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5-04 20:20:58| 人氣1,623| 回應32 | 上一篇

編號19.80後的聲浪---韓寒《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決定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片一(韓寒酷愛賽車,猶如他性格中的傲骨,總要逆向奔馳在社會主義的跑道)

 

韓寒,1982923出生於中國上海。現為中國職業拉力賽及場地賽車手、小說家、網路作家,《獨唱團》雜誌(現已停刊)主編,並涉足音樂創作。201011月,韓寒正式升格父親,女友Lily幫他生下一名女兒,兩人也有結婚的打算。

從初中開始就有文章發表,後因為體育特長生而進入上海市松江二中就讀。高一時(1999年),以《杯中窺人》一文獲得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但卻因期末考試七科不及格而留級,此事被報導後引發社會關於素質教育政策及「學校應當培養全才還是專才」等系列教育問題的激烈討論。

他發表的首部小說是一部反映上海初三學生生活的小說《三重門》。通過這部小說的發行,他進一步在中國其它地區成名。該書至今累計發行200萬冊,是中國近20年銷量最大的文學類作品。

留級後,韓寒再次掛科七門並最終在高二退學,之後陸續發表了散文集《零下一度》、《通稿2003》、《就這麼漂來漂去》和《雜的文》,小說《三重門》、《像少年啦飛馳》、《長安亂》、《一座城池》、《光榮日》、《他的國》和《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等作品,其中《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一書是韓寒個人迄今最滿意的作品。



(台灣版的小說封面)

韓寒非常關注時事,他在微博中就曾發表過不少相關文章,如2010325, 韓寒在其博文《十塊錢更實在》中評論「谷歌退出中國」一事, 認為官方要求過濾的「敏感內容」與「情色」無關,而中國人只不過是在「順便追求」所謂的「普世價值」而已,雖然原文已被刪除,但韓寒卻沒有因此停止他的聲音,仍舊不斷用一隻鐵筆寫下自己對時事的觀點。

此外韓寒於2007年獲中國八O後十大傑出代表人物;2008年獲《新世紀周刊》年度人物,以及《亞洲周刊》年度風雲人物;2010年則被美國《時代周刊》票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最終以近90萬票名列網路投票排名的第二名,並且在本月(20115)登上了《時尚先生》的封面人物。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F%93%E5%AF%92

大塊文化 http://www.locuspublishing.com/events/1111TT069/index.htm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5972.html?fromTaglist

 

延伸閱讀:

韓寒-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twocold  (最新博文發表了對《戰國》電影的觀點)

韓寒談女兒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11-04/17/c_121313465.htm

韓寒拍攝《時尚先生》訪問內容 http://ent.big5.enorth.com.cn/system/2011/04/28/006457652.shtml

韓寒語錄經典50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27564/2010/04/30/1326s2836164.htm

 

 

圖片三 (韓寒──思想的姿態)

 

1988駛向遠方,學期,也進入了尾聲,最後一次,讓我們一起來談談──韓寒和他的文字世界:

 

以下四題,請同學則一題回答即可,字數大約300-600字即可,謝謝!

 

1.      本書中,出現了許多女性的塑造,娜娜、孟孟、陸美涵、倪菲菲、劉茵茵、李小慧。

我們可由人物的描寫中,看到作者對中國女性的看法。你認為中國女性有甚麼樣的性格特色?試從書中女性主人公做比較或說明,並分享個人觀點。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以黨為領導之下,樹立了愛黨,愛祖國的最高指導原則可是在整部作品中,韓寒卻用反諷的方式表達對愛黨愛國思想的不滿請以書中出現的情況為主,闡述個人看法若有個人實際體驗得以呼應,也可一併分享。

 

3.      本書作者寫作的語言趨於直接,並多用譬喻,在描寫事情的過程生動富趣味,人物的對話也相當貼近現實。請試著分析韓寒的寫作手法和個人獨有特色,並配合小說橋段舉例說明。

 

4.      韓寒堪稱華人世界80後的代表之一,是甚麼樣的元素,使得韓寒的小說吸引數以百萬的人閱讀,使他的博客湧入超過四億的關注?請從本作品,或是你所閱讀過的韓寒的任何著作,分析韓寒作品中吸引人的元素。

 

 

 








台長: 女神龍
人氣(1,623) | 回應(3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午時三刻 |
此分類上一篇:編號18.追求A級的愛情─張小嫻

不好意思又是我
修正後的簡介讀起來好一點了,謝謝。但我可以不"則一"題,只"擇一"題回答嗎?
2011-05-04 23:15:13
96111251 中四B 黃儀方
應該算第二題吧

以前看那種早期的大陸片,演到某一時期,總會有一群身穿紅衣的男女以無比崇高的神情機械式地唱著:「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當時聽到這首歌總是揣想,不知道現在年輕的對岸同胞們對於這首歌的感想是如何。現在看完《1988》,驚覺時代的變遷速度實在飛快,思想這種東西一旦獨立發展起來,真是一發不可收拾。

韓寒的學歷並不高,因為對他來說,那些教科書就像是蛀蟲,會把人的腦袋吃空的。他說:「我成為現象,思想品德不及格,總比沒思想好」,又說:「七門功課紅燈,照亮我的前程。」由於不受到太多思想上的束縛,他的語言及文字很真實又幽默,不矯揉造作,並用一種人人都懂的邏輯來闡述他的概念。他以溫水煮青蛙來比喻現實,並說:「似乎只有違背現在的生活,才真正懂的了生活,生活就是一個婊子,一個戲子,一個你能想到的一切,你所有的比喻就往裡面扔吧,你總是對的。因為生活太強大了,最強者總是懶得跟你反駁,甚至任你修飾,然後悄悄的把鍋蓋蓋住。」我相信身為中國人的韓寒,骨子裏再怎麼反叛,也唯有身處極權制度下的他,才能對於現實的強大發出如此確切的感嘆,就像娜娜未出世的孩子是中國籍或是監獄籍,似乎都沒什麼兩樣,中國只是一個較大的鳥籠而已,裡面成千上萬的鳥看似可以四處翱翔,可一旦超出了規定的飛行航線,砰一聲就把你擊落。

