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0-20 01:00:00| 人氣1,508| 回應5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編號04. 一簾幽夢 夢悠悠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973年,距離《煙雨濛濛》出版近十年後,瓊瑤出版了她的第二十部作品《一簾幽夢》。這部小說於1975年改編為同名電影上映,由當時當紅的甄珍、秦祥林與謝賢主演。主題曲「一簾幽夢」由玉女歌手李碧華演唱,紅極一時。1995年瓊瑤親自改編為「一簾幽夢」電視劇,採用劉德凱、蕭薔、林瑞陽和陳德容雙生雙旦的演出方式,也轟動一時。還珠格格系列告一段落之後,到了2007年,瓊瑤與湖南電視台再度合作,重新改編「又見一簾幽夢」(見圖)。在台灣的收視率雖然不夠理想,在中國大陸卻依然是一塊不褪色的金字招牌。
     從《一簾幽夢》的小說寫作手法,情感表達方式與主角的塑造上,明顯可以看出類型化的趨勢。「愛情」或是「言情」的主軸愈來愈鮮明,社會寫實的意味愈來愈淡薄。
   「醜小鴨其實才是美天鵝」的女主角與「風流多情卻絕對癡心救贖」的男主角,是否滿足了廣大讀者的某些心理需求?
1.從《煙雨濛濛》到《一簾幽夢》,你是否可以看出創作者的改變?並分析這樣的改變?
2.從《一簾幽夢》中能否感受到當時的生活或情感氛圍?像是大學聯考失利;出國留學是最好的未來;能夠去歐洲旅行是一件近於夢幻的奢侈想望;年齡較大與經歷較豐富的男性,在愛情上是一個引導者與救贖者?
3.有人認為《一簾幽夢》之後的瓊瑤,作品愈來愈夢幻了。你的感受又是如何?

請於即日起以200字張貼於此,最後截稿時間為10/26,午時12:00止。

台長: 女神龍
人氣(1,508) | 回應(5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午時三刻 |
此分類下一篇:編號05.城市中的慾望法則
此分類上一篇:編號03.煙雨濛濛,她走來

顯示全部50則回應

德文四 003 第二篇
「煙雨濛濛」和「一簾幽夢」是兩種不同風格的故事。在煙雨濛濛裡充滿了悲劇的元素,所有的事件似乎都在說明一個悲傷的結局。然而一簾幽夢則不同,在一簾幽夢的故事裡,主角不斷經歷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最終也能有個不錯的結局。一簾幽夢的故事,就是典型的羅曼史,主角在故事裡是最大的,所以不管經歷了什麼樣的困難,作者一定會再幫她開另一扇窗。
在我看來,一簾幽夢時期的瓊瑤,已經不再寫戰後遷台那種時代背景下的故事,而是開始專注於她所被訂定的位子「愛情小說作家」。開始把重點放在愛情故事上。
在煙雨濛濛的故事裡,瓊瑤用愛情故事來帶出整個大時代的脈動,但到了一簾幽夢的時候,愛情故事變成了唯一鮮明的東西,其他的一切都是陪襯這個故事的配角而已。
雖然兩部作品風格迥異,然而不論是煙雨濛濛的洶湧澎湃,還是一簾幽夢的千轉柔情,總是在讀完之後發人省思。
(完 共兩篇)
2010-10-24 16:16:38
中二c 58 林
《一簾幽夢》較《煙雨濛濛》有許多不同,從喜劇的結局,主角們的際遇和對話等都可以看出。《煙雨濛濛》的依萍強勢又美麗,甚至為了復仇,失去了愛情,書中懦弱的如萍只是反襯她的角色。《一簾幽夢》的紫菱大概就是所有平凡女孩子的翻版,善良又天真,是姐姐綠萍身邊的綠葉,唯一不平凡的地方就是她有溫柔又強大的男主角眷顧、呵護著。我想瓊瑤創作改變,是因為意識到她的讀者群,為廣大年輕、對愛情有憧憬的青少女,大部分的她們並不是像綠萍一樣完美的女性,而是紫菱這樣平凡女孩,但也一樣渴望美好的戀情,年輕英俊的楚濂、溫柔多金的費雲帆同時愛上了紫菱,瓊瑤給了她們一個夢幻浪漫的世界。

《一簾幽夢》裡的生活,和我們現在所處的年代確實有些落差,現在考上大學和出國遊玩並非難事,我身邊也有許多到國外留學、遊學的同學,科技和時代的進步已經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了。

因為我只有看過瓊瑤這兩部作品,所以沒有辦法判斷《一簾幽夢》之後作品是不是越來越夢幻,但我覺得,作品能讓讀者從閱讀中獲得快樂,情感上得到滿足,暫時拋掉現實中苦悶和不完美,夢幻一點也無妨。
2010-10-24 18:56:13
英二B 97121251 Monkey
就如同老師在前次課堂上提過瓊瑤在兩部作品間心境的轉變,從煙雨濛濛中有著強烈復仇心但也會在過年前交不出房租、找不到工作煩惱的依萍,到一簾幽夢中各個人物都衣食無缺、無憂無慮,彷彿彼此的存在都是為愛而生。
我其實是在看完”一簾幽夢”後才接著看”煙雨濛濛”的,而這部作品也真的讓我邊看邊覺得不可思議:「也過得太爽了吧!」!
紫菱的父親是成功的商人、父母親也都是大學畢業的高知識分子,再加上家裡的世交也都是政商名流,甚至連平輩中的楚濂、陶劍波都是又帥功課又好的年輕才俊,為了顯現出紫菱「醜小鴨」般的特質與直升T大的優秀姊姊做對比,所以設定紫菱為大學聯考的失敗者。雖然紫菱在大考落榜引發媽媽的不滿,但爸爸也總是會跳出來打圓場扮白臉,所以最後紫菱不用準備重考也不需要找工作分擔家計
。但是,這與現實生活的差距其實是相當大的,以那個年代的環境而言其實很多人甚至沒機會參加聯考,他們必須早早的放棄升學的機會或是半工半讀來分單家裡生計的重擔。
除了上面的例子之外,在家裡開像是好來鎢電影般的自助式宴會、衣食無缺並且無憂無慮的生活,甚至是婚後與費雲帆消遙的國外生活。我們在書中看到的是如同電影或是電視劇般的夢幻生活。
但我認為這也是”一簾幽夢”之所以受歡迎的原因,讀者可以藉此放下現實生活中的壓力與苦悶,盡情沉浸在男女主角肉麻的對白與浪漫的情結中。書中的生活雖然夢幻又不切實際,但它同時也提供讀者一個暫時擺脫現實的出口。
2010-10-24 20:34:57
中四B 94111242 李尹蘋(第一篇)
看完後我失笑了,那是怎樣的一個,峰迴路轉,浪漫的羅曼史。瓊瑤印象回來了,不再是煙雨濛濛中那樣的抨擊人心。
  在煙雨濛濛中,藉由陸氏家族的高潮迭起,講述了英雄的沒落,上一個大時代的結束,可以感覺到世代的交替,藉由世代交替裡可能產生的怨恨,造就了依萍的愛情悲劇。沒有完美結局的愛情故事,卻能讓我去反思更多,一是時代的變動,陸爸爸曾經那麼的風光,但晚年卻落得如此下場,被偷人的姨太捲走了自己所有的錢財,老死在普通醫院裡的多人病房,時代的變動下,人的遭遇也很難說,反倒是帶出一種無奈;二是依萍的恨,她對報仇的執著,毀掉了自己的愛情、可能的幸福。看完書後既生氣又無奈,但這故事給我的距離卻不會太遠。
  一簾幽夢就真的是部羅曼史了,費雲帆的形象太好、太夢幻了,明知道紫菱愛的是楚濂,卻依舊無怨無悔的付出,用心的經營著夫妻之間的浪漫生活,癡心的付出希望終有一天紫菱會愛上他,費雲帆是成就這部羅曼史的大功臣。但是也因為他的形象太好,導致了那份不真實,現實裡能有幾個白馬王子把外貌、癡情、財富集結於一身?要遇到那執其一的就不容易了吧!
  
