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學習在什麼時候最恰當?
在這知識爆炸的時代裡,
科技日新月異,
人們如果沒有進步就是退步了,
我們的孩子生活在這樣的世界裡,
要說是幸福還是悲哀呀 !
((和寶貝一起玩扮家家也是一種生活學習唷 !!))
*********************************************
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
從在懷孕的那一刻的胎教就開始了,
聽古典音樂希望孩子EQ、CQ高,
看藝術展希望孩子具備藝術美感,
總總做法都是對寶貝充滿期待與盼望。
當哇哇墜地那刻起,
各種啟蒙玩具、書籍、教具琳瑯滿目,
父母鈔票也花得一點都不手軟,
都是不想讓寶貝們輸在起跑點的表現。
**********************************************
好一陣子沒有PO幼稚園的每週好文了,
有點懈怠啦 !
連續2週(11/18 、11/25)的文章 ~ 孩子的學習密碼,
對家裡學齡前幼兒的把拔馬麻來說還蠻不錯的,
娃娃PO上來和大家分享,
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
寶貝的學習密碼(一)
「邏輯」是生活智慧的起源,更是孩子認識這個世界
存在的一種方式。當我們進行思考或表達思想時,往
往都會不自覺地用邏輯去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德國是以汽車製造、啤酒和香腸聞名世界的國家,不
僅在世界近代史留下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於世界文
化方面更是貢獻良多,孕育出許多頂尖的專業人才。
在幼兒的思考學習方面,他們藉由系統且循序漸進的
練習方式,協助許多的幼兒成長發展,可做為我們教
育孩子的借鏡。以下概括的說明,提供您參考:
第一階段:建立正確清楚的認知
這個階段透過閃卡及方位觀察來訓練孩子的基本視覺追
蹤能力,訓練幼兒眼球靈活運轉,為觀察力奠定良好的
基礎。可以運用生活中的題材來學習,將概念實體化。
第二階段:基礎認知概念與動手操作
在此階段的幼兒,要將手眼協調的能力與思考能力同時
運用。當孩子有了基礎概念,接著要幫助孩子去理解事
物,引導他們分辨事物的異同。透過各種圖卡,逐步引
導孩子分類、分析物件的功能。若能將生活中常見的物
品與日常活動發生的行為事件,轉換為多元性的主題故
事,就能讓孩子身歷其境般地學習。
第三階段:認知進階概念深度延伸
隨著孩子生活經驗的增加及概念的熟悉,會開始慢慢縮
小其學習範圍,進入單獨概念做深度學習。孩子也會從
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認
知,延伸至環境、器具、設備的應用,概念的記憶與運
用操作的時間和難度也增加。
第四階段:認知概念遊戲化互動化
孩子勢必在遊戲中會遇到問題與挫折,面對幾次挫折後
,孩子會慢慢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同時邏輯思維的流暢
度也會增加,並且會自行找出合理的邏輯方式,將想像
力轉換為合理的思考步驟,而逐漸對認知概念有所理解
。
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學習發現問題並能找岀正確的答
案,不僅能降低孩子的學習挫折,也能協助父母與老師
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能在嘗試中
自我修正,更懂得如何正確地思考!從小就接受這樣簡
單、豐富、有趣循序漸進的邏輯思考訓練,讓它成為生
活的一部分,就能逐步開啟寶貝的潛能。
諾貝爾教育機構 教研組編撰 99.11.18
****************************************
寶貝的學習密碼(二)
藝術原本就是一種〝自我表達〞的衝動,而教育所做的
正是燃起這火苗,讓孩子成為獨特又協調的個體。當孩
子們感受到藝術的力量,經驗在現實與非現實間的距離
,更能啟發他們對創造的渴望。
法國可說是將藝術、人文與科技合於一體的國家;對於
藝術美學的教育,源於家庭與充滿視覺藝術的公共空間
。例如:在幼兒園聖誕晚會中的重頭好戲〝變裝〞,小
朋友們扮演衣冠楚楚的貴族、全套武裝的亞瑟王、或者
是英姿煥發手持三色旗英挺地走進晚會的拿破崙;女孩
兒們更是個個身穿華麗的服飾、精緻的臉裝、手持折扇
、精巧的面具,用服飾品嚐自己的文化、從中學習色彩
與幾何的運用,透過生活的食衣住行來根植美學細胞。
又如在烹飪課程中,他們除了學習做獨特的飲食文化,
也讓幼兒去分辨食物的特性、顏色、形狀、大小、器具
、材質,以及色彩的組合與搭配。這是分類的概念,是
數學的領域,也是藝術生活的文化。無論是數字、分類
、空間、幾何這些對幼兒來說,似乎都是難以理解的抽
像概念,但透過深厚的藝術美學文化,用圖畫去開發幼
兒的感受力,進而產生想像力,什麼是三角形?什麼是
四方形?在畫作中會看會玩看見生活裡的元素,能沉浸
在圖畫裡的故事,並運用形狀的特性激發幼兒的思考力
。
在日常生活中,數學幾乎無處不在,我們要讓寶寶知道
數學是要如何使用?讓孩子明白數字的重要性?如何愛
上數學,並享受數學帶給人的便利性呢?首先,爸媽需
要做的是盡可能用孩子喜愛聽故事、玩遊戲的天性、將
數學概念生活化,並減少刻板僵化的數字學習。當然,
爸媽本身也要重新和寶寶一起學習表達自己對數字與思
考的興趣,從生活中感受數學,例如:撥打電話?如何
點餐?開車的時候和寶寶一起討論分辨方向?這些問題
都可以直接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發現自己
是生活在一個數學的世界裡,思考該如何解決所面對問
題,並引發多元的思考能力。
除此之外,更要擴大數學的領域。尤其,孩子們對事物
的喜好除了天生的氣質屬性,一部份也會受到爸媽傳達
語氣、情緒及經驗的影響。我們應多提供可具體操作的
教具,將數學遊戲化、感性化。
像喜愛大自然的寶貝,我們可以讓他觀察樹葉顏色的變
化與春夏秋冬的關係,注意自然界的循環模式;喜歡唱
歌的幼兒,我們可以挑選一些帶有數字的童詩,讓他瞭
解在感性的童詩裡也能看到數學的影子。因為,歌曲童
謠的旋律,音符的變化也蘊含數學之美;在夜晚數星星
,可以觀察月亮變化了解曆法的關係,一起研究宇宙的
奧妙,以上這些都能讓數學增添更多感性面貌,和你分
享讓寶貝愛上數學的訣竅。
諾貝爾教育機構 教研組編撰 99.11.18
******************************************
其實學習就在生活裡,
早學習晚學習都要學習不用爭辯,
玩具書籍有時候只能算是輔助的教具而已,
大人的身教言教,
孩子看在眼中也會慢慢地學了起來,
娃娃有發現耶 ~
像家裡做生意的孩子比較不怕生而且也比較大方,
反之,
公務人員家裡的孩子就比較文雅比較害羞,
總之家庭教育能夠看得出孩子的氣質。
馬麻讓寶貝們上才藝課,
沒有想過她們以後就是音樂家、畫家或是((XX家)),
只希望他們多接觸在課本之外的東西,
所以也經常帶著他們到處走走看看,
親自徜徉在大自然裡,
體驗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
和小動物近距離接觸比在家看圖鑑真實100倍,
孩子成長過程中這些都是他們生活經驗呀!
孩子就像白紙一張,
畫了什麼在上頭他就成了什麼,
孩子的未來父母還是重要的推手呢 !
我絕對相信『三歲定終身』這句話的道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