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9-02 23:06:53| 人氣2,46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The march of folly讀後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The march of folly讀後感-1

發表時間 2008/07/17 00:45



這本書,聊作者Barbara Tuchman自己讀史之心得與洞見。題材包括歷史上著名事件,譬如:Rehoboam如何將猶太人原來十四個部落,弄到只剩下他轄下的兩個部落;Montezuma,今日墨西哥原住民,如何從有實力,原本處於可消滅來犯之西班牙人,而因迷信與缺乏膽識,拱手將一原本有實力之帝國,白白懹給西班牙殖民者;為何阿拉伯摩爾人Moor能於第八世紀,輕鬆佔領大部分當時算是頗強的西班牙達數百年之久;為何法國路易十四,會把僅佔當時人口十分之一的Huguenots(胡格諾派教徒〔十六、七世紀法國的加爾文派教徒〕) ,給幾乎趕盡殺絕,反而造成四週國家:普魯士、荷蘭、英國因攜手吸收這批被路易十四給趕走的人後,造成後續科學技術上強盛(***這篇寫得非常好!值得細讀);日本當時明知偷襲珍珠港得下場,會是極大冒險,為什麼仍孤注一擲,鋌而走險到底;第一次大戰,德國為什麼明明知道不能攻擊美運輸船,而偏要如此,拖美國下水造成自己大戰駐定失敗。

以上,是該書第一章重點;應值得與有興趣網友分享。

(1)

The march of folly讀後感-2 看誰比誰狠,倒楣的多半是自己!

發表時間 2008/07/17 12:44

Rehoboam,瑞哈包阿(發音見#1139649#27),以色列王,所羅門王的兒子,統治王朝(922~915BC:大概在 “西周(公元前1066 - 公元前771年)從武王滅商建國,到幽王亡國”),他這個名字,當時取的時候,猶太語言義涵為: “he who enlarges the people他是 “變大”人民”的意思;諷刺之處,猶太人歷史給他稱呼為: “ample in folly”可說是充斥著愚蠢意思。

為什麼?很簡單,從後人角度看,瑞哈包阿真是個扶不起阿斗。記得稍微有點知識的都知道所羅門王的智慧典故,因此,『優生學』之不通,由此可見。當然我沒說:怎麼所羅門王會生出『這種』兒子出來???可是,就是生出來了。所以,虎父無犬子,亦為:真虎父,當然無真犬子;要是…Anyway…

其實當時所羅門王時代,已有猶太人的南北地域族群之分。北方部落,因為種種原因,繳的稅很高,這種高稅制怨氣,於所羅門王過世後,當然反映出來給接班人瑞哈包阿。當時朝內就有智者勸瑞哈包阿,你麼,就要對這些北方部落在稅上,讓步讓步。

誰知道,瑞哈包阿就不但不聽勸,還只聽身旁年輕專獻讒言者,當然君王沒有不喜歡聽好聽的話,連一般人不可能當王者都喜歡聽;這不就是人性?問題是,你有個王朝要治理領導,一舉一動,動則觀瞻。

好了,上任後要接待北方部落來訪談這減免稅之事,結果瑞哈包阿叫他們先會去,三天後將告知。三天一到,你猜瑞哈包阿怎麼說: “my father also chastised you with whips, but I will chastise you with scorpions”: 我老爸用鞭(高稅)打你們,我呢,更毒更狠,我要以蝎子(更重的稅)…(記得大家都看過 “Scorpion king”電影吧?畢竟這種猶太人比喻,不容易翻譯…mmmm)。結果,可想而知。

(2-Rehoboam-1)

The march of folly讀後感-3 當君王被王國主權神聖不可侵犯性給迷惑時

發表時間 2008/07/17 13:18

年長的智者,當時給瑞哈包阿建言: “speak good words to them and they will be thy servants forever”. 從字面看,你即使不減免稅,說漂亮話,也可讓這些部落成為你永遠僕人;是吧?

