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3-26 06:38:56| 人氣3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悅讀獨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賈西亞.馬奎斯,一九八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被評為拉丁美洲最有影響力的作家。

很虛幻,也很寫實。

相較於卡夫卡的"蛻變",馬奎斯所撰寫出的短篇小說,如"沒人寫信給上校",較為平實,如同在夏日午後,隱身黝黑悶熱的小閣樓裡,窺探著外界,豔陽下的世界之感;當然,外面並不安全,有著一樣的浮濫......他所刻畫出的片段,就是這樣的一個世界,短暫的,深刻的......

第一次讀他的小說,是長篇"百年孤寂",關於一個家族的興衰......很惆悵,彷彿世界就在闔頁的那一刻崩解了。

頹圮的六個世代,"魔幻寫實"與"白鏤刻",他所特有的手法,讓人跟著墬入深淵...... 川端康成在"雪鄉"中,描寫島村看見菊子的美---"她那張臉一進門來就好像在說:我在這兒呢!......馬奎斯在"沒人寫信給上校"中,描寫一個季節的來臨:十月已進入院子裡了......史坦貝克在"憤怒的葡萄"中說到三十年代美國經濟大恐慌的情形,"饑餓盤著兩條腿在美國中西部不走了。"

"大地"是賽.珍珠寫的,她是外國人,但內容卻是描寫中國清末,農民-王龍的,可以說是一生。從貧到富,他變了,揮霍,一種暴發戶的氣息,卻對土地有著深深的眷戀......

老舍的"駱駝祥子",有著同樣的情節,祥子一心想擁有屬於自己的人力車,想當個自立的車伕......他們一樣在貧窮底下奮力生存著,只是"駱駝祥子"更為悲哀,那是老舍的年代,壓抑的,被剝削的......"大地"的最後一幕,難以忘懷。王龍看著土地,念念不捨地,而他的兒子站立在他身後,輕聲細語商議著要如何變賣掉土地......多諷刺......

我想,這一生中,也會有一種一輩子放不下的眷戀,一種情懷,或許是對人,或許是對事物......總會有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就壓抑在心頭,像CD上的一道刻痕,每行至此,就氾濫成災......





獨賣--蘇菲的世界--


前述:

1991年,挪威中學教師兼作家喬斯坦‧賈德寫出了「蘇菲的世界」一書,其副標題為「一本有關哲學史的小說」。雖說是一本有關哲學史的小說,但它與傳統學院的敘述方法大相逕庭,求與時代的發展及社會演變有所關連,哲學因而能夠不被架空成學院的觀念及文字遊戲,無法通俗化;變得較為可親。小說裡的小說,蘇菲跟席德逐一解開了對人生的疑惑,兩個小偵探帶著讀者去探尋哲學的根源,也對自己產生自覺。引人入勝的情節,帶出了哲學的想像。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有一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秘的一封信問她:「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就這樣,在一個神秘導師的指引下,她開始思索從希臘以至於康德、從馬克思以至於佛洛伊德等各個西方哲學所思考的大問題。

在此同時,蘇菲也接到了一些很不尋常的來信。誰是席德?她父親寫給她的信、生日賀卡為何會不斷在這裡出現,還要她轉交?為了解開這個謎團,蘇菲開始運用她新獲得的哲學知識。可是事實的真相比她所想像的更怪異......

有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是,蘇菲在書中與媽媽對話提到的:「老師與哲學家不同之處在於老師自認為懂得很多,並且強迫我們吸收。」自我思考確是一種無可取代的歷程。


