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8-08 20:34:12| 人氣28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888-何等為『菩薩堅住戒律得十無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標題:何等為『菩薩堅住戒律得十無畏』

 

    眾所周知:『菩薩』者,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如同《注維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大乘義章》曰:「菩薩胡語,此方翻譯為道眾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眾生。」至於何等為『菩薩堅住戒律得十無畏』依《大寶積經》開示:菩薩堅住戒律,得十無畏。何等為十?即所謂

(一)  入聚落無畏。

(二)眾中說法無畏。

(三)飲食無畏。

(四)出聚落無畏。

(五)入寺無畏。

(六)大眾中食無畏。

(七)教授無畏。

(八)親近和上阿闍梨無畏。

(九)於自眷屬慈心教誨無畏。

(十)受用衣服飲食臥具醫藥無畏。

    由此觀之,如是『四者』,即所謂菩薩堅住戒律得十無畏,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戒律』者,五戒十善戒乃至二百五十戒等,防止佛徒邪非之法律也。梵語尸羅,S/ila譯曰戒,防非止惡之義。梵語優婆羅叉Upalaks!a,譯曰律(淨影),梵語毘尼Vinaya,譯曰律(南山),法律之義。如同《大乘義章》曰:「言毘尼者,名別有四:一曰毘尼,二曰木叉,三曰尸羅,四曰律。(中略)言尸羅者,此名清涼,亦名為戒。三業炎非,焚燒行人,事等如熱,戒能防息,故名清涼。清涼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為戒。(中略)所言律者,是外國名優婆羅叉,此翻為律。解釋有二:一就教論,二就行辨。若當就教詮量名律,若當就行調伏名律。」《四分戒疏》曰:「或云尸羅,或云波羅提木叉Pra%tmoks!a,或云毘尼。(中略)初云尸羅,此翻為戒。戒有何義?義訓警也。由驚策三業遠離緣非明其目也。(中略)三云毗尼,唐稱為律,古譯毗尼,皆稱為滅。今以何義,翻之為律?律者法也,從教為名,斷割重輕開遮持犯,非法不定,故正翻之。」

    總而言之,『菩薩』者,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的聖者。在三乘中,菩薩高于羅漢而次于佛。菩薩標榜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征。北周庾信《五張寺經藏碑》云︰「如來說法,萬萬恆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菩薩,乃是梵語菩提薩(Bodhisattva)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我國民間熟悉的菩薩有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菩薩普渡眾生,往往變現各種「化身」,如觀世音菩薩就有「三十三身」。如同《法華經五百弟子品》謂︰「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聲聞,即羅漢。唐白居易《送守實上人游江南》詩云︰「無妨菩薩是船師。」船師,是「凡夫」身。此外,「薩(Sattva)除譯為「有情」、「眾生」外,亦譯作「勇猛」。因此,「菩薩」亦可釋謂勇猛求取佛道的聖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088日星期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nownews.com/famscl/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hercafe.yam.com/blog/famscl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blog.youthwant.com.tw/b.php?bid=905

台長: 果前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