2010-10-24 20:36:39
中四B 94111242 李尹蘋(第二篇)
  關於學歷與出國,基本上我還是覺得,經過了數十年的流轉,沒什麼太大變化,大學生在現今雖然是滿街跑,但學歷的重要性依然存在;出國雖然比以前普及,但要達到像費雲帆那種程度,還是需要很雄厚的財力,即使是現在也依舊夢幻。世代雖然在交替,總覺得那些東西好像沒什麼太大的變化,至少我就沒出過國,出國對我來說還只是個夢想,至於年齡上的差距,這就有說不完的想法了,但是思想上的成熟多少不可否認,畢竟他比你多活了十幾年,那些時間的經歷總會成就了你思想上與年輕小妹妹的落差,你可以看得更遠、更清楚,包容心也能更寬大,但是這樣年紀的社群,也許是你感情上的救贖,成為了包容你的另一半,也可能成了給你良好建議的知己,但是也有年紀雖大,思想與行為卻不比年紀二十左右的小夥子,這種人也是存在的,還是只能說像費雲帆這樣的角色大多只能存在我們的想像裡。
  瓊瑤的作品是不是越來越夢幻,我不敢確定,畢竟我不是她的忠實讀者,但從我已知的煙雨濛濛、一簾幽夢、和還珠格格,我想答案應該是肯定的,後兩部作品要發生在現實裡挺困難的,不然報紙上也不會有那麼多的情殺,至少離婚率也是個有力的數字,但 我想也沒什麼不好,人總是需要個可以做夢的空間,只是讀者群的選擇不同罷了,近幾年甚至有奇幻文學的出現,只要能打動人心,她都會一個成功的作家,但一簾幽夢實在不像煙雨濛濛那樣撼動我,但很適合當婆婆媽媽的八點檔題材,或者剛開始做夢的少女們。
2010-10-24 20:37:46
交换生 99881048 志偉
第一題
在讀《一簾幽夢》的時候,就已經沉浸在瓊瑤所構建出來的美好愛情世界裡了。很多人在愛情裡都是無能為力的,在瓊瑤的故事裡更是如此,無論綠萍、紫菱、楚漣、費雲帆,他們都在愛情之下顯得力不從心,不由自主。
從《煙雨濛濛》到《一簾幽夢》,不僅瓊瑤的筆法愈加精進,而且在很多方面有了一些改變,我覺得可能有以下幾點:
(一)作品的背景更加趨於臺灣本土。《煙雨濛濛》成書於1964年,國民政府遷台已經有十五年之久,在這十五年裡,國民政府大力宣導的是反共文學和懷鄉文學兩種題材的作品,瓊瑤在寫《煙雨濛濛》的時候應該受到了這種政治導向的影響,所以在愛情題材的作品中添加進了大陸背景。而《一簾幽夢》成書於1973年,由於60年代末臺灣逐漸走向了都市化,大工廠逐漸興起,個人和社會的價值觀都開始發生巨大變化(很顯然地可以在作品中看出,留學成為一種熱潮),也導致了70年代是臺灣鄉土文學的大盛,所以在《一簾幽夢》裡,瓊瑤已經完全將故事的背景全部放在了臺灣本土。
(二)如第三題所言,作品確實在向更為夢幻(烏托邦式)的情形發展。在《煙雨濛濛》中還可以見到的依萍、方瑜生活的困窘在《一簾幽夢》裡已經完全不見,主人公們都生活在物質比較豐富的環境下,愛情變成其中最具有震撼力的焦點。烏托邦式的氛圍中,烏托邦式的情感也突顯出來。

(第一篇/共兩篇)
2010-10-24 22:47:21
交换生 99881048 志偉
第二題


我想很容易可以從瓊瑤的《一簾幽夢》中體會到當時生活氛圍以及情感氛圍。在這部作品,明顯少了《煙雨濛濛》中依萍母女生活窘迫的背景,而是在一個很富足的環境中的愛情故事。
大學聯考成為衡量成敗的惟一標準,能夠出國留學才是優秀的人才,應該是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之一。《一簾幽夢》中紫菱因為沒有考上大學而覺得蒙羞。雖然她並不想考大學,但是在母親看來,考大學才有出路,才能夠嫁得好人家。而之後紫菱宣佈自己不要考大學,卻被母親看做一種反叛,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無法無天”,可見當時大學聯考應該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與紫菱恰恰相反,綠萍是在當時的主流社會中被認可而如魚得水的人物形象,她的選擇與社會的價值觀導向相一致,因此母親當然以綠萍為榮。
依然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能夠去歐洲旅行是一件近於夢幻的想像。20世紀60年代,臺灣的經濟開始起飛,在當時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視界也開始擴大,從而使對外界視界的嚮往成為一種可能,但是又困於當時的社會以及經濟環境(經濟剛開始起飛 ,還不是很景氣),使去歐洲旅行成為一種奢侈的事情。這一部分在作品中好像表現地不是很明顯,但是想要出國卻是綠萍和紫菱共同的夢想。
“年齡較大與經歷較豐富的男性,在愛情上是一個引導者與救贖者”。我認為,年齡較大與經驗較豐富的男性,在愛情上可以稱之為引導者,因為他們憑藉閱歷和經驗可以恰恰在這方面有所缺失的青年女子以幫助和支持,在新浪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句話:“初戀的人大多都不懂愛,所以初戀失敗的多。勝利的少。結婚應當找個未婚的,因為誰都喜歡原裝。而戀愛,還是找個戀愛過的人才好。因為閱歷過戀愛的人才知道什麼是愛,怎麼去愛……”,或許這種愛情觀下的男性就應該是愛情上的引導者吧。而“救贖者”這個稱號,卻很難具有普適性,在《一簾幽夢》中,費雲帆確實扮演了引導者加救贖者的角色,因為紫菱最終接受了費雲帆的愛,並且愛上了費雲帆,這種happy ending的結局中,稱其為“救贖者”並不為過。但是如果在另外一種場景中,例如男人沒有能夠把女人從愛情的迷局中拖出,也就無從談及“救贖”了。

