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4-18 18:42:44| 人氣7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如果可以選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ICQ上和一個十八歲的留洋男孩談到他媽媽,話題是從我提到自己四十歲才學電腦開始,而且那是多年前的事了。於是我問到他媽媽懂不懂用電腦?會不會用ICQ跟他聊天?
「不會啊!」他用頗快的打字速度回我:「我老媽只會玩、唱歌、逛街,典型的女霸王。」論年歲,他媽媽比我年輕。
我笑起來,問他:「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你想要個怎樣的媽媽呢?」
「不會整天找我玩的老媽,不會整天跟別的朋友出去吃飯把我一起叫去的老媽,不會整天叫我買化妝品的老媽,不會叫我上床要戴保險套的老媽。」

然而從他談話中看來,這一家的父母兒子還算是「同一國的人」,彼此頗能溝通,有他們自己的共同語言,但是這小子還是有微言;我相信他母親對他也有微言,雖然這個兒子是肯陪媽媽去應酬朋友、逛街買化妝品的。

親子關係是最沒有得選擇的,一般而言,出了娘胎之後,誰也說不準這上下兩代是否個性會合得來?而且不管是否合得來,起碼也有很長的時間一定要處在一起,因為在沒有獨立能力之前,孩子非依賴父母不可。渴望跟父母做朋友的孩子,可能投胎生在奉行「天下無不是父母」原則的家庭裡;個性敏感的孩子,卻有愚魯不堪、以精神虐待為樂的父母。我認識一位年近七十的法國老先生,一生無法擺脫父母在他童年造成的心理陰影,他的記憶甚至可追溯到還在懷中吃奶的時候:他的母親會故意從他口裡拔出乳頭,讓他驚惶失措張著小嘴追索著,然後和那些女性朋友看著這個嬰兒震驚的表情引以為樂。他說那一幕太清晰了,從此他一輩子心理上都很沒安全感。

他父母都是只顧賺錢、性情很粗糙的市井小商人。曾經有個女老師見到這個小男孩頗有藝術資質,願意教他鋼琴,卻被他父母上門去臭罵了對方一頓,嫌她多事。
「他們賺的錢有能力吃得好、住得好,也可以供我去學音樂、美術,可是他們卻不這樣做。家裡甚至沒有個客廳,吃飯也隨隨便便,人就像生活在貨倉裡一樣將就度日。生活總是充滿苦痛感覺。」老先生還告訴我,六歲大時,他曾躲在一家書店裡,他很愛書,後來有大人發現這個孤零零的小男孩,以為他迷失了,問他叫什麼名字,要送他回家。他回答說:「我叫做『親愛的』。」因為他總是聽到別的孩子父母稱他們做「親愛的」,他父母卻從來沒有,於是他竟然告訴別人那是他名字,因為希望聽到有大人叫他「親愛的」。

十幾歲時,他終於離家出走,然而那位媽媽打電話找到了他,以死威脅,要他回家,那是他人生的一場大掙扎。但是終於回家了,結果卻是繼續承受了更多年的心理折磨,甚至後來自己有了兒子,兒子也跟著受到祖母不正常心態的對待。如今儘管祖母逝世多年,當年的小孫子已屆中年,卻依然對父親帶他定期去探望祖母的往事怨恨不已;包括小時侯他最恨吃牛肝,可是祖母每次就故意做牛肝招待他們吃飯。
我這朋友的父母在今天的標準看來,都是心理很有問題的人。可是他沒有選擇。

我也問過這位老先生,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他會要什麼樣的父母?他想了想,「要喜歡音樂、藝術的,彬彬有禮的斯文人,讓我去學我喜歡的東西,例如音樂、美術、語言…」今天的他,也學了幾種語言,有滿屋子的書籍和很多唱片,牆上掛了不少畫,雖然不是他畫的。
我提醒他:「結果你在後來的人生裡還是為自己爭取到很多父母沒能給你的,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啊!」他楞了一下,從他眼神中,我似乎感覺到,他心中千千結的其中一個驟然解開了。

很多人小時後都曾有過「去找我親生父母」的想法,我甚至很詫異地見到很多知名的兒童漫畫裡也出現這種背著小包袱要出走去尋親生父母的情節。為什麼?或許,很多孩子在年幼的時候已經隱隱約約感到父母給他們的訊息:我們是完全不同的人。

有的兒女渴望跟父母做朋友,結果兩代卻始終像貼錯的門神;我也見過有想跟兒女做朋友卻被摒諸於外、不得其門而入的,尤以媽媽為多。或許,除了雙方天生個性不同之外,也因為其中一方過於堅持自己的世界,拒絕給另一方更多的選擇,所以老找不到那扇敞開溝通之門的鑰匙吧?

文/圖:Fontaine

台長: fontaine
人氣(7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