其實不難想見,在中國這樣極度壓抑的環境裡,會產出像韓寒這樣一批年輕人,因為世代是隨著全球在變遷的,未來那股解放的洪流只會越演越劇,被中共洗腦數十年的人終究會明白,過去所謂的真理會一一被推翻,而「韓寒們」絕對會只增不減,有更多的人將發現自己原來也是一個有腳的動物,而他們將會離開流沙,選擇自己的去向,至於流沙,只好繼續唬弄那些自以為是的傻逼。
2011-05-08 12:06:03
中二c 58 林
4.
「80後」這詞大概是大陸獨有的用語,跟台灣人稱的「七年級生」是同樣的意思,指1980年代後出生的人,韓寒也屬與這個世代,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不論再如何地防守,也擋不住從外湧入的大量訊息,如韓寒等年輕人,一面接受禁止,一面又吸收資訊,在一種奇怪的方式中成長,這是環境因素。韓寒之所以能崛起,我認為他就是在這種環境中,大聲說出與他同時代的人想說的話及疑問,用一種生動幽默又隱涵寓意的語言。從書中韓寒也用很多方式,直接或間接表達他獨有的犀利觀點,他不畏環境壓力或眾人的評論,敢言且別有見解,樹立韓寒式,自然能創造出一股風潮。
可以發現,書中的角色,來來去去最後都能串成一段關係,有些會令我們有點驚訝,如與主角相戀兩年的孟孟,原來就是娜娜崇拜的孟欣童。娜娜曾笑’我’的女友名字都是疊字,就像妓女一樣,’我’稱讚孟欣童這花名取得很水準,沒想到「孟孟」是清純有理想的女大生,而「孟欣童」是出賣靈肉的歡場女子,這種反差,難到不是韓寒一種的表現手法,現實總是諷刺又令人無奈,我們越長大越能體悟,韓寒書中不乏這些小片段,令我們心有戚戚。
2011-05-08 17:47:37
中二C 07 楊
3.
在1988裡韓寒的寫作方式趨於直述,而他的字句總是能輕易勾起一些共鳴,他也用許多生動的譬喻來詮釋故事,許多以為沒有關聯的事情,都悄悄的繫上關連,無論是深是淺,這些交錯複雜的線,就如同書中最後,主角將骨灰灑在風中,而身上也沾滿了他們的骨灰,他說反正我也是被他們籠罩的人,感覺上也在說人與人的關係與一生。而娜娜的女兒,開口說的第一句話,既不喊爸爸也喊媽媽,只是對這個世界拋下了一個疑問,那感覺就像是我們所有人對世界的問號一樣。
書中有很多特別的譬喻,我印象深的就是溫水煮青蛙,孟孟說他不能保證自己不會變,因為這個世界就如溫水主煮青蛙一樣,而丁丁哥哥則告訴主角:有些事情,所有人都覺得是對的,它也有可能是錯的。不要拿青蛙給現實改變自己找藉口,溫水是煮不了青蛙的,青蛙沒有這麼蠢,這就是現實。然而在主角跟孟孟實驗時,孟孟趕在青蛙往外跳之前,用蓋子扣住了鍋,說這才是現實。輕易的反駁前一個現實理論,而主角到最後想通了:生活就是一個婊子,一個戲子,一個你所能想到的一切,你所有譬喻就往裡面扔吧,你總是對的。因為生活太強大,最強者總是懶的跟你反駁,甚至任你修飾,然後悄悄的把鍋蓋蓋住。
對於「現實」這難以描述的虛詞,藉由溫水煮青蛙這個俚語與書中三個人的想法,描述的更生動貼切。
2011-05-09 15:07:41
英四A 96121114 媛
NO.4
在《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中,韓寒利用故事中的主人翁和神祕妓女娜娜之間的對話串聯起了整個故事的場景,故事的內容看似亂無章法,卻又隱含著韓寒個人獨特的觀點,書中那樣詼諧有趣卻又寫實的對話像鏡子一般,為我們投射出這個世界的樣貌,這個韓寒眼裡的世界。
有趣的是,當我在閱讀《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時,腦海裡一直不斷地浮現曾出現在侯文詠《頑皮故事集》及《淘氣故事集》中的主角。那個侯文詠筆下的淘氣男孩總是用單純的眼光來看待這世界奇妙的一面,像是在《淘氣故事集》裡,那個調皮的小男孩把自己當作森林之王,來面對自己因說方言而戴上狗牌的情境,抑或是在《頑皮故事集》中,那個去別人家作客的小男孩,用被套上項圈的哈利來比喻被父母帶去親戚家作客的自己;侯文詠藉著這樣一個小男孩的童言童語來反映出我們所熟悉的世界及人性,這樣的手法和韓寒在《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中的描述方式十分相似。
當然,在《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裡所探討的世界可比侯文詠筆下那個頑皮小男孩的世界來得深層的多了,感覺上就像那個小男孩走進了成人的世界,小孩變成了大人,疑問變得少了,逆來順受卻變得多了;他不再問為什麼,而是用冷眼旁觀的態度去看待這世界的不公,彷彿這世界只是一場鬧劇,他不過是這場鬧劇中的臨時演員,別人給他什麼樣的劇本,他就演什麼樣的角色。他又像個觀眾般的觀看這齣自己也有參與的鬧劇,當他碰上前來敲門的珊珊,他即使沒有衝動,卻仍必須出於禮節的和她發生關係;當他遇到公安臨檢時,他也是無奈又搞笑的配合公安說再來一次的命令。荒繆又無奈就像是世人的寫照,對於這樣無法改變卻又必須面對的環境,我們都學會用冷漠來應對。
韓寒曾用流沙中的植物來比喻書中主人翁的處境,我認為這其實也是韓寒本人對於自己的存在所下的一種註解;曾有人這麼對我說,她說,人就像活在一座無形的監牢,一開始我們或許還會試圖衝破那壓制我們的枷鎖,時間久了,比起掙扎,我們選擇沉默地扮演著囚犯的角色,也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都不再相信自己還有能力去改變眼前的世界。在《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裡,除了對其制度的反諷,更可以清楚地看到了被那樣趣味誇張包裹的現實,我想這正是為何韓寒小說能引起如此大關注之原因,書中的主人翁就像被現實綑綁的我們,無力又無奈的經歷著那一場場名為「現實」的鬧劇。
2011-05-09 16:08:37
中三B 97111240 Kate (I)
韓寒說《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是他認為最滿意的作品,雖然書名看似無趣,乍看起來好像是本枯燥乏味的論文集,然而細看其文章理路,再對比他向來(對大陸官方而言)驚世駭俗的行為舉動,這部小說(但也不完全是小說)就跟他的個性一樣,隱抑中帶著挑釁,是本我覺得個人風格很強烈的作品。要說他的書跟普通小說不一樣似乎是個很流俗的說法,但我不得不這麼說,然而當我以一個華人的角度去評論這本書、替這本書下點註解似乎也是不妥貼的。

至少,我很難體會陸子野口中的國家是一個怎樣的真實面貌,我想很多人會說那是國情、文化差異不同,然而我們真能以我們的角度去說他們的不對等不公允是合理的嗎?

