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8-14 15:39:12| 人氣2,37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America in Search of Itself 讀後感(III)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上圖為沙達特(左)與國務卿Cyrus Vance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d/df/Anwar_Sadat_and_Cyrus_Vance.jpg)

作者認為搞政治要做到:It is better for a sovereign to be feared than loved.

換句話說假如這是選項,二者只能存一,寧願別國或是他黨畏懼你,總比愛你要好。當然這是從作為元首,國與國關係以及執政黨與在野黨對立角度,看事情。或許也是卡特個性中最缺乏要件;畢竟,大家都認為他是個好人,符合to be loved條件,依以上所提規律,自然就沒有to be feared可能性。goodwill善意,剛上任時候是管用,到後來,拿不出真本事,那不就毫無意義。作為領導者,寧願看到實效,而不是僅被人愛戴而無任何實際上的成果。

卡特這方面,的確很失敗。

外交方面,國務卿Cyrus Vance,其專長在於對歐洲(事務)及亞洲政策上了解,但是Vance是個很龜毛的人,他與國家安全顧問,Brzezinski不對盤。當然自季辛吉時代,就從國家安全顧問位置開始對外交事務積極「介入」。這種慣例,當然有很大風險,那,這國務院的一票外交專業的人,是幹什麼吃的?所以,延至卡特時期,惡例始終存在,也就暗示這兩個單位,矛盾太深,內鬥將沒完沒了。

Vance龜毛,就在於他明知道Brzezinski跟他不對盤,也擔心被架空,卻不從其他角度去解決問題,只知道官僚式地「保護」自己,動不動一點小事,他就寫份memo給卡特,好像是為這一切留下紀錄。所以,做國務卿的沒有看大局的眼光,卻只知道深陷官僚體系尋求安全感,feel safe at home,要不然就是內鬥。

Brzezinski更好不到哪去。剛上任時,大家把他比做季辛吉,或許他自己也沾沾自喜。後來(不知道是不是私下)季辛吉就不客氣指出,認為Brzezinski是有點小聰明但是沒有智慧:smart, but not wise.

要是班底如此,加上各種行不通的政策或是不會與國會打交道,即使行得通,卻過不了國會,困境可預測。

但是卡特任內畢竟與老共建交。這部份,作者認為這事件外交上勝利。

(ASI-62)

描述、評論卡特這一章,作者認為很難下筆。卡特不像過去作者跑新聞,所遇見過,也歸類過,到該寫卡特時就能從過去經驗很快整理出輪廓。尼克森,很清楚,White記者們很快就進入狀況,知道哪一階段是舊尼克森,新尼克森。

寫卡特困難的另一部份,就是他不像過去作者所接觸過政治人物,他的權力來源,作者可說是很陌生的。卡特,不靠任何政治團體為後盾,競選而上,他,完全是靠自己;當然還有他一批懂媒體操作的班底,這部份作者或許認為是理所當然,不值一提。

我的解讀,與作者略為不同之處,或許我曾於美南待過,大概可說有點頭緒。卡特,相對於其他北方佬,如用proverbial的Yankee vs. Rebel來看卡特,或許有點端倪。多數南方士紳,都有個非常特異的獨立傲骨,以身為南方人為驕傲為榮。他嘴上是不說,心理、行為可以看出。南方基本是農業社會,幾百年不變,這也意味著pace很慢。這pace慢,不是代表頭腦笨或是頑固,而是一種堅持。堅持,又以基督教信仰為重心的家庭、社會、學校教育等等,所培育出來一批信仰堅定,做人處事以不得罪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處世態度。這,不是退縮,也不是不進取,而是農業社會最可貴的道德觀,與人、大自然合諧的積極態度、人生觀。

放到政治架構內,這種處世做人哲學,就只能做為精神象徵、核心價值,但,絕不是不變的政治運作手段。這種深層的矛盾,不能靠喊選舉口號,同時對口號深信不疑,就能領導、治理這龐大的國度。

