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1-31 20:24:10| 人氣1,35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如何在生活中落實聖賢之道〈胡小林老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如何在生活中落實聖賢之道

    二O一一年九月,胡小林老師在馬來西亞匯報自己學佛的心得,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遇境逢緣,對治習氣的一些真實感受,此演講理事兼備,發人深省,很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在此僅恭錄胡老師如何在生活中改過遷善、行聖賢、菩薩道的真實體會,供養諸位大德仁者。

    一、元宵湯裡的忠恕之道

    有人說,我俗務纏身,實在沒有時間念佛。印光大師說,俗務愈多,念佛的機會愈多。也就是說,你愈忙貪瞋痴,就愈得念佛。舉例而言,過元宵節的時候,家裡的阿姨說:「這胡先生不容易,成天吃素,煮點黑芝麻元宵。」阿姨是南方人,不了解北方的元宵,她把十個元宵撈上來,但是沒什麼湯。我就不太高興了,後來一想,「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可別當真。我說:「阿姨,原湯化原食,下次再吃元宵的時候, 您多加點湯。」

    結果第二天,元宵又煮上來,她又沒放湯,我就不高興了。元宵是俗務嗎?這是俗中之俗。纏身,過元宵節不吃元宵不合適啊!吃元宵有煩惱怎麼辦?即糾纏時,正是解脫之時,就在它糾纏你的時候,你才需要念佛,靠佛號來解脫它。「金不煉不純,刀不磨不利」,什麼時候煉金?金礦不往爐子裡放,金煉不出來;刀不往磨刀石上磨,這把刀也快不了。

    所以印光大師說,就在俗務糾纏的時候,才是你念佛得解脫之時。正在遇境逢緣,境(元宵)就是物質環境,緣就是煮元宵的阿姨,遇到這個境,逢到這個緣,起心動念,不高興了:「不是跟您說了嗎?元宵多放點湯,原湯化原食!」十歲的兒子在旁邊糾正我說:「爸,不能這樣對阿姨說話。」成天教兒子《弟子規》,兒子也教你。一想自己錯了:「對對對,對不起,兒子,謝謝你,小菩薩。」

    有兒子是俗務嗎?是俗務,俗中之俗,教會《弟子規》以後,他告訴你,不能這樣對待阿姨。「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婢僕就是傭人,身貴端,我們得做出好榜樣。做了好榜樣也不能驕傲,雖然你比阿姨做得好,「慈而寬」,慈就是愛,慈就是忠,寬就是恕,「聖人之道無他,忠恕而已矣」。所以,《弟子規》是大學問!《弟子規》是培養聖人嗎?Yes,絕對的。於是我吃完飯就領著兒子到廚房,當著兒子的面說:「阿姨,剛才對不起,跟您發脾氣了。」還鞠一個躬。兒子捂著嘴笑說:「爸,你還真當真!」從此之後,他再對阿姨脾氣不好,你再管他就好使。

    二、過而能改是最大的善

    我兒子特別愛吃魚皮花生。北京的小學生,學習壓力特別重,他特別愛吃魚皮花生的皮,不愛吃那花生。他下午辛辛苦苦複習完語文,老師說可以看五分鐘的電視。他就抓緊時間剝花生,把那魚皮給留下來,把花生吃了,想著做完數學之後,再出來看五分鐘電視吃魚皮。

    沒想到阿姨以為是花生皮就給倒了。辛辛苦苦做完一個小時的數學,出來一看,魚皮沒了,他就急哭了。本來學習就挺苦的,鼓勵他完成這一個小時的數學,就是客廳的這點魚皮,卻被阿姨給倒到垃圾桶裡了。他就跟阿姨發脾氣,一會兒自己就覺得不對。我說:「你怎麼好像有心事?」「我覺得我不能這樣對待阿姨,阿姨對我這麼好,我這樣對待阿姨不對。」