在說這本書前,我想先為這本被分類為所謂的「公路小說」下點自己的說法。

大家可以看到這本小說的特點,公路、旅館、車子、妓女娜娜和「我」以及他們口述的人生。如果略掉一開始主角的訂房、被審問的場景,其實這本書的架構簡單的近乎單調,然而我們卻在這條長長的公路上藉由「我」跟娜娜兩人的對話和一大段回憶裡拼湊出兩人人生的前半段。這就是公路作品的一個特色,就好比把實際的人生比成虛幻的旅程,而人們在這段旅程中對人生進行反思並有所體悟。

代表作品若以電影來說的話有《末路狂花》跟《我倆沒有明天》,這兩部是我非常喜歡的美國老電影,而我認為《末路狂花》應該可以算是大家認識公路電影的入門片喔。


而接著我要回答第二題。
2011-05-09 22:46:08
中三B 97111240 Kate (II)
韓寒雖然在他的書裡很大剌剌的寫出他對中國大陸政府的反諷,然而卻還是隱匿了部分的「莫再提」現象,並把它用象徵的方式表達出來。

比如丁丁哥哥的死。

丁丁哥哥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高知識份子,他是個有思想有抱負的男子,也看得出他想為他的人生有些貢獻,這些細節我們可以從他說的話:「領導人即使在火車上也看不到你」、「他只是去談了談,他說打架當然能解決問題,談也能解決問題」、或看的書:《八月之光》、《憤怒的葡萄》等看出他反傳統也同時靠腦袋解決問題,而不是靠拳頭、靠威嚇的一面。所以當他跟陸子野說「漫漫長路,起伏不能由我」時到底是怎生的想法呢,我無法得知,但這無奈的一句話也或多或少也影響了男主角的人生吧,縱然他把書裡的那個小時候的他寫得很茫然,但當他長大、出社會、當記者時,他也許能隱隱約約的猜出到底丁丁哥哥當年是為了什麼離開,而他又想去跟世界「談」什麼吧?

若說小時候的衝擊是丁丁哥哥,那麼對男主角而言,他青年時期的衝擊就是10號了。我覺得10號的存在無不昭顯了他想諷刺中國政府的一個特色:老氣橫秋、囂張跋扈、自我主義,比如他在搶彈丸到後來分配主角一個很好很棒的黃金聖鬥士角色,明明從前後文就可看出10號的說法是前後矛盾的,然而主角還是傻傻的接受、毫不反抗。就好像中國泰半部分人民也是這樣接受了政府的說法,從不抵抗,也從未懷疑其真實性。


諷刺的道盡了他光鮮亮麗下迂腐的一面。


而我認為韓寒在批評這點上面,小時候跟長大後是有層次的。

比如小時候談到AB兩者的不公平時會有種隔層紗般的捉摸不定,這有可能是因為視角還是小孩子的緣故吧,所以以其角度也就只能談一些言不及義的事兒,沒有深入。然而當他長大、出社會,更說到當他身為記者想報導事實卻被處處打壓的過程時,男主角能看到的現實也就比小時候更清晰、不再只是霧裡看花,而從原來的義憤填膺到後來也只能被慢慢磨了透頂的銳氣:「我說,做自己,多土的詞.想生存下去,誰不都得察言觀色,然後表演一番」。把自己說成是扮演角色的戲子而已,不是真正的自己。
2011-05-09 22:47:39
中三B 97111240 Kate (III)
有趣的是我們在書裡可以看到跟主角對話著的妓女娜娜,我覺得作者創造出這個角色是不是也有同樣反諷的意思呢?在普世價值上總被我們認為是下等人、不入流、骯髒、人人喊打的妓女卻是個有情有義、有自己思想(縱然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女性,跟個只會唯唯諾諾奉承長官、當個哈巴狗在主人後面吠吠吠,他想大削特削的對象很不一樣。

比如她說她想給孩子送去朝鮮讀書。這段話我相信大家在看也一定忍不住噗哧一笑,怎麼可能呢,有點想法的人都不會把孩子送去朝鮮,然而她卻說得理所當然,好像朝鮮就是美國一樣;說她為了孩子她寧可一直當妓女,也不捨得孩子受點苦,也淪落到跟她一樣方式討生活。而她也不會為了隱藏羞恥的一面就像重新穿一件衣服般的妝點自己,因為人到哪裡總還是要面對真我,這是不是也暗暗的攻擊了金玉其外敗絮其內的國家政府遠遠比不上一個小妓女呢?

所以這本書假裝是一本小說,其實也像包裹著甜美糖衣般的苦藥,剛開始吃進去還覺得甜甜的很好吃,吃到最後猛烈的後勁一來,越是甜蜜越是加倍苦澀。就像我剛開始看它,覺得它很好玩,因為對話明快俐落、簡單不拖泥帶水,也暗藏著小機關,不時逗人發笑;然而看到後面,當兩位結伴同行的旅人走到終點,面對的卻不是真正的終點,而是又一段無盡且黑暗的旅程時,到底該選擇繼續下去還是舉白旗投降?

還記得我提到的兩部公路電影《末路狂花》和《我倆沒有明天》嗎?

這兩部公路電影的主角到了旅途盡頭,一部選擇開車墜落山崖、一部則被緊追盯人的追兵夾擊包圍射得血雨紛飛。雖然我看了感到悲傷,心裡卻可以理解這種悲傷反而會是趨近於解脫的光明,所以還能忍受。然而這本書的主角卻是帶著孩子又再次踏上旅途,有結局卻又像是沒有結局的寫法,讓我有種黑暗仍然籠罩著他們的感覺。

或許這也是人生的一種選擇吧?


就像我曾經引用過的詩句所說:「我選擇了人跡罕至的一條,而使得人生有多麼的不同。」
2011-05-09 22:49:20
中三B49號 97111249 宸
回答第三題:

韓寒的寫作手法中,譬喻是最常用的,這讓他所要表達的意思蓋上了一層紗,讓讀者反覆仔細思考才能獲得其中的喻涵。例如:「流沙」和「植物」原來是「動物」的這個比喻讓我印象深刻,或許流沙就是中國共產黨,而被黨所支配的則是以為自己是「植物」的人民。我想這樣的手法,正是和一個國家的言論自由有關,當然也有文學寫作的手法內含於其中,而這樣的內斂的比喻手法正讓讀者有不一樣的思考,或許再跟讀者本身的生活經驗和過往經歷結合,又會將這個比喻投射到另一種思考的層面上。至於像是打彈珠的橋段,10號從對抗惡勢力的被害者,等到變成擁有大彈珠的時候成了加害者,這都是一種影射蘊含其中,韓寒的筆觸真實而且直白,但是在直白中又蘊藏了他的想法在其中,我想這就是他的獨特個人寫作特色。
2011-05-09 23:01:24
英三B 97121251 Monkey
回答第二題
書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就是韓寒對於共產黨灌輸人民愛祖國教育的諷刺比喻,1988書中的主角一直以為工廠裡有一群職業的烈士專門放血染紅小學生的領巾,但是長大之後才發現被鮮血染紅的只有衛生巾(棉)。其實從許多大陸的電影跟小說就能發現中國共產黨處處找機會教育人民應該愛黨愛國的現象,任何事的目的只要冠上「這是為咱們無產階級革命的出一份心力」這樣的理由,就算是跟路上不認識的女生要搭訕電話,對方好像都非答應不可,而成功的創舉都必須感謝黨中央和領袖的英明領導。韓寒的烈士紅領巾和衛生巾的比喻雖然讓許多人感到不滿,但是我認為這正是韓寒像要表達的,雖然身為國家的公民有愛國心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當原本應該是非常正面的愛國教育把所以有想法都取代了,甚至有點愚民的味道時就會失去它本來該有的意義,當大家的想法被一頂愛黨愛國的大帽子扣住,任何事情的理由都只是必須要愛國、為革命盡心盡力,其他反面的想法都被箝制壓抑,那持不同想法的人要怎麼愛國呢?
2011-05-09 23:17:04
中四A 13 侯建宇
回答第三題
我之前曾讀過大陸作家余華的作品《兄弟》,同樣身為中國極具份量的現代小說家,我注意到他們有著類似的特點;那便是描寫的口語生動化。韓寒在書中使用了一般台灣文人不會去使用的語法與譬喻,例如書中主角說到女人箝制住男友的動作,就像是伸手抓住男人的重要部位,即使女方稍稍放鬆,男人也不敢輕舉妄動,他說那種痛,是最接近心痛的。此種譬喻,是非常特別的,因為那邊的脆弱與易受傷,的確就跟每個人的心一樣,一旦受到傷害,那種痛是痛到骨子裡的。此種獨特的譬喻,雖然不文雅卻很寫實,也更能貼近大部分中國讀者們喜歡率性文字的偏好;而整本小說還有另一項特別之處,那便是他從不使用冒號與上下引號,什麼人說,後面只用逗號標示,使人在閱讀上有種不確定感,有時候會不確定句子中的第一人稱,是男主角自己,或是女角娜娜;我想這應該也是韓寒想要表現的一種象徵吧,如同中國社會現在經濟極度發展與思想鉗制的不確定感。
2011-05-09 23:45:42
劉齊妮 97121131 英三A
4.

