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9-09 12:37:01| 人氣1,81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常念不絕,則得道捷,種修福善,求生淨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常念不絕,則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說。如來所行,亦應隨行,種修福善,求生淨剎。


    這八句很殊勝很殊勝!也是全經長行最後的八句,也確實是全經最後的結束語,也就是總結,用八句就總結了,今天大家聽到這裡就聽到了總結。所以《無量壽經》這個會本裡頭是稀有的殊勝,這就是全經的總結,也就是淨土法門的綱要,也就像禪宗說,這就是淨土宗的末後句。

    這八句話有理、有事,有的是顯了事,沒有顯理;有的顯了理,沒有顯事,這個是「理事齊彰」;理也彰明,事也彰明。「正助並顯」,有正行,有助行,有的只有正行,沒有助行;有的是有助行,沒有正行,就更差了,這裡頭正行、助行都有。你看這八句話,理事、正助都有。所以「如來秘藏,和盤托出」,如來秘密的法藏整個端出來了。

    第一句就是「常念不絕」。常念,念什麼?當然咱們這個經裡頭,所謂常念不絕,首先就是念這部經。在「往生正因」中,「三輩往生」之後就是「往生正因」。往生正因中第一句:「聞此經典,受持讀誦,書寫供養,晝夜相續,求生彼剎。」所以在這是相續,晝夜相續。大家不在那修持,就是不相續。所以這個要緊,是要能相續。聽到這個經典就受持、就讀誦,書寫供養,就禮拜,「晝夜相續,求生彼剎」。所以念這個經可以求生彼剎。往生正因中這幾句話就是這常念不絕的意思。

    「往生正因品」說到要常念這個經。在「非是小乘品」也說:「於此經中,生導師想。」對於這個經,你應該做為導師。「受菩提記品」說:「由於此法不聽聞故,有一億菩薩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相反的,「若有眾生,於此經典,書寫、供養、受持、讀誦,於須臾頃,為他演說」,這個人臨終的時候,哪怕三千大千世界都是火,他也能超過,能往生極樂世界。就足顯這個經的重要!不聽聞,退轉;聽聞之後,在這種極艱險的環境之下,三千大千世界都是火了,還能往生。所以就是說在核彈都爆炸,蘑菇雲都起來了,你念佛還照樣往生。這正是世尊的悲心,憫念眾生,所以勸大家持念本經。

    因為經中所宣說的,正是阿彌陀佛的一乘願海、六字洪名,這樣的無上大法。修行人只要能夠聽到這個法,能夠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必定可以往生。這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事情,是萬修萬人去,真實修行一定可以去。但是現在看見有許多佛教徒並沒有去,因為有許多佛教徒還夠不上擺在這個萬字裡頭,沒包括他。你真修才算,真修你還不要做反面的工作才算,有很多人在做反面工作,那不屬於萬修,你這都打問號了。你真是,萬修萬人去。

    行人受持這個經的話就要依教奉行,如聽見佛對自己親自的訓誨,真正為生死,發菩提心,深信切願,持佛名號。這是祖師的話,「真為生死,發菩提心,深信切願,持佛名號」,他的原文是這樣,意思是一樣的意思。所以常念不絕。

    你念了經之後是怎麼樣?當然我們這個經就是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宗就是宗旨,也是修行的綱要,修行的綱要就是叫你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念了這個經,要依教奉行,當然就得念。所以最後就是要落在這一句名號。「常念不絕」,那就要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不絕。不絕就是淨念相繼,大勢至菩薩就是這樣,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老這麼念,自得心開,就開悟了。

    所以修行人只要是真實發心(發心不難,難於真實,你真實的發心。有的人就是為了好些浮雜的面子,要做功德,不是真實發心;也發點心,但不真實),老實念佛,這回你得老老實實的念佛,沒有什麼巧妙。所以大家總是不踏實,念幾天又想改,又聽見別的好,別的我也再念上一點,你對於原來念的這一句信心就很小了。你對於原來念的那一句你是怎麼信的?你到底是信,是不信?你要不信,總覺得它不夠,還得添點別的什麼才行,你原來的信心哪去了?所以要老實念。老是希望我念了之後我就會得點什麼,我有點什麼不同,有點不同之後我就可以炫耀,這完全是修羅的道路。幸虧,你原來修的是佛法,有加被力,沒叫你得點什麼;得點什麼,你早就已經列入修羅的隊伍了。