(第二篇/共兩篇)
2010-10-24 22:48:49
日四C 96122346 雅
一簾幽夢跟煙雨濛濛相較之下,一簾幽夢讓人感覺比較夢幻一點,但應該也是一般人比較容易接受的愛情故事。煙雨濛濛裡偏離了一般男女主角一定要在一起的愛情小說結局,但一簾幽夢就是比較制式的是一個大歡喜的結局。女主角的設定也不大相同,煙雨濛濛裡面的依萍是需要為生活奔波的人;而紫菱是一個不用為生活擔心的人。男女主角的年紀差距也設定的不一樣。
就像每段時期的想法一樣,我想作者不管是在哪一個時期的作品都會隨著年紀跟現實想法有一點改變,畢竟一樣同一個口味的作品讀者讀久了也會覺得食之無味。
從書中的對話來說就可以知道,讀過大學或出國留過學跟別人比起來就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感覺得出來寫的年代並沒有距離我們多遠,大概就是大家父母的那個年代吧!因為現在的情形也跟當時差不多。從那些很平常的事情來感受這部小說,很容易讓讀者馬上就進入小說的情節裡。男生在心裡成熟度來說會比女生慢個幾年,所以跟年紀大一點的男生在一起會比較能溝通,想法也比較接近。所以說在愛情裡年紀大的男生是救贖者,我想這也不是什麼特別的事情,也可能這是作者對於愛情的投射。
我想越來越夢幻這件事情,也許是現實的驅使。現代的言情小說也比較趨近於夢幻。讀者可以幻想自己就是書中的主角,就拿紫菱來說,他就只是一個平凡的女孩,就跟普羅大眾認為自己普通的女孩,跟自己可以做投射,讓讀者可以對於愛情存有一點幻想,儘管自己很平凡也會有一個愛自己的人出現。
2010-10-25 00:18:58
中四B 96111254 彥
從【煙雨濛濛】到【一簾幽夢】,瓊瑤不再專注於描寫大時代的環境背景和時間洪流下物是人非的感慨,轉而專注於更多愛情片段的描寫,也許也和她那時的個人遭遇相關,她厭倦了那些正統文學作家對她無止盡的批判與觀感,也明白現實中有太多的遺憾無法實現,於是將夢想訴諸於她所寫的故事。【一簾幽夢】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版的,是一篇全篇緊扣著浪漫愛情故事的小說,書中人物沒有一般現實的煩惱,他們不用擔心經濟,也沒有所謂的國仇家恨,幾乎每一個人都是為了情愛而生,為了情愛而癡狂、憔悴。費雲帆,一個風流倜儻,浪漫多金,承載著所有女人夢想的男人,愛上了總是活在姐姐汪綠萍耀眼光芒下的汪紫菱,更願意帶著她遠走高飛到各國旅行,拋下一切煩惱與紛爭。而汪家姐妹與青梅竹馬楚濂的情感糾葛,也是本篇小說的重點。和【煙雨濛濛】相比起來,在【一簾幽夢】中,角色似乎都偏向單純化了,人性的複雜面被減少到最低,我認為唯一比較複雜的角色是綠萍,她從一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美麗、充滿自信的女子,到最後變一個尖銳刻薄、充滿怨毒之氣的女人。她的世界在她失去雙腿時,頓時破碎,她轉而投向愛情,以為至少在愛情中,她可以找到依靠和立足之地。哪裡知道,她以為愛著自己的人,心卻在妹妹身上。於是,美麗優秀的綠萍徹底瓦解,剩下的是一個想盡辦法要折磨身邊所有人的瘋狂女子。她愛紫菱,當紫菱聯考失敗,她是真心地替紫菱難過,但她無法接受紫菱過得比她幸福,又或者是她無法接受的是自己的悲慘,導致她到最終都無法釋懷。而紫菱,發生在她身上的事,實在是太過於幸運、夢幻,費雲帆不太像是現實生活裡的人,他幾乎是沒有任何缺點,用盡心思的來讓紫菱快樂,感到幸福,我想這也是瓊瑤為了滿足讀者在愛情中的渴望,所創造出來的王子形象,溫和有禮、家境富裕,舉手投足充滿男性魅力,還加上絕對地癡心。
2010-10-25 09:35:33
中四A 13
我想造成這兩本作品之間文風的轉變,主要源自於老師課堂上所說瓊瑤自己的個人認知。《煙雨濛濛》她對自己作品所抱持的想法,依然是將自己定位為一位文學的創作者,她以寫實的文筆,帶出時代的故事,且深刻描摹出書中主角依萍的心理狀態;現實對她不公,她以恨來報復,對於書桓的感情,她則炙熱如火,個性鮮明,有骨有肉。而到了《一簾幽夢》,瓊瑤自覺性地進入通俗言情的模式中,男女主角必定不能被經濟、金錢這種世俗的事物所困擾,愛情是唯一至上的真理,角色性格不再具有獨特的個人魅力,而落入一般羅曼史的窠臼中了。

當時的時代背景,大學門檻非常的狹窄,而有能力供給小孩就讀大學的人家更是少數,而孩子能出國留學到今日依舊是讓父母驕傲的表現。紫菱在書中聯考失利,卻不同於世俗、也不刻意去迎合父母的期望,明白表達她不想重考,只對文學有興趣,將來也只想做一個平凡的人,這彷彿是作者將自己當年的心境寫進書中,而這樣的「平凡」,也引起讀者們的認同與切身感受。

我個人只有讀過瓊瑤的這兩部作品,但光將《煙雨濛濛》與十年後出版的《一簾幽夢》相比較,夢幻氣息的增加已經處處流露。例如:紫菱與楚濂剛開始偷偷的幽會時,他們可以整個下午在郊外輕快的散步、歌唱、野餐,而他們更常彼此相依偎在一座屬於他們的小樹林中,吐露纏綿悱惻的情話;還有一次楚濂對著樹林接連大喊:「我愛紫菱、我愛紫菱、我愛紫菱。」他說他要讓全世界都聽到、都知道。這樣充滿愛心、整個世界都變成粉紅色的文字,在《煙雨濛濛》中是見不到的,我想後來大眾開始對青春浪漫「瓊瑤印象」的確立,就是從《一簾幽夢》開始的吧。
2010-10-25 09:51:04
歷史三 97112053 士
從煙雨濛濛到一簾幽夢,故使帶給人的分為越來越夢幻了。從煙雨濛濛依萍對那邊的恨所衍生出來的一段故事,到一簾幽夢單純的就是一個愛情故事。從依萍和書桓複雜的愛恨情仇到汪家兩姐妹的愛情故事。瓊瑤把作品的走向越來越趨向單純的愛情故事。沒有什麼時代的背景,也沒有複雜的家族故事,有的只是小人物的恩恩愛愛。而這樣的改變,或許是因為瓊瑤出於商業走向,亦或是出自於她本身對於作品的期望,才寫出這樣故事出來。