我很喜歡韓寒的文字,那是一種兼具了直率與浪漫的文字,我想這是他主要吸引廣大讀者的原因;他可以大膽直率到令讀者拍案叫絕、大呼過癮,也可以如耳邊低語般地娓娓道出各種細緻羅曼蒂克的字句,且這些字句都是奪人耳目地新穎;韓寒與生俱來的透徹觀察力與寫作天分,透過他的文字展露無疑。


首先是韓寒善用獨特的譬喻,在《1988》中,他描述自己與孟孟之間,其實充滿著些許矛盾,他用「槍膛中的一顆子彈」來形容孟孟,似乎她總要彈出槍膛,才是她的價值,而始作俑者,也就是主角,那個扣下板機的人。這個譬喻運用巧妙且精確,蘊含了無奈與看透人情的觀感在內,極為生動。


再者是韓寒大膽直率的文字,像是《1988》中他第一次提到丁丁哥哥,其實並不是他的親哥哥,因為「身為遵守法紀的家庭,我不可能擁有一個親哥哥」,來間接暗示了中國大陸的一胎化政策,雖然婉轉,但也充分展露出這項政策帶給大陸人民的另外一種說不出來的失落之感;韓寒輕易穿插其中,一笑置之帶過,卻餘韻無窮,令人深思。


最後是韓寒行雲流水般的深情文字。我特別喜歡他的韓寒式浪漫,不落俗套,不過份渲染,反而是用簡單卻觀察敏銳的手法來描述。有一段在《1988》中,他說明自己對那個當初他困在旗桿上望見的女孩的感覺,是他欲追求的「能夠刺痛我眼睛的我從不敢正視的太陽」。這段文字雙重層次,太陽是燦爛美麗的,但太過靠近、凝視之時,卻會刺痛眼睛,之中的巧妙矛盾修辭,可見主角那種對那女孩既想望卻又膽怯的心情,透過這句簡單字句,予人深刻感受。
2011-05-10 01:11:06
中二C 98111330 榕
4、韓寒的作品用直接的敘述描述社會與現實,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書中,韓寒用敘述的方式誠實地表現出社會中各種現象,利用各種手法,讓讀者更能體會他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如書中現實與過去穿插,在1988開往目的地的路途中,穿插童年的記憶,今昔對比出人在成長中,面對世界所產生的改變。書中也常出現歌詞的引用,丁丁哥哥最後唱的那首歌中,一句「漫漫長路,起伏不能由我」就替韓寒道出他面對這個世界之後的感觸。我想韓寒對於世界犀利又精準的見解,是吸引讀者的最大原因。他說出了許多人知道卻說不出口,想說又不敢說的想法。面對這個世界,許多人選擇沉默與接受,而韓寒卻選擇了與這個世界談談。這是被壓抑的社會中,大家都想做的事,韓寒既開先例,眾人自然追隨他。
2011-05-10 01:15:55
中三B 34 廖(第一部分)
當我看到《1988──我想和這世界談談》書名時,我充滿著好奇,1988是我出生前一年,在這年代裡發生了些什麼事,究竟韓寒想和這個世界談些什麼?

1988在書中雖說是一臺休旅車的名字,但我想也是一種年代的代表象徵。看這本書我想應該是要對80年代的歷史有些了解,關於中國改革的一段歷史,我的知識背景不是很豐富,有很多地方我不能完全了解,但我知道作者所談論的是一個介於知識及資訊衝擊的時代。

這本書裡面談論了許多元素,像是丁丁哥哥拿水煮青蛙的例子告訴他,「有些事情,所有人都覺得是對的,它也有可能是錯的,但是我要告訴你,不要拿青蛙給現實改變當藉口,溫水是煮不了青蛙的,青蛙沒有那麼蠢,這就是現實。」

而當他與第一個女友拿青蛙來做實驗時,青蛙正要往外跳,女友就用蓋子扣住鍋,把火開到最大,讓青蛙在裡面亂跳,並說「這才是現實!」現實究竟是什麼?真實而又殘酷的現實來臨時,我們會屈服,還是用力一跳、奮戰到底?而我們都不該盲目的度過我們的人生。

從娜娜的生活中,我們又真實的看到了現實。一開始他只把娜娜當成妓女,也好心勸她找到孩子的爸爸,靠著男人養活孩子,但是娜娜很樂觀,為著孩子規劃著未來,並說靠自己也可以養活孩子,我可以笑著她的天真,卻又佩服她的勇氣,即使她的人生際遇並不平順,但她還是努力在這個世界中求生存。「她的生活艱辛,我願意伸手,但我不願插手。我有我的目的地,她有著她的目的地,我們在一起,誰都到達不了誰的目的地」這句話對於現在幫助一個人,實在是說的恰到好處。
2011-05-10 01:34:26
中三B 34 廖(第二部分)
一路上的旅程中,原本他只隨意看待的妓女,漸漸視為一個朋友,在第三天相處的夜晚中,娜娜覺得他們似乎相處了很久,「當娜娜昨天晚上說出我只用给她十塊錢的時候,我其實心頭顫動了一下,但我想,並不能接受她,她只是我旅途裡的另外一個朋友,但我想我也羡慕她,她也許也會是我建築自己的一個部分,因為她自己都這樣了還敢把孩子生下來,我能看見地面對江水的時候眼睛裡的茫然和希望。」我很欣賞他對一個人想法的轉變,有些人很容易對妓女或是一些人事物有偏見和刻板印象,認為這是不好的、這是骯髒的,並歧視和瞧不起,但仔細想想,我們一樣都是這個世界下的人,只是我們的人生遭遇不同,娜娜不像想像中愚笨,有基本的識字能力、判斷能力、處理能力,還有身為女性的矜持及無奈,妓女對娜娜來說只是求生存的工作,而不是娜娜本身。