羅斯福、艾森豪、甘迺迪、詹森、尼克森時代已逝,時代腳步愈來愈快,這農業社會價值那一套,要真全搬到華府來套用,大概只有碰壁。

(ASI-63)

Dear Tandy 兄:

感謝您如此詳細地介紹卡特。我對卡特的印象,大抵來自初入職場時遇到的幾位資深同事。當時已是雷根當總統,這幾位前衛自由派的資深同事傾向於支持民主黨。他們一方面不喜歡雷根的保守,另一方面又對卡特的表現啼笑皆非。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說到卡特與南韓總統朴正熙見面時,曾當面建議朴正熙改信基督教。他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總統竟會說出這等言語。他們還將華府比喻為鄉村俱樂部,說卡特始終沒搞懂,鄉村花生田的遊戲規則不適用於鄉村俱樂部。

Dear 老嫗姐@#602,

這一章專談卡特施政,也觸及您所提到卡特基督教方面的虔誠。作者提到他去採訪卡特,卡特專機接送,專機的駕駛曾經提到,卡特經常向駕駛夫人傳教,同時卡特自己也主持主日學等。這駕駛告訴White,卡特競選時不論再忙碌,都會記得定時打電話給駕駛夫人,請她參加聚會等。這就看出,卡特在信仰上以及傳福音之虔誠,令人敬佩,同時也平民到家,無分貴賤一視同仁。這,可說是非常寶貴的做人做事態度。

問題是,他上任後,幾乎與華盛頓這龐大政治機器及其運作上,絕緣。說不好聽,內在,他沒有所謂的inner circle,施政核心分子;尤其是有能力的。外在,又缺乏有權友勢的盟友支持。卡特更不像其他總統,前有詹森,在國會打滾數十年,經驗老到;那,總要有個班底吧?問題是,即使有班底,可能也救不了他的施政。因為,卡特幾乎沒有交到什麼朋友;他始終都是孤孤單單的一個人在奮鬥!個性使然。

即使詹森國會底子深厚,他做總統的時候,越戰部份,太過依賴McNamara,即時有再好的輔佐,可是,外在情勢仍是掌控局面,甚至連強而有利的總統也左右不了。

Dear Tandy,

Nice articles/posts about Jimmy Cater, 花鼻鼓掌。

When Carter left the office, he looked like he aged 20 years during his single term and many felt sorry for him. I saw a TV interview of him not too long ago, he looked good and I was happy to see that he kept his vigor. His humanity work, and that of Bill Clinton’s such as medicine for AIDS in 河南, surely is applaud-able and often out-shine the Republicans.

In recent years, the block of southern Republican senators are the most influential and have controls of Washington, and their counter-weight and balance pivots on the few seats in New England area. Right now, the micro-targeting of voters and mud-slinging around here is really something. Pavements are pounded, phones are ringing, mailboxes are loaded with flyers.

Oh, dudes and guys, do not go out, they all want shake your hands and wanna kiss your baby. If you must go out to where the politicians are, remember bring something to wipe your baby’s face.

I just bought another bottle of hand sanitizer because the airport security took my last bottle. Man, this kind of things surely going fast nowadays.

Dear Tandy 兄 (#613)
卡特卸任之後的表現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
這應是來自他本身所堅持的做人做事態度。
確實非常可貴。
(上圖為加州州長是Brown,Edmund G.(“Pat”) Brown http://www.patbrowninstitute.org/images/pat-brown.jpg)

Dear 童玩老@#617,

您對卡特觀察更為細膩。記得書中提到卡特在任,看起來是一事無成,其實他也做了件很了不起的事,就是,老美辦公室那時候開始,對人權的注重,可說是一改前例。誰也別想亂說沒水準的笑話,輕視或歧視其他族裔或是女性等。再就是,女人及少數族裔升遷上,不再像過去被忽視。

卡特這方面影響力,是全面性的。除了遍及職場,其他領域也深受人權觀念的感染,不過,這屬於改變老美國民性的一種深遠影響,同時也促進及奠基成文化上的大國。

他從基督徒角度看政治,這,不是件壞事,而是要能看到共同點或區域,再發揚光大。當時他與政治人物相處不好,源於其基本上的不信任;一旦跳出這框框,不要去硬改變別人,或許,這是最大收穫。

始終記得一句話:There are two things you can’t change, weather and other people!