一廉幽夢中,汪家父母總是希望兩個女兒都可以考上大學,更甚者出國留學,最後嫁做人婦,這才是一個完美的人生。也不難看出當時社會是怎樣期望一個女孩子的外來發展。只是紫菱並沒有按照這個方向走。考不上大學,選擇了幾乎可以當她爸爸的費雲帆做為終生伴侶。而紫菱在某個部份,或許真的是被費雲帆感動。可能是因為,年長的費雲帆在經歷了人生中許多的伴侶之後,他很清楚女生要的是什麼,所以他無所不用其極的來打動她的芳心。為她寫的詞譜曲,實現她的每一個願望,為她做到每一件事情。如果沒有一定的年紀和經歷,年輕小伙子是很難做到這一的。

而瓊瑤的作品,也真的越來越夢幻。紫菱似乎沒有為了錢而擔心過,不像依萍在一開始還需要為了錢而苦苦的尋找工作。在紫菱嫁做人婦之後,費雲帆更沒有經濟上的壓力,他帶著紫菱四處遊山玩水,對於生意上的事情,他總是有可以信賴的夥伴幫他打理好,一點煩惱都沒有。這合夥的對象,也好的太不可思議了吧。費雲帆的死心塌地更是堪稱一絕。可以苦心追求一個女孩兩年,不論花多少錢和時間都要博得心上人的歡心,除了最後一氣之下打了紫菱,稍為了失態一下,否則他可以算是最佳情人了。
2010-10-25 10:22:04
德文四 96123057 凱
小說中的社會背景與人物的想法,想必是是跟當時的社會是有許多呼應的地方的。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許多牢不可破的社會規範,例如大學一定要走椰林大道、出國念書是王道、不嫁或娶豪門就是不盡孝道,這類的想法。雖然在一簾幽夢中少了許多像在煙雨濛濛中所刻畫的那種大時代下的人物,反而化更多的篇幅描寫了人物與人物之間的互動。最主要的應該還是因為瓊瑤在書中放入了許多吸引人的元素,某種人人在現實生活中難以實現的元素,因此希望可以在小說中得到抒發。
例如出國念書,在五、六零年代要出國念書是很不簡單的事情,不但要能夠擠進大學的窄門,更要擊敗各路好手拿到獎學金才有機會,所以書中的男主角各個都有一身的念書本領,各個都可以出國念書,因為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可以說是鳳毛麟角。書中費雲帆帶紫菱在歐洲四處遊玩,又是羅馬,又是巴黎,在當時連去墾丁都是大事的普羅大眾來說,去歐洲那簡直可比上太空一般遙遠的事。也就是因為在平常生活中的不可能在小說中都成了可能,人們才會對此劇情愛不釋手,因為人們已經運用了文字的力量帶領了自己的想像力去了一趟歐洲,效果比看月曆上的圖片還要更好。
至於年長的或經歷多男人是否就是扮演一種引導者或救贖者的角色,說中腳色這樣的設定多半和瓊瑤自己的生活經驗有關,畢竟師生戀是瓊瑤第一本書的主題,現實生活中的婚姻生活中也是與一位年紀比自己大的男人在一起,對瓊瑤來說或是書中的女主角們來說,有事業的男人總是比年輕的男生來的穩重,最重要的是都勇於給女主角承諾,當時的社會自由戀愛還不算主流,男女之間多半是先結婚再談戀愛,其中的酸談苦辣那可就有說不完的故事了。
瓊瑤小說中的劇情與人物多半與當時的人們的想法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很多的呼應,其中提供了許多的窗口給讀者,讓讀者們在現實生活中有有一個想像的空間,藉以紓發心中的想法。
2010-10-25 16:54:35
日四A 96122131 凌
國小時中午放學都會和媽媽一起看一簾幽夢的電視劇。其實真的對這部戲的印象很不好。懵懂的我只覺得綠萍很可憐,男朋友被搶走(當時以為是男朋友)又被截肢(截肢的蕭薔是我當時對這部戲最深的印象)。此後總不願意再接觸這部戲或是小說。直到這次強迫自己看了之後才知道她的內容是如此的虛幻。

以前表姊考上大學,還記得祖父都會擺開酒席請客。(頂多是辦桌罷了。汪家請餐廳外燴也真的太誇張了,自助餐耶!還有服務生!)考上大學多麼了不起。"我是個大學生。"講起來多麼威風。現在不一樣了,姑且可以說是台灣學生的教育程度之高,但大學有點過於氾濫卻也是不爭的事實。且台灣開放國外旅遊不過三十幾年,那時候有認識的人出國一定是要拜託他們代買一些外國貨吧。現在人人都可出國,大學四年打工存錢一樣可以去國外見識,甚至有人從小送到國外念書。然而大學生的下一步就是留學這想法似乎不再深植父母的心中,現在的台灣留學生也連年減少。也許是因為在台灣也能取得更高的學位,少子化讓父母捨不得小孩等等。說實在其中的消長也是令我匪夷所思的。

沒看過幾本瓊瑤的小說,但即便是如此也能夠感覺得到一簾幽夢的定位在瓊瑤的眾作品中似乎是一本不太需要花腦筋去理解的小說。以主角的視角而言,她沒有像是煙雨濛濛的悲情及男女主角對話中的深澳,也沒有幾度夕陽紅的錯過和遺憾。一簾幽夢的腳步很淺,淺得有點輕快。輕快得讓我覺得瓊瑤實在是太偏愛紫菱了。紫菱遇到費雲帆真的是個幸運。但若真要說年紀大或是閱歷豐的男性是女性的救贖也有點太過,這其是是相當因人而異的問題。