這麼簡單,mmmm,就是有人要硬槓到底,所以,誰說『對幹是本地特有現象』?幾千年來,人性之進步實在有限!不過這也告訴許多財政上沒有這種實際需要國家政府,減稅,就是[扭轉]施政不利之萬靈丹!?不是麼?你看這共和黨不就是一項政見、黨綱之黨:減稅?

當然作者Tuchman所在意,本來猶太人在所羅門王治下,領土比現在以色列龐大多了,這一下子,因內部莫名奇妙分裂,猶太王朝從此一絕不振,直到快2,800年後以色列復國為止。

2,800年,對有些國家民族,可能還不夠長!!!

回歸到:Folly. 當然Tuchman定義頗嚴謹,首先,這種鬧劇愚蠢出現前,不是以現代人眼光,而是以過去當下時代,這種選擇或是另必蹊徑的確存在,也能被統治者掌控,而統治者還堅持放棄常識(非專業知識)判斷等簡易清楚明白又正確作法,卻將國家因自己愚蠢不堪,而帶入「不可預測」險境,可說是真Folly也!

要是猶太人沒有聖經、基督教義,後續深度影響英國當權者,這後來的這建國,不就仍「春夢了無痕」?

(3-Rehoboam-2)

The march of folly讀後感-4 壞人的不成功便成仁

發表時間 2008/07/20 03:28

Tuchman接著敘述另一種Folly,Aztec(註一)比前面提到的Rehoboam更令人不可思議。Rehoboam,說穿了,他因為聽信讒言,缺乏辨識能力,好好的當個繼承所羅門王大業的國王,不就得了?可是,當他一上台,碰到北方部落對其減免稅要求,卻因為這些部落當時的代表頭頭,是過去所羅門王手下Jeroboam,卻因為這人在所羅門王時期就領導北方十部落反對重稅(*猶太人當時一共有十二部落,不是前文誤傳十四個),跟所羅門王『對幹』,結果被迫逃到埃及去躲起來;後來所羅門王過世後,又成為領導這十個部落的頭頭,去跟Rehoboam『談判』;這時候,想必所羅門王的兒子Rehoboam當然知道Jeroboam之過去,才會火大動怒。

這個部份,是我的解讀,為什麼Rehoboam會非常固執,非得對北方十部落『撂下狠話』的真正原因,造成分裂。

可是,Aztec就不一樣。當時Aztec是個蠻有實力國家,人口眾多,現今墨西哥一帶,帝國疆域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可是,短短時間,就被西班牙探險者搞掛掉。當然Mel Gibson拍過一部電影(詳見註二),可知道當時大概素描。這西班牙探險者,也不是什麼真正去探險,而是被對Aztec,乃後日墨西哥所謂的原住民的黃金等貪婪引誘,去活活把Aztec給毀滅掉。有點好像說Aztec是:懷璧其罪。「Aztec帝國」藏寶玉(事實上是黃金),因此獲「西班牙殖民者」降罪!

那個時候,1502~1520間,哥倫布已發現新大陸,1519時候,西班牙Conquistador征服者就有個叫Hernán Cortés在墨西哥灣登路,帶了不怎麼多人,600人,17批馬,10尊大砲,就上岸了。有趣的是,Cortés他是知道他要什麼,於是壯士斷脕,就下令把船燒了,以示大家心中要有準備:毫無退路。

毫無退路,這也好笑,可不?Cortés是要去掠奪人家,這『壞人』也來個『不成功便成仁』?

