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1-09 05:48:19| 人氣3,730|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老華僑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德州休士頓的唐人街一隅

 

 

一位在美國居住了34年、且超過18年未曾回台的“資深台僑”告訴我:「居住在華人的土地上,要能耐得住嘈雜擁擠;居住在白人的土地上,要能忍得住寂寞疏離。總之,不論定居在哪裡,都是一場修行。人生嘛,什麼都是短暫虛幻的,只有把自己的心安住在當下才是真的。」接著,此人開始聊著《金剛經》的如露亦如電…… 

嗯…有時候啊…和“有點年齡+移民資歷深”的“老華僑”們(或稱老台僑、資深台籍僑胞、資深華僑…皆可,隨你怎麼稱呼嚕~)聊天還真是一件頗有意思的事。 

這些年,認識了幾位從台灣移民至美國35年~45年的熟齡級“老華僑”,背景形形色色,口音南腔北調,個性南轅北轍,跟老外的相處私交情況泰半走封閉路線。 

有些華僑歐吉桑把“自己人”和“非自己人”的範圍劃分得一清二楚,依據標準多半由對方的語言或地域著手,若一旦被他們視為“自己人”,話匣子一打開來,何止滔滔不絕,口水都快漫漶兩座金山寺了!看來許多資深華僑的平日僑居生活仍是清寂孤單多於熱鬧雜沓,難怪一遇到能與之聊天的對象,無不盡情抬槓喇賽到淋漓盡致方可休兵! 

話說回來,我認識的“老華僑”之中,有人可以從明治維新和台灣史談到美國越戰與台美斷交 (←這位是熱愛近代史的大叔)。 

有的能從章回小說《紅樓夢》裡的秦可卿託夢和元妃省親一路鬼扯到傷痕文學《饑餓的女兒》(←這位是走文學路線的阿伯,聊這個我最拿手!)。 

或是從基隆廟口的鼎邊趖聊到山西的刀削麵(←這位是美食旅遊組的)。 

再不然就是口沫橫飛地分析從舊金山溫哥華到北京上海的未來房地產趨勢(←這位是顯然是財經組的)。 

還有一位經營室內裝潢公司的歐吉桑超愛聊中醫中藥、針灸氣功之妙處,暇時閉關打坐參禪,整個神龍見首不見尾,嗜好是在兩岸三地走訪名山古剎。 

由此可知,老華僑敘述起自身一點一滴經營出的某種“海外領地文化”,其實就像海外華文文學創作一樣,總是要在離家離鄉之後,孤臣孽子的情意結油然而生, “離散”意識 (←套用王德威教授引用作家平路的說法)如鬼魅般無所不在地綁架了遊子,於是,隔著距離,你終於能回頭觀看自身出處,並刨掘華人傳統文化裡的美好,或者你想在異質與融入之間和“他者”(others)做出區隔,也可能是想藉著重拾/鑽研華人世界中的什麼來讓自己更加充盈壯大…。更或許,這一切只是因為思鄉,然而故鄉早已回不去了,就算偶爾回去也只能充當觀光客,歸屬感早就被各種原因給隔閡掉了。 

其實,你也覺得人性很弔詭,在台灣唸書時天天嚮往著遠方美好的美國夢,連夢境中都在練習英語對話,怎地出國後兜轉了半生,早生華髮的你竟拾起了年少時永遠看不完也看不懂的《紅樓夢》,欣賞著中文衛星頻道一再重播的《康熙王朝》,品味著託朋友帶回美國的台灣高山茶,提醒著老婆去唐人街時別忘了買港式叉燒包和鳳爪,接著一邊上網查詢易經六十四卦的卦辭及三百八十四個爻辭……。 

真的,遠離,才讓人有機會回顧,才能低眉書寫,才能心無旁騖地凝視與思考,才能咀嚼並消化那些自己刻意去沾染/篩動出的一塊塊就在回首處的、你和我和所有華人/台灣人共有的集體潛意識。 

也許,惟有這樣,你在異國異鄉所遭受到的紛紛揚揚與滓滓渣渣,還有那些無從訴的、很邊陲也很獨一無二的自身體會,終於有了一個可供收藏、療傷、想像、衍生的所在,而那所在就叫做“華人文化”,封存在你的DNA裡。

 

 

-------------------------------------------------------------------------- 

 

 

後話/厚話--“自己人”   

 

說到與“老華僑”聊天抬槓這碼事,我個人認為,只要敞開心胸,而且儘量不預設立場的話,跟世上任何人聊天都極為有趣。最怕的是,在未開口或未進一步認識對方之前就胡亂將他人貼標籤,甚至以自身有限的經驗、狹仄的眼界、莫名的意識形勢等等,侷限了自己增廣見聞的機會,也設限了與各色持有不同人生歷練的朋友往來的機會。