卡特沒改變其他人,但是開始影響其行為,正如早期民權法案等。

Dear Tandy 兄 (#636)

老天!我對卡特執政的印象之所以不好,就是因為感到他試圖改變旁人,比如 #602 提到的,試圖改變朴正熙。不過也如同 #602 所說,我對卡特的印象,乃是來自於資深同事的說法,而不是我切身的體認。

我切身體認的是雷根的 lean and mean。理論上,我比較不喜歡 lean and mean,而比較喜歡您提到的卡特的人權說。但實際上,我是 lean and mean 政策的受益者。長久以來,我們一直「過共和黨生活投民主黨票」。 ^_^

附帶一提,老布希顯然也不喜歡 lean and mean。他一上台就提出 ”a kinder and gentler society”。

Dear wumama、老嫗姐,

卡特可說是美政壇上異數,他有他自己的堅持。問題在,如何將堅持轉換成看得到的政績;這就是藝術。我觀察到部分華裔,對民主黨都很同情,對共和黨是種冷漠但利用的心態或表現,這種split-personality,老嫗姐的Enjoy Republican life-style, but vote Democrat with compassionated recognition,可說是最貼切敘述。

說起雷根時代來臨,不是共和黨當時很有一套,而是卡特造就了共和黨,當時任何人上去跟卡特對選,幾乎都會上;可是,這卡特好像是唯一不知道的人。

雷根出身是演員,曾任Screen actor Guild的頭頭。在那個時期,無意中介入政治,也開始對政治有興趣。當時加州州長是Brown,Edmund G.(“Pat”) Brown,雷根當時在洛杉磯一帶保守主義有錢朋友,就跳出來支持雷根。選上後,前四年雷根因為不懂得政治是give-and-take的遊戲,也就是如何與民主黨州議會打交道,有點像當時Terminator阿諾一樣。後來第二任州長時,才學會這政治上永遠不變的藝術。這是技巧方面。

再就是雷根有個個性,他很懂得「授權」。這授權後來選舉時也就被拿來與卡特比。其實雷根不僅是授權,主要是他的班底。雷根最重要的班底,就是Nancy Reagan。

Nancy就是雷根本尊,而雷根是雷根的分身。這聽起來好像笑話,我讀到的感覺,Nancy的確應驗這句話: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有一個為他犧牲的女人;而雷根case是:每個分身背後,一定有個本尊。

(ASI-64)

作者White,對共和黨1980年大選參選人敘述,甚為精采,不贅述;僅擇一二,略微介紹,速描共和黨這方面的「翻轉」—— upturn!

共和黨這過去一路「霉」,霉到1980年,幾個因素,尼克森醜聞可說是暫時斷了共和黨選舉龍脈,有點像阿扁對民進黨。不同就是,共和黨基本上支持者,據作者分析,是當時東北角一帶,像天主教徒影響力範圍,價值傾向保守者,以及郊區中產階級保守意識強的地區,再就是南方保守主義傾向濃厚的southern democrat等。後者就很有意思,南方的民主黨員,尤其是白人,對共和黨的認同,就在其保守價值部分。這保守很難定義,基本上就是不改變,甚至發揚光大老美過去建國以來的重要價值,說白了,就是個人憑真本事創造財富,當然,這是濃縮後的愚見。

這southern democrat會成為一股勢力,其來有自,外加南方成為民權份子「騷擾」地帶,這,自然就團結起南方白人這方面,因危機意識而來的,想維持過去status-quo、另尋出路的想法。

卡特,當時在南方贏得選舉人票,主要是來自黑人票,而非大多數白人的認同。所以,卡特,在作者眼中,1976年贏得選舉,算是squeaker險勝,而非landslide壓倒性勝利!

