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4-10 01:53:20| 人氣2,444|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Departures)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導演:瀧田洋二郎

編劇:小山薰堂

演員:本木雅弘、廣末涼子、山崎努、吉行和子

配樂:久石讓

片長:130 min

國籍:日本(2009

Bloghttp://departures.pixnet.net/blog

預告:http://www.youtube.com/watch?v=OZTR6COkRXw

 

【劇情簡介】

 

原本在東京交響樂團擔任大提琴手的大悟,因樂團突然解散而放棄演奏家之路。失業的大悟於是和妻子美香回到故鄉山形縣,在報紙上看到「旅途協助工作」的徵職廣告而前往應徵,意外當場獲得錄用。詳問之後,大悟才知對方徵的是禮儀師!禁不住社長半強迫半利誘說服,他不情願地開始這份工作。初時大悟十分恐懼排斥,還得應付親友的誤解、週遭的鄙夷,讓他數度興起辭職念頭。但在親身經歷一場場送行儀式後,他漸漸瞭解到禮儀師妝扮往生者「走上來生旅途」的重要意義,終能自信地投入工作,並重獲眾人尊敬。 

這部電影,很能訴說現代正急於謀職的年輕人之心聲,尤其是對於「準畢業生」而言,第一份工作總是特別重要且影響甚巨的。找尋工作的過程中,四處碰壁,石沉大海的挫折慢慢在心裡產生化學反應,從最開始的「我一定要什麼樣的工作」,退而求其次「什麼相關類別的工作也行」,最後「只要是一份工作就好,表面上看來,或許會認為這樣的求職者,一點志氣也沒有,可是,當你也同樣經歷過求職的競爭,這件事也將不那麼絕對,也許會出現「與社會妥協」、「平安就是福」諸類形容。

 

轉行轉業,除了考驗自我的能力外,還反映了每個職業的專長。劇中男主角從喪葬儀隊的大提琴手,陰錯陽差成為入斂師,過程十分有趣,因徵才廣告筆誤而面試,之後又拍攝宣傳廣告,跟隨老入斂師親身見習,這一連串的職場經驗遠比前一份只拉大提琴的工作豐富。剛開始,男主角面臨放棄從小最為喜歡的大提琴時,內心掙扎、苦痛,總有一股「與大提琴隔絕」的情緒圍繞著,夜裡習慣撫摸琴身,隨意拉幾首曲子。這種心理作用,相信在每一位自認為即將放棄夢想的人類來說,既深刻又愚蠢,深刻的是自己對夢想的執著與堅定而感到的苦痛,愚蠢的是自己只看見夢想的消逝,而遺忘夢想背後的建構。

最近,開始不自覺的反芻創作所獲得的經驗,每一首詩,每一篇文章,每一個笑話,全是生活發生的點滴,虛假參半,卻遠比捏造而來的故事傳神許多,這瞬間證明:累積厚實的生命經驗對一個創作者而言是相當重要的!世上的創作者有分為兩種,天才型與後天型,天才型的創作者可以天馬行空,信手拈來即是豐富又奇特的文章,生命經驗對他來說也許只是個配菜,但天才畢竟是少數,後天型的創作者是得從生活發生的真實事件,演變成另一個故事,真實與虛構之間的轉換手法則成為他非得俱備的技能,屬於此類的人數居多。

 

所以,當你立志當一個創作者,而命運又適切的把你安放在不願意的位置時,你該慶幸,這是唯一體驗的機會,因為,若不是這次的遇遇,你將可能一輩子也感受不到這種體驗。 

此部電影除了探討自我對夢想的堅持之外,還隱含一種世俗對特種職業的偏見。劇中男主角剛開始對妻子隱瞞真相,因妻子在電視上看見入斂師的宣傳廣告才揭露,當時朋友和妻子都一致認為「入斂師是一個極讓人感到羞恥的職業」,要求男主角馬上辭職。真相只不過是所有事情發展可能的其中之一,怎麼能夠確信那是事實,既然不能確信那是事實又怎能置信不移呢?社會價值往往賦予諸多的框架,侷限我們對各種事物抱持的不同面向,進而行成偏見,到底是外在環境營造你這種思維,還是你的思維促使你做出這樣的反應?這個問題雖然像「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模式,不過挺讓人玩味的。

台長: 張若茵(Jo-Yin)
人氣(2,444) | 回應(4)| 推薦 (1)| 收藏 (0)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電影.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真愛旅程(Revolutionary Road)
此分類上一篇:舊愛,還是最美(Flashbacks of a Fool)

G
社會價值觀卻實時時地左右我們的看法,只希望自己能夠跳脫一旁來檢討這看法與內心深處的是否一致。
2009-05-12 10:14:08
版主回應
其實,學習是為了擁有解決生命問題的能力,
在此當中,明辨是非更顯得重要,
事情的面向需客觀的衡量才能看出價值的所在。
2009-05-13 01:10:48
G
生命問題啊,是呢。
說得很好 :)
2009-05-15 00:34:10
版主回應
生命的問題,需要發現和解決,
你找到觀看的眼睛與培養反擊的能力了嗎?
2009-05-18 13:31:35
愛夢想的女孩
這部電影有很多的角度可以去想.....一是大提琴家的心理層面.....其實我可以感受到.....從一音樂家變成一禮儀師的過程.....高中的時候因為學的是國樂樂器.....但大多在外才藝教室都是以鋼琴西洋樂器為主....所以同學有一些些打工就是到儐儀館去做樂師...但也有大部分同學很排斥和忌諱.....另一層面是對生命認同的層面....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能夠神聖的去面對是很難的....另外做禮儀師這一行要面對外在鄙視岐視的壓力很大....要如何讓周遭的人認同又是另外一門課程....所以這電影很值得大家深思及推薦...
2009-05-18 10:39:19
版主回應
想不到學習音樂的科班學生也有相似的際遇,
在台灣西樂的教育熱潮,使得學習國樂的學生較少,
不過,在若茵的心裡,仍是最喜歡二胡的聲音。
(西樂則較喜歡古典吉他,呵!)

其實,不論什麼職業,
最重要的是「尊重」和「敬業」,
用心去做才能做得好,而別人也才能打從心底的佩服。
2009-05-21 00:16:43
李寧兒
我是到前幾天才看這部電影
看了你的心得
才發現我寫的心得分享裡
一直沒探討到理想與現實落差這問題
事實上
在看電影的當下
也跟先生討論到
如果他不選擇這職業
依然可以找到類似的
例如到音樂才藝班授課
當然像電影這樣的人生
現實中還是大有人在
整體來說
這部電影得獎不是沒有原因
2010-07-28 20:39:13
版主回應
呵,很高興寧兒姊姊留下足跡。
每個人對作品的觀感大不相同,
也許是因為欣賞這部電影的同時,
若茵也在思考未來的關係,
才會想到「現實」與「理想」的差距。
在社會上打滾一年多,慢慢領悟出一個受用的道理:
千萬別自以為是的想要改變世界,得仔細觀察再伺機而動,
有些事是需要時間的等待才能完成,如果那是一輩子的夢想,
又何必急於一時,和命運硬碰硬,撞得頭破血流呢?
(只是,在緩慢前進的同時,熱情可別被時間沖淡了!)
2010-08-01 09:45:4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