 

美國的華僑歷史說來曲折心酸。至今,就算“排華條款”(1882~1943),早已取消多年,但不可諱言,超過半世紀以來,不少老美看待華人的眼光,仍不免跟那段“唐山豬仔築鐵路”的華工(外勞)歷史之間,有著那麼點疙疙瘩瘩的、或說歧視或云漠視的、誤解多於理解的相關色彩。總之,老美對於華人移民/移工的刻板印象與排斥情結,其實(比我們想像中)還普遍存在。(有興趣者可參考Rulhame Lum Mccunn著《悲涼之旅》、及〈最後一顆鐵道釘與人頭稅--加國鐵路華工的世紀悲歌〉、林榮佳教授的《Chinese in Boston, 1870-1965》、美國華僑史專家趙耀貴的《通往金道釘的鐵軌》…等等著作)。

 

無奈的是,就算撇開這種“在地人排斥移民者”、“先來者排斥後到者”的顯見心態不說,對於始終生活於“自身土地”的台灣人而言,意識裡對美國華僑的誤解/欣羨/不屑…等等莫名心結與刻板印象,可也不遑多讓啊!

 

記得前幾年回台,在計程車上遇到囉哩八唆的駕駛。這位運匠大哥一聽到我那“比別人還標準一點點”的國語,便突然擺出奇怪的傲慢姿態與不屑的口氣,還硬要我承認自己是從中國嫁來台灣的“外籍配偶”,而且言談間十分輕蔑無理。搞了半天,他知道我剛從美國回台,又私自以為我是什麼“十月歸國華僑”,於是服務態度大轉變,前倨後恭的模樣溢於言表,還殷勤巴巴地主動說要帶我“認識台北市”,似乎希望我包下他的車子來暢遊北台灣!

 

這是怎麼回事?

 

很簡單,這就是典型的“歧視”,同樣一個人,身上一旦被貼予“中國籍配偶”或“美國華僑”的標籤,竟能擁有如此不同的差別待遇,但不論是怎樣的待遇或對待,都是伴隨著各種複雜的誤解/誤讀與矛盾心態而來,說是崇洋媚外也罷,反正世上總有人挾著自身生命情節主線(plotline)中分化衍生的某些猶疑失落、焦慮誇張、歧想曲解,關注於自我執著的偏狹想像,並落腳安住於八國聯軍的時空裡,或是還處在作家黃春明老師的〈蘋果的滋味〉小說情節中。

 

而回到台北時的我,明明是歸人,不是過客,更非不痛不癢的觀光客;回到台灣的我,明明是正港台妹,不是外配更不是什麼美國華僑。我移動,我遊盪,我回家。

 

況且,說真的,誰是“外籍配偶”啊?台灣本來就是移民大熔爐,既然嫁娶至台灣、選擇定居於台灣,就是台灣人了,哪來的你我他之分啊?大家同在一座島,同渡一條船,大小事甘苦與共、感同身受,不論先來或後到,都是自己人!


台長: 希拉
人氣(3,730) | 回應(2)|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老外與台灣 |
此分類下一篇:浮沉千古事,誰與問東流--洋人對台客的疑惑
此分類上一篇:夜市人生之外

ivy
我也這麼覺得
我的認為是既已經移居到美國或加拿大
就要溶融入當地的文化
認識多一些的人
不管是白人 華人 黑人也好
同樣住在一個地方
就更應該好好的做朋友
就像我家ivy媽
她在溫哥華認識了很多不同的朋友
雖然她的英文是半桶水
但她也很敢說
這樣在那裡生活才有趣味呀
不然就像孤獨老人一樣
這樣會很無趣的呀~
2011-11-09 11:11:23
版主回應
ivy媽讚啦!!
拍拍手)))))))
就是要這樣才能四海之內皆朋友!!

不過我也發現,
以長者而言,
女性移民比較容易融入當地生活,
男性移民的社交圈相較之下沒那麼多采多姿,
可見女性的環境適應力、友善程度高人一等呢~~呵呵
2011-11-11 00:49:56
Henry
不知不覺自己也變老僑了
我們的生活 是很無聊的
生活就是上班下班
家後面很多有趣夜店
常聽到 洋溢著青春活撥的 少男少女 音樂
卻從未踏進一步
心態上就是老了
2011-11-14 08:52:51
版主回應
Henry大哥~
拜託~你哪裡是老僑啊????
(昏~~~)

如果老僑聽到你這麼說,
一定會嘟嘴生氣的說))))))
2011-12-03 02:33:5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