從煙雨濛濛中可知道,也許瓊瑤的深度及造詣可以是文學作家的,但話說回來,如果寫書的當下一心想要讓大家接受或是希望書的銷量能夠創造奇蹟的話,那被大家稱為大眾小說作家其實也不是什麼太委屈的事情吧。
2010-10-25 17:09:16
中四C_96111356_YYY
1 文章往往要反映出作者最真實的一面,1973年,瓊瑤創作了《一簾幽夢》。三十五歲,正值盛年,無比美好。在創作環境、感情發展,都達到了全盛時期,很自然把這種瀟灑而熟練的創作態度代入作品。作者在《煙雨濛濛》中,笨重的時空包袱不見了,不再演奏哀婉的餘韻,不再用遺憾畫句點,取而代之的,是貼近當代,更著墨情感交織的故事性,他掌握了愛情轉為文字,牽動人心的龐大力量,牢牢拉住讀者的眼睛,閱讀的過程中,節奏感十足,快慢適中。即使故事過程曲折豐富,但結局迎向光明,縱使是在身心受傷之後,卻不失去希望,如大雨後出太陽,照得我很舒服。

2-1  既然名為「一簾幽夢」,瓊瑤非常乾脆把這無數的夢都編在一塊,讓我們一次看過癮,做足夢。有才貌雙全的美女帥哥;財富萬貫的型男。有跑車、有豪宅、可以出國留學,環遊世界,考大學,拿全獎,舉凡現實世界不可能一下達成的事,通通沒有問題,只要有一隻筆,沒有不可能的事。既然對一般人而言,可遇不可求,豪門不是說嫁就嫁,出國也不像出外野餐,那麼能夠在這樣的故事看見夢想的投影片,也不失為一開心的感官體驗。在當時,這一件件,都要讓街坊響上幾串鞭炮的事,輕輕鬆鬆的發生在這些故事中的主角身上,寫得開心,讀得也開心,真是皆大歡喜。我覺得《一簾幽夢》是當代的人夢想的綜合果汁,甜美好喝有飲養,瓊瑤精心調配,並且不失公平,將每個夢想,分別實踐在不同角色的身上,讓他們圓了讀者的,縱是沒有十全十美,但看一本書,能得到的心靈滿足,無價!

2-2  坦白說,紫菱年紀真的很小,要二十來歲青春少女就明白甚麼是愛,絕非易事。在愛情門口,年長男子的魅力,好比小一學生對老師的莫大崇拜,開口閉口「老師說…」,絕非老師真的個個是孔子,只不過當時甚麼都不會,都不懂,有啥吃啥,自然無從分辨好壞。費雲帆的出現,對紫菱來說具有啟蒙的意義,畢竟楚濂是個清純美男,跟已婚男生的經歷怎可同日而語,費大哥身為情場中人,個路高手過招無數,凡事錢能搞定的一切,對他來說「小事一樁」。話說回來,若他一貧如洗,既無跑車,也無房地產,對衣服穿著不講究,不會彈吉他,更沒走片大江南北,這樣的男生對紫菱有何魅力可言?歲月是累積經驗的必經之路,但年長必有可師之處?恐怕不見得。
2010-10-25 19:04:14
中四B 95111271 張文華
First,

我一直相信文學有一種功能,就是讓人知道另一種生活方式是可能的。這是一種啟蒙經驗。《煙雨濛濛》描繪了一個反傳統的女孩可以存在,而她又是怎樣爭取了不容於當時的生活。而《一簾幽夢》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這本小說沒有啟蒙到什麼,而就像從主角紫菱一開始一樣,編織了一個白日夢出來。這是文學的另一種功能,讓讀者逃避現實世界去另一個小說世界,暫時忘記現實要面對所有不堪的一切,而治癒自己,獲得勇氣與力量去再次面對世界。這兩種功能沒有高下之別,視乎讀者的狀態、文學素養、現實背景、品味等不同,同一個文本可能有完全不一樣的功能。

  例如說我現在為了推甄趕稿趕到想哭,劇本寫不出來,連續蹺了整整三天的課,沮喪到不想出門,家裡沒有東西可以吃,伴侶已經努力讓我快樂一點租了《名揚四海2009》給我看,讓我重新燃起死也要考進去北藝大的決心,但看《一簾幽夢》的兩個小時可以讓我暫時不用去想劇本的事(而且面對那麼多好笑的台詞瘋狂大笑),對離家的孩子來說,這本小說描述的場景,有父母有一桌熱騰騰的飯菜,不用自己去買或煮,想吃就會有,還能任性的不考試不考大學(我一直在想我為什麼死也要去考北藝大,乾脆大學畢業任性跑去法國不就好了嗎?)(不過我不像小說裡面的人這麼不用思考錢的事,唉),這同時治癒了我的心,並且提供一個空的空間去思考是否真的要去考研究所。(應該還是會努力考啦,我真的想唸一下藝術學校。)(並且我好想家。)
2010-10-25 20:38:52
中四B 95111271 張文華
Second,

  回到瓊瑤小說上去,關於讀大學這件事,皇冠全集版的第53頁,「不是混,而是學,學很多的東西,甚至於去學如何生活」及第99頁「有一天,博士會車載斗量的被國外送回來」。這兩段都讓我認真思考究竟是否真的要考研究所,而我猜,這也是瓊瑤在思考要如何面對自己考不上大學這件事吧。同時她要面對的是藝術與商業這件事,坦誠自己就是個商業作家,寫大眾小說,並為此向某些攻擊她的人反駁:「一個藝術家的價值與一個餐館老闆的價值並沒有多大的分別。藝術家在賣畫的時候,他也只是個商人而已。人的清高與否……」看起來她並不認為藝術與商業二律背反,也同時狠狠向那些認為文學一定要怎麼怎麼樣的人摑一把掌。

  雖然說《一簾幽夢》是瓊瑤坦白自己就是個商業作家,但她跟《煙雨濛濛》有一個共同的元素很有趣,就是如一定要有人受傷、死掉或心智毀掉,例如依萍跟綠萍。不過兩本小說的女主角性格都很不一樣,背景不再宏廣也不用再執著金錢,而對愛情的態度也不同,從積極有作為到消極被動,醜小鴨終有一天碰到好男人就會變成美天鵝,這一本作夢的小說,如果女人都這麼希望愛情可以帶給自己改變,消極接受就好的話,麻煩找到這麼好的男人請先介紹給我。(話說我終於知道上一輩的羅曼史怎麼描寫性愛場景了,是從少女變成婦人,而且是兩匹馬!!!)(如果羅曼史男主角性技巧不好怎麼辦?)(啊,介紹好男人給我之前,麻煩先介紹可以在我睡覺的時候幫我寫完劇本的小精靈給我,謝謝)
2010-10-25 20:39:17
中二C 98111330 榕
《煙雨濛濛》是瓊瑤早期的作品,我想年輕時期的作品,是感情最濃烈的作品,這樣的觀點在《煙雨濛濛》的瓊瑤自序中也得到印證,他將熱情和憤怒表現在《煙雨濛濛》中,這樣毫不保留的情感,是任何技巧都堆砌不出來的。
《一簾幽夢》是《煙雨濛濛》之後的作品,我想這時候的瓊瑤已經多了許多歷練,相較於《煙雨濛濛》,《一簾幽夢》的情感表現不再像《煙雨濛濛》那樣奔放,多了一些含蓄。