    我說,「不對沒關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最大的善不是捐錢,最大的善是什麼?最省錢的、最經濟的、最穩妥的善是什麼?了凡先生說,善有真有假、有半有滿、有偏有正,最穩妥的善是改正過錯。兒子,這比捐一個億到災區都管用,善莫大焉,沒有比改正過錯更大的善了。」所以,想修善事不在寺院,想修善事不在法會,而是在起心動念,諸惡莫作,行善,功德無量無邊。

    所以,正當俗務糾纏的時候,就得提起警覺,我是一個要去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連這點元宵湯都放不下,我去得了嗎?印光大師說,真能念佛功夫得力,在日用云為當中(云為就是行為;日用,日常的行動跟言談話語當中),真正能夠念佛功夫得力,「許汝西方有分」,西方就有你的分。

    三、陶行知校長的啟示

    中國有一位校長叫做陶行知,一九四九年解放以前,他是育才學校的校長,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大教育家。他有一天在操場上巡視校園,突然看見一名男孩子拿一塊磚頭,在打另外一名男孩。陶校長就制止了這男孩說:「你住手!到校長室去等著我。」孩子一看校長來了,就把手上的磚頭放下來,回到校長室,等著陶校長。

    陶校長轉了一圈,就回到校長室,學生一看校長來了,心裡挺緊張。想不到校長從口袋裡掏出一塊糖:「獎勵你一塊糖。」學生心想,您這是開玩笑吧?我拿磚頭砸同學,您不批評、不處罰,而是獎勵我一塊糖,什麼意思?陶校長說:「這塊糖獎勵你,因為你守時。我讓你來校長室,你就準時來到校長室,這是優點,所以獎勵你守時。」這孩子心想,下面就該挨批評了吧?

    接著陶校長又掏出一塊糖:「獎勵你第二塊糖。」為什麼?「因為在操場上,我讓你住手你就住手了,你知道尊重校長,這塊糖獎勵你尊重校長。」這名同學一看,心裡就發毛了,校長到底要幹什麼?陶校長從兜裡掏出第三塊糖:「校長獎勵你第三塊糖。你走了以後,我了解了一下情況,是那名男同學欺負一位女同學,你看不過去,所以才打他。你這孩子有正義感,這塊糖獎勵你的正義感。」這時候孩子就哭了,真正受到感化,他說:「校長,同學做得再不對,我也不應該打同學。」這時候陶校長從兜裡掏出了第四塊糖:「這是校長今天獎勵你的第四塊糖,你知道錯了,改正就好。」校長沒有處罰他,這名同學拿著四塊糖,含著眼淚離開了校長辦公室。

    古德說,「若真修道者,不見世間過」,並不是世間沒有過錯,而是這過錯在我們心裡沒有引起貪瞋痴,你是用清淨心,清淨心生智慧,只有智慧才能把現在社會、孩子、家庭、工廠、學校的這些複雜問題解決,只有清淨心才能透出慈悲,只有清淨心才能透出真誠,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不是嗎?所以,一個清淨,老和尚所說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十個字全在其中。

    所以,若真修道者,不見世間過。如果你的心裡還有看不慣的、不高興的、看不順眼的,你還見到對立,跟自性對立,這就沒有修道。陶校長為什麼能發現同學身上的三個優點,守時、尊重校長、有正義感?因為陶校長的心清淨,清淨心起作用就出現智慧,智慧就捕捉到這犯錯同學身上的優點,抓住這個優點機會教育,進而感化,最後同學自己承認錯誤,整個過程不到五分鐘。

    所以,印光大師說,念佛人「當仁不讓,見義勇為」。愈是念佛就愈不能迴避俗務,為什麼?俗務是考驗,這點事都過不了關,生死關頭,願意去西方這一願能保持得住嗎?印光大師寫了一首詩,若不經歷寒霜苦,怎得梅花撲鼻香?梅花是如何香的?因為三冬苦,三冬寒,所以花才香。正是去西方的願不丟掉,功夫得力,正是因為你在平常當中,練就了這個功夫。