註一:http://maya.go2c.info/civilizations/aztec.htm
註二:http://tb.chinatimes.com/forum1.asp?ArticleID=112262&Page1=1
112262#978

(4)
The march of folly讀後感-5 不請自來的踢館

發表時間 2008/07/20 11:56

長話短說,古語:物必自腐而蟲生。腐:乃自我實現之不合理卻被深信不疑的「傳說」;蟲:失敗主義者,或是外來的Cortés。

Aztec是個當時相當文明的帝國,其國家統治區域頗大,也就是現今墨西哥在內,可說是文化、天文、宗教等,算是頗先進的。可是一碰到西班牙,就掛掉。這西班牙的征服者,也真狠,所到之處不但寸草不生、玉石俱焚之外,其奴役或撂奪原住民或正確說,科技文化落後的,下場都很慘。其實這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是當時西班牙對殖民地的價值反應(***當然給這評語的英語系國家,可能故意說的搞得西班牙很難看。)

前面提到『自腐』部分,就是Aztec有個古老傳說,這個Quetzalcoatl天神(註一),所謂「長著羽毛的蛇神」,有天會回來;同時其地位頗高:‘In the city of Tollan reigned many years a king called Quetzalcoatl…. He was exceptional in moral virtues … the place of this king among these natives is like King Arthur among the English.’換句話說,要是當時帝王Montezuma不是自己心裡有鬼,以為入侵的西班牙人是Quetzalcoatl回來了,就不會舉棋不定,畢竟當時Aztec是個好幾百萬人城市,又有軍力,即使是弓茅盾劍,可是數量上佔多數,管你Cortés有沒有洋槍大炮,人海戰術,就可以輕易擊退來犯Cortés;不是麼?擊退後至少留下一現生機…等等。

Mmm,不是!首先Cortés也厲害,他拉攏與Aztec有敵意部落,同時也遞上一份「不請自來踢館」的說帖,說是「外國王子的大使」,當然,Cortés並沒假稱為Quetzalcoatl,我想Cortés可能還沒那麼有聰明智慧,知道這Quetzalcoatl典故!

註一:http://en.wikipedia.org/wiki/Quetzalcoatl

(5)

The march of folly讀後感-6 貪財v.s.自我實現的預言

發表時間 2008/07/20 13:04

所以,Montezuma會拱手將帝國讓給西班牙不入流的征服者,可說是他自己沒有判斷力,與決斷力;據分析,可說是Montezuma自己因為迷信,這後續之失敗完全是自己造成的。

而Cortés這種沒好大本事卻膽大包天的,因為他當時是自己找上門踢館並沒得到是上級命令,後來還因為西班牙派來逮捕他的船到了,他還回去跟這逮捕他的人交涉。所以,Cortés的後續「將功贖罪」,可說是種自救(這部份是我的看法)。

好了,Montezuma看到這批人浩浩蕩蕩上來,還沒進城時,他就做了幾件蠢事。首先,他要這批人盡速折返,再者,他送給Cortés的見面禮(***本地伴手禮):由100奴隸抬著的珠寶、紡織品、非常漂亮的羽毛製品,以及兩大面金、銀(大到跟車輪一樣大)。這下,不就正中下懷?這Cortés還會給你『自動掉頭會去』?

另一向蠢事,明明有攻擊奇襲部隊,已準備好就等他Montezuma;ㄟ,他好像就是不下令進攻,你說奇不奇怪?這不就是該書作者所謂的”March of Folly”之極致?

這種拌手禮,我看只要一半就非常令人動心;還會認為是『後面還會更多』,那Cortés還不趕快加把勁?

長話短說,Montezuma的幕僚,看到Cortés一行人打扮裝束及馬等,立即穿鑿附會為Quetzalcoatl復活;既然Quetzalcoatl復活,不就不要防守,不要抵抗以免觸怒神明(這是我的解釋),那,不就是『結局已經寫好了』?

Handwritings on the wall?

Fast forward。後來Montezuma被Cortés逮捕,又被其人民活活以石頭擲死,下場淒慘。Cortés後來因Montezuma兄弟反攻,扔掉1/3擄來金銀財寶,倉卒以水路遁逃;逃了以後,又夥同西班牙援軍及反對Aztec其他部落,將Aztec城斷水斷糧,活活餓死一票人後,就滅掉Aztec.

