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3-19 11:27:40| 人氣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世人皆羡陶渊明:放得下、想得开、看得透

 關於陶淵明其人,蘇轼曾經說過:

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 飢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 古今賢之,貴其真也。

做官便做官,歸隱便歸隱,窮有窮的活法,富有富的活法! 這便是陶淵明。

陶淵明性情率真坦蕩,因田園就住在他心裡,所以他把生活過成了一首田園詩。

中國歷史上,醉心於寫田園詩者不計其數,更不乏名流,如謝靈運、王維等等。

但別人寫田園詩,與陶淵明明顯不同。 他人寫田園詩,更像是現代城市人偶爾來一次"農家樂",為的是抒發心情。

陶淵明則不然,他是真的以一介"農民"來作詩。 正因如此,其詩其人都流露出一股愜意、舒適,自然而然。

犀利士 犀利士藥局 犀利士價格 犀利士ptt 犀利士5mg 犀利士學名藥 犀利士副作用 犀利士藥效 犀利士購買 Cialis 犀利士官網

梁啟超曾評價陶淵明:自然界是他愛戀的伴侶,常常對著他笑。

世人皆羡慕陶淵明,常常因內心少了一份恬淡從容,卻活不成陶淵明。

1

放得下

那首《歸園田居》,人人都耳熟能詳,這也被認為是陶淵明的"明志"之作: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簷,桃李羅堂前。

暧暧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前兩句自述:我從小就不戀俗世,寄情山水,嚮往自然。

實際上陶淵明的前半生,與「俗世」牽絆很深。 歸隱田園,也並非其天性風骨使然,更多還是為形勢所迫。

陶淵明年輕時,一則家境貧苦,二則也曾有躋身廟堂的遠大抱負。 他在《雜詩》中說:

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年輕時陶淵明也曾胸懷大志,因此,他曾多番投身官場。

然而時局混亂,官場爾虞我詐、勾心鬥角。 與其終日如履薄冰,還得穿戴規矩去拜見督郵"鄉里小兒",不如遠離官場,"復得返自然",圖個清淨自在。

此番遠離,他遠離得很徹底,雖有亂世中"明哲保身"的無奈,卻也不失做人智慧。

畢竟,同時期的阮籍、嵇康、謝靈運、潘岳、陸機等文人雅士,都表達過解脫世事、歸隱田園的人生理想。

但那些理想只是嘴上說說,實際上卻沒一個做到了超然物外。 追名逐利的行動,倒是一個比一個"誠實"。

唯有陶淵明的歸隱,真徹底,真決絕。

正如朱熹所評:

晉、宋人物,雖曰清高,然個個要官職,這邊一面清談,那邊招權納貨。 陶淵明是真個能不要,所以高於晉、宋人物。

他不僅"高於晉、宋人物",也換來了後半生的"有餘閑""返自然"。

史書記載,阮籍等人皆無善果。 唯有陶淵明從此縱情山水,過上了終日耕田、賞菊、飲酒的逍遙生活。

世人均知"有捨有得",真能"捨得下"的卻微乎其微。

少年時為了理想,中年時為了生活,該入官場便入官場;官場讓他彆扭、不如意,說退便退。 一切皆是順從內心。

陶淵明舍下了官場的功名利祿,才得到了後世的歲月靜好。

 

這份"捨得",更大的智慧在於:不苛求,不盲從,不將就,不屈從。

人生在世,放得下,是大胸懷,更是大智慧。

台長: eer444
人氣(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