那共和黨看在眼中,不就一肚子鳥氣沒地方發洩?鞭打尼克森,總得有個限度,打久了也沒意思。但是共和黨在Mountain West,可說是「鐵票」區。那,雷根做過兩任州長可說是加州選舉人票亦成囊中物。雖是最老的候選人,1980年已經69歲,上任後立刻滿70大壽;可是,誰叫他是共和黨候選人內,最有魅力的一個?

(ASI-65)

雷根,選民及政治評論分析,記得他的,就是他的魅力,老美常掛在嘴上:Win one for the skipper!就顯得特別得體。

雷根自從1966年起,就築了所謂總統夢。這是剛當選加州州長沒兩星期。1968年,與Rockefeller(幹過紐約州長)聯手,想扳下尼克森,結果兩人「搭配」上,也就是分贓互不讓步也不信任,尼克森還是成為提名人。1976年那次福特險勝雷根成為提名人,這對雷根來說,這種福特的提名squeaker勝利,更讓他決定還要是一下(才會死心)。

說句不得體笑話,當吸血鬼嘗到第一滴血,那,可不大開殺戒?這笑話是很殘忍,畢竟,這些檯面上政治人物,不都是沒煞創意,僅以權力為依歸?

這次1976年雷根參選,差一點贏,他操盤的,就是John Sears。Sears當時是華府這行頂尖者,當然自命不凡,事事乾剛獨斷。不過Sears是有一套,他看事情,總是望前看,說好聽就是能像神一般預測,預測政治風向變化、選民心態改變等等。

他有句「選舉定性」的名言:Politics are always played against a cultural prospective, and from FDR on, the cultural prospective has been with the democrats. But now they are through…. 1980 will be a culture coming to an end.

Sears是個人才,但這個時候,自信心與各方面能力搭配上,嚴重失衡。Sears過去是在1968年尼克森政營內的操盤人之一,結果尼克森贏後,不但沒分食到戰果,且被一腳給踹出門,據說是尼克森陣營內John Mitchell,也就是後來的司法部長。Mitchell火大Sears,就是後者「野心」太大。

(ASI-66)

(上圖為卡特陣營Stu Eizenstat http://www.harrywalker.com/photos/Eizenstat_Stuart.jpg)

雷根陣營內,還有一號人物,Edwin Meese. Meese跟著雷根頗久,自加州州長時代就開始。基本上Meese是掌控外界對雷根的access,也就是像過去君王的首輔一般。當然Meese與Nancy是很熟同時Nancy也信得過Meese.

這時候1980大選,雷根提名上後,這競選方面佈置,誰要是掌兵符,選贏後誰就是真正權力分配者,畢竟,這主子還是要論功行賞,那到這掌兵符的人,他不就決定許多高層人事權。

問題是這兩人,Sears與Meese鬥爭,Meese當然不是軟腳蝦,但是Sears厲害就是,他看不順眼的,就把你給逼退掉。雷根陣營當時有不少有才華的謀士、能將,這下走了不少;雷根當時也看得出,但是,卻不動聲色。這部份可說是雷根老謀深算,但是雷根也有底線,不能碰觸;要是真敢去動這底限,他還是會翻臉不認人。這底限,當然就是雷根的認知,他到底會不會選上。同時這認知來源,不出幾人,尤其是Nancy,再就是Meese。

雷根當時前幾個初選,Iowa,輸給老布希、New Hampshire,重整競選腳步、Mass,又摔一小跤、賓州又輸,直到南方各州,才真正顯現出這雷根競選團隊力量。