    四、由礦泉水得到的反思

    我們在公司、在家庭中要學習陶校長。有一天有個員工哭著來找我,說要辭職。這就是遇境逢緣,即俗務糾纏之時,即是解脫之時。他們同事之間鬧意見了,他說:「胡總,我堅決不幹了,有他沒我,有我沒他,我們倆不共戴天。您要是留我就讓他走,您要是留他我就走。」咱們要學陶校長,我說:「走走走,別生氣,氣大傷身。先喝點水,定定神,有話好好說。」我拿了一瓶礦泉水放在他跟前。

    他喝了這口水,我說:「喝了水了,麻煩您把這水放下。」這孩子就把水放下了。我說:「據我的調查,這瓶礦泉水要經過六十六個環節,才來到我的辦公室,這還不算公司花錢買、阿姨把礦泉水放在我房間。要六十六個人經手,你才能喝到這瓶礦泉水,沒有別人我們連水都喝不上。這瓶礦泉水我們都要依靠別人,更何況隔壁桌的同事對我們的恩情!沒有這同事,你能在這工作嗎?沒有你們上下環節的配合,你能掙到這份工資嗎?礦泉水進到辦公室我們都要感恩,難道在一個屋簷下的同事就沒有值得感恩的地方嗎?是同事不存在感恩的地方,還是說你沒有看到人家值得感恩的地方?」他一句話不說,「胡總,我明白了」,就回去了,想了半天,跟吵架的那位同事承認錯誤了。

    這次我是一句批評都沒有。我要擱過去那脾氣,我怎麼管?我自己先得起心動念,先得生氣:「你看你《弟子規》都背下來了,咱們公司落實四年了,『凡是人,皆須愛』,這麼大的道理只掛在嘴皮子上,做都做不到,像什麼樣子!你還是老員工,『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一頓括搭,那肯定的。

    我們就得考慮,我們做為領導跟下級、做為家長跟孩子,我們多少時間是陷在這種對立的狀態下來跟孩子相處?我們只有把孩子全部的感受和生活變成我們的感受和生活,他才會把父母的感受和生活變成他的生活和感受。你把孩子的感受和生活變成自己的感受和生活,這是因;孩子把爸爸、媽媽的感受和生活變成他的感受和生活,這是果。印光大師說,這就和屋簷上掉下來的水一樣,後滴一定跟著前滴走,所以我們得轉變。所以,「恆順眾生」這四個字確實不容易!

    五、小熊維尼的故事

    我的兒子今年十歲,上小學四年級。兒子說:「爸,給我買個電視動畫片,『小熊維尼』新出了一集。」「兒子,那個貪瞋痴的東西別老看了,有那時間背背《弟子規》!」「爸,我統統背下來了,我也不能老背《弟子規》,你不是說《弟子規》背完了就可以看電視?」「行,看吧,咱們說好了,八點半以後就該背《弟子規》了。」

    到了八點半,他不捨得關,在電視機前面還轉來轉去:「爸,再看一分鐘,再看一分鐘,我《弟子規》都會了,你放心,一會我背兩遍,我看完這一章再去背《弟子規》。」原來是這麼處理,我坐在書房就生氣:「差不多了吧,這點時間老搞貪瞋痴慢嗎?好東西就一點不學嗎?你看那小熊維尼,看那美國動畫片,那是墮地獄,兒子!爸爸要救你,你怎麼不讓救,你這孩子!」印光大師說,這點皮毛事情你都放在心上,都過不了關。能去西方嗎?肯定去不了。那難道就不管了嗎?不僅不能管,而且要恆順眾生,跟他一起做一件事情。把孩子的生活和感受變成家長真實的感受和生活, 孩子就會把家長的感受和佛菩薩的生活變成他的生活。要想讓別人接受你,你先得接受別人。

