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04 17:31:19| 人氣1,13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迷霧驚魂(The Mist)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原著:史蒂芬金(Stephen Edwin King)
導演:法蘭克.戴瑞邦(Frank Darabont)
編劇:法蘭克.戴瑞邦
年代:2007

此片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從傳統災難片規則底下有所創新並深具批判力,迥異於如:《世界大戰》(War of The Worlds,2005)等科幻或異世界生物的災難影片,這傳統型的故事建構,擁有絕對性的封閉結尾,具智慧的人類終將找到對抗外星生物的辦法以拯救地球,或如《世界大戰》中給予理由解釋外星生物的死亡。在這類片型的深層意識中,還是透過災難的解決或征服,重新肯定美國做為世界領導與霸權的角色。但在《迷霧驚魂》中,原著史蒂芬金(Stephen Edwin King)並不落這傳統價值的窠臼中,他雖一路按照規則佈局故事發展,但仍可從中創新出動人的意念,所以片末異世界的生物仍被美軍驅逐,但結局的批判力是相當強烈的。

故事講述美軍與科學家研究出連結異世界空間的方法,在某種失控下使一團迷霧如洩洪般的奔流至山下的鎮上,讓異界生物入侵人類世界。男主角大衞帶著兒子到鎮上的超市購物,正好碰上濃霧的侵吞,眾人開始陷入恐懼並受到異界生物的攻擊,最後大衞跟一群決定逃離的人驅車試著尋找霧的出口,卻在汽油用盡的絕望下,大衞開槍結束眾人的生命包括自己的兒子,自己再下車接受怪物的攻擊(因彈藥用盡),沒想到前來的不是嗜血怪物而是援助的美軍,此時濃霧也逐漸消散,只留下情緒崩潰的他留在原地…。

影片完全遵守傳統災難類型的規則:片頭對霧的暗示、一群人的受困、眾人間的分劣、謎底的逐步明朗化、試圖逃離困境、問題解決。但其中吸引人的是對美國政府的批判,位高權重者的極具野心,在成為世界領袖後仍繼續把這自我中心主義漫延到異度空間中,嘗試找尋新的殖民與統治之地,卻沒想到成為「牠們」的俎上肉與午茶點心,重點是受害者都只是無辜的平民百姓,如:影片捕捉出在超市中一位養育年幼小孩的焦急母親,連男主角大衞都帶著兒子,卻成為政府野心試驗下的犧牲者,甚至是同樣身為軍人的一位青年,也只是聽任其命的小兵罷了,卻被眾人當為罪魁禍首,把他丟給怪物當祭品。另外,導演以特寫捕捉一位女老師對政府的批評:「我們(學校)每年的撥款都在減少,你們可能覺得小孩的教育是國家的首要任務,但你錯了,政府有更好的地方去花這些錢,如:製造炸彈」其諷刺便在這影像及語言間不斷流竄。直到片末成為令人心酸與傷痛的悲劇,大衞為了不使眾人身受怪物侵蝕之苦,以剩下的四顆子彈給予成全,再自己投身怪物之口,但此時來的卻是美軍的救援,這是一場天大的玩笑,與強烈的諷刺,人民似乎只是政府手中的玩物與滿足野心、好奇心、既得利益、掌權下的犧牲品、踏腳石,真正的悲劇與內心糾結痛苦的終究還是體現在這群小人物身上。

在超市中的戲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位信奉基督教的狂熱女士,她將這怪物的來襲,視為上帝不滿人民對他的忽視所以降災以懲戒人民的罪惡,這是場末日的審判。一開始眾人都視她的宗教言論是無稽之談,對她嗤之以鼻,直到開始受到怪物的侵犯後人民的心開始因高度的恐懼遭到動搖,他們開始從她的傳教上找到慰藉的出口,到此為止的宗教功能是無礙的,但這種被恐懼壓制的情緒卻透過宗教的藉口逐步變成極權的化身,徹底遭到扭曲與變質,使眾人變得暴戾乖張。這過程的變化,我們看到那狂熱的女士從本來在狹窄空間的廁所,獨自向上帝禱告,到說服眾人成為領導,對比出這前後的差異,而當女主角對她伸出援手,安慰她這恐慌是人人都懼怕的,並願意成為她的朋友,但那女士卻認為是對她的嘲弄,所以冷言冷語拒絕並以粗言相對。這表現出她深厚的信仰,與原教旨主義(fundamentalism)的心態,因為她的恐懼不是面對來襲的怪物,而是人民對上帝的遺棄,她自許為救世主將帶領這群迷途之人找到真諦。

但基督教教義宣言被眾人片面化的誇張,反成為殺人工具,致使他們將無辜的軍官當做向上帝贖罪的祭品,眼睜睜看他成為怪物的甜點,原本教義中的寬容、約束、愛人…等等,都在恐懼與憤怒中被抹煞,隱約也透露出原教旨主義中排除他者的思維出現。但換另一層面來看,這群人的憤怒是在遭受到強烈的恐懼壓制與侵襲與造成的,於是發洩在宗教之上,就如溺水者抓住浮木後的一線生機,死都不放手。於是人性醜惡原始衝動性的一面被揭露出來,成為無政府主義的狀態,對此我的觀點是人性是脆弱的。我們若再以道德主義的立場去批評,其意義性其實不大,就如片頭那位無助的母親,渴求一位載她回家照顧小孩,卻無人有勇氣走進迷霧。面臨生死關頭時若再去刻劃虛幻的英雄主義,只是自我麻醉而已。這安排對立著過往好萊塢片中那群視死如歸的英雄人物,當全世界都傷亡後只有他能存活,只有他能獨一己之力拯救世界。《迷霧驚魂》打破這膚淺的迷思,提出的控訴令人省思,片末的畫面以俯視的鏡頭呈現出大衛無聲的痛苦吶喊,表現出人的卑微,再慢慢拉成遠景觀看被摧殘的景象,具有無言的張力及諷刺。

台長: 鯊魚
人氣(1,132)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美洲電影 |
此分類下一篇:四海一家(Friendly Persuasion)
此分類上一篇:生死問題(To Be or Not to Be)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