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2-10 22:46:07| 人氣8,45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胃食道逆流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最近幾個月以來老覺得胸悶、胸痛、胸口灼熱、一股酸氣從胃中衝上來、胃脹氣,有時甚至覺得氣喘不上來,上次感冒去上允看醫生時問過醫生,醫生就懷疑是胃食道逆流造成的,趕緊"孤狗"一下......................

天啊!

胃食道逆流的治療很重要,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肝膽腸胃內科主治醫師陳健麟指出,若是放著不予理會,時間久了轉為慢性,可能會逐漸纖維化或甚至轉變為癌前期,病變風險增高,積極治療則可降低下端食道癌的機率。

『食道癌』,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晚上乖乖找歐醫師報到,沒錯,我就是很典型的胃食道逆流,治療上除了吃藥之外,飲食習慣必須嚴格控管:

禁止:舉凡一切容易脹氣的食物,例如葡萄、蘋果、瓜類、地瓜、芋頭、高麗菜、韮菜、蒜頭、糯米、玉米、咖啡、汽水、豆干、豆漿、豆製品......(都是我的最愛)

 

飯後二小時內不可躺下,意即睡前二時禁食,少量多餐。

半個月內需持續回診拿藥,待症狀減輕後,再改吃一天一次長效型的藥,持續吃二個月。

『胃食道逆流不會好了,它只會分嚴重或不嚴重,所以飲食的控制非常重要......』真是晴天霹靂....

 


  • 胃食道逆流初期症狀不易發現 壓力族小心悄悄上身

  • 2009.09.17 - 中國時報 - 醫學新知 - 專題報導/龔善美

    剛滿50歲的美幸近來總覺得胸口悶悶的痛,有時會有灼熱感,睡眠也不如以往安穩,常在半夜突然咳醒。由於從事的是具有業績壓力的業務工作,經常有機會和客戶吃喝應酬,近年體重直線上升卻屢屢減肥不成,美幸擔心是不是心臟出了問題,去做心電圖等相關檢查卻一切正常。醫師排除她罹患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後,從她形容的症狀判斷可能是胃食道逆流作怪,建議她轉診到腸胃科進一步確診,經由胃鏡檢查發現她是屬於A級輕微程度的胃食道逆流患者,依健保給付抑制胃酸用藥,服藥不到2星期,她就覺得症狀改善許多。

    國人飲食西方化之後,台灣民眾胃食道逆流情況較以往嚴重,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徐榮源指出,根據榮民總醫院與三軍總醫院不同學者的臨床調查發現,從健康檢查、內視鏡檢查與問診的結果,每100人中約有25人有胃食道逆流症狀,數字已接近西方國家;而早期農業社會為主的時代,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台灣每100人中只有約5人受到胃食道逆流的困擾。

    徐榮源表示,西方工業社會的腳步較快,在精緻飲食、缺乏運動、營養過剩且肥胖者眾的情況下,相對胃食道逆流情況會比較嚴重。胃食道逆流與上消化道疾病如食道炎、消化性潰瘍或胃炎等症狀大多重複,或多或少都有胃酸逆流現象,當患者自覺有症狀超過1個月以上,經內科治療2星期仍無改善時,有必要進一步做內視鏡鑑別。約有80%-90%的胃食道逆流患者在服用質子幫浦抑制劑等抑制胃酸的藥物後,2、3天內症狀能很快獲得改善,1星期左右就能有顯著效果。

    徐榮源指出,由於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包括胸部不適,而且有部份與呼吸道相關,患者可能覺得呼吸道卡卡的,會咳嗽或氣喘,或有慢性呼吸道發炎症狀,甚至半夜因胃酸刺激而咳醒,有些患者會先尋求胸腔科或耳鼻喉科協助,找不出原因才轉診到肝膽腸胃科。臨床上常見50到60歲的肥胖患者因胸悶或胸部灼熱感求診,雖然80%以上可能和胃酸逆流相關,但仍有5%的機率和心絞痛有關,醫師必須先留意並排除這種可能性,以免耽誤病情。

    胃食道逆流明顯的症狀像是胸悶、胸痛、胸口灼熱(俗稱火燒心)、一股酸氣從胃中衝上來、咳嗽、慢性咽喉痛等,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肝膽腸胃內科主治醫師陳健麟指出,有些患者完全沒有不適症狀也會檢出食道輕微糜爛,服用質子幫浦抑制劑來抑制胃酸,可有效幫助黏膜癒合;另有一些患者雖然各項胸口灼熱、胸痛等自覺症狀明顯,卻完全查不出胃酸造成生理身體不適跡象,則可能是功能性胸口灼熱症候群,肇因於情緒壓力,宜放鬆舒壓或尋求身心科醫師的協助。