    「老實念佛,唯此一句」,你念什麼就念什麼,不是五花八門,念念相繼,一句頂一句,一句接一句,「如染香人,身有香氣」,就和染香的人一樣身上有香氣。你看那個茶葉店的售貨員,身上有香味;那個賣魚的售貨員,你多遠那個魚腥味就聞見了,那個味就自然而然出現,薰的。所以佛教常用這個薰字,非常好。我常常說,我這就在薰,我講這句話就在薰大家。你就如染香人,在香味裡自然就香了。你並不一定身上帶著香,都不需要,不要帶著什麼香精、香料,都不必。所以茶葉店的售貨員,他身上的氣味就挺好;那賣魚的,你挺遠就能聞到一股魚腥味,這是薰。所以就是說「如染香人,身有香氣,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所以在這個時候,念佛不但是往生,有人把它解釋解釋得不圓滿,有一天我聽他的錄音帶裡頭沒有講圓滿,臨終就是發生效果了,佛來接引。不僅僅在臨終,「如染香人,身有香氣,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都不是在臨終的時候,臨終之前就出現了。不過一般人就只有在臨終,因為你的功德不夠,但是不局限於臨終。晉朝的一個窮人,他發心念了幾天,彌陀就出來說法,他就在活人的時候得無生法忍。他現在得了無生法忍,他臨終還是佛來接引往生,這是肯定的,但不是說只有在臨終才顯現作用。

    當然臨終接引,那只有在臨終,不然怎麼叫接引?但是他臨終之前就見佛了,佛就給他說法,他就得無生法忍。韋提希夫人不也是一樣嗎?《觀經》上,韋提希夫人她就是見著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給她說法,她得無生法忍,五百侍女都有很大的進步,這不是活的時候就得了法益嗎?所以你如果說成就只是在臨終才有,這就不圓滿了。「臨命終時,佛來接引,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決定往生」。所以一般的修行就是要靠慈悲加佑,他力法門,靠著彌陀願海,佛的加被力,「徑登不退,圓生四土,究竟涅槃」。

    「故佛慈示,常念不絕,則得道捷」。你老念,中間不要斷斷續續,不要停止,得道就快。捷是捷疾、快捷方式。得道,這是《吳譯》的話,「常念不絕,則得道捷」。漢吳的時候,古時候通常有用得道,你看釋迦牟尼佛成道、證道,用這個道字。現在當然有點變,不大用這個道字,用成就什麼什麼,用道字的地方就少了。其實所謂得道指的也就是覺。所以這個時候用得道、證道,就是現在所說的大成就,無上的大成就、大覺悟,徹底的覺悟,以這個為道。常念不絕,得道就快,就容易得道,也就是覺悟,徹底覺悟,究竟的覺悟。捷是快,也就是說這是修行的徑路,你老實去唸佛,得道很快。

    因為信願持名是心作心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以這個果覺做為因心,阿彌陀佛這句佛號是果覺,是法藏比丘萬劫千生修行成就的一個名稱,是萬德的結晶,萬德之所成就,萬德之所莊嚴,因此這個名字裡頭就具足了萬德。所以這果人的覺悟,把這個果人覺悟的萬德洪名做為咱們初修行人在因地中的心,我們發心念這句佛,我們心中所念的就是這句佛,這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就在這個上頭,這就成為我們的心,現在我們的心就是彌陀的果覺,果覺因心在這。你要知道你的心是佛的果覺。

