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4-18 01:34:46| 人氣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香港人心靈的補完(舊作)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無意中找回自己預科時代的一篇舊作。

背景:
1. 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
2. 看畢《新世紀福音戰士》動畫
3. 交功課

當時,娃娃看天下。

現以原文與你分享。
-------------------------
《香港人心靈的補完》
九八年十二月六日

香港人的心靈我去了經濟活動的充實,變得空虛、脆弱。香港人需要心靈補完。

話說一九九八年中旬,亞洲爆發金融風暴,繼而引發亞太多個國家的經濟衰退。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當然無法倖免於難。香港人的信心隨著恒生指數和樓價浮動,由回歸時泡沫經濟的高水平驟降至近月的低水平。亞太投資和消費的意慾下降使經濟放緩,於是香港的生產亦相應放緩,繼而掀起減薪、裁員的熱潮。

本文要討論的是為甚麼這個環境會使香港人的心靈失去寄托。為甚麼這種環境引發了香港人的普遍恐慌?僱主為了增強競爭力,以免遭到淘汰,消極地要向僱員開刀。僱員受減薪、裁員等威脅,急於向政府和工會求助。政府拙於應變,束手無策。這使失業大軍徬徨失惜,許多社會問題和家庭糾紛亦隨之而來。因而自殺的人比比皆是,家庭破碎的個案亦屢見不鮮……

這些並不是合理的因果關係。積極而上進的態度應是:僱主為了增強競爭力,積極開發多元化工業。僱員主動求學,強化僱員本身的競爭力……如此如此,這般這般,那裏來一些要自殺的人和一些破碎的家庭呢?

這是因為香港長期的經濟穩定使香港人失去了人生的目標,心靈沒有長久的依靠。廿多年前,香港的經濟剛剛起步。當時民風尚算純樸,在學校裏尚可以找到一些有遠大理想的人。「我長大了要做…」、「我只希望一家人快樂」之類純潔的說話,尚未受物質主義的薰陶,仍言猶在耳。現在常聽聞一些中、小學生炒郵票、大學生兼職,連主婦也炒外幣、炒孖展,我實在十分痛心。縱然是談志願,我也常聽到一些家長說:「兒子,不要讀純科學,在香港無出息;應讀商管、醫學、工程等,收入高得多。」真可悲。

現代香港人都沒有人生的目標,心靈沒有長久的依靠,談來談去都只是金錢。從前香港經濟充裕,香港人用物質享受填充心靈的空虛。有了「充」實了的心靈,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亦變得融洽。自從香港踏入了經濟衰退,裁員、減薪等使香港人消費力疲弱。香港人享用的物質銳減,心靈失去了物質的填充,原本空虛的心靈便表露無遺。許多許多從前父慈子孝的家庭裏,父親因為生意虧洩、失業等變得脾氣暴燥,對子女亂吼亂喝。許多許多從前夫妻恩愛的家庭裏,本來已脆弱不堪的感情失去了物質的張力,漸漸融解;夫妻間互相猜忌,貌合神離。還有許多許多自殺、離婚的個案,使得老無所依、幼無所養。又一個可悲。

普遍而言,香港人的心靈失去了依靠,心裏焦燥不安,到處求助。依下級求上級的方向,他們最終把一切的責任都推在政府身上。不難發現政府無論做甚麼總有人說他的不是。年前樓價高居不下,市民叫苦連天;現在樓價大跌,市民又吐苦水,說物業貶值云云。奈何。

振興經濟對社會問題只是治標。若要治本,我們必須重整香港文化,為香港人的心靈尋找永久的依靠。董特首所謂:「群策群力,轉危為機」正是要香港人重拾在七十年代股災那時的韌力,而那韌力就正源自香港人向目標前進的動力。這就是香港人的心靈補完。

台長: Beaver
人氣(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