時間由現在、過去交錯穿插著,回想過去的記憶中,記得他曾有次只是忘了「為革命」這三個字,就被心儀的女生害的被同學們指責是「反革命」,在這應該是表現了韓寒所要傳達的想法,如果只是說著「為革命」這三個字就真能改革並且了解革命為何?改革貢獻的過程中,我想不是只有口頭上的口號,真正在作法上執行改革才更有意義。

另外,他曾經對一個想自殺的女生說「生活它不是深淵,它是你走過的平原和你想登上的高山,它就像我們睡過的每一張床,你從來不會陷下去,也許它不屬於我們,但它一定屬於你,你覺得它往下,是因為引力,它绝不會把你拖下深淵,它只想讓你伏在地上,聽聽它的聲音,當你休息好了,聽夠了,你隨時可以站起来。」並表示「世界就像一堵墙,我們就像一隻貓,我必須要在這個墻上留下我的抓痕,在此之前,我才不會把爪子對向自己。」這就是他自己,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正面的思考方式,上大學以來,我聽過身邊的人自殺或有輕生的念頭,但從這兩句話中仔細想想,活著似乎就變得沒有那麼難。
2011-05-10 01:36:57
中三B 34 廖(第三部分)
最後,「我帶著一個屬於全世界的孩子上路了。」這裡可是說明了生命的可貴,許多孩子都是生在意外中,有些人墮胎、棄養等,但這些孩子都是這個世界最珍貴的生命,他們沒有錯,他們是無辜的,如果我們更看重生命,就不該讓這些孩子成為這個世界的困擾,也不該讓他們覺得自己被這個世界遺棄,牙牙學語的嬰兒發著聲,「這第一聲,她既不喊爸爸,也未喊媽媽,只是對著這個世界抛下了一個疑問。」

《1988──我想和這世界談談》有很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韓寒使用了許多淺顯易懂的譬喻讓我們了解這個世界、這個社會、這段人生,似乎也知道了他想和這個世界談些什麼,也讓我們和這個世界談談。
2011-05-10 01:37:49
中四B 96111233 為序良
#4  
  「在美國生的孩子美國籍,在香港生的孩子香港籍。監獄裡生的孩子什麼籍?監獄籍?應該還是中國籍?但好似區分也不是很大。」我想韓寒主要就是因為敢言人所不敢言、為人所不敢為,才能在中國火爆暢銷。
  韓寒就是所謂的「憤青」。他的作品富有思想性,《一九八八》有「反動」的思想性,也有關於生命的思想,我認為這在中國是極度有吸引力的。越來越開放的社會,人民的眼睛自然看得越來越明白了,他們知道在紅旗的領導下有非常多不公不義的事情,卻沒得伸張,正好這時候有了韓寒出那張嘴,在公開的狀況下批評、揭露那些政府不堪而百姓確知不法的事實。
  再來,韓寒的文字及內容相當淺白。我們會用「做愛」,韓寒用「幹」用「上」。能直接把老百姓每天掛在嘴邊的口語化文字帶入,甚至挾帶大量髒話,這些文字雖然感覺寫在書裡會有點不搭軋,卻跟一般大眾、尤其青年平時生活上的用語最match呀。
  另外,《一九八八》的故事整體看來就是一部公路電影。在公路上無盡的開著,也不知道究竟有沒有目的地,然後開始遇上很多特別有趣的人、發生很多難解的故事,因為是別人的人生,卻又如此接近,那麼精采,談論甚至帶點哲思的人生問題。就我自己的認識,這樣的故事內容對中國的大眾讀者來說是很厲害的。我想韓寒其實就跟國際上很多的藝術家差不多,只是他寫文字、編故事,一樣的狂放不羈、一樣的脫韁奔馳、一樣的心花怒放,我想,最吸引人的就是他是「在中國」的憤青。
  此外,我在讀這本《一九八八》時,不斷想起我在中國的那些日子,讀來特別有感覺、有畫面、有回憶。
2011-05-10 01:48:53
中二C 18 寧
3.
我覺得韓寒的文字是十分的露骨的,他以淺白的文字組成發人深省的文句,一與道破我們的迷惘與人情冷暖。他所描述的是確實存在於這個世界的中現實,用很多特殊的譬喻去描寫一個社會型態,或是諷刺或是寫實,然而和社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文中在劉茵茵說彼此可以一直保持聯絡、見面時,主角卻否決了,他認為一個人快死了,為了拯救他而冰封起來,等未來科技足以整救此人,再去解凍他,但是人死了既成無法挽回,活過來就能活的很好。今天輸血,明天打針,還是會死掉的。藉以譬喻他們倆之間的關係,是無法強求著維持的。韓寒又藉著孟孟之口,讓我們了解沒有安全感的感覺。就像演員選角時,不到開機誰都覺得自己會滾蛋,開機後還覺得自己會被改戲,殺青後還害怕戲分被剪,直到播出的那一刻才能踏實。從這個例子,我們即可深刻體會缺乏安全感的心理不安狀態。然而主角又說,人一邊尋找著安全感,一邊又尋找著刺激感。我想或許是不變的安全感會令人感到乏味,因此人們追尋著一個安全感的以穩定自我,卻渴望不時有新鮮刺激來增加生命的色彩吧!

書的尾端主角帶著屬於世界的孩子上路,在孩子「咦」一聲時,這個嬰兒的第一個說話聲,對這世界拋下了疑問。我想韓寒也在捫心自問吧!他勇敢的發出質疑,對於這塊地、這個國家,甚至是地球。他想和這世界談談,真的有這樣的能力和自由嗎?由這本書銷售量能確定的是,多數人的心聲,需要藉著談談以抒發。
2011-05-10 02:44:41
中四C 96111330 陳穎仙
第三題。PART 1.