    胃食道逆流之用藥與生活調整
     
    胃食道逆流的藥物治療效果良好,但若是導致胃酸過多的患者生活型態未能妥為調整改善,復發的機率仍然很高,不易斷根。

    慈濟大林院區肝膽腸胃內科主任謝毓錫指出,胃食道逆流患者使用較新型的質子幫浦抑制劑的成效良好,約達90%,比起舊型的組織胺接受體拮抗劑只有50%的效果更佳。一般長效型每天服用1次,於早上用早餐前30分鐘左右空腹服用,視情況調整用藥,有些患者還需搭配於3餐飯後服用促進胃腸蠕動的藥物;不過,需長期用藥者應避免和心臟科抗血小板藥物一同服用,以免引發副作用。

    雖然服用質子幫浦抑制劑可有效改善胃食道逆流,謝毓錫建議長期改善之道仍應以調整生活型態為重,特別是飲食宜避免過油、過甜,不宜喝酒,飯後2小時內勿躺到床上,體重過重者也應減重。

    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徐榮源建議患者,平時不宜吃太油、太甜的食物之外,包括胡椒、辣椒、咖啡、可樂與菸酒等刺激性的飲食,或是像糯米或米粉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也不宜,臨睡前的消夜更應戒絕。

    若能切實在生活作息上良好調整,謝毓錫表示,據他臨床觀察,約有半數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在停之藥後可以不再復發。
     
    目前台灣針對胃食道逆流的健保給付,均需經內視鏡檢查確定,可區分為A、B、C、D四級,徐榮源指出,經內視鏡檢查確定侵犯長度在0.5公分以下者為A級,大於0.5為B級,融合2處以上糜爛為C級,已出現面積超過75%為D級;針對A、B級患者可連續給付4個月,而C、D級則可連續給付1年藥物。

    肥胖、壓力大、有家族遺傳或胃酸多、胃排空慢、吞嚥困難或體重變輕、解黑便者,都屬於有必要進行內視鏡檢查的高危險群。

    胃食道逆流的治療很重要,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肝膽腸胃內科主治醫師陳健麟指出,若是放著不予理會,時間久了轉為慢性,可能會逐漸纖維化或甚至轉變為癌前期,病變風險增高,積極治療則可降低下端食道癌的機率。


    胃食道逆流之內視鏡檢查 輕易找出病症

    一般內視鏡檢查出胃食道逆流的檢出率只有約50%左右,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肝膽腸胃內科主治醫師陳健麟指出,除了胃鏡、經鼻鏡等內視鏡檢查之外,還可搭配食道功能檢測儀與24小時酸鹼測定儀做症狀分析,並觀察病人服藥療程。

    許多人會害怕做內視鏡檢查的生理不適而有所排斥,陳健麟表示,其實現在的內視鏡檢查並沒有那麼可怕,以胃鏡而言,通常只要花3、4分鐘左右就完成,而且也已有無痛胃鏡檢查;若是做經鼻鏡的檢查,管徑更只有傳統的一半。

    不過,陳健麟提醒,有部份無痛胃鏡檢查是只有肝膽腸胃科醫師自行投藥,讓患者入睡後進行檢查,對某些年紀太大、麻醉藥過敏或有慢性疾病、心臟或肝功能不佳者而言會有風險,最好是能搭配專業麻醉醫師,先經評估後再進行無痛胃鏡檢查;至於經鼻鏡檢查,則患有鼻竇炎、慢性鼻炎而鼻甲肥大者,容易因而流鼻血,較不適合。

    食道功能檢測儀能準確測知患者食道吞嚥功能,了解下食道括約肌是否正常,而24小時酸鹼測定儀則能檢測出患者在胸痛或胸口灼熱症狀發作時,胃酸是否逆流。陳健麟表示,採用細如原子筆心的管子從鼻孔經食道進入胃中,連續紀錄24小時的酸鹼測定儀,在國外十分普遍,目前國內大多只有醫學中心才會使用。

    台長: Emily
    人氣(8,45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媽咪碎碎唸 |
    此分類下一篇:破錶......
    此分類上一篇:尾牙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