當時雷根競選主軸,來自三個人:Richard Wirthlin、Edwin Meese III、John Sears。顯然操總兵符的Sears野心或是對內造成太大的沒必要壓力,同時乾綱獨斷個性,造成他被雷根inner circle給「盯」上。同時,在Iowa那次初選,Sears建議雷根要展現出王者之風的presidential架式,Sears建議雷根不要去Iowa露面。那雷根inner circle當然覺得大勢不妙,建議雷根把Sears給換掉。Sear換掉後,許多過去被Sears給「趕走」的謀士等,也重新歸隊。

有趣就是,這老布希當時一路領先下來,老布希的謀士是James Baker。問題在,老布希基本上是個毫無味道、有看起來沒有鮮明個性、立場的人。他贏Iowa、Mass、賓州,但是,他不懂得繼續延續、擴大勝果,倒是有點「不知所措」的味道。其實雷根選舉有個特徵,就是,他的訊息簡單清楚明白,有點太簡單,你想搞不清楚都不行!這老布希,給人的個性、觀瞻上,就有種搞不清楚感覺。

譬如老布希有次在東北角一帶競選,他走到酒吧裡碰一群老兵,沒一個看到他想跟他握手。同時老布希還真是打過仗,海軍飛行員,擊落後也被潛艇給救起來過,但是,老布希卻沒辦法與這些酒吧裡真正做潛艇工廠工人,立刻打成一片。

所以,老布希的致命缺陷,換成雷根有這機會,再放到電視機前,雷根不就是躺著選都贏?

(ASI-67)
雷根陣營內,高手如雲。Edwin Meese III,跟隨雷根很久,像加州州長時期的chief of staff幕僚長之類。 Richard Wirthlin,民調大師級;Michael Deaver,雷根圈內對雷根個性、人格上外在觀瞻定位的大師;Lyn Nofziger,曾於新聞界待過,對媒體運作及判斷上,眼光精準,可說是料事如神。

智囊部分:Martin Anderson,Richard Allen,William F. Buckley等。

Sears在1976那年把雷根的競選,玩得嚇嚇叫,差一點就讓福特沒過關。問題就在,這Sears可能是,我的解讀,就是被前貼所提當時Mitchell給擺了一大道,搞得他努力半天還是一頭空,結果就造成Sears一開始就權謀起來。

當然,與他出身或背景接近的雷根輔選團隊成員,像Nofzifer、Deaver,甚至智囊團Anderson,Sears一個個將他撂倒,也就是逼退不幹了。甚至Sears大膽到,居然到Nancy跟前,要她也將Meese給做掉!

這內鬨不是一天的事,雷根當然知道。但雷根就有個好的脾性,他對用的人不輕易辭退,即使像Sears這種行徑。後來到New Hampshire初選過程,Nancy及Meese等inner circle嚴厲提醒下,才叫Sears打包走路!Sears一走這幾位被逼退的老將,也才回鍋重操舊業。雷根當時告訴作者:「There was…a feeling that I was kind of a spokesman for John Sears…」;雷根還是很客氣。

另外值得一提,雷根的保守主義價值理念,有一位Mentor,就是Buckley。這兩位可說是非常近,好得很。雷根一有些政治上困惑,就找國師Buckley商量。兩人是好到雷根一到紐約,就住在Buckley家,反之亦然。

所以,雷根不像外界所描述的,一天要睡足八小時以上的糊塗蟲老人。雖然有人批評雷根所讀的,只是台詞,而Nancy是讀一整本書!問題是,在下決定之前,搞清楚這真正意義的人不一定要是你,只要有人向Nancy一樣,能搞得清楚,同時不斷在緊要關頭叮嚀雷根,他一樣可以做個好總統!