    因此,後來我就跟兒子一起看。我都五十六歲了,兒子才十歲。一個是花白的頭髮,老眼昏花;一個是四年級的學生,我們倆一塊看「小熊維尼」。光看行嗎?你還得把它記下來。舉例來說,「小熊維尼」當中有一集,有隻兔子叫瑞比,瑞比特別勤勞,種胡蘿蔔、種洋白菜。牠今天的任務今天完成,牠完成任務以後,就在牠的日曆格上畫一個叉子,今天的事完成了。

    「小熊維尼」動畫片裡有隻小豬,小豬來到小兔子瑞比的家裡。一看家裡沒人,這就沒做到《弟子規》。為什麼?人家家裡沒人的時候能隨便動東西嗎?不能隨便動。小豬也是好心,牠一看這個月的日曆牌就差三十號沒畫叉了。牠說,我就幫著兔子做個好事,我把叉子給它畫上。那天是二十九號,等兔子從外邊回來一看,今天是三十號?三十號還有六件事沒幹,牠就急了。

    因為這時候小豬給人畫完叉牠走了,家裡也沒別人,小兔子認為這是自己畫的。牠這六件事最後辦,把貓頭鷹的鳥窩也給弄翻了,把跳跳虎的尾巴也給撅折了,把小熊維尼的蜜蜂罐也給砸了,這一圈下來得罪了六個人。「兒子不是也有這個問題嗎?毛毛躁躁。」你徵求別人的意見了嗎?就給別人畫這個?當然小豬是好心,想幫助人。我說:「兒子不對,你想幫助就幫助,那你是為誰?《弟子規》上說,『用人物,須明求』。你到人家要高聲的問人家裡有人沒人。人家裡沒人的時候,你就不能到人家裡去。《弟子規》一點都沒錯,小豬就是沒落實《弟子規》。」

    我說:「這是美國作家,他沒有把《弟子規》講進去。但是我們今天看小豬犯這個錯誤,就是自私自利,就是不尊重小兔子,擅自做主,到人家家去動人家的東西,不徵求別人的意見。你看兒子,這自私吧?」他還認為小豬是好心,我就糾正他。等我再帶他去別的小朋友家,再動別人東西的時候,我就不拿《弟子規》說了,我就用小豬。我說:「兒子你記得嗎?那是你最喜歡看的電視劇。」「哦,對了。」因為他對那個印象很深,那是他生活的一部分,那是他的最愛。你用小豬來跟他說事,比用《弟子規》說事管用。那是他的生活,他能找到真實的感受。問題就是我們家長能不能 把我們的身價放下來,真正的跟孩子在一起和光同塵。

    六、以聖人之心行菩薩道

    現在孩子都愛玩遊戲機、ipad,ipad裡有一個節目叫angry birds,我玩得比我兒子好。他老說:「爸,第三關第二十集你過了嗎?」我說:「過了。」「你得到金蛋了嗎?」「我得到了。」「在哪?金蛋。」「那不行,不能隨便告訴你,你得聽話才能告訴你。」「爸,我真的聽話,你告訴我這金蛋怎麼得的?你是不是拿那個鳥砸了這個磚頭,然後那玻璃下來,最後那金蛋就出來了,是不是花籃底下埋著金蛋?」諸位同修,你要變成他最喜歡的人,你要變成他最佩服的人,你要變成他最愛的人,他才會聽你的,他心裡那個佩服。

    而且angry birds 都是英文的,咱們拿著英文字典給他都翻譯出來了。還有zombie coffee(僵屍),大家知道這個遊戲嗎?zombie coffee全是西餐的菜,什麼炸薯條、炸魚條,中國孩子他不懂,他不知道這個菜叫什麼名字。什麼ladyfinger,女人的手指,他不懂,我也不懂,我就踏踏實實給他當服務員,我就拿著英文字典給他查。這個遊戲、這道菜叫什麼名字,當什麼講。因為他身邊的小同學都知道這菜的名字,他特別沒面子,他老是跟人比劃,就那盤菜。咱把這英文查出來,而且教會你這個菜英文怎麼發音。他特別感謝我,他覺得他在同學面前特別有面子。