瓊瑤的時代和我的時代已經不同,而《一簾幽夢》反映的是瓊移的時代,她忠實地表現了當時的價值觀和社會環境,書中許多觀點都已經和現在的不同,但是比較例外的,我覺得是對於年紀大的男性的憧憬。年紀較大並且經歷豐富的男性,對於現在的女孩,依然保有很大的吸引力。

《一簾幽夢》之後的瓊瑤作品,我只有看過《環珠格格》,這個時期的瓊瑤對於說故事已經是相當的得心應手,《環珠格格》的確是相當夢幻的作品,不妨將她視為瓊瑤夢幻作品的巔峰,因為現代的背景已經無法承載,於是她選擇用限制較少的古代背景徜徉她的夢幻。
2010-10-25 20:53:18
中四C 96111330 穎 (Part 1)
如果說《煙雨濛濛》中所表現的是瓊瑤對於歷史、時代、變遷等文化背景的觀察,再加以用小說的方式包裝,並融入了愛情的成分,來表達她的感受與看法,那麼這部作品對於瓊瑤而言,忠誠度是較高的,因為她沒有將心理層面的情感做太多的修飾,依萍並非一般愛情小說的典型女主角,那樣不食人間煙火、單純、天真,相對的,她受盡現實生活的殘酷折磨,以致於讓她產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抱負念頭,並付諸實行了,而最後的結局是比她想像中更殘忍的,卻也更貼近現實人生。

  至於《一簾幽夢》的紫菱,她帶有和她年紀相仿的我們都會擁有的特質:天真、浪漫、富幻想、不切實際、但又有堅強的生命力;對讀者而言,這兩部作品中的女主角的設定,已經是一個非常強烈的對比:一個生在被父親忽視的單親家庭裡,向父親討錢還得看人臉色,有能力考大學卻沒有錢去讀;一個則是天生擁有優渥的家庭環境,不愁吃穿又不食人間煙火的千金小姐,有錢讀大學卻無法金榜題名。

  從這樣的角色背景設定,便能看出瓊瑤作品轉變的端倪,由此可知,更貼近現實人生的依萍是不受一般大眾所喜愛的,她帶有太強烈的恨意,她凸顯了許多人性中現實而卑劣,但又在同理心與怨懟中徘徊的矛盾情緒,雖然更為真實,卻也因為她的真實讓人產生排斥感,因為那並不是一般讀者內心所投射的理想形象,即便她擁有一個像何書桓這般條件優秀的男主角喜愛,但她打從一開始就注定無法擁有幸福的結局,讀者在閱讀時,一方面被情節牽動著情緒,想更進一步了解結果,另一方面卻也有不願面對結局的矛盾感,這樣的閱讀過程是很糾結的。
2010-10-25 21:02:41
中四C 96111330 穎 (Part 2)
反觀紫菱,她的家庭環境是一般人都夢寐以求的,她的際遇:同時讓楚濂與費雲帆兩個英俊瀟灑、氣度非凡又條件優秀的男人愛上,並且彼此競爭,也是許多女人渴望遇見的,雖然過程中參雜了原本完美無瑕的綠萍,她的人生變得支離破碎的悲劇,但仍然無法蓋過讓讀者在閱讀時,參與紫菱一同由醜小鴨轉變成天鵝的過程,所得到的圓滿感受,好像自己也如紫菱一般,曾經我們都只是醜小鴨,但是最後終會有一個人,他在茫茫人海中看見了我們,看見我們掩藏在樸拙外表下,美好的面目,只有他清楚知道,真正的我們到底是什麼樣子,因為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期待能有一個了解自己的真愛出現,這是我們的願望,而這個願望,在閱讀此書的過程中,被滿足了。

  雖然有人會因此而批評瓊瑤,說她是個商業化作家,我個人覺得,那只是那些吃不到葡萄的人在說葡萄酸的無聊話,誰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暢銷?誰不?我不相信哪個純文學作家敢信誓旦旦地站出來說,他不愛錢、不愛名、不愛利,如果他的作品永遠不被人知道,那麼這些東西他也永遠追求不到的,至少在這一點上看來,瓊瑤更誠實地面對自己也面對他人,她寫出了她的愛情,寫出了她的人生,當然,也寫出了大部分讀者對於愛情的想望,能有一個人在人生的某一段時期,寫出會讓你揪心刺痛的故事,我們為什麼不好好珍惜那樣的感受和記憶呢?
2010-10-25 21:03:27
中三A 97111138 王昱翔
從煙雨濛濛到一簾幽夢。我們可以發現,瓊瑤的筆法漸漸走向夢幻並且通俗化的傾向。首先,故事背景從平凡的台北,轉入了富麗的羅馬、森林小屋、別墅等如電影般的場景;男主角也自一介書生搖身一變成了百萬富翁,愛情發展的進度也異於平常的一帆風順,相較於煙雨濛濛的反覆曲折,可說是天壤之別了。但相反的,人物的設定反變的平易近人了,與思想奔放、敢愛敢恨的伊萍相比,紫菱是一個比平凡來的更平凡些的女孩,而故事的背景時代,如考大學的難如登天,出國的如夢似幻等,都是當時真真實實的社會情況,這也使的瓊瑤的作品更加的貼近一般讀者,也可以說更加通俗化了。
再者,相較於個性極端的依萍、多愁善感的書桓等,一簾幽夢中的人物個性就顯的沒那麼的鮮明,甚至可說是相當的單一面,對瓊瑤來說,與其著墨於人物的刻畫,劇情的高潮迭起似乎更為重要,這也使的瓊瑤的作品更加的大眾化,通俗化了。
2010-10-25 21:09:14
中三A 97111106 彭
看完了一簾幽夢,帶給我的感受與煙雨濛濛截然不同。一簾幽夢似乎在故事的發展上都帶著一些夢幻式的發展,女主角並不用為了所謂的生活問題煩惱,而在學業上,即使沒上大學也可以得到家人諒解。比起煙雨濛濛來,一簾幽夢是花了更多的心力在描寫那美好的愛情上,女主角雖然不會念書、也沒有姐姐的姣好面容,但是他仍得到青梅竹馬的愛。即使在事故發生後,他也能得到一個富有力量且具包容力的成熟男性的溫暖。比起煙雨濛濛的女主角來說,一簾幽夢的女主角遭遇反讓人覺得過於不真實了,但也許就是這樣,才能讓那麼多的讀者瘋狂的愛上他。越是平凡的主角,越容易讓讀者帶入自己,這麼一個平凡又喜歡幻想的主角,有一天突然碰到包容自己愛護自己的白馬王子,並且又是那麼的浪漫,那麼的專情,這樣的一個從平凡進入夢幻的劇情,才能夠讓讀者們擺脫現實的不順,沉浸在小說的世界。而且一簾幽夢雖不如煙雨濛濛寫實,但是這兩本書都是同樣建立在當代的時空背景下,也因為建立在熟悉的環境下,有著類似的遭遇以及氛圍,對書中角色的遭遇才會有種感同身受的感覺,彷彿自己就是女主角,或許就會碰到那樣一個白馬王子。
  雖然我只看過這兩本書,但是已經可以感受到兩本書之間走向已有很大的不同了,就如老師所說的,煙雨濛濛似乎是瓊瑤在文風間的取捨不定下所誕生的作品,而一簾幽夢則是他已經確定要走言情路線後所誕生的,比起帶著點餘韻而使人思考良久的煙雨濛濛,一簾幽夢似乎更像是一場美好的舞台劇,或說是一場好夢,可以讓人沉浸於其中。
2010-10-25 22:18:55
英三A #97121154 葉至剛
我在家排行老么,上頭有兩個姐姐,從小到大我媽媽就灌輸我兩位姐姐說,找對象一定要找比自己大起碼六歲以上的,才會疼自己、懂得珍惜,且年齡較長經濟能力與歷練也會相對較多,以後如果結婚才會有較幸福的生活;反之,我也是被要求盡量找比自己小的女生為對象。從中不難發現,這種觀念已確實深植人心,就好比剛進大一時,身邊同學一一與學長交往,讓人不禁感嘆,這世上哪來這麼多學長?無論年齡較長的男性是否確實為愛情中的引導與救贖者,年齡較長的男性比同年紀的男生更有魅力卻是不爭的事實,然而我認為年齡較大的男性的確相當可能是愛情中的引導者,不管是經驗或是對於感情的態度,隨著年紀的增長,一定都會有相當的累積,所以我想就算是想不主導,應該也十分困難吧!