(ASI-68)

1980美總統大選,說卡特自己造成共和黨贏的,不是沒道理。確切幾個引子,可以看出卡特的無能,正確說是,他身旁班底的誤判,以及卡特自己對問題錯誤認知、甚至無知,或是以為過度相信基督教信仰之價值投射,可以解決所有需要實際動作的嚴重問題。

1970年底的美各地搶購汽油事件,可以看出。到一個程度,東西兩岸到周末,加油站都關門;因為早賣掉,就少賺很多。街頭為排隊加油,大打出手;甚至有人搶劫威脅加油站,不勝枚舉。老美各個是「望治心切」,或是望油心切,可是卡特幕僚始終認為,「問題」是在老美百姓,也就是說,我們老美太貪心,用了世界很高比例的能源,因此,我們要強調節約;這節約,是種美德等等。

要是大家出門都可以不開車,那,誰都沒話說。問題是,選民的認知,當然是,你卡特為什麼不拿出辦法來,解決實際問題?結果,卡特那時候不是忙著出國,談什麼SALT II,就是到亞洲談些其他外交事情,這國內汽油事件亂的一蹋糊塗,他老大在國外飛來飛去的,忙得很。

好了,回來後,這些幕僚都說成是,這是人民的不對,像用油過度等廢話。幕僚中只有兩人,一個是Stu Eizenstat,是頭腦槍楚,工作狂,他想盡辦法弄出一套針對汽油事件解決辦法。另一個就是Pat Caddell,他解讀所有外在對白宮的民調數據,從民調高低起伏,來對總統建議後續動作。這兩個人,後事之師,只有Eizenstat可說是能將白宮與外面所真正認知的問題,串起來。而Caddell功能是告訴總統,我的數據顯示,你麻煩大了!

問題在,白宮其他幕僚,像Jordan、Powell等等,都不認為這是總統領導問題,他們對問題認知,是人民平時就浪費能源,所以,這解決辦法就是「節約」兩字!這節約,說穿了就是要人民自己控制自己使用汽油數量,這,不就是廢話一句?我還要政府幹嘛?

卡特不知道怎麼搞的,他也同意這Long gas line of 1979,是人民的能源節約問題。

(ASI-69)

民主黨,當時最被人詬病,就是,只知道分食大餅,不知道把餅做大。這種印象深植一般人腦海。

卡特呢,他也招開過幾次會議,甚至找來各宗教團體代表,為美國祈禱。問題在當他招開內部會議,幾個當時有影響力的成員都在場,結果Eizenstat與Jordan、Powell看法當然不一致,卡特還是站在「以節約」道德理念,來解決用油問題。其實,那時候缺少的用油,只不過比以前稍微少了5%上下,這基本上是種心理預期問題。但是,整個卡特內閣或是身邊的人,不知道是在幹嘛的,一個個束手無策;連Eizensat都沒辦法說服他們,結果被認為不是一掛的,冷落一旁。

剩下,卡特就要對全美發表這汽油危機演說,那人民當然期待你拿出辦法,真正解決問題。誰知道這卡特開口閉口認為這是大家要節約,了無新意。民主黨所有人看到聽到都破口大罵,其中還包括本來不選的Edward Kennedy。

Kennedy本來是不選,因為他自己知道他選,只有造成民主黨分裂,也選不上。但是,汽油危機造成他在加州民調大幅領先卡特,那,他這下就躍躍欲試,跳下來選。另外就是Jerry Brown。結果卡特也把Kennedy請到白宮說服他不要選,不過Kennedy還是下來選。這兩人Brown及Kennedy很快就初選幾次後淘汰出局,說好聽只是驚鴻一瞥。

(ASI-70)

(上圖為 ”雷根口袋人選第一順位Howard Baker ” http://www.extrememortman.com/wp-content/uploads/2007/12/Howard%20Baker%20Lee%20Annis.jpg)

任何總統一到內政問題無法化解,就出國訪問,轉移焦點。卡特的問題,不是單單出訪,或是與某國外交上達成某種協議,甚至以阿和談,就可以化險為夷。

像當時以阿和談簽訂合議,民調只上升小小幾點,沒兩天就立刻栽下來,Caddell當然知道警訊,也告知卡特,問題是,這卡特就像作者所說的,他沒辦法告訴幕僚或內閣,他到底在意什麼、不在意什麼,即使他休養在好無濟於事;至於幕僚及內閣,那一位總統在任不就內鬥不停,人家怎麼處裡的?不就是面對問題,確切解決問題?即使不能解決問題,也要畫大餅,有個時程有個做法作後盾,這國會,你做為總統,你隨時可以去演說,振奮軍心,大家國會議員歡迎都還來不及,不是麼?