    各位同修,你再說他,他就聽進去了。因為什麼?他知道你對他好,他知道你真愛他,他知道你真想幫他。他在遊戲上幫我,在動畫片上幫我,難道這件事情,我作業沒完成,他幫我就錯了嗎?他前面九件事都是對我好,難道只有這一件事對我不好嗎?所以我兒子特別聽我的話。我讓他玩遊戲機他就玩,我不讓他玩他就不玩,特別奇怪。我讓他玩的時候,我跟他一起玩。

    我說:「兒子下盤棋吧,保護保護眼睛,老玩這個不行。」他就問我:「那我眼睛不好,是不是你特傷心?我不能讓我的爸爸傷心。」你對他有良心,他就對你有良心;你幫他,他就幫你。在學校上學,他要有問題,最不敢見的就是我。可是最不批評他的,一句都不說他的就是我。他有良心,他知道他爸對他好,成天跟著他屁股後面當服務員、當奴隸。你要玩象棋,我就擺盤;你要玩ipad,我就給你充電;你要看「小熊維尼」,我就把 DVD給你打開。讓他生歡喜心,這是你勸孩子的第一步。能不能把他接引到聖道上來,你首先得有聖心,你得有聖人的心,你才能跟他身上演出菩薩的道。

    七、為眾生錯了都是對的

    過春節的時候,像我們做買賣的都得請領導吃飯,請朋友吃飯,請客戶吃飯。有一位老領導愛喝茅台酒,我學佛五年了,忌酒五年,吃素五年。這位老領導從崗位上下來了,他在我事業發展過程當中對我很支持,他特別喜歡喝茅台。每年春節前我都要請他吃頓飯,給他買一瓶好茅台,他愛喝酒,是性情中人,喝完酒就高興。

    去年春節請他喝酒,正是他下來的第一年。人從崗位上下來了,心情總是百感交集:「小林,你的光盤我都看了,你愛員工,落實《弟子規》不錯,你愛不愛大哥?」我說:「我愛。」「愛,倒上酒陪大哥喝一杯。」我說,「大哥,這酒挺貴的」,五十年的茅台,而且它是紅酒的杯子,起碼有三兩。我說:「我這都忌了快五年了,您讓我喝。」「你看你們學佛的人就是不近人情,大哥對你十幾年的交情你都不管不顧,你們學佛的人沒有良心!」

    我一聽,再往上就到釋迦牟尼佛那了。我說:「大哥,您甭說了,你說怎麼著吧,不就喝酒嘛!」「對!你這杯酒喝下去,哥哥我就退休跟你學佛。」我說:「哥這您說的。」「我說的,你光盤準備好了嗎?」我說:「準備好了,車後面就有。」「喝了。」「大哥咱就是您不學佛,就您對我這麼大的恩情,咱也得把這杯酒喝下去。」一仰脖把這三兩茅台就給喝了。

    五年不喝酒了,不願意喝。老和尚說,「為眾生,做錯了都是對的」。後面還有一句,「為自己,做對了都是錯的」。你戒酒是為誰戒?為自己就錯了。你是為他而破這個戒,喝這個酒是對的,因為你沒有自己。印光大師說,倘平時識得我此身心,全屬幻妄,求一我之實體實性,了不可得。既無有我,既然沒有胡小林,何有因境?境就是茅台,因人,就是這個退休的大哥,而生煩惱之事。誰在喝酒?喝而不喝,不喝而喝,不就這個意思嗎?不喝酒是講不要貪杯,不要因為酒再引起自己的貪愛。酒哪有什麼好壞?你把這假的當真了,它就是假的;你把這假的當假了,它就是真 的。

