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9-04 22:13:25| 人氣678|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補充資料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作者

一、生平
李白,字太白,籍貫眾說紛紜,以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 秦安縣東)較為可信。生於唐武后長安元年(西元七○一,這一年前九月年號是大足,後三月改元長安,若太白生於九月以前,則是大足元年),卒於肅宗寶應元年(西元七六二),年六十二。
(一)家世
據白自云,西漢善於征戰的飛將軍李廣,是其遠祖。傳說白出世時,母嘗夢見長庚星,長庚星又名太白星,這或許是他名字的由來。中宗神龍元年(西元七○五),李白隨父遷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按:這個縣玄宗時改名為昌明縣)的青蓮鄉,也因此自號青蓮居士。人稱其父為「李客」,母為「蠻婆」,可見李白一家在四川是客居,而母親可能是外國(西域)人。
李白的父親沒做過官,可是家境相當富裕,所以李白能讀書、學劍,過著富家子弟的優渥生活。二十歲時,禮部尚書蘇頲(音ㄊㄧㄥˇ),出為益州刺史,李白在路中投書求見。蘇頲讀其詩文,大為讚賞,說:「這個少年天才奇特,只要再加努力,將來可比司馬相如。」
(二)辭親遠遊
李白二十五歲,辭親遠遊,南極蒼梧(今廣西省蒼梧縣),東至溟海(即我國東面之海,水色黑,故名。溟,幽暗)。二十七歲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結婚,夫人是唐高宗時宰相許圉師的孫女。三十歲入長安,三十五歲遊太原,行跡甚廣,閱歷豐富。
大約四十歲前後,李白和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等五人共同隱居徂徠山(在今山東省境內),酣飲縱酒,時人稱為「竹溪(在徂徠山下)六逸」。
這時李白的詩名已傳遍天下。
(三)放蕩不羈的翰林供奉
玄宗天寶元年(西元七四二),李白四十二歲,由道士吳筠舉薦,玄宗召李白入京(長安)。李白滿懷抱負,本想有一番作為,雖獲皇帝賞識,有「賜食,親為調羹」之禮遇,但只任「翰林院供奉」(凡以文學、技藝供奉宮廷者,皆稱翰林院供奉),被視為文學侍從,所以他痛飲狂歌,更加放蕩不羈。某日,玄宗在沉香亭與楊貴妃欣賞牡丹,興致高昂,突然想請李白填製新詞,當時李白於酒肆中喝酒,酩酊大醉,被人扶到宮中,以水灑面才稍稍清醒,他援筆成文,寫下膾炙人口的清平調三首。李白在詩中用牡丹比喻楊貴妃,辭藻華美,大得玄宗歡心。玄宗看重李白才華,常設宴飲,李白曾沉醉殿上,引足令宦官高力士脫靴。高力士受辱,於是摘清平調中「可憐飛燕倚新妝」句以激楊貴妃,謂李白藉用漢朝趙飛燕的故事,意在諷刺,李白因此受制於楊貴妃,一直不得重用。
李白自知在京師不為親近所容,於是上疏請辭,玄宗也優詔賜金還山。李白離開居住不到二年的長安,再度漫遊南北,過著落魄江湖的生活。其後十年,時常往來齊、魯(今山東省)間,而遊梁、宋(今河南省)最久,始終以報國無門為憾。
(四)牽連入獄,流放夜郎
天寶十四載(唐玄宗天寶三載,詔令改「年」為「載」;至肅宗 至德三年,復改「載」為「年」),安祿山叛變,永王李璘(玄宗第十六子)藉抗敵之名而起兵,李白應永王號召入其幕府,而永王竟有異志,想要奪取皇位,進窺江南,後兵敗被殺,李白受累入獄,當誅;郭子儀請解官以贖,改流放夜郎(今貴州省桐梓縣)。
肅宗 乾元二年(西元七五九),李白流放行至巫山遇赦,回到江夏(今湖北省 武漢市),重遊洞庭、皖南一帶,生活困苦,遂往依族叔當塗令李陽冰(當塗在今安徽省當塗縣)。肅宗上元二年(西元七六一),白聞李光弼出鎮臨淮(今安徽省泗縣東南),擬往投效,半途病還。次年(肅宗寶應元年,西元七六二)十一月,病卒於當塗。
二、思想與文學成就
(一)思想
李白一生經歷曲折,所受的影響來自多方面,因此思想比較複雜,兼收並蓄。他有儒家「濟蒼生,安社稷」的思想,同時又受游俠思想的影響。但影響李白最深的,莫過於道家思想。他學道的過程既勤且久,反映在其身上即崇尚自然,追求絕對自由,蔑視權貴和世俗的價值觀。所謂「君愛身後名,我愛眼前酒,飲酒眼前樂,虛名復何有?」﹙笑歌行﹚「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行
路難)類似這樣的心聲,在李白的作品中,處處可見。
本來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俠有極大差異,李白卻能將三者結合起來,因此,我們發現儒家為李白樹立了政治理想,道家及游俠則給他不屈己、不求人、曠達不羈的傲岸作風與叛逆精神。李白將三者結合,成為他在詩文中再三重複的「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但在現實人生裡,李白的理想並未實現,而他又始終在追求,於是矛盾、衝突,以及遭受打擊後的憤懣、狂放等便都產生了。
(二)文章成就
李白的作品,文存六十餘篇,李太白全集收錄:表書九、序二十、銘碑祭文九、記頌讚二十,另有遺文數篇;其中與韓荊州書和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為傳誦名篇。前者意氣昂揚,豪氣奔放;後者神情飄逸,恣肆曠放。李白的文學成就主要在詩歌,今遺千餘首,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
(三)詩歌成就
1.內容
李白的詩歌作品,就其內容而言,是非常豐富廣泛的。有的歌詠高遠的政治理想,表現出積極用世的精神和充滿堅定信心的人生態度;有的不滿社會黑暗現實,大膽予以揭露抨擊,發揮不畏權勢的勇氣;有的反映民生疾苦,表達對百姓生活的關心和同情;有的揭示痛苦的內心世界,顯現出追求個性解放的精神;有的描繪自然風光,充分流露對山川景物的愛戀;也有不少歌唱愛情和友誼的作品,寫得相當真摯感人。
2.體裁
在體裁方面,李白擅長形式比較自由的古詩和絕句,不愛寫格律嚴整的律詩。他的古體詩中,含有許多樂府詩,這些樂府詩雖仍多樂府舊題,但內容卻多即事興慨,有強烈的現實性和政治性,如戰城南、將進酒、行路難、梁甫吟等都是。這些詩和他著名的古風五十九首,以及七言長篇歌行如夢遊天姥吟留別、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等合在一起,構成李白詩歌成就的重要方面。他還善於用絕句的形式表現含蓄深摯的感情,如送孟浩然之廣陵、贈汪倫、早發白帝城、獨坐敬亭山等,尤其是七絕,顯得俊逸飄灑,從容不迫,如出天然。
3.風格
李白詩歌的藝術特徵,是善於運用誇張的手法、生動的比喻、豐富的想像、自由解放的體裁、樸素優美的語言等來表現熱烈奔放的思想感情。
誇張的手法和生動的比喻,在李白詩集中俯拾皆是,如「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秋浦歌十七首之十五)、「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宣州謝
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北風行)等,都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
李白詩中想像力之豐富也是相當吸引人的,如「狂風吹我心,西挂咸陽樹」(金鄉送韋八之西京)、「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都以奇特的想像表現了對長安和詩友的懷念。另外像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等詩,則借助神話傳說,構造出色彩繽紛、驚心動魄的境界。
李白論詩主張天真自然,反對「雕蟲喪天真」(古風第三十五)的雕琢風氣。他詩歌語言的最大特色,可說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明朗自然。具體表現為語言直率自然,音節和諧流暢,渾然天成,不假雕飾,散發著民歌的氣息。他的七言古詩除明朗自然外,語言更以雄健奔放見長。杜甫春日憶李白詩稱許李白詩「清新」、「俊逸」,正道出其語言風格之顯著特色。
4.成就
李白在唐代詩壇上的成就,和杜甫齊名,世稱「李杜」。韓愈曾稱譽兩人說:「李杜文章在,光燄萬丈長」(調張籍),而杜甫則非常推崇李白,說:「白也詩
無敵,飄然思不群」(春日憶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惺惺相惜之情,處處可見。
李白詩才飄逸如仙,當年在長安時,祕書監賀知章讀其蜀道難詩,曾讚嘆他為「謫仙」;宋嚴羽滄浪詩話也說:「人言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詞,長吉鬼仙之詞耳。」故後世以「詩仙」稱譽李白,可謂恰如其分。
李白生前曾囑魏顥、李陽冰編集其詩文,但他們編的集子並沒有流傳下來。今傳李白的詩文集,乃北宋宋敏求廣集諸書編成,存詩約近千首。而最早為李白集作注者,是南宋楊齊賢的李翰林集,採擇宏富,注釋頗為詳盡。清代王琦匯集舊注,補充訂正,編成李太白文集,蒐羅完整,注釋詳贍,是古代李白詩文合注最完備的本子。