ㄟ,這卡特就好像笨到不知道;即使去,說的都是廢話。Eizenstat當時是有計畫弄一套如何讓汽油燃油危機控制住,也很努力去做,可是,其他成員認知不一樣,認為這是人民的問題,我的揣測,就是「多作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失敗者論調,害死卡特;問題是:The buck stops here!不是麼?

所以後來的伊朗事件,要是沒有發生,這卡特還是選不上。真正令民主黨傷心的就是,從來沒有一位在任總統,這連任時搞得這樣難看,而卡特表現得居然不知道,也無所謂?

所以,誠實畢竟不能當飯吃的!尤其是搞政治,實力最重要。玩到後來,雷根那一套,即使被副座所譏笑的Voodoo economics,也照樣玩得嚇嚇叫!

(ASI-71)

Dear 老嫗姐,

這voodoo economics,是老布希當時譏笑雷根那套too simplistic的經濟理論,後來有名的trickle-down theory。

雷根是不懂這些。他基本上是個好的領導人,就在於,廣結善緣。同時,其智囊團「餵」他什麼,他都吃也消化不錯,可說是腸胃非常好。這就是這兩人雷根與卡特最大不同。雷根到一處,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風趣已極,這是一般政客絕對無法模仿。

後來傳說他的財政部長,Don Regan,此人原華爾街股票商老闆,被延攬入內閣,這兩人buddy-buddy到家,沒事,就聽到兩人互糗或是說愛爾蘭裔(兩人均為愛裔)笑話,笑聲傳遍白宮。

可見,經濟,某種程度在政客手中、眼裡,就是拉高民意支持度的工具,不再是種科學,而是種信心、樂觀指數。他說「藏富於民」,就是「先讓富人賺大錢」,這富人錢賺飽了,自動會「流到」trickle down到窮人口袋!?

要是這麼簡單,我看經濟學家都可以全跳樓囉!搞不好在雷根眼中,他們只是bad-news bearer,是早該跳樓!哈哈哈….

作者在這一章提到老美這初選制度由來、變遷、實際操作與理念上的不同。

民主黨這套初選當時是源於尊重每一個公民的參與。剛開始,是沒有制度的想法。這老美大概也深受英國人那套影響,就是說,不是先去訂一套制度,然後再遵循到底。他們可貴之處,就在於理想與實際矛盾中,找到一平衡點,換句話說,沒有一個理想不是沒有爭議,重點在於,要透過一套制度去實施時,如何檢驗、改進,真正達成,或是至少做到當初理想的大部分。

剛開始,這總統提名初選次數只有14場,也就是說只有14個州參與;到1980年已達36場。這初選是民主黨開的前例(不知道是否與No representation without participation價值觀念啟發),共和黨也跟進;說不好聽,是沒辦法只有這樣做,才是最公平的。畢竟,當時在沒有初選時總統提名的時候,是幾個「大老」在一個煙霧瀰漫,大概是雪茄吧,場合所決定。其根本動機,並不是堅信民主價值理念,而是政治權力分配。其作法,就像賭馬的賭徒,他們喬好後一致認為這匹馬應該會跑贏。

問題是,老美一般人參政意願來愈濃厚,大老這一套當然行不通也違背民主浪潮。但是基本上,這總統選舉,意味著權力、資源、掌控等重新分配,這財團密室政治,已經是完全站不住腳;我的解讀這與收音機、電視等大眾傳播工具發達,有密切關係。畢竟,一切攤在陽光下以共大眾檢驗,這,才是老美最自豪的民主大國行徑,不是麼?