    這是老和尚對我的開示,他說《楞嚴經》上就講了這麼一句話。你把假的當成真的,這個假的就是假的;你把這假的當成假的,這個假的就是真的。你把酒當真了,真有這個酒,那這個酒就是假的;你把酒當成假的,你通過這個酒就見性了,因為它沒有引起你的貪瞋痴,清淨心,見性、稱性了。電視機螢光屏上演電視節目,如果你把電視節目當成真的,它就是假的,為什麼?它是被螢光屏演出來的。你把電視劇當成真的,你就看不到螢光屏的作用。你把假的當成了真的,它就真變成假的了,電視劇是假的。如果你把電視機螢光屏的節目看成假的,它是被別人演出來的,你就見到螢光屏,你就見到真的了。

    結語

    胡小林老師在生活中行聖賢之道的感人故事,真是說之不盡,可謂篇篇感人肺腑,句句發人深省,不但是至情至性的真實流露,且是悲智雙運、恆順眾生的圓滿示範。願我們都能夠真正落實聖賢德教,以無盡的智慧和愛心,成為因圓果滿、大智大行的菩薩行者!


淨空老法師:

    這是開吉法師整理的,整理得很好。胡小林學佛這麼多年,確實有心得,有進步,值得讚歎。學佛,我們天天都放在口中,沒有丟失過,這是不是真學?不見得。為什麼?如果學到的東西,不能落實在生活上,不能落實在工作上,不能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你得不到法喜,你還是圍繞著煩惱,那就錯了,全錯了。所以要記住,總的綱領,佛教導我們信、解、行、證。冷靜去觀察,這個信字就不容易,為什麼?如果沒有解,這個信是迷信。

    迷信也有很多種類,對善根非常深厚的人,他雖然不知道,他信,那是自性,可以說是累劫所修積的功德。就像《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都不是這一生修的,與過去生中有關係。善根深厚,福德的力量很大,緣分自然遇到。這三個統統具足,能信、能願,持名不在乎多少,決定得生。

    我們是不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很難,這是從客觀環境上講。如果真的有大善根、大福德、好因緣,我們生在這個時代就好,肯定是太平盛世,感應。我們今天生的這個時代是亂世,雖然沒有像過去那樣正式的戰爭,兩個國家交戰,現在比那個還麻煩,現在叫恐怖戰爭,不知道戰場在哪裡,不知道什麼時候爆發,隨時隨處都有可能,讓人無法躲避。哪個地方是安全的?大概是人跡不到的地方。人跡不到的地方,人禍沒有,除了人禍之外,還有許多災難,會不會發生?很難說。

    真正念佛人有一個方法,萬緣放下,連生死三界都放下,二六時中,這一句佛號好好的抓住,一切時一切處不曾丟失,這就安全。縱然遇到災難,他到極樂世界去了,他不會到別的地方去。為什麼?二六時中心裡頭只想著阿彌陀佛,只想親近阿彌陀佛,只想往生極樂世界,這是處這個時代,真正有善根、福德、因緣。念佛的功德,信願持名,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是真念佛人。

    胡小林他有個小企業,他是這個企業主持人,能在生活上落實信願持名,能在工作上,特別是對待員工,落實傳統文化裡面所說的《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他做出來了,做得很好,時時刻刻反省,時時刻刻改進。這是在這個時代,在家學佛的好榜樣。他也喜歡將這些修學心得說給大家聽,給大家做參考,化解煩惱,帶給他的是常生歡喜心。這就是我們學佛現前所得到的功德,或者是受用。

(文摘恭錄2016.1.23《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198集)

 

 

 

 

 

 

 

 

 

 


祈願見聞者    咸發菩提心    念佛生極樂    還來度有情

 

 

 

 

 

 

 

 

 

 


台長: RICHIE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