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7-18 00:32:29| 人氣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Monk / Himself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個傑出的爵士樂手往往都能以原創的音樂伴著自己的邏輯、準則而成一家之言,早期的Thelonious Monk,完全不是樂評們看好的對象,豈知後來被樂評們視為爵士樂界的天才,而諷刺的是其間他的樂風始終如一不曾改變,且早在40年代中期左右Monk已完全確立演奏與作曲的風格,他的音樂以咆勃時代的闊步奏為基調。

Thelonious Monk生於1917年,原籍北卡羅來納,童年隨家人遷居紐約哈林,直到1982年去世,除了巡迴演出外,幾乎沒有離開紐約。成長於紐約的Monk, 5歲學鋼琴,青少年年時期結識曾隨福音樂團到處巡迴,鄰居著名的闊步奏鋼琴手J. P. Johnson,是Monk鋼琴的啟蒙者,在後來Monk的獨奏中常顯現當時慣用的音樂語彙。

40年代初仍屬Monk音樂風格的摸索期,當時他的演奏雖有著搖擺鋼琴手Teddy Wilson的影子,卻已開始了更前衛的節奏與和弦的嘗試。曾加入Lucky Millinder、Cootie Williams的樂團,但直到加入Coleman Hawkins的樂團後,Monk才開始展露頭角,與Hawkins合作了數張作品,雖然有些樂迷對Monk這位怪異的鋼琴手頗有微言,但Hawkins這位資深的次中音薩克斯風手就是知道Monk的才能。

1945~1954年是Monk最困阨的時光,因為他在獨奏中許多的留白、也因為他與眾不同的技法,讓許多人誤以為Monk只是個不入流的鋼琴手。而他所譜寫較為前衛的音樂也被一些咆勃樂手指為瘋狂。然而Monk無論外表(戴著滑稽的帽子)或個性(內向、沉默寡言),卻為他建立一個別無分號的鮮明品牌。雖然此期間為Bluenote、Prestige灌錄唱片,也有一些演出機會,甚至與Charlie Parker、Dizzy於巴黎同台,然而都只是零星的演出,Monk仍得為經濟奮鬥著。
1955年加入Riverside唱片,他的運氣慢慢好轉,公司為了讓音樂更接近一般消費者,說服他演奏Duke Ellington的一些曲目。1956年產生了經典的Brilliant Corners專輯,但接下來情況則永遠改觀了,Monk加入了以Coltrane領銜的四重奏在Five Spot的演出,樂評們因為Monk亮麗的表現,終於了解Monk的傑出與偉大。而事實上當時現代爵士的一些鋼琴手都期待成為Bud Powell第二,環境不利於獨特的Monk,但1957年後整個樂界期待著另一種新的聲音,突然間Monk成為樂界名人,自此Monk地位確立,終其一生不曾改變。1962年加入大廠牌哥倫比亞,1964年成為時代雜誌封面人物。60年代他的四重奏(包括搭配契合的次中音薩克斯風手Charlie Rouse)不時巡迴演出,70年代初則與Giants Of Jazz搭檔演奏(成員包括 Dizzy、Sonny Stitt、Art Blakey…),1973年因精神疾病突然引退,此後除了70年代中一些特別場合的演出外,到1982年逝世前完全處於隱居狀態。之後有許多向Monk致敬的專輯產生,他40年代的經典曲Round Midnight也有許多版本,鋼琴手們紛紛想重演Monk的風格,卻無一能媲美原作。

Himself專輯,除了Monk’S Mood一曲非獨奏外,其餘8曲都是Monk饒富特色的鋼琴獨奏曲,他時而遲疑、時而闊步、深思卻不可預知的音符,提供了聆賞者充滿驚喜的音樂情境。專輯中他極寫意的演奏了多款的爵士經典曲:硬是深沉了不少的公爵抒情經典April In Paris;自己創作長達9分半的藍調曲Functional;1944年的經典作Round Midnight的兩個版本;面臨愛情忐忑心境的I Should Care;Irving Berlin描繪思念心情的All Alone;以及John Coltrane與貝斯手Wilbun Ware參與的抒情曲Monk’S Mood……。錄製本張專輯的1957年Monk已從困頓的音樂生涯中,成為樂界推崇的對象,理所當然他更隨心所欲的玩他的音樂了,他就是要緩緩的、遲疑的留一大片白。

台長: 戴斯特
人氣(6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