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0-07 20:01:59| 人氣4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研院士高錕 勇奪物理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摘要10.7.2009蘋果 王潔予】今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昨揭曉,擁有英、美雙國籍的華裔「光纖之父」高錕,及發明數位相機靈魂元件CCD感光元件的美國物理學家韋勒鮑約、喬治史密斯等三人,因他們近半世紀前的發明,至今深深影響全人類生活而獲獎。

現年75歲的高錕,成了繼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朱棣文和崔琦之後,另一位諾貝爾物理獎華裔得主。他在取得英國博士學位後,進入英國標準通訊實驗室,研究光學纖維。限於材質,初期的研發成品,傳輸效果不佳。

當時,不僅英國,法國也在研究光纖。高錕率先在1966年6月於倫敦發表一篇論文指,「一種用石英基材為軸心的纖維,能有效傳導光波,它有可能是新式通訊媒介……比既有的同軸電纜及無線電系統,這種新波導不但資訊載量大,也具價格優勢。」

諾貝爾獎評審團指出,高錕1966年的發現,使「文字、音樂、影像能在二分之一秒內,傳遍全球。」而「將全球的光纖電纜接起來,全長可達10億公里,足可繞全球2.5萬圈,而每小時還以數千公里的長度增加中。」顯見光纖電纜對現代生活的不可獲缺。

清大校長陳文村則表示,2002年籌備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時,高錕就很幫忙。高錕在通訊網路領域非常出名,前陣子獲日本的諾貝爾獎;他的研究對生活影響很大,例如一根頭髮,可容納幾百萬條電話線。

高錕,改變70年代以銅線傳遞訊號的方式,改用傳遞速度較銅線快1萬到10萬倍的光纖。中華民國物理學會理事長、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郭瑞年說,在1966年高錕提出改善光纖傳輸理論之前,透過電話銅線只能傳遞聲音,光纖問世後,可以傳遞聲音、影像,傳遞速度比銅線快上1萬到10萬倍,民眾才能享受快速傳遞的網際網路。

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張瑞北說,在高錕之前的科學界,就知道玻璃拉長成線可以傳遞訊號,但訊號會隨著傳遞距離拉長而耗損,高錕則是找出去掉光纖雜質的方法,「讓光纖傳遞訊號再遠,也只有極小的耗損」,代表產物就是海底電纜。因為光纖大量傳遞訊息,讓網際網路無遠弗屆的特性徹底展現,也改變人類的生活、工作型態,更帶動網路經濟的蓬勃發展,現在不論是政府、公司或民眾沒有網路就幾乎無法運作。

【摘要10.7.2009自由】從小對科學遊戲充滿好奇心的高錕,小時就自己組裝收音機,甚至做過泥炸彈;他最常提醒學界及年輕人的就是,「千萬不要盲目相信專家,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譬如我說,光纖在一千年之後還會被應用,大家便不應隨便相信我,要有自己的看法和信念。」

他以自己當年提出利用高純度的玻璃來傳送訊息為例,當時人人都覺得「癡人說夢」,如果當日他真的因此而放棄研究,離開實驗室的話,今天恐怕不會有光纖技術了。

 

另一組得獎者是共同發明感光半導體85歲美籍科學家鮑約(Willard Boyle),及79歲史密斯(George Smith)。他倆1969年都是美國貝爾實驗室工程師,受愛因斯坦1921年提出的光電轉化理論啟發,發明能將光線轉成電子訊號的「電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簡稱CCD),也就是現在所有數位相機裡,被稱為「電子眼」的感光元件。

評審團昨在記者會上拿出相機,解釋鮑約及史密斯的發明,「CCD革了攝影學的命,透過它,光影能由電而非底片捕捉。」隨著技術不斷進步,CCD技術更應用在醫學,讓人體內部顯影,有助診斷及進行顯微手術。他說:「沒有我們的發明,人們無法看到火星表面。」

諾貝爾獎每個獎項得主,可得1000萬瑞典克朗(約4635萬元台幣)的獎金、金章一枚及獎狀一紙,今年物理獎獎金高錕可得二分之一,另一半由鮑約及史密斯對分。頒獎典禮每年都在12月10日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也是此獎創辦人諾貝爾的故鄉舉行。

 

 


台長: 果凍讀書會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