    《彌陀要解》裡有兩句話,「從事持達理持」。說理持你無法下手,什麼叫理持你不懂,也做不到。所以有很多法門,你都只是說說;你要知道,知道是應該的,但你做不到。理持,理持你做不到,要從事持才有希望暗合道妙。所以最殊勝的法子就這,比別的法子都殊勝,你暗合不知不覺就巧入無生。「即凡心成佛心」,就你這個凡心就成佛心。這是兩句,《彌陀要解》的話,不在一塊,我把它擱在一塊,正好一副對子,「從事持達理持,即凡心成佛心」,一副很好的對聯,淨宗的奧妙全在裡頭 。

    所以為什麼要用持名、持咒的方法就是這兒,從「從事持達理持」,說理持你不明白。佛教他父親也就是教他念佛,父親就說,你有這麼多好的方法,為什麼不教給我?佛說你不行。佛都是最孝的,教他父親也教他念佛,沒有教他真如、實相。你怎麼下手?你下不了手,「起心即錯,動念即乖」,心一動就錯了,怎麼下手?你就念,就很誠懇,老老實實的,不知不覺暗合道妙。你別去管,你要去管它我合不合,一管就錯了,就不老實了。老實念,就念這一句,「即凡心成佛心」,得道就快。

    而且念佛這個法門是阿彌陀佛大願的根本,所以日本人說,一切經典要跟《華嚴》比,別的經都是不實,只有《華嚴》是實;《華嚴》如果跟《無量壽經》比,《華嚴》就不實,《無量壽經》才實;《無量壽經》全部的經文要跟四十八願來比,四十八願是實,其他的就不實;四十八願中各條的願文要跟第十八願來比,只有第十八願是實、是真,其餘就都是權,第十八願就是十念必生。「唯說彌陀本願海」,彌陀本願之海就是第十八願,是根本,第十八願就是十念必生。

    所以大家要注意這個法門的特點。為了這個,彌陀就替大家想好了。所以釋迦牟尼佛教父親也就教念佛。阿彌陀佛早就想好了,這個最易下手,小孩都會念還有什麼難?最易成就,「即凡心成佛心」,多頓!你就老老實實念,就在你正在念的時候,你凡心就成佛心了;你一琢磨,一干別的,不是了。所以稱為易行法,徑中之徑。常念不絕,則得道捷,最後叫大家念《無量壽經》、念佛號。

    有人持咒,不要妄增分別,《淨修捷要》裡頭說,「稱名無異持咒」,稱名跟持咒沒有分別,這是大德的話。夏老師他是大德。所以我們好好的要聽這些話,不要自己老有主意,東聽一句、西聽一句,盲從,那你就很難了,你遇見善知識跟沒遇見一樣。對於他的話你也聽進來,別的話你也聽進來,你是個大雜燴。所以都要專一,老老實實修行。

    「我法如是,作如是說。」這非常殊勝,讚歎佛語梵雷震,佛語如雷之震。說法獅子吼。這就是獅子吼。獅子一吼,百獸腦裂,嚇壞了,這是獅子吼。「直似金剛王寶劍,割盡一切情見。」把你這種分別情見都斬斷,所顯的就是如來的本心。拿佛的心印來印證本經。

    所以說「我法如是,作如是說。」這兩句印證什麼?我們也可以說就是印證前面的「常念不絕,則得道捷」。這兩句話是什麼?我的法就是這樣,我就是這樣說的,來印證前頭所說的。也可以理解為,我整個這部《無量壽經》,我的法就是這樣,我就是這麼說的。這兩句來印證,這是一樣的。因為只印證這兩句,這兩句所指的念,就是念《無量壽經》。你在這裡頭沒有分別,說是有兩種說法,但是實際是一回事,我們就不管它了。

    第一句說「我法如是」。我法如是,如什麼?就是說我法是如。「如是我聞」就是這麼解釋,如是我聞就是我聞如是。我聞的是什麼?就是說這個如是我聞是我聞是如,我的法是如,我所說的是如,我所說的就是我的法,我的法是如,所以我說的就是如如。我所說的就是如,我的法就是如,所以我說的就是如那個如。如就是真如、就是真心、就是實相,也就是咱們經裡所說的真實之際。是本經的體,本經的體就是真如實相、真實之際,所以說「我法如是」。