其實文本中的氛圍,到現今社會的風氣,我覺得倒是大同小異,考不上大學在這個年代遠比當時更為丟臉,畢竟想考不上都難;出國留學是最好的未來,在這個國際化的時代,試問誰不想出國去見見世面、長長見識呢?至於去歐洲旅行,我想光是機票就令人望之卻步了吧!只不過瓊瑤筆下的主角們,各個家世顯赫,金錢不再是個令人擔心的條件,真正需要操心或需要著墨的是一段刻骨銘心、轟轟烈烈的愛情,一段遭受眾人反對且不被祝福的愛情,才能在這種平凡中突顯出主角的不平凡。
2010-10-25 22:58:40
中三B 97111240
從《煙雨濛濛》到《一簾幽夢》,我們看到瓊瑤寫作的文筆更加通俗了。所謂的通俗對我而言是指在《煙》裡,我們還看得到女主角跟男主角談論文學跟一些較為深度的作品(至少她說的某些作品我是沒看過的),而寫作手法則是讓復仇凌駕愛情之上,還有明顯的今昔對比,因此我認為《煙》本質上比較像是一場跨時代的悲劇,而不是羅曼史。然而在《一》裡,除了描寫綠萍、紫菱兩姊妹的差異外,她捨棄原本能大書特書的家庭關係,全力著墨愛情的深濃。像是雲帆的情癡,紫菱的反覆不定,綠萍於殘缺(身體跟戀愛)的憾恨,楚濂的難捨,在我這個讀者的眼裡,瓊瑤把這段四角關係寫得讓人又心甜又心痛。而曾在煙雨濛濛裡貫穿整部作品的個人復仇在《一簾幽夢》裡則已淡化成男女間的愛恨交錯,沒有複雜的家庭背景,只有少男少女間的青澀戀愛和苦澀甜蜜。

此外,接續煙雨濛濛裡的復仇。我們都知道依萍欲毀陸府的原因在於父親的冷漠和其用情不專,導致她心底的不滿越來越濃,因此這股怒氣化為無可抵擋的怒火,瞬間燎原。而依萍的母親,相反的,在故事裡扮演著長情守候的典型女子,也扮演著依萍迷途時的明燈,為她指引方向(雖然沒有真正成功)。

而在一簾幽夢裡,討人厭的角色似乎變成母親。從書裡我們可以看見,母親對於綠萍的偏愛造成紫菱對自己沒有信心,看到誰都說自己不該生存、甚至跟媽媽說幹麼還多生一個她之類的。所以我認為在這部小說裡面,汪夫人是個讓我不敢苟同的女性。相反的,爸爸就是個好人,除了給紫菱足夠的空間揮灑自由,在費雲帆跟紫菱求婚配時也真的擔憂她的幸福,是個真的愛著他的男子。
2010-10-26 00:09:02
中三B 97111240 Kate 2
本書同《煙雨濛濛》一樣仍是第一人稱書寫,但對比起來《一簾幽夢》的氛圍比較溫暖,愛的存在比起冷酷的《煙》要多很多。男女配角的刻畫也不再只是簡單敘述,比如楚濂跟綠萍的衝突。像是一開始從紫菱跟楚濂的對話可以發現楚的思想也是反傳統的,但他不像紫菱一樣有話就說,他礙於現實的枷鎖跟父母的媒妁之命被逼得跟不愛的人在一起。也沒有勇氣跟綠萍坦承自己的真心情意,到最後落了個進退兩難,婚姻以失敗收場。

而綠萍也很奇妙,從剛開始的天之驕女到後來的不良於行,我覺得她的人生要給瓊瑤寫起來一定更加驚心動魄。想她一個眾人捧在手裡怕摔了怕疼的小瓷娃娃,到後來必須堅強勇敢地面對人生加諸於她的苦難。我她應該鎮日把自己鎖在密室裡,不肯面對世界。但她卻看穿了婚姻包住的假象,選擇離婚和麻省理工並開創新人生。我覺得這樣的女性才是偉大的,不像紫菱,遊走在兩個男人之間,差點連(人生中唯一成功的)婚姻也賠掉了。

因此即使她對紫菱惡言相向,我也覺得那是人之常情,甚至會厭惡起紫菱得了便宜又賣乖。不僅僅是因為她的殘疾惹人同情,而是因為做為一個跌落谷底想要再鹹魚翻身的女性來說,汪綠萍的性格、思想、內心的衝突、外在壓力的迫害是多麼的讓人憐惜,比起驚世駭俗的老夫少妻戀愛,綠萍才是我心裡欽佩的女英雄。這也讓我不禁為她祈禱,希望她可以在異國找到一個真正深愛她的男子,幸福快樂的生活。

(第二篇,共兩篇)