可說是:當貪財慾望大到某個地步,神仙都擋不住!這是指的Cortés。那Montezuma自我實現的預言,Quetzalcoatl復活。這種很稀奇古怪的事,就自然會發生;也不再奇怪。

(6)

The march of folly讀後感-7 當出氣筒不再忍受時

發表時間 2008/07/22 16:33


另外Tuchman作者舉的例子,就是七世紀西班牙被Moor人進攻且佔據好幾百年。

說起來這也並不奇怪;當然這是以現代人眼光看事情。要是活在過去,肯定當局者迷。

在Visigoths(西哥德人〔西元四世紀入侵羅馬帝國並在法國和西班牙建立王國的條頓族人〕)統治下的當時西班牙,西哥德人算是少數民族,是源於北方的一票統治階層,與當地多半是天主教的早期羅馬天主教徒,當然會格格不入。僅宗教一層,Visigoths屬於泛基督教的Arian sect,白種人亞利安教別,相形之下已屬少數,已鋪下日後衰亡之途。

真正衰敗原因,很簡單:沒有本土化。同時另幾項因素,就是Visigoths處處利用宗教、稅收、沒收財產充公等,打壓異己。那拖久了,不就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再者,當時西班牙,尤其在那段時間第七世紀,國王更遞速度之快,沒人能稱王超過七年。

這Moor人,源於北非一代,統一該區勢力後,積極向歐洲發展,正如老日說的『進出、出入』歐洲!其出入,就是派兵攻擊佔領,那個時候莫洛哥已被Moor佔領。再說,Moor人之所以能『出入』西班牙或是現今法國一帶,也就是當地人對統治者不滿;通風報信充當內奸。

其中一關鍵因素,就是西班牙當地的猶太人,也就成為當時朝代施政無能後的『出氣筒』。正如本地所謂假本土政權出氣筒『外省人』一樣!

那,剩下的,就是當地猶太人,要不要為自保,而引進Moor人來替過去所受Visigoth虐待等出口氣。

答案是:那可不?

剩下就是,倒楣的,到底是誰?

(7-Visigoths-1)

The march of folly讀後感-8 屢見不鮮

發表時間 2008/07/22 21:48

Visigoths會失敗,除了不曾本土化,最主要原因,乃透過各種方式迫害以維持政權。再就是:不但異族,且異教也不得通婚。

這段時期,711AD之前,猶太人也真倒楣,除了宗教之外,再就因為於當地經濟上掌控生殺大權,招人忌妒是自然。同時Visigoths也利用宗教上,來壓制猶太人,我的解讀是,其他非Visigoths的西班牙人,也趁勢壓迫猶太人,免得成為Visigoths無處發洩後,被壓迫對象;亦成就所謂的強迫改信基督教計畫,譬如每年某地區要有多少非基督教的人,轉換成基督教徒。

當然猶太人倒楣就是,這基督教徒的基督,不就是猶太人麼?可說是真倒楣到家了!哈哈哈…

大家都知道,歷史上讀起來好像總是猶太人倒楣?不是麼?所以某種程度,猶太人之所以每次都會成為箭靶,他們是不是也應該好好檢討檢討?當然別誤會,我不是反對猶太人等。

那這個Moor人,當時會進攻西班牙半島,也會成功,不就需要proverbial內神通外鬼本事才行?內神是誰?不就是西班牙一票貴族?為什麼?他們把當時國王給罷黜,這國王當然逃到對岸Moor那去,為什麼會如此?長話短說,Visigoths在維繫政權王位上從不讓步,加上排除異己,倒楣的貴族不少,當時貴族就想來個大家輪流做國王,或是君權下放等,當然不得其門而入;那Visigoths當然想把君權留給同一血統之人。這外鬼呢?既然猶太居民從來就沒真正依當地人定義,給融入當地社會且被完全接受過,同時一出事都是猶太人當替死鬼,這,不就是外鬼?外來之鬼?同時這外鬼,真正才是(據作者分析)造成Moor能登上岸,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之真正原因!想想看,你西班牙Visigoths再怎麼不堪一擊,總不會說:12,000左右Moor人,就能幾乎搞定所有戰役?這段時間每打必贏?