    因為佛說本經,而本經的體就是以實相為體。所以本經有三個實際:真實之際,真實之慧,真實之利。這個本體就是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如。我的法就是如,我所說的就是如這個如而說的,就是如此。所以作如是說就是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這個體性是真實之際,我說我就把它開化顯示出來,開佛知見、示佛知見,顯示這個真實之際,作如是說。演說佛法就是真實之際,念佛演說的就是開化顯示這個真實之際,所以說是作如是說。

    這麼看來,經裡頭的一字一句都是從如來性海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一個字裡頭都有無邊的妙理,每一個字都是彌陀「性修二德」所共莊嚴。阿彌陀佛的性德,阿彌陀佛的修德,有性德是全性起修;有了修德,修德有功,性德方顯,全修在性,性修二德都圓滿。性修二德共同莊嚴的這些文字,每一字一句都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你對於這樣的文字「常念不絕」,當然是「則得道捷」,很快得道。因為這是如來稱性之流露,如來稱其本心、稱其本性、暢所本懷而流露出來的這些言教,也是世尊心印之所印記,這是世尊如來的心印。

    所以蕅益大師說:一切能所,能念所念、能信所信、能願所願,一切一切,皆是實相正印之所印。這些言句都是大光明藏中的言句,這都是世尊實相之所印。實相就是世尊的心印,是世尊的心印之所印,都是我們大悲慈父釋迦牟尼佛如理之說,我今如理宣說,如理、契理而說的話。所以我們應當至誠信受,於一切時、一切處常念阿彌陀佛。

    「如來所行,亦應隨行。」所以我們要常隨佛學。我們學佛,不是說就是求佛的保佑,我們就是要學佛的偉大。我們無限的崇拜,我們就是奉為導師。既然奉為導師,就是要跟著導師,跟不了自己的導師,找個師父幹什麼?要有師父,得跟師父學習,不是空的名稱。我拜誰為師,誰是我老師,去拉個關係,那是咱們這個社會的俗事。唱戲拜馬連良當師父,我是馬連良的徒弟,這就是一個牌號,你念佛還要個牌號幹什麼?不是的,要真的學,要學真的,跟佛學!所以「如來所行,亦應隨行。」

    如來之所行、如來之種種,我們不說過去世,就說這一生把王位、把恩愛的家庭眷屬一切一切都捨了,跑到山上,一麻一粟,六年,瘦得皮包骨頭,那個相,渾身就是一個骷髏差不多,就是皮包著骨頭。不是現代多少萬萬的美金、少女如雲這些人,那你去幹什麼?佛不是這樣,要隨佛學,我們要放棄這些。

    修行成佛之後,有很多國王要把王位讓給釋迦牟尼,這個國家你要來統治比我強多了,佛都不接受,佛還是要飯。佛是在要飯,你看《金剛經》,進城去要飯,走下去那個城。離城是一個小山,上山還不很容易,所以別人不常來打攪。但是離城還近,要飯還容易,就選在這種地方下山去要飯。所以佛不是要求一個特殊的地位、享受,有名有利,像現在坐最好的汽車,住最好的房子,這一切的享受種種的,佛不是這樣,主要是願意眾生得度。就佛這一生的行動,從哪到哪去,大家都是徒步,從這個地方換一個地方他都是徒步,你什麼時候看見佛騎馬,有這個圖像嗎?都是用走的。

    要常隨佛學。所以我們看到佛的行動,我們就更要慚愧。有人說,好像我修行這麼多日,我還沒有怎麼。你那算修行嗎?你跟佛比比看看,你跟你老師比比看看。所以夏老師說他是三等人,但是他把頭二等一說,你就承認夏老師是三等人。要跟那個高的看齊,不是盡跟那個,居士好多人亂七八糟,我比他們強多了,你那有什麼用?你跟落後的看齊有什麼用!所以要「常隨佛學,也應隨行」。