  關於這本書,和這整個故事,我想一切的起因應該是由這一段話開始的:

  「丁丁哥哥在春天收拾好所有的行囊,握著一張火車票向我告別。
  我說,丁丁哥哥,你要去南方還是要去北方啊?
  丁丁哥哥說,我要去北方。
  我說,哇,帶我一起去吧。
  丁丁哥哥說,不行,你太小了。
  我說,我坐火車不用錢的。
  丁丁哥哥說,不行,你太大了。
  我說,丁丁哥哥,你去做什麼啊?
  丁丁哥哥說,我去和他們談談。
  我說,你和誰談談啊?
  丁丁哥哥唇邊露出微笑,急切的說,這個世界。
  我說,哇噢。」

  然而,想要和這個世界談談的丁丁哥哥卻很早就死了,他究竟有沒有和這個世界談過?又談了些什麼?有沒有得到結論?連主角本身都不知道,但是丁丁哥哥的身影,是他一直以來追隨的目標,是他生命旅程的總指引,這麼一段簡單樸實的對話,在整個故事當中,其實是很凸出的,也讓讀者能夠很清楚地感受到,主角對於丁丁哥哥的崇拜與羨慕,甚至造就了這一段奇妙的旅途。

  在旅途的過程中,主角透過與偶然相識的妓女娜娜的對話,和娜娜不在或睡著時的獨白回憶,來找尋自己這一趟旅程,最重要的意義,他想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找到這麼多年來他追隨著丁丁哥哥的腳步,想試著和這個世界談談,究竟能得到什麼結論,而這個世界究竟又指的是什麼樣的世界呢?是指全世界?還是單指中國?或者只是他自己所擁有的小小世界?

  主角透過短暫的告白宣示自己的目的:

  「不要以為這只是一場膚淺的自駕遊,不要以為我是無根的漂泊,我的根深深的扎在這片土地上,我一度以為自己是種子,被這季風吹來吹去,但是我終於意識到,我不是種子,我就是連著這根的植物,至於我是一棵什麼樣的植物,我看不到我自己,那得問其他的植物,至於我為什麼一直在換地方,因為我以為我扎在泥土裡,但其實我扎在了流沙中。
  這麼多年來,一直是我腳下的流沙裹著我四處飄泊,它也不淹沒我,它只是時不時提醒我,你沒有別的選擇,否則你就被風吹走了。我就這麼渾渾噩噩的度過了我所有熱血的歲月,被裹到東,被裹到西,連我曾經所鄙視的種子都不如。」
2011-05-10 03:39:36
中四C 96111330 陳穎仙
PART 2.

  因為看不見自己的面目,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麼模樣,也不知道自己的身分該如何定義,也許,這就是他一生不斷飄泊來去的原因,他曾經以為自己是種子,後來卻發現自己是有根的植物,而這根是牢牢扎在一個不斷流動的流沙裡,讓他產生自己不斷飄泊的假象,後來才發現,原來生命是這麼的脆弱,曾經以為的熱血青春,卻是在渾渾噩噩無法確定的狀態下度過的,即便是現在,他也不一定明白這樣四處飄泊的理由。

  但我想,只要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或許都有不明白的時刻吧,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尋找自己的存在價值,然而真正清楚明瞭的人又有多少呢?我想韓寒正是透過這一部小說,在與自我的對話過程中,向所有得讀者拋出一個大問號,一個我們一直以來都在思考,卻從來得不到解答的問題,而他拋出問題的過程是這樣曲折、隱晦,雖然情緒是直接的,但隻字片語中,其實並不是非常明白透徹地表達了問題的核心,就像主角本身也不斷在自我懷疑一樣,每個人都曾經有過這段自我懷疑的過程,我們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讀懂了他的訊息,或者懷疑自己是否有疑問的能力,透過韓寒的小說,我們其實也在和自己對話,尋找自己。

  而在這當中,其實最感動我的一段話,是從娜娜的口中說出的:

  「我覺得我還能上台唱歌,還給這個世界留下一張唱片,你知道麼,我在這個世界裡留下了東西,娜我就死了都無所謂了,只要我能夠證明我來過這裡,我就不怕死。我從來不覺得我應該屬於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是我們去到真正的世界之前的一個化妝間而已。」

  只要我能夠證明我來過這裡,我就不怕死。

  多麼大無畏的一句話,是由一個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屬於下層社會,最低階級的人──一個妓女口中說出來的,但卻是多少人努力想要做到的一件事:證明自己來過這個世界。這種感覺是非常奇妙,卻也非常自然的,就像生活。

  讀完韓寒的這部小說,感觸很深,有很多話想說,然而真正要回答問題的時候,卻又發現自己不知該如何說起,那些絲絲縷縷瑣碎的感受,而我們每天在過的生活,不也是如此嗎?
2011-05-10 03:40:25
中四C 96111330 陳穎仙
錯字更正:「娜」我就死了都無所謂了。→「那」
2011-05-10 03:43:38
歷史三 45 秋
回答第一題
在我的印象中是賦予中國女性傳統的性格特色,是順從德行、無主見、嫁雞隨雞(依賴男性),隨遇而安的;但在《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一書中,看到作者眼中的中國女性大多是個獨立且為生活打拼的人。以孟孟為例,因為表演科班出身的她想要在舞台上大放異彩,進而出賣自己的身體和電視劇的總製作發生關係。事後多年還對男主人公說:「你知道麼,如果當時這段視頻能發出去,也許我早就紅了。」這使我不禁想,或許孟孟是因為真的太想出名而不則手段,畢竟中國人口那麼可觀,不另尋他路又怎能達成夢想!?而娜娜就真的像是鄉下的青年出來外地謀生,卻無一技之長只能靠這個行業來維持生計。被環境所逼的她,卻還能保有那麼一點平凡夢想(做個“媽媽”),我覺得這很難能可貴。
孟孟較娜娜來說是較具野心的,不過同樣地都在時代所逼下或是放棄了自己而走向相同的道路……。總的來說,我認為韓寒在此書中有物化且鄙視女性的嫌疑,讓我在閱讀的同時有點不舒服。不過我卻有些認同他『生活如同婊子、戲子』的觀點,或許吧人生就是這樣的。
2011-05-10 07:49:46
中四A 16 劉宇真
第四題:
  我只因本次作業而讀了1988這本書,韓寒的其他作品都還沒讀過,然而,從這本書中,我認為韓寒吸引人的特點還是他的文字魅力,「我」跟娜娜口中說出來的話,都是那麼的直接而不做作,尤其是娜娜,除了她無厘頭的發言之外,每當說起她的孩子,那一股驕傲與勇敢,更是可愛!

  而除了吸引人的特點之外,這本書成功的一點,更有全書營造出的氛圍,之前有同學提過的「公路小說」,雖然我對這類小說並沒有那樣深的認識,但我想更因為如此,我更是能夠單純而直接的感受到這類小說營造出的感覺,看完這本書,只覺得跟著1988上的兩人走了好長一段路,彷彿坐在後座,靜靜地聽了兩人講了好長好長的故事,偶爾,娜娜睡了,漫長的公路上,略顯寂寥,於是「我」的回憶故事呈現在眼前,書本外的我,就從第一頁開始,跟著1988啟程,到闔上書本的那一刻,其實心情是有點過份沉靜的,這就是我之所以說這本書「成功」的一點,而不是說它「吸引人」的一點,因為看完這本書的心情,或者正在看書的當下,心情都是有點沉重的,第一當然是因為看不見盡頭的旅程,一路上就在車上聽著這許許多多的故事,而第二則是故事本身給我的鬱悶感,「我」對丁丁哥哥的崇拜,但是丁丁哥哥離開了;「我」尋覓著那個淺藍色裙子的女孩,重逢的那一刻,竟是她站起身來糾正了「我」,於是「我」被冠上「反革命」的帽子;「我」的身邊有著這麼多不平凡的人,或者有勇氣有膽識的人,但是「我」卻只能看著他們一個個的離去。娜娜的際遇明明是那樣悲慘,但是她卻有著如同少女的一顆真心,她愛上孫老闆,她被假王菲經紀人騙得團團轉,她崇拜自己的母親,大聲的說著自己對肚子裡的孩子的人生規劃,她越是那樣勇敢而可愛,越讓我為她的人生感到心疼和不捨。於是看完這本書的心情,也就顯得沉重了些。