(ASI-72)

共和黨基本上也跟著民主黨腳步,玩初選制度,畢竟時代也在改變。1980年那次,最後只剩下雷根、老布希。雷根被提名後,剩下就是副座人選。照理說,這共和黨代表大會,應是提名場所,同時,在場的各地代表,也有這預期,問題是這黨綱中沒有一處明確說明,黨代表大會是提名副座的機器。

剩下,就是看總統提名人,願不願意下放副座提名權。顯然雷根,正確說是其幕僚們不願意。

當時有幾個口袋人選,第一順位Howard Baker,共和黨參院領袖。但是Baker不願意角逐,意願低是健康或其他像他夫人等因素。剩下就是初選制度下的第二名,老布希。問題是老布希在初選過程中,把雷根,正確說是其幕僚,給弄火了,那老布希就被晾在一旁。剩下就是福特。

福特是作過總統、副總統的,這次1980雖沒有參加初選角逐,大概是受其夫人健康(酗酒)影響,同時,對重返華府這高壓地區,意願不高。但是,雷根幕僚Worthlin,民調高手,他的統計,認為雷根與福特搭檔,是黃金拍檔,因此,福特進入小名單。

問題是福特幹過副總統、總統,他意願當然不高。但是雷根真正的考量,來自看到「金水」Goldwater過去慘敗,就是他是屬於,正確說是媒體形象上是那種極端保守派,以致丟掉選舉;這次,雷根決定不重蹈覆轍,堅持一個中間路線的副座候選人。顯然,福特就有這優點。剩下就是,如何讓福特接受。

(ASI-73)

雷根幕僚當然銜命要喬好這件事。後來打聽出來,福特主政時,幾個算是他的人,Kissinger、Greenspan等,雷根幕僚當然就請Kissinger先去遊說。摸個大概後,又請Greenspan續遊說。結果,福特跟雷根幕僚同意,且簽訂Memorandum備忘錄大意就是,福特不再是備胎,福特將是有積極作為副總統。雷根當時同意一旦選上,福特是副總統兼國防部長,同時下有直轄OMB,Office of Budget and Management。

這,幾乎是體制上改變,沒說的,是否與憲政衝突?畢竟,當時共和黨好難逮到機會,碰到這卡特最脆弱時,因為一般現任總統連任機會是非常大的,所以,這下賭注的「保險」思維,顯然突出並淹蓋其他一切正常想法或過程手續。

問題是雷根幕僚一聽到有「這回事」,各個心中氣憤填膺,道理很簡單,以後這分功勞、搶地盤,還沒開始,就先掉一大塊肥肉;那,誰不氣憤?同時幕僚中Richard Allen,是負責國家安全部份的,夙與Kissinger不和,這下,猶如火上添油。

福特其實不想要,他如果要,就要他以前班底都在,不然拉倒。當時提名會場大會上,各個渾身解數,想打聽這副座人選,在媒體來說,這,就是最好的drama,莫此為勝。

壞就壞在,這福特畢竟愈想愈不對,這總統屈就為副總統,要是沒做過總統也罷,但是,他做過啊。同時福特過去與雷根在上次結下的樑子,這次初選時,福特雖沒參加,但是曾公開說過,雷根選不上。

所以,左思右想,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三大電視網一下說是福特,一下又不能肯定,雷根也著急,既然作了這麼大的讓步,這福特還是沒搞定。誰知道福特後來想通了,決定不要接這位子,畢竟這種安排是破壞體制的。基本上這兩人都是,依作者眼光,是屬於decent man,所以,福特拒絕後,老布希自然就上場。

(ASI-74)




台長: tandie
人氣(2,37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歷史 |
此分類下一篇:台灣百年糖紀讀後感
此分類上一篇:America in Search of Itself 讀後感(II)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