    「種修福慧。」就是種福修善。所以一切善都要修,這是助行。所以是正助齊修,有理有事。我們說到,這些如就是理,說到念佛就是事;說到念佛、念經是正行,你修福、修善就是助行。所以理事、正助都全有了,就這八句話。

    「求生淨剎。」你要求生極樂世界淨佛剎,這一句是結束全經,就是求生佛剎。所以這是一大藏教的總歸,不但是淨土法門的總歸,一代佛教的總的歸宿。我也常說,不管你修什麼,你都得求生極樂、求生淨土。當然有人可以求生兜率內院,也是好的,總之是不如求生淨土。現在這個地方所勸的正是彌陀的本願,彌陀當時就發願,我要成就一個國土超勝一切諸佛國,要有這麼一個國土就是為了讓大家去,不是我要蓋個園子我一個人在這玩,就是為了大家,這是彌陀的本願。你去了之後你就是壽命無量,你是不退了,一切都使你增上,不但決定成佛,而且是很快成佛。這是彌陀的本願,也就是釋迦牟尼佛跟十方三世(過去、未來、現在)一切諸佛的本心。所以釋迦牟尼佛和十方三世的佛都在普勸,「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勸一切有情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不光咱們這個世界一個佛,十方三世一切佛都是如是,都「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你們要去。

    所以不求生佛剎,你就放棄了一個要實現你度生願望的最好的辦法。所以很多人不懂得這個,他以為我再來我就度眾生,我不想發願往生極樂,而不知道你是走一個很費勁的路,你也沒有很好的辦法,你只有蒙古大夫那些辦法、那些醫療手術。你真要度眾生,見佛聞法之後,你這才沒有錯誤。而且你承佛的威力,你的神通可以遍到十方世界去度化,這才真能實現你度生的願望。

    而且你所有的度化,你做的都是真正有利的工作,「惠予眾生真實之利」,給眾生的是真實之利,不是浮假的、虛假的、顛倒的,這裡有毒藥的。所以這個事,有的以為高,實際反而低了。所以這個事,你要實現度生,你不想度生就算了。你想度生,你怎麼度?只有自己快快的往生,早早的見佛聞法,然後你再到一切無量世界中去廣度有情。

    你現在就要在這種世界中修道,三惑都斷了,無明都破盡了,種種的,那是十分的難。但是有許多工作到淨土去修,種種的方便,在於往生。所以修行其他的法門想今生超脫三界是難行道;如果你求生淨剎,你不管是坐禪、是修密,都求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求生,正因為是求生淨剎,所以這是個易行道。你至心信樂,你願意生,十念就生。因為淨宗的正修就是持名。可是你修其他的,你發願求生,也為彌陀所攝受。

    這個就是長行的總結,這八句都全有了,理、事、正、助;救命的這一句,是求生淨剎。堅決求生,這個願要切。願要切,你念不念?你自然要念,那都行。相反的,你念得很好,你那個願不堅,你還在留戀娑婆,有時你不見得去得了。留戀娑婆,你喜歡誰是留戀,你討厭誰也是留戀,愛和恨是一件事,情見,總之,娑婆世界人的情見。你以為我心裡老討厭,討厭得不得了,同樣是留戀娑婆。這娑婆世界的東西,你老是想著他、你老討厭他,你還去想著他,你怎麼老惦記著他,這就是留戀娑婆,你放不下。放得下,才叫不留戀;不是說誰跟我好得不得了,我就是捨不得他,這是留戀一切事,你只要放不下皆是留戀。要求生淨剎,別的就要放得下 。

(節錄自黃念祖老居士《無量壽經講記》)

 

 







 

 

祈願見聞者    咸發菩提心   念佛生極樂   還來度有情














 

 

台長: RICHIE
人氣(1,810)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淨土念佛 |
此分類下一篇:聽真實語、得真實利
此分類上一篇:住彌陀之所住,行彌陀之所行,念彌陀之所念

訪客
難怪壇經說念念無間是功(合十)
2023-04-17 05:03:01
版主回應
阿彌陀佛!
2023-04-17 08:26:0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