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6-24 00:48:27| 人氣7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濫讀記】萬象/陳年/拋人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都會裏雖然大廈林立,清晨仍能聞得清脆鳥叫聲,生動婉約。天色微明之際,車行喧鬧漸起,鳥叫聲才隱然退去。

  讀巴金寫文革〈十年一夢〉,不免仍想起《二十一世紀》網絡版一、二期裏所寫及的熱血青年王申酉。文革這讓文化倒退,文人心傷的社會運動,大型的造神活動,涂爾幹社會學概念裏的類宗教崇拜,所殘害的是千千萬萬對知識報有崇高理想期盼的知識份子的脆弱心靈。巴金的反省總令人不勝唏噓,「奴在心者」的反思,早已超越肉體所受到的摧折。十年一夢,太長又太沈重了。

  讀馮寶志寫《文明曙光》數篇小品一路從女媧補天的傳說寫到夏王朝的建立伊始,這一頁中國人的歷史,在台灣早因強調台灣本土意識而顯得有些遙遠,政治正確的氣氛讓人有些昏頭轉向。超越政治國境的爭議,拋開意識型態的堅持與對立,在文化上享有共同的淵源與流長,可能才能有更宏觀的視野去看待未來的世局。政治已經夠污穢了,追求心靈的超脫或許還容易些。

  下午請半天假偷閒,踱到書店去呼吸些新鮮的空氣。意外購得大陸期刊《萬象》一本,董橋文章雖已讀過,林行止的長文讓人心動。另購閒書《漫話日本2》,高寶引進韓國漫畫家李元馥所繪《漫話歷史系列》。這股韓風實在可怕,這股理解世界的方式也實在令人心驚,也難怪陳昇要唱道:「哈日哈美哈得不夠還要哈到棒子高麗去」。

  到郵局處理完雜事,半天的假期也就泡湯了。趕往接下班的妻途中抽空買了Lourens van Der Post的《卡拉哈里沙漠的失落世界》,把讀旅行文學的興致重又拉了回來。藉閱讀遊歷世界,雖無法「走萬里路」,視野也不能不開闊。

2003/6/18

    ※    ※    ※

  讀《喻世明言》二則,寫張道陵七試趙昇總覺神怪,鄉野傳聞之類的故事年少時讀司馬中原倒是多看了些,年代久遠則已不復記憶,或許那天又回頭再讀。

  一時興起翻讀起滕咸惠校注里仁版《人間詞話新注》數則。《喻世明言》中經常引出詩詞句子,時而讀讀倒也在意音韻之美,多讀幾次更體會箇中韻味,細細思量全是學問。讀慣了西方譯文式的句子,偶而品析純然中國的原味,才發覺原汁的中文畢竟香淳。

  復讀《李潔明回憶錄》,寫在菲律賓、寮國的情報工作,當成趣聞讀讀倒也新鮮。這類回憶錄總帶著單向的認知,窺視的趣味大於其他。要了解特定時代的歷史背景及對特定事件的瞭悟,回憶錄的閱讀是一種方式,研究報告、大量資料的分析論述也都行。不做學術研究,只存著想了解在什麼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滿足窺探的好奇心,回憶錄也就夠了。寫得辛辣點的像希拉蕊的《Living History》,大爆總統性醜聞秘辛,八卦帶勁,自然一時洛陽紙貴,爭相搶購。只是不免感嘆,這樣的書讀完後腦子裏會留下些什麼?怨恨奇情罷了。

  重讀胡適《胡適留學日記》,流水帳記得明白,可又和從小老師叮囑日記書寫的體例不符。老師說寫日記最忌記流水帳式的粗泛,胡適留學日記裏全是流水帳,這又是正式的出版品。隱地的日記則又是另一番面貌。交相對照,盡是陳年事。

  夜赴讀書會,見久別老友。到大陸經商好段時間,再見面時風霜依舊。泛談大陸局勢,與印象相去不遠。

  朋友介紹高雄甲乙書店所收絕版書算是不少,看地址離家其實不遠,也該去瞧瞧才是。

2003/6/19

    ※    ※    ※

  報上仍是哈利波特即將上市的消息,一個早超越童書層次的魔法奇幻故事系列掀起連續幾年的讀者好奇與狂熱,大小通吃地席捲閱讀市場,成了最受注目的角色,作者頓時間也成了新聞人物,小說裏許多情節及人物,甚至成為新聞人物藉以表現親民的話題。站在新聞的峰頭上,成了塑造個人魅力的素材,政治人物隨口也說上幾句,反覺得俗媚了。

  這類奇幻文學近來出版品日多,除了拍成電影的哈利波特系列,接連兩年耶誕節假期上映,今年應該也不會例外的《魔戒》系列,其他陸續出版的,倒也形成書市中的另一番景觀。只除了哈利波特已經出版的四冊之外,《魔戒》的四本(含前傳)還沒空閱讀,其他更沒讀過。憑著年少時打電腦遊戲的經驗,神秘奇幻的氣息卻隱約蠢動著。

  六月號《當代》以「網路.藝術.文化工業與電影」為主題,討論這四者之間糾結的關係,其中討論網路世界中的藝術再現問題,以班雅明(Water Benjamin)的藝術論切入,分析藝術真品神秘性的強化,仍由於網路上對藝術作品的再現及流通,得以突顯。這觀念其實與認知中美術館或博物館的網路呈現以影像化為主阻礙了對藝術品的親臨觀賞的官能刺激進而產生的感動顯然有不同的論斷,細細省思倒也覺得藝術品的網路化反而淡化了對真跡強調的藝術史建構,比較容易回歸到藝術品本身的鑑賞上去,數位展示有可能因此而加強藝術消費行為對藝術品本身的依賴,著實是個有趣的思考方向。藝術鑑賞的氛圍,透過網際網路的自由流通,重新又找到個可能的建構。

  為了晚上的聚餐,把所有其他的閱讀活動全擠縮掉了。難怪李敖謝絕所有可能的應酬,擺脫人情的包袱。凡人如我者,何時才拋得掉?

2003/6/20

台長: 徐江屏
人氣(7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