  文字的魅力,常使已經跌入書中沉重故事的我,會心一笑,書中人物之所以生動,直接的口語文字是最大的主因。當娜娜口沫橫飛的說著自己為小孩做的人生規劃,還不時擔心一些根本還沒發生的事情,當「我」認同她的時候,她是那樣的喜形於色,說到一半又語氣一轉,想到了接客的事情。這個女孩可愛又可憐,不幸的際遇,卻還是保有一份單純而天真的心。若不是偶爾因為那樣直接的文字令人發笑,點綴在這旅程中一段又一段的故事,那麼這本書讀來,一定會令人更加沉重吧!
2011-05-10 08:34:14
日四A 96122131 凌
勉強算在第三題吧!

初次認識韓寒,是托上海世博的福。記得是他有篇演講還是什麼的,內容和中國當局的口號"城市,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相違。記得他說城市是讓人安居樂業的。然而上海卻被養成是個冒險家的樂園。內容有很多,就不再一一贅述。想來他那番理論,肯定為上海世博,以及為他自己增添丰采。

第一次看到對岸如此年輕的作家的作品。仔細想想好像也是第一次看著這呢一本書,是由一位年齡與我們相近,但自小到大的經驗、所受的教育等等都和我們大相逕庭的作者寫成的。韓寒用這麼直接的方式寫小說。意外的詼諧,意外的輕鬆,有時候也有種讓人哭笑不得效果。(像是主角的收音機被上角組織那段,我笑翻了!)且另外有注意到韓寒在安排人物對話時,不知道為什麼都沒有標上"「」"等等的對話框。是因為大家都不是什麼大腕,只是些小人物嗎?這樣的方式有時候很難看得懂,但其實這種方式在後來主角拿錄音筆給娜娜女兒聽媽媽的聲音時,反而有種母女隔著時空,透過錄音筆對話的效果。

其實話說回來有著這種"意外的心情"的我,這種說穿了是略帶優越的態度(唉唷!?想不到還挺好笑的),和以為很封閉的對岸比起來,究竟誰才是屬於封閉的那方呢?

但大部份時候看著韓寒的1988,我是感到挺陌生的。這明明是中文啊,有些地方怎麼和看挪威的森林原著一樣有著隔閡?(對口到底是什麼意思我現在仍不懂。)日本人常說和中國人是"一衣帶水"的關係,而我們即便同是華人,非但沒有利用這種"一衣帶水",反而歷經了時間空間的隔閡,終究是變了。我們,變成了我們和他們。

如果說韓寒為何而特別,能不能說是因為他恰好屬於他說的"監獄籍"卻又不怕再被多判刑般地敢言,且剛好他大展身手的地方是在上海,一個能夠與北京分庭抗禮的城市。好像每個國家都有這樣的地方。美國有紐約之於華盛頓,日本有大阪神戶之於東京。這些不完全靠政治起家的城市,總有些反傳統的氣味。(所謂反傳統並非全指反對,而是趨向於相反、背道而馳的感覺。)這種反骨的元素組成的城市,自然是由一些反骨的人們支撐起來的。在這被韓寒描述成人民的地獄,冒險家的樂園的上海,有人在狩獵,有人被狩獵,而韓寒在1988也只是寫出神州大地上的一段風景。這風景,有植物,有動物,更多的是困在流沙中,不知道自己是動物的植物。
2011-05-10 09:38:50
日四A 96122131 凌
對不起 第二段 第四行
括號內主角的收音機被"上繳"組織,非上"角"
2011-05-10 09:41:20
日四A 96122131 凌
很對不起 第二段 第一行
這麼一本書,非上"這呢"
2011-05-10 09:59:43
96111134 沈婷茹 中四A
回答第三題

一、略帶揶揄的譬喻
在韓寒的作品中,常出現玩笑性或揶揄性高的譬喻,這些譬喻和粗俗就在一線之隔,但卻相當精確,一針見血,正因如此閱讀他的作品格外輕鬆有趣。如他在本書開頭中描寫一九八八「這台旅行車是米色的,但是所有的女人都說,哇,奶色。」這種寫法,使我在心中畫出一九八八的形象,也替全書主角和妓女娜娜之間所發生的故事,埋下了伏線。
又在他們第一次辦完事時,娜娜站在窗邊,窗外的光芒忽明忽暗的照著她,這時書中猛然出現了句「來,聖母馬利亞,妳趕緊下來吧,睡床上。」這樣的語句讓人發笑,但韓寒都是經過巧妙設計的,當娜娜說她積極賺錢的理由,是為了生下一個不知道爸爸是誰的孩子時,主角的心已動容,甚至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也因此韓寒才運用了這樣的比擬,表達主角心中的觸動,在我看來是極成功的。


