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3-07 17:02:37| 人氣4,1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的岳父──季齋仙


 
  我的岳父姓陳名季齋,沙鹿、龍井一帶老一輩的人都稱他「季齋仙」。內人Yuki就讀高二時,他就英年早逝,享年五十二歲,因此我無緣親謁尊顏。他出生於民國元年,早年畢業於台中師範,工於書法,在學中就獲選參加日本全國書法展。我珍藏有他的墨寶,力透紙背、行雲流水的草書、行書,不難看出他使力之深,功力之厚。
 

季齋仙出身於龍井茄投的望族「陳三綱」,陳家乃書香世家,人才輩出,名畫家陳慧坤論輩份還是他的宗侄。由於家世才學出眾,在豐原土牛任教期間,與當地名門閨秀李秀鑾女士結為連理,婚後育有四千金。岳母早年就讀彰化女中,畢業時曾獲優等生獎。七十多年前,這段美滿姻緣在鄉里傳為美談,不料天嫉良緣,岳母在Yuki才三歲時就撒手塵寰。為了延續香火,岳父不得不續絃。繼室入門後,又生了三男一女,總共八個孩子,僅靠一份小學教師的微薄薪水,那付重擔拖得季齋仙氣喘吁吁。
 

季齋仙是科班出身的教育工作者,早年擔任日本文官的官服、肩章與配刀迄今還珍藏在家裡。這些代表榮譽、責任與良知的配件,鞭策著他無怨無悔地堅守在教育工作崗位上,也形塑他耿介自守、輕利寡欲、抱樸守真的個性。光復當初,百廢待舉,求才孔殷,他正值壯年又受過正規教育,理應有大展鴻圖的機會,奈何他不屑於諂媚阿諛,夤緣干求。不少半路出家、檢定合格的教師,都已在鑽營中升任校長,但他甘於抱殘守缺,直到過世前還只當個窮教員。
 

   由於食指浩繁,季齋仙簡樸自持,襪子非要穿到腳趾與腳跟外露不可,襯衫一定等到老舊不堪才換,便當常是兩穗玉米裹腹。但他雖窮非憊,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他卻不改其樂。夜晚校長陪著官員去應酬,他擔任總務,先在家啖過疏食淡飯,揮毫自娛中,督導孩子做完功課,直等到酬酢者酒足飯飽,他才前去負責結帳。在書香門第成長,深受父親高風亮節的薰陶,孩子們個個都知所愓勵,頗有乃父之風。
 

季齋仙原本出生在茄投隣村的農家。由於姑媽膝下無嗣,他一出生就過繼到「陳三綱」這戶名門望族,接受良好的教育,從此與他的親兄弟分道揚鑣。但多舛的命運,使他窮困渡日,勞苦以終。反觀他多位屈守在林姓農家的兄弟,從小務農為生,大字不識一個,但在稼穡間全都擁有十多甲田產,成為億萬富翁。

季齋仙一出娘胎就被送到姑媽家。古云「橘逾淮而為枳」,一棵橘樹被帶離了原生地,逾過淮水去栽植,長出來的果實已不是橘,而成了枳。到底橘好?還是枳好?我認為各有千秋,難有定論。如果可以選擇,我相信很多人想去讀書,求取功名,不會有人甘於屈守在田埂間揮汗種田。但讀書難道就能平步青雲,功成名就?事實也不盡然,雖然書中自有黃金屋、顏如玉,但成功除了書中的知識,還得有命運與智慧的配合,以及如何去定義「成功」這兩個字。
 

季齋仙無從選擇地過繼到陳家,才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養成讀書人的風範,這是命。他前妻早逝,繼而續絃,終被沉重的家累壓垮,這也是命。好不容易擁有淵博的學識,奈何生不逢時,有志難伸,這更是命。但他深諳「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哲理,面對乖違的命運,他能安時處順,不以時間為忤,不以空間為逆,終能活出生命的價值與意義,這是他異於凡夫俗子的大智慧。
 

造物者在創造人類的時候,將各半的神性與獸性攙和在人的身上。因此,每個人與生俱來就帶有粗野的劣根性,不可能是完美無缺。如果所有的人都是絕對完美,教育將無意義可言。生命的意義不只是肉體的表面存在,或是個人物質生活的成就而已,尚有比朝生暮死的形體生存更真實的層次,那就是與內在神性保持完美的關係,進而與人類全體生命的統協結合。要臻於此至善之境,唯有藉助於愛與關懷。教育的功能就在於培養這樣的情操,調和內在神性與獸性之間的矛盾,讓獸性馴服,使神性顯現,以免物慾凌駕於高尚的精神層次。事實上,專業知識的傳授只不過是教育功能中微小的一部份而已。
 

隨著物質文明的突飛猛晉,現代人將成功定義為物質方面的功成名就。接受教育只是為了求取專業知識,並將之當成滿足物欲追求的一種工具而已。我曾經看到幾位資優班的學生參加大專聯考,他們的目標是台大醫科,但報名的時候,不參加該組的團體報名,故意跨越所有組別。起先我不明所以,後來才得知,他們跨組報名,才有機會與其他科別的考生一起考試,閱卷的時候,才能突顯他們中英文作文高人一等的資質,以便取得更高的分數。
 

這些資優生最後都如願以償考取醫科,但在追求的過程中他們使盡機心,無形中讓內在的獸性抬頭,與神性漸離漸遠。他們把功名利祿當成是成功的唯一要件,生命的價值除了賺錢與追求物慾的享受,不再具有任何的意義。我慢慢觀察這些學生,儘管都賺了些錢,卻耽溺在物中,早已迷失了自我。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人類完整的生命立下舖路的基礎,透過教育讓學生學到各種專業知識,並在與同學的互動中學到人際間的和諧、互助、愛與關懷,進而與內在神性達到完美的結合,才能嚐到生命最高價值的味道,這樣的生命才算完整,也才不會讓人生白走一趟。如果教育只為了追求知識,成為賺錢的工具,完全無法體現智慧,教育豈不成為戕害生命的幫兇?
 

人類如果一再壓抑內在的神性,而使獸性再度抬頭,人類的生存就只能靠著武力相向,而將愛與關懷抛諸九霄雲外。人類只好又走回頭路,再從現代的文明走回遠古的野蠻。試問大我的失敗,豈還有小我成功的存在?
 

   子曰:「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季齋仙處身在光復初期的亂政中,他堅持不送紅包、不走後門的書生本色,當不成校長是當政者虧欠了他,他何恥之有?他靠著一份微薄的薪水,傾力教養八個小孩,固窮不濫,不得不穿著破衣破鞋,是昏上亂相之必然,他何窮之有?孟子曰:「性命之理,無立巖牆之下。」他樂天知命並非任由命運的擺佈,而是不違背性命之理,卻又能知所進退,不站在危牆之下,不鑽營苟且,使得他能在亂世中安身立命,這種大智慧唯有德者能之!
 

綜觀季齋仙的一生,雖然當不成校長,也沒有累積萬貫的財富,但迄今老一輩的人還能以「季齋仙」來尊稱他,比起諸多“邦無道,富且貴焉”的無恥小輩,誰能說他的人生不是既完美又成功?

 

台長: Dr. Lin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4,11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親情抒寫 |
此分類下一篇:憶慈母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