文法與修辭探究
虛詞「夫」的用法
作者在本文裡,一方面感慨人生短暫,所以要及時行樂,另一方面又描寫與從弟宴飲歡樂之情景,進而賦詩抒懷,與作者一貫的生命情調極為契合。
文章一開始,作者藉天地的永恆以對比人生的短暫,用句首語氣助詞「夫」帶出所要闡發的議論。「夫」是一個頗為常見的虛詞,主要有代詞和語氣助詞兩種用法,以下對「夫」這兩種用法作一簡單的介紹。
「夫」和「彼」古音相近,兩者在古漢語裡都具有代詞用法。代詞用法的「夫」
,有指示和人稱稱代兩種作用。例如:
1.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左傳僖公三十年)
2.夫執輿者為誰?(論語微子)
3.不以夫一害此一謂之壹。(荀子解蔽)
例1至例3的「夫」都是指示代詞用法,表遠指,可譯為「那」或「那個」(若「夫」代表的是多數時則譯為「那些」),主要出現在名詞或名詞性單位的前面。例1是晉文公所說的話,「夫人」(那個人)指秦穆公;例2「夫執輿者」意為「那個駕車的人」;例3「夫一」和「此一」相對,指「那個一」。
下面兩例則為人稱代詞用法,作為第三人稱的稱代,一般只擔任主語或兼語,少用作賓語,可譯為「他」:
4.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論語衛靈公)
5.子皮欲使尹何為邑。子產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愛之,不吾
叛也。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知治矣。」(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例4「夫」稱代的是「舜」,例5稱代的是「尹何」,都是第三人稱的稱代。
語氣助詞的「夫」可用在句首、句中和句末。
句首語氣助詞「夫」,常用在議論的開端,例如:
6.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左傳僖公三十年)
7.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曹丕典論論文)
8.夫迷途知反,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丘遲與陳伯之書)
9.夫儉則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司馬光 訓儉示康)
10.夫當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於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蘇軾教戰守策)
11.夫風無雄雌之異,而人有遇不遇之變。(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例6至例11的「夫」都用在語段的開端,表示語句屬於議論的性質,藉以帶出下文的議論,但多少也帶點指示的意味。
句中語氣助詞的「夫」,主要在舒緩語氣,但也兼有指示的作用:
12.客亦知夫水與月乎?(蘇軾赤壁賦)
13.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例12和例13的「夫」都出現在句中,兼有舒緩語氣和指示的作用。
用在句末的「夫」,常表示感嘆,也可表示疑問。例如:
14.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柳宗元三戒)
15.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蘇洵六國論)
16.率天下之人而禍仁義者,必子之言夫!(孟子告子上)
17.使宋王而寤,子為齏粉夫!(莊子列禦寇)
18.吾歌,可夫?(史記孔子世家)
19.仁人亦樂是夫?(新序刺奢)
例14至例17的「夫」主要表示感嘆、詠嘆的語氣,可譯為「啊」,不過例16和17兼有表示陳述的語氣,可以不譯或譯為「了」;例18、19的「夫」主要表示疑問語氣,不過仍然帶有詠嘆的意味,可譯為「嗎」。