二、富哲思的巧妙設計
我剛開始一直思考,副標為什麼要叫做「我想和世界談談」,後來發現在此書閱讀中,已經逐步揭露。令我印象最深的例子是「溫水煮青蛙」,從中道出人在面對現實世界時,應該要提高警覺,這樣的話主角也和娜娜說:「不要以為現實可以改變妳,不要被黑夜染黑,妳要做妳自己。」我想這就是韓寒看待世界的態度,他的骨子裡擁有某一種傲氣與灑脫,如果自己與世界所想的不同,我想他一定會說:「是我拋下了這個世界。」因為這就是他。
書中也有一句話說:「『一九八八』就像我周圍的人,國道就像這個雜亂的世界,在越無序的地方,我越能尋覓到安全感。」明明只是描述主角開著一九八八,正猶豫該上高速公路,或是繼續在國道行駛的過程,但韓寒卻突然穿插了這樣的一句話。這種手法對我而言是一種閱讀上的樂趣,當我全心融入書中塑造的情境,卻出現了富含哲思的話時,我也會跟著停下來思考,而每每在短暫思考後,都發現韓寒書中所言,是恰如其分的。
我特別喜歡他的一個比喻:「世界就像是一堵牆,我們就像一隻貓,我必須要在這個牆上留下我的抓痕,在此之前,我才不會把爪子對向自己。」人生在他筆下,彷彿一條九命怪貓,我們拚命的留下痕跡,以免被世界拋棄。說一個好聽的故事,且在說故事之餘,表達內心中真正的自我,對我而言,這就是韓寒的作品。他的筆法直白、裸露、針砭入理,但在犀利的文風中,卻也看的見他對世界、愛情、中國、自我的觀點和剖析。
2011-05-10 10:17:33
中三B 52 柳
(第二題)
  我覺得這個故事是很容易讓人記得的,每個出場人物最後的結局都超乎想像、出奇不意,實在讀得很過癮!(又或者,應該說,這本書根本沒有什麼結局不結局的,它只是以另外一種方式,在我們心中延續。)
  仔細地讀了三遍,發現這本小說其實有很多梗,其中人物和人物的關係令我驚訝,比如說劉茵茵,原本是敘述者的夢中情人、後來和敘述者有一段puppy love,「長大後」卻成為討人厭的「十號」的女人。而孟孟,曾經是敘述者的女朋友,娜娜看了她的照片,卻說她就是「一代名妓」孟欣童(第一次看的時候,我還沒有發現這巧妙之處,只是隱隱覺得有點不對勁…)。
  長大後的十號說到替幫派命名時說:「你這白痴,你要我死麼,普天之下,只有一個社團,我們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第一次看時,尚看不出端倪,後來發現「普天之下,只有一個社團」這不擺明了就在說共產黨嗎?(不管共產或非共產,幫派老大若說出:「我們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真的很好笑,這或許也是韓寒式的嘲諷之ㄧ吧!)
  丁丁哥哥去找臨時工哥哥要回所有的彈子,幾百粒彈子灑在四周,十號出來主持局面,敘述者最後只得到了三十多粒,「我記得我明明是輸給臨時工哥哥最多的那個人」。這是否意味著,無論共產或非共產,那些被剝削得最最嚴重的人們(不論是被政府剝削、被資本主義剝削…),似乎始終得不到應得的對待。
2011-05-10 10:28:11
中四a 96111137
閱讀韓寒的作品,沒有壓力,沒有救世救國的包袱,更沒有悲天憫人的憂傷,他用最簡單的描述,最直接的情緒,用一個孩子的眼睛去評價一切不可思議的事情。韓寒在<出發>(收錄多年個人在博客的文章)曾提到,學生時代時對一切不滿意的事情,他總要寫文章加以批評,學校的老師幾乎全讓他罵遍了,同學常稱讚他寫出他們的心聲,但他總想,為什麼你們不寫呢?
我想,在那樣的教育環境下,學子的思路和文章走向早就被箝制住了,對現況的不滿他們早已習慣了逆來順受,誰也不願意為了”別人的事”而惹上麻煩,韓寒的文章,用巧妙的反諷,不僅躲過的網管的查緝,更使一切早已被接受的不合理,越顯突兀和尷尬。
以<1988>為例,描寫學校中幾位漂亮的女學生,韓寒以一個個敘述的方式,一口氣描寫完這些女孩子,不採用批判的字句,卻可藉由彼此的對比,發覺出社會上來自政治的、經濟上的壓力是那麼無孔不入,最可怕的是這一切我們習以為常,政治上的條規,早已被我們吸收,運用在一切人事物的評斷上。李小慧,一個出身極好的女子,最後卻用性幻想對象去拉低了他那看似不可侵犯的層次;劉茵茵,一個當時擁有國民黨背景(即便只是演戲!)家庭的女孩,盡管彈的一手好琴,然而她”什麼都不是”(原文:他其實應該是文藝委員,也應該是音樂課代表,可是他什麼都不是);陳美涵,一個影射現今女大升現象的案例(在<出發>書中也多有諷刺);倪菲菲,在政治正確的年代中,最中規中矩的學生,當然,也最成功。
2011-05-10 11:45:03
中碩二 98311012 練
話題四:
其實,我很少看新世代大陸作家的作品,大概是因為文化本位,但韓寒熱潮卻是特別,讓我想進一步探索,他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他能引領、代表新世代的年青人嗎?
韓寒的作品裡,充滿一種對熱情,正如他書中說的「我發現我生命裡所崇拜的都是那些熱血的人們,雖然我不是一個冷血的人,但我的血液是溫的。」他的文字用語較為輕鬆詼諧,所提到的事物蠻生活化的。例如提到張雨生《我的未來不是夢》、山寨手機、黃金聖鬥士、小虎隊等。他像個大孩子般,卻也讓人覺得平易近人。
男孩的自我意識,在書中段可以看到:「在我的小學時光裡,只有兩件事情讓我真正發自心底的流淚,第一件事情是丁丁哥哥的離世,第二件事情是我戴上紅頭巾。當然,長大後我才知道,為了這兩件事流下同樣的淚是多麼奇怪的一件事情。」紅色代表少年先鋒隊、烈士的鮮血的觀念,長大後才知道由鮮血染紅的只有衛生巾,他還惡搞成模仿大盜的紅頭巾。
「重新塑造一遍我自己,沒有什麼是不會改變的,我上一個角色已經演完,這是我接的新戲」,書中提到的劉茵茵與反革命,正散播在他幼年的體內,也藉此傳達給更多讀者吧!80後的代表,《1988》見到他回顧旅途,正和世界談談!
2011-05-10 11:53:33
中四B 96111254 彥
「我很難概括自己的個性。我對那些模式化的人格尤為反感,我只是按我喜歡的做事而已。我不願隨大流,我是寫不出那種“啊,我們光榮的大橋”一類的東西的。」《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是我閱讀韓寒的第一本作品,他跟我原本想像得不太一樣,比起大陸人,我覺得韓寒更像是從事文化藝術工作的台灣人,他文筆犀利有著獨特的自我思想。關於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人民思想,韓寒曾經說過:「我覺得這麼多年,出的很多問題就是在它的主張上,任何一個人出來,就先得有一個主張,有一個看法,任何不同意他的主張的人,就消滅他。所以我其實挺害怕這種主張和傾向的,我寧願沒有主張,沒有傾向,完全開放。」這也點出了中國共產黨統治下最大的一個弊病,人民就好似複製人一樣,每個人幾乎都被洗腦成同一個想法,而這樣單一的想法,也扼殺了中國人的創意與天馬行空的想像。當然,這樣的統治仍然是有他們的優點,例如行政效率快速、不拖泥帶水。但,對於像韓寒這一類的人來講,那樣的社會讓他們彷彿身在牢籠,無法呼吸新鮮空氣。
而我認為最主要導致韓寒崛起的原因會不會也是他的評論是中國人民所需要的,大家為什麼那麼喜歡看他的東西,就是因為看了之後感覺出了口氣,覺得好像有人幫他們發聲,那些政府官員腐敗、社會底層下的不公不義藉著韓寒的筆一針見血地被揭露出來。他自己也曾說過,很多時代反派英雄這種形象確實能達到一個緩解壓力的作用,因為你越不讓人民說話越糟,你總得讓人民有一個出口。或許我們可以如此說,韓寒就是這個時代中國人民思想發洩的一個出口,為那樣的社會重新帶來了一些新的衝撞與創新。
2011-05-10 11:57:03
威爾剛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2019-12-26 09:47:3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