據作者敘述,猶太人通風報信給Moor人,那,這兩民族不就原來就是死敵?阿拉伯v.s.猶太?問題是猶太人實在被基督教者給整得太慘,無路可走,才透過北非一帶所謂co-religionist(共同宗教信仰)的,給Moor通風報信。

這,不就是歷史上屢見不鮮?一直到今天都有?可見人類在道德、品行、操守上學習能力,並沒隨科技進步而有所不同;幾千年來都一樣!!!

(8-Visigoths-2)
The march of folly讀後感-9 One Law, One King, One God

發表時間 2008/07/23 00:10


前面西班牙Visigoths王朝栽下去,咎由自取;畢竟可以用種族、宗教不同,內亂後外患自動報到,不亡才怪來結論。事實上,西班牙白人還是有頑強抵抗的小諸侯貴族,這時候都躲到山裡去;替日後趕走Moor留下火種。

接著作者提到路易十四做的蠢事,可說是把大好法國前途,因為君權不可侵犯、分割之堅強信念,再加上莫名奇妙的迫害Huguenots胡格諾派教徒,造成法國國力衰退,甚至後續內憂外患,終結王朝壽命,一去不返。

路易十四,在他手下,法國的確光輝好一陣子,尤其藝術上各個均留名青史。可是有天他卻被自己的好大喜功,做個真正字面上所謂的君王,而弄得自鳴得意到:One Law, One King, One God.

路易十四,因為好大喜功,弄得國力早就吃不消,幾場戰爭下來勞民傷財之外,政治上自然不穩定。那不穩定,是不是要轉移目標?這轉移目標不就多半暗示:有一票人要倒楣?那這票人到底是誰?想個半天,還是Huguenots比較恰當。為什麼?因為這批人,是宗教上信仰不同大多數法國人之外,因屬Calvinist(註一),又是法國Protestant新教徒改造後教會,當然與當地佔多數天主教徒格格不入。其實教義上之不同,大家不都是信基督教的?嘿,我想大家都小看這部份了。問題在於,因為Huguenots這票人因為宗教上不像一般法國天主教徒一樣,動不動就因為遵守他們解讀的教義,這個聖人節日、那個聖徒假日等,此等宗教節日對一般法國天主教徒,一年高達百日以上。相形之下,這Huguenots只遵守Sabbaths安息日,不工作,所以一年就只有五十二天不工作,當然工作效率高,豈不把信天主教的商家生意全搶光了?

你說,這天主教的,恨不恨胡格諾派教徒?要恨,豈不出點子告訴路易十四等,想辦法整整胡格諾派教徒?

作者引用Ralph Waldo Emerson對歷史上荒謬之事的看法:”In analyzing history, do not be too profound, for often the causes are quite superficial.”恰不恰當,如人飲水。

註一:http://en.wikipedia.org/wiki/Huguenot

(9-Huguenot-1)

The march of folly讀後感-10 路易十四要搶『頭香』

發表時間 2008/07/23 11:26


事實上,法國國內宗教戰爭,最慘烈之時(註一):『…一五七二年八月二十三日太后加德林下令殺Huguenots,全國死過萬人,是為聖巴托羅繆節(St. Bartholomew)慘案…』,從現代人眼光,豈不莫名奇妙到家了?宗教信仰不同,就死一票人?事實是就是如此;現代不就是一樣?只是換個名稱而已?

