多了一處,位在集集小鎮的沈氏老宅,
裡頭的閱讀空間以及檜木老屋散發出的手作實感,也是讓孩子流連忘返,對老屋特別有感覺的我們,總是期待著,能再遇見蘊藏更豐富感動的地方。光爸常帶人逛逛這附近的山下里,三年前還是大片綠油油的稻田,現在因為是竹南科學園區的腹地範圍,大家期待被徵收好拿到一筆錢,幾十年老屋說拆就拆,漸漸地,我們住的山下里真的變成高級住宅區了,一個被層層高樓包圍的老屋,似乎有些諷刺,我還是感謝自己和孩子在這裡共處的時光,黎屋的日頭、黎屋的星空,公廳的阿公婆牌年復一年,依然靜靜地佇立在那兒,看著門前的人來人去,歡喜悲傷,妳想讓妳的孩子看見什麼,聽見什麼,就真的去做吧,老話一句,他們很快就長大了!

後記:很多關心我們的朋友相當擔心我們的經濟狀況如何,因為辦過許多大大小小的活動,經費來源以及租房子(黎屋書院和黎屋雜貨店都是向親戚承租)水電瓦斯、寬頻、電話等等,都需要金錢的支持,我們很感謝太多來熱心幫忙的朋友,也嘗試用「換工」的方式去幫忙需要我們出力的朋友,除了這樣的有情有義之外,的確會用到過去工作時存下來的一筆錢,我只能說,不一定需要很多錢才能過日子,大部分人已經習慣賺錢養家買房子買車子買保險,然後有機會就去瘋狂採購或大吃大喝來犒賞辛苦賺錢的自己,我把自己的物質慾望降得很低很低,錢只要夠用就好,而且應該花在該花的地方。
謝謝所有關心我們的朋友,我們擁有的比賺來的金錢豐富太多了,不過我內心深處還會有一些些不滿足,那就是每當我想自己單獨完成一件事情時,總是無法一氣呵成,兩隻小無尾熊總是黏住媽媽,希望注意力只集中在他們身上,不然就用眼淚攻勢強迫妳要放下手邊的工作,所以我更希望有一群理念相同的媽媽們可以輪流照顧孩子,讓大家輪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也許是看本書、喝杯咖啡而已,讓自己「空」一下,再回來面對孩子時,會更有耐心和體力。
最近光爸正在裝修一個新的空間,想讓「黎屋書院」更完整呈現出來,已經有的構想包括社區縫紉教室、同類療法課程,甚至用客家話教孩子讀三字經、千字文(就像以前教漢書一樣,可是不同於現在的兒童讀經班),希望還沒被我們壓榨過的朋友們自告奮勇,在百年老屋裡幫自己寫下一頁具特殊意義的歷史紀錄,承蒙感謝、勞力、恁仔細!

附註:我用時間與空間勾勒出對老屋的期待及反思,並在「台灣客家細妹寫歷史」會場設立哺乳室及嬰幼兒遊戲區,期待更多媽媽走出自我,找到更多可以分享的空間。

作者簡介:
本名徐彩雲,又名光媽。台灣藝術學院廣播電視系畢業,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台方言組客家語主持人(目前根據「兩性工作平等法」申請育嬰假,留職停薪中)。
父母親皆是客家鄉親,父親為新竹縣峨眉鄉,母親為苗栗縣造橋鄉。雖在台北出生長大,父母的作息、飲食習慣甚至思考方式都是蠻「客家」的。五歲前常轉鄉下,所以會講客家話。
因父親在電視台當工程師,所以從小就去參加錄影、當臨時演員、上兒童節目等等,最大的志願就是當兒童節目主持人。二十三歲進入電視台播報客語新聞,算是真正與客家結緣,沒想到會跟客家人結婚、沒想到會生兩個恁得人惜的細人仔、沒想到會住在老屋中(是唯一肯回來住的年輕夫婦)、沒想到的事情還有很多,還會繼續發生下去。

台長: 光爸
人氣(81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