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5-18 17:26:44| 人氣4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聲音】舒伯特A大調鋼琴奏鳴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Schubert Piano Sonata D.664 in A
-Sviatoslav Richter, Olympia, 1979
-Radu Lupu, London, 1994
-Leon Fleisher, Sony Classical, 1963



舒伯特 A 大調鋼琴奏鳴曲

點撥心情: 春夏涼風正好眠, 或者當點心也非常甜美爽口...


這些是手邊的三個版本, 三個樂章讓三個不同的鋼琴家彈來各有擅長, 來做個小小心得比較...

舒伯特寫這首曲子, 才二十二歲, 處於生命中最多爽朗笑聲的時期, 當時的他不缺朋友不缺贊助人, 連三餐都可以在別人家獲得飽足, 自然這時期創作出來的東西多的是明亮的顏色。 編號 667, 另一個 A 大調鋼琴五重奏鱒魚, 屬最佳的例子。

李希特 ( Sviatoslav Richter ) 彈奏的第一樂章, 不管旋律出現左手右手, 總非常 "清楚" 。 一如他處理巴哈或其他曲子, 層次分明, 對於他的速度, 我卻覺得有一點點偏慢了, 譜上的速度標記是, Allegro moderato, 中快板, 在我耳裡聽起來, 卻覺得他帶的速度是快中板, 甚至, 慢中板... 通常當演奏者彈奏鳴曲反覆的時候, 總是醞釀些特殊的情緒或空間來暗示聽眾, 李先生用的是切短休止符這步數, 切短的休止符只有那麼一點點不一樣, 但是, 句法連接起來, 快速進入下一段, 音樂連綿不絕, 雙小節線在音樂家的詮釋裡重新騰出另類的意義 ( 又繚繞了... 好, 盡快停筆 )。

傅來雪 ( Leon Fleisher ) 的第一樂章並不討好我。 速度過快, 雖然音符乾淨, 總是與我設想羞怯容易臉紅的舒伯特搭不起來。 或許舒伯特對傅先生來說有著另一種形象, 想挑剔的是, 他並沒有按照譜上的突強突弱來, 聲音的張力顯然沒有李希特吸引人。

盧普 ( Radu Lupu ), 我非常喜歡他表現的舒伯特, 他的第一樂章, 不過黏滯不過積極, 溫暖得恰恰好, 對我而言。 盧普用了很多彈性速度, 尤其在每一次如藝術歌曲式的主題出來, 他總是會給予不同的色彩, 色系相近, 粉紅絳紅桃紅紫紅, 不失個性卻有不同風情。

非常非常喜歡這首奏鳴曲的第二樂章。 三個鋼琴家的第二樂章與我自己詮釋的第二樂章都不是太相近。 李希特還是慢, 慢得非常寧靜, 非常祥和; 傅來雪還是有點快, 像是帶著圓框眼鏡的舒伯特, 一邊喃喃自語一般又揮手揮腳否定自己的想法, 有點小急躁有點小慌張, 也許這是他想表現的樣子。 聽盧普彈第二樂章, 嗯, 會想哭。 ( 我也常常練一練, 眼淚就掉了... 所以... ) 最喜歡的, 是自己編造的那個故事: 恨不相逢未嫁時, 還君明珠雙淚垂... ( 呵呵... ) 真的真的, 尤其中間那段對話式的音型, 很像呢...

至於第三樂章, 李先生穩坐第一名寶座, 曲子架構很難撐, 因為重複音型多, 在同中求異卻又得不偏軌道需要下點工夫, 李希特彈來既自然又緊湊, 聽一百遍也不煩。 值得一提的是他那個超強大跳後接極弱, 或極弱之後反向大跳至超強的音階音型, 中間沒有緩衝, 儘管隔著條小節線, 銜接得緊密又極精準。 傅先生與盧先生都還依稀聽到錯音或, 洗踏板來擦錯音的痕跡... 所以我說, 李希特第一名。

台長: 夜間飛行
人氣(4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