我要提的重點是,法國經過三亨利之戰後,剩下的亨利四世,為了『政治上平衡』,畢竟它是很同情新教徒,於是弄個『一五九八年頒布南特詔書(Edict of Nantes)』,其主要用意,就是平息宗教歧視而來之紊亂;畢竟大家都沒好處。

可是到了路易十四,除前面提到部分,路易十四心中想法:One Law, One King, One God,日漸對異議份子不見容其治下。還有,據作者分析,路易十四要搶這個天主教的『頭香』,什麼頭香?就是比,誰比誰更天主教!為什麼?當時路易十四已看見整個歐洲勢力平衡上,都逐漸傾向天主教,對不對,先相信作者分析。同時英王James II也傾向天主教,那路易十四還客氣?不就再加碼?那天主教在法國不就跟Huguenots『過不去』?路易十四一想,要想拿天主教支持,惡整Huguenots以其祭旗,不就是『正途』?那惡整首先作法,不就是『拿掉』其護身符南特詔書?

即使這樣,還不過癮,還要加碼,就是更進一步叫這些Huguenots改信天主教!呦呵?這不就跟過去西班牙要強制非基督徒給轉信基督教一樣?哈哈哈,有意思。

可是老法笨,就笨在不知道這樣一作,好難才穩定國家,一下就亂起來?再者,這路易十四老是跟教廷吵架,路易十四想,那就大家比誰比誰更『天主教』可不?因此,惡整非天主教之用意,在路易十四心中就成為:我要當個: “Most Christian King”最基督教的國王!

註一:http://ms1.fhsh.tp.edu.tw/~linghsun/worldhis53/hwc074.doc

(10-Huguenot-2)

The march of folly讀後感-11 路易十四趕走金雞母Huguenots

發表時間 2008/07/25 08:25

路易十四的祖父,亨利四世,好難才頒個南特詔書(Edict of Nantes)搞定法國內亂,也就是不再惡整胡格諾派;不過亨利雖同情新教徒,但是他最後還是加入天主教,因為王位關係。

問題在,這佔百分之十的人口Huguenots,這票人多半是法國當時的,所謂現代人的『科技人口』(這是我的解讀)。他們做的事,像當時印刷、紡織、造紙、藝術等等,在十六十七世紀,算是頗先進的技術;換句話說,他們『壟斷』了當時法國科技業。

那個時候法國四周比起來,荷蘭、比利時、尤其是普魯士德國,都還沒有『搞頭』;大家可說是法國的『邊緣』國家,這些國家說不好聽,跟老法比起來,算是「邊緣人」。邊在何處?緣在哪裡?科技。那科技又掌控在胡格諾派手中,你路易十四再笨,總不會笨到把自家『金雞母』給趕出去,因為雞母只會下雞蛋,不會下鴨蛋?哈哈哈,問題是,他就是這麼笨!難怪Tuchman會挑他出來作為『笨蛋』範例!

當然前面法國打好基礎,是蠻雄厚,問題在於,這歐洲就這麼『小』個地方,所謂的現代人『競爭力』,不就他人看看『就學會』了?哪有現代這麼麻煩?還要搞個『工業間諜』之類的?像Apple的Jobs跟Microsoft的Gates大家都去偷Xerox的Window prototype?最後還有一方會說:你怎麼可以偷我的『好點子』?哈哈哈

好罷,回到胡格諾派。相信這票人要能在法國混得下去,誰會攜家帶眷,遠走他國從零開始?所以看看路易十四法國當時是如何『趕盡殺絕』的來惡整胡格諾派!

(11-Huguenot-3)

The march of folly讀後感-12 還不是資源創造分配問題?

