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6-02 22:46:03| 人氣27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483-何等為『求佛道者應疾遠離之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標題:何等為『求佛道者應疾遠離之法』

 

眾所周知:『佛道』者,梵語菩提,新譯曰覺,舊翻曰道。道者通之義,佛智圓通無壅,故名之為道。道有三種:(1)聲聞之所得;(2)緣覺之所得;(3)佛之所得。今為佛所得之無上菩提,故云佛道。如同《法華經序品》曰:「恆沙菩薩,種種因緣,而求佛道。」《同方便品》曰:「是諸世尊,皆說一乘法,化無量眾生,令入於佛道。」《同信解品》曰:「我等今者真是聲聞,以佛道聲,令一切聞。」《大乘義章》曰:「菩提胡語,此翻為道。果德圓通,名之為道。」又曰:「菩提偏在果,故證成佛道,名得佛道。」《嘉祥法華疏》曰:「菩提云道,是無上正遍知果道也。」至於何等為『求佛道者應疾遠離之法』?依《十住毘婆沙論》開示:求佛道者,於

(一)惡法應疾遠離。即所謂遠離不放逸。

(二)復有二過應疾遠離。即(1)貪聲聞地;(2)貪辟支地

(三)復有三過應疾遠離。即(1)憎諸菩薩;(2)憎菩薩所行;(3)憎甚深大乘經。

(四)復有四過應疾遠離。即(1)諂;(2)曲;(3)急性;4)無慈愍。

(五)復有五過應疾遠離。即(1)貪欲;(2)瞋恚;(3)睡眠;(4)調戲;(5)疑。

(六)復有六過與六波羅蜜相違,應疾遠離。即(1)貪;(2)破戒;(3)瞋恚;(4)懈怠;(5)調戲;(6)愚

(七)復有七過應疾遠離。即(1)樂多事務;(2)樂多讀誦;(3)樂睡眠;(4)樂語說;(5)貪利養;(6)常欲令人喜;(7)迷悶於道心隨愛行。

(八)復有八法應疾遠離。即(1)邪見;(2)邪思惟;3)邪語;(4)邪業;(5)邪命;(6)邪方便;(7)邪念;8)邪定。

(九)復有九法應疾遠離。即(1)不聞阿耨多羅三三菩提;(2)聞已不信;(3)若信不受;(4)若受不誦持;(5)若又誦持不知義趣;(6)若知不說;(7)若說不如說行;(8)若如說行不能常行;(9)若能常行不能善行。

(十)復有十過應疾遠離。即所謂十不善道(1) 殺生 ; (2) 偷盜 ; (3) 邪淫; (4) 妄語; (5) 惡口; (6) 兩舌; (7) 綺語; (8) 貪欲 ; (9) 瞋恚; (10) 邪見。

由此觀之,如是『諸法』,皆為求佛道者應疾遠離之法,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佛道』者,佛所證悟的道法,即無上菩提。又菩提有三等,聲聞緣覺佛是也,此中佛所得之菩提,無有過之者,故云無上。如同《寶積經》曰:「於無上菩提,堅固不退轉。」又『佛道』者,謂等覺、妙覺,坐於道場,斷諸煩惱,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無上菩提(『等覺』者,去後妙覺佛位猶有一等,勝前諸位,得稱為覺。『妙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也)。

總而言之,佛之本覺、始覺、究竟覺,與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以及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等種種道理,本來都是相互聯繫,互為因果的。換言之,因為有了本覺,才說始覺,然後就有究竟覺;因為有了自覺,才有覺他,最後達到覺行圓滿;因為有了法身佛,才有報身佛,所以就有化身佛。此即是《大乘妙法蓮華經》所云之『由本垂跡,開跡顯本,廢跡立本,為實施權,開權顯實,廢權立實』之道理。恰如蓮華一樣,為蓮故華,華開蓮現,華落蓮成是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9年6月2日星期二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nownews.com/famscl/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hercafe.yam.com/blog/famscl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blog.youthwant.com.tw/b.php?bid=905

台長: 果前
人氣(27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學佛心得分享論叢 |
此分類下一篇:2484-何等為『菩薩能生般舟三昧之餘助法』
此分類上一篇:2482-在家菩薩為何能修學『般舟三昧』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