余光中李白新詩二首

(一)戲李白
你曾是黃河之水天上來
陰山動
龍門開
而今黃河反從你句中來
  驚濤與豪笑
  萬里滔滔入海
那轟動匡廬的大瀑布
  無中生有
  不止不休
  可是你傾側的小酒壺?
黃河西來,大江東去
此外五千年都已沉寂
有一條黃河,你已夠熱鬧的了
大江,就讓給蘇家那鄉弟吧
  天下二分
  都歸了蜀人
  你踞龍門
  他領赤壁

(二)尋李白
     ──痛飲狂歌空度日
       飛揚跋扈為誰雄

那一雙傲慢的靴子至今還落在
高力士羞憤的手裡,人卻不見了
把滿地的難民和傷兵
把胡馬和羌馬交踐的節奏
留給杜二去細細地苦吟
自從那年賀知章眼花了
認你作謫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隻中了魔咒的小酒壺
把自己藏起,連太太都尋不到你
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長
在所有的詩裡你都預言
會突然水遁,或許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亂髮當風
──而今,果然你失了蹤

樹敵如林,世人皆欲殺
肝硬化怎殺得死你?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從開元到天寶,從洛陽到咸陽
冠蓋滿途車騎的囂鬧
不及千年後你的一首
水晶絕句輕叩我額頭
噹地一彈挑起的回音

一貶世上已經夠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難堪
至今成謎是你的籍貫
隴西或山東,青蓮鄉或碎葉城
不如歸去歸那個故鄉?
凡你醉處,你說過,皆非他鄉
失蹤,是天才唯一的下場
身後事,究竟你遁向何處?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勸你不住
一回頭囚窗下竟已白頭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給霧鎖了,無路可入
仍爐火未純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躡葛洪袖裡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許那才是你故鄉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無論出門向西笑,向西哭
長安都早已陷落
這二十四萬里的歸程
也不必驚動大鵬了,也無須招鶴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隻霍霍的飛碟
詭綠的閃光愈轉愈快
接你回傳說裡去

台長: 聽見鋼琴
人氣(678)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學生專區 |
此分類下一篇:電影欣賞社專區
此分類上一篇:與問題一起生活(4)

ⓝⓘⓒ→★裘卡~♥
老師那麼晚還沒睡呀!!
辛苦您了~~
2008-09-05 21:08:16
版主回應
是啊,我真的太晚睡了,這可不是好事。
不斷自我反省中。
感謝你的朋捧場喔。
2008-09-06 19:51:00
老龐
老師,我來報到啦!!
2008-09-06 14:20:08
版主回應
感謝你,老龐。
很多人都說我們長得很像耶,真的嗎?
多謝各位同學的捧場啦。
不過老師以後會要求各位常來報到,很多資料可以利用耶。
2008-09-06 19:49:3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