-----關於「我們這個時代」

其一

「 她突然想到祈克果,他曾經說過群眾最大的特色就是喜歡言不及義的閒扯。這些人是不是還活在美感階段呢?有沒有一件事是對他們的存在有意義的呢?」

今日的我們,是不是還在犯同樣的錯誤呢?言不及義,言過於實,就如同流行一般,一再更換,而相同模式卻一直存在。「思考」證明我們還活著……


其二

「存在哲學。很多……各種潮流都有。我們要先講一個非常重要的潮流,就是存在主義。這是一個集合名詞,代表幾股以人存在的情況為出發點的哲學潮流。我們通常要談的是二十世界的存在哲學。這些存在主義哲學家中有幾個是以祈克果,乃至於黑格爾和馬克思等人的學說為基礎的。」
「另外一個對二十世紀有很大影響的哲學家是德國的尼采……他同樣反對黑格爾的哲學以及德國的『歷史主義』,他認為我們應該重視生命本身,而不必對歷史和他所謂的基督教的『奴隸式道德』過於注意。他希望能夠造成『對所有價值的重新評價』,使強者的生命力不會受到弱者的拖累…」
「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沙特,是存在主義哲學家的領袖。他的存在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40年尤其風行。後來他與法國的馬克思主義運動結盟。」
「沙特本人經常出入咖啡廳。他就是在這樣的咖啡廳遇見他終身的伴侶西蒙波娃的。她也是一個存在主義的哲學家。」
「一位女哲學家」

西蒙波娃,著名的女性主義者。


其三

「沙特說:『存在主義就是人文主義。』他的意思是存在主義者乃是以人類為出發點。必須說明的是:他的人文主義對於人類處境的觀點要比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文主意者要悲觀的多。」
「沙特所信仰的卻是所謂的『無神論的存在主義』。他的哲學可說是在『上帝已死的情況下對人類處境所做的無情分析』。」
「沙特和祈克果的哲學中最住要的一個字眼就是『存在』。但存在不等於活著。沙特表示,一個東西只是在己,而人類卻是為己。因此人的存在不等於東西的存在。」

存在不等於活著,而是意識的思考主宰了活著的價值。


其四

「我們就像是還沒有背好臺詞就被拉上臺的演員,沒有劇本,也沒有提詞人低聲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我們必須自己決定該怎麼活。」
「當人領悟到他們活在世上,總有一天會死,而且沒有什麼意義可以攀附時,他們就會越加恐懼。」
「人在一個沒有意義的世界中會感到疏離。人的這種疏離感會造成絕望、煩悶、厭惡和荒謬等感覺。」

沒有意義,還稱得上活著嗎?行屍走肉般地,平淡無奇地……


其五

「沙特則覺得人的自由是一種詛咒。他說:『人是注定要受自由之苦的。因為他並沒有創造自己,但卻是自由的。因為一旦被扔進這個世界裡來,他就必須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負責。』」
「可是我們仍然是自由的個體,而這種自由使我們注定一生中要不斷的做選擇。」

你自己決定吧!


其六

「西蒙波娃否認一般人所為的『女人的天性』或『男人的天性』。舉例來說,一般人都說男人有所謂的『超越的』或『追求成功』的天性;而女人則被認為具有與男人完全相反的生活哲學。她們是所謂『內在的』。事實上,西蒙波娃不相信有任何這種『女人天性』或『男人天性』存在。相反的,她相信女人和男人都必須掙脫這種內在偏見或理想的束縛。」
「她主要的作品叫『第二性』」
「第二性是什麼意思?」
「她指的是女人。在我們的文化裡,婦女是被當成『第二性』的。男人好像把她們當做臣民,把女人當成是他們的所有物,因此剝奪了她們對自己生命的責任。」

直至今日,女性主義者成功了嗎?真的是一個平權的世界了嗎?


其七

「法國的卡謬、愛爾蘭的貝克特、羅馬尼亞的伊歐涅思柯和波蘭的康布羅維區。他們和其他許多現代作家的典型風格就是我們所說的『荒謬主義』。這個名詞專門用來指『荒謬劇場』。」
「『荒謬劇場』是『寫實劇場』的相反。它的目的在顯示生命的沒有意義,以使觀眾起而反對。」
「荒謬劇場經常描繪一些非常瑣碎的情境,因此我們也可以稱之為一種『超寫實主義』。」

反諷可悲的情境。常常人要從反面才能將事情看清楚。


其八

「聖多瑪斯主義、分析哲學、邏輯實驗主義、唯物主義。」

當哲學成了一種習慣,無時無刻都在問著自己,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怎樣的年代?我是一個怎樣的人?在無數個行星中,我們,就像蘋果上的蘋果皮上的一小小點,這是一個怎樣的環境?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怎樣的未來?誰能為我解答?累積了所有哲學家的心得,就是答案了嗎?我,還是給它一個問號。

台長: 發條兔子
人氣(3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