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5-30 18:07:07| 人氣22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信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很棒的一篇文章,推薦給好朋友們!


信任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文/殷允芃
這是一個充滿了欺騙與隱瞞,欠缺信任的年代;但這也是一個無論如何,非信任不可的年代。
隨著網際網路與全球化經濟,全世界都聯成一個無形的快速流通網絡,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和國家,都是互聯網上的結點。而結點間,使得交易運作可以快速進行的,正是人對人的基本信任。其中絕大多數還都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
信任如鑽石
比「物質資本」更重要,信任,這不可或缺的「社會資本」,才是二十一世紀決定國家盛衰的關鍵。信任度,對企業而言,更是在供過於求、激烈競爭的市場上,能否與眾不同、脫穎勝出的競爭力根源。對個人,信任,則是能否安身立命、幸福生活的基本。
隨著全球化競爭的急速開展,各類弊端在世界頻傳,信任,這古老而根本的價值,有如蒙塵的鑽石,又突被拿起擦亮,成為各界熱門的話題。
以信任為名、或為中心的書,一本接一本暢銷,由美國、英國、德國到日本,引起社會和企業熱烈共鳴。不似能源,愈用愈少,信任卻似生生不息的社會新金礦,愈用愈多。
韓劇「大長今」為什麼能在韓國以六○%、香港以五○%的超高歷史收視率,風靡亞洲各地,跨越年齡和階層?
除了一般認為的演員、編劇、導演、攝影、音樂的各項配合外,使得各地觀眾,不分男女老幼一致感動的,正是劇中各個角色間的情誼與信任。
「大長今」中,不僅是愛情,更多的是親子、師生、同學、朋友、上司與下屬、醫生與病人的信任關係。劇中相互信任而投射出的溫暖而舒適的感覺,正是疏離而冷漠的現今社會中,人們內心最迫切的嚮往。
為什麼成功的企業會失敗?為什麼問題重重的企業,能逆境求生?答案都和組織內的信任與信心有關。
三「信」二「意」
哈佛管理學者肯特,在貼身研究了許多企業和球隊的勝負之道後,發現贏者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有來自對周遭團隊的信任而有的信心,使他們能抓住機會,有突出卓越的表現。
牛頓在談到自己的科學成就時曾說,「如果我看到的比較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巨人,指的是先行者與前輩的經驗累積,也是周邊人的協力貢獻。
「當機會來臨時,你會躍起抓住機會,甚至冒險涉水而過,那是因為你知道底下有石頭相撐,」肯特說。
信任是一種相互的承諾與激勵。在信任之前,先要對自己、對他人有信心。而信心又來自信仰,一種價值的選擇(譬如人性本善),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堅忍。「信任」、「信心」、「信仰」這三個信念,卻需要有「意志力」與「意願」才能實踐與執行。
無力感使人腐敗
一個人,一個公司,甚至一個社會,向上提升和向下沉淪的分界點,就在於有沒有意願和意志力,去採取行動,謀求改變及改善。
「無力感使人腐敗,膽怯使人平庸,」肯特教授一再提醒。
而最容易使人無力的,就是置身事外似的抱怨,講風涼話似的嘲諷。不幸地,台灣朝野似乎正陷於這種犬儒、消極、無力、冷漠的情景。
台灣社會,真的是如此的無力、冷漠?還是這只是媒體哈哈鏡扭曲誇大的效果?但無論如何,一種負面的氛圍正在瀰漫。
如何才能打破這負循環?
政府仍然應扮演責無旁貸的治理角色。例如全世界皆無的猖狂的電話詐騙,以社會亂象為主體的荒謬電視新聞,在在都增加了社會的焦慮與不安。
雖然有些企業,不再浪費時間抱怨政府,選擇在自己可影響的範圍內匍伏前進,但政府的無能與無效,卻增加了他們的無奈與離心力。
面對無力,選擇積極
如何打破負循環?行政院長謝長廷在初上台時,曾說要尋求朝野最大公約數,以和解共生的精神,恢復社會的信任。這似乎是值得遵循的方向,但問題還在有無意志力與意願去徹底執行。
所幸,除了政府外,每一個人其實都握有選擇的權力與能力。每一個人都可以勇敢地先跨出信任的第一步,無論是多麼微小的帶著希望的第一步。
面對無力,我們選擇積極。在不信任的年代,我們選擇信任。

本文出自2005/6/1 天下雜誌324期 封面故事:為什麼現在要信任

台長: 逸蝶
人氣(22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生活筆記 |
此分類下一篇:包二奶
此分類上一篇:KUSO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