發表時間 2008/07/26 10:32


前面提到聖巴托羅繆節(St. Bartholomew)慘案,其由來源於,當權者看到下面擺不平,也就是天主教與新教徒Huguenots紛爭其來已久,那一天剛好是Charles IX的姐妹與新教徒 (有的說是同情新教徒)Henry of Navarre結婚大喜之日,所有新教徒都到場(巴黎)準備大肆慶賀。結果,意外『不成功暗殺(新教徒軍事強人Coligny)』插曲,造成天主教徒『一不做、二不休』,乾脆來個『斬草除根』,又把城門全關起來準備『關門殺狗』,死了一堆新教徒;想必比我們228還慘?這是1572年8月24日的事。

網上查些資料,逐漸理解這來龍去脈。基本上不脫於:法國有勢力的天主教,受到新教徒威脅頗大。這當國王貴族的,也要選邊站,不然權力不穩,兩三天就會被迫『換人做做看』,多半意味者『生命不保』!而更有趣的,這新教徒之快速發展,還跟印刷術有很大關係。也就是說,這聖經已不再以手抄方式,大家只要有錢,就能買本回家自己研讀,不再受[腐敗]的羅馬教廷『支配、壟斷、箝制』。同時有些教派也開始注重聖經新約部份不再囿於舊約等等,自然造成很大衝擊。這些新教徒,又不是外來的非法國人,而是當地者,自願加入新教徒。再就是當時法國周遭國家如瑞士、德國、荷蘭、比利時等,都是新教徒同情者或天下,或被其掌控。我想,最重要因素,就是因宗教信仰而來的稅收、效忠程度改變太快,各方應接不暇,才是這種『法國宗教戰爭』真正利害關係。畢竟,沒錢(沒稅收),就沒搞頭,不是麼?所以,某種程度,拿掉天主教與新教之間情緒問題,真正衝突,在於資源取得與分配,王位君權與貴族間的興衰消長而已?

(12-Huguenot-4)

The march of folly讀後感-13 Who is going to have the last laugh?

發表時間 2008/07/26 11:36

回到這路易十四做的蠢事。剛才提到聖巴托羅繆節(St. Bartholomew)慘案,後來亨利四世(也就是Henry of Navarre,路易十四祖父)登上王位後,訂了這南特詔書,路易十四當然可以名正言順的遵守下去,可是權力慾望所謂絕對君權主導下,法國當時還有不少有兵力、城堡的新教徒強人勢力存在,我想,在路易心中,竟是成為不能容忍的行徑。於是就有人出餿主意,要強行將新教徒給『改回』來成為信天主教。其作法中最令人不可思議部份,即強行以政策(所謂的dragonnades(註一))就是讓兵丁(dragons或是dragoons)強行進駐沒有改信天主教的新教徒家中,逼迫其轉信天主教。其作為,可說是令人髮指:強姦、偷竊、搶奪等惡行惡狀,搞得所有新教徒,不再跟老法當權者耗下去,紛紛移民。這時候德國普魯士等有睿智者,甚至頒布法令、減免移民來的新教徒稅收等,不費吹灰之力,把法國當時『最有創意』的新興階級,給吸個精光。

同時這批新教徒這次出走,可說是法國最慘烈一次,出走後,這批新教徒又懂得印刷(可說是當時媒體事業吧),把路易王朝給描述成什麼樣,大家應猜得出來,所以,法國在週遭國家聲望亦大跌;反諷的,據了解,這路易十四所擅長的,就是外交。相形之下,真是好笑。

新教徒出走,帶走的不僅是財物、智慧財產,更重要是,使周遭法國對手,因新教徒移民過來,反而更加強盛。可說是:瘦了法國、肥了他國!

最好笑部份,這老法當時許多人,尤其是天主教背景掌權者,還沾沾自喜:你看,我們一下子就能depopulate減少這麼多『我們不喜歡的』人口…嘻嘻嘻.

Who is going to have the last laugh? I am quite sure it is not going to be the French!

註一:http://en.wikipedia.org/wiki/Dragonnade
(13-Huguenot-5)


台長: tandie
人氣(2,46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歷史 |
此分類下一篇:《The Reckoning》讀後感-1
此分類上一篇:台灣百年糖紀讀後感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