上一篇也是我的,我忘記寫自己的名字了,謝謝!
2010-10-26 00:12:19
英3A 97121156 王懿庭
看完《煙雨濛濛》這齣悲劇,在享受《一簾幽夢》夢幻的情境,心情的轉換非常之大。《一簾幽夢》裡面的生活,很熟悉也很陌生,那種崇洋媚外的心理,是從父母的時代背景,到在現今我們所處的的社會,又何嘗不是如此,想要出國留學,一直都是我們的夢想,但和瓊瑤筆下的角色,含著金湯匙長大的公子哥兒和小姐們比起來,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不是我們能夠達到的。翻動一頁一頁的書,童話故事的情節不斷的浮現,想像自己也置身在這一層一層華麗包裝的糖果屋裡,那些對愛情、家室、物質的幻想,無法得到的一切,或許這個糖果屋是我們對現實生活的「避風處」。
隨著年齡的增長,時常有長輩的嘮叨叮嚀,如果想要往最終的目標-婚姻邁進,要多看多選擇,最好是找個比你年紀稍長的男性。我常想,為什麼一定要是年齡較大的男性呢?但我們生活的周遭不都是和自己年齡差不多的異性嗎?書中原本不被祝福的愛情,但因著費雲帆對紫菱無微不至的照顧和不能挑剔的體貼,一舉一動:意想不到的歐洲旅行、豪華的別墅、時尚的服裝打扮,充滿驚喜的生活,令人心生羨慕。對於一個年紀大到可以當她父親或叔叔的男性,不論在經濟、心靈、各種層面,那種穩定、安心的感覺,或許是同齡相仿或女大男小的戀情,無法感受到的;或許就是因為人生的閱歷較多,成熟度和處理事情的態度,也因此成為戀情中的引導者和救贖者,羨慕女主角只需待在她舒適的溫室裡,總有溫暖的擁抱讓她甭需擔心任何事,天塌下來都有費雲帆幫她擋著,這樣的生活真的很幸福快樂。
2010-10-26 00:28:42
中三B 97111234 廖
從作者的成長背景來看,《煙雨濛濛》是作者在遇見平鑫濤之前的作品,在那之前作者的家庭環境及愛情婚姻都過得不順遂,《煙雨濛濛》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醜陋的心態,不完全的家庭,不完整的愛情,導致最後雙方皆輸的結局。而《一簾幽夢》是在遇見平鑫濤之後出版的作品,由內容來看作者的心境,會覺得此時作者的心境較為平靜、安穩些,內容整體的節奏感是舒暢的,雖然不像《煙雨濛濛》裡充滿了人類的真實性與悲劇性,卻也不像他人口中那樣的夢幻,這是生活中另一種署於上階層般的生存方式。

除了生活背景是一個貧一個富,人物題材也由年輕轉換成老少。年輕時候的愛情總是充滿熱情、衝動,此時《一簾幽夢》中加進了費雲帆這個角色,已顯得愛情的穩定性,一樣風流一樣浪漫卻不再輕狂,男人經歷過風風雨雨、到處遊玩後更顯其穩重,最後的結局也不同於《煙雨濛濛》,是個合乎期待的好結局。

以上是由粗淺的認知所分析。
2010-10-26 00:36:35
中四B 96111206 芳
《一簾幽夢》我在國中的時候就讀過,在我還是少女的時候(好像是很久很久以前)對於紫菱的人生非常羨慕,有個深愛她又成熟穩重多金的俊俏男人(請注意不是男孩)帶著她環遊世界,走遍各個風景名勝,住豪宅有名車代步,擁有這樣的生活人生不會有遺憾了。
但是年齡漸漸增長,比較認識這個世界,終於明白小說終究是夢幻的,是用來滿足大眾對於一輩子遇不到的事情的渴望,與《煙雨濛濛》相比《一簾幽夢》在社會現實面上的著墨就少了一些,紫菱的家庭、楚濂的家庭、陶劍波的家庭都是菁英中的菁英,但其實在這個世界上這樣的人實在少之又少,瓊瑤創造了個完美的上流社會來滿足平凡百姓的夢想。
之所以覺得夢幻,也是因為書中角色好像一直被愛情糾纏著,柴米油鹽醬醋茶似乎通通被拋在愛情之後,相較於《煙雨濛濛》寫盡沉溺在大時代洪流中的無奈,《一簾幽夢》對愛情的描寫更為深刻煽情(最後一定要來個失蹤一下,好讓男女主角了解失去對方的痛苦,才知道彼此的愛有多深,言情小說公式之一)瓊瑤用一支筆寫出一個充滿愛情的世界,讓對愛情有著無比憧憬的我們來說,無疑是良好的精神慰藉。
故事若沒有鮮明的對照就不令人印象當紫菱變成天鵝時綠萍就扮演著醜小鴨的角色費雲帆非常有錢對比出楚濂的窮(是相較之下的,其實我覺得是小康)這些角色的衝突交織出情感鮮明的《一簾幽夢》
2010-10-26 00:42:57
中二c 07 楊
2
《一簾幽夢》給我的感覺偏重於男女感情的部分,比較大眾口味,畢竟大眾都偏愛看愛情的部分。
當時的生活就屬於依然是唯有讀書高的風氣,而出國留學被認為是成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富家的孩子似乎脫離不了那樣的「家族榮耀」,但依然有如書中父親那樣民主開放的家長,不只在課業、在兒女的婚姻上,他父親明智而體貼,不為了面子而輕易斷送女兒的幸福,紫菱就因為有這樣的父親,才能任性的選擇自己所想要的生活方式,甚至在與大自己一輩的男生結婚父親也不阻礙,正如他爸爸所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能有如此寬容的父親,是一種幸福。
在現代出國留學或遊學不再是夢想,但純粹的去旅行,能這樣的優閒浪漫就是奢侈的夢想,瓊瑤描述了每個女孩心中的夢,一個男生為了你的笑容,盡心盡力的佈置,錢是很大的因素但用心也很重要,這樣的遊歐洲要花多少錢,又有多少人窮極一生也無法做到?
年齡較大的男性,在愛情上是一個引導者與救贖者?我是不能輕易下斷論,但聽說女孩總是比男孩還早熟的,這樣說的話,年齡大的確比較成熟,有了經歷的沉澱,也比較能懂女孩要的是什麼,而感覺年齡差距大,男生會比較寵愛女生,我想就這些來看,年齡較大的男性,在愛情上的確是一個引導者與救贖者。但我覺得不管如何,心態還是很重要的,如果一個男生真愛一個女生,無關年齡,他依舊會寵愛呵護她的,而一個年齡大的男孩如果不能專一喜歡一個女生,結果不也一樣嗎?
2010-10-26 00:48:19
中四A 16 劉宇真
其實,直接將《煙雨濛濛》與《一簾幽夢》兩本書,先簡單做個翻閱的動作,便會發現,《煙雨濛濛》的文字中,以「敘述」的文字占大多數,它描繪著富麗堂皇的陸寓:紅色的大門,新漆上的油漆,兩旁的小燈,金色門牌上醒目的「陸寓」兩字。每個場景,瓊瑤都做了巧妙的刻畫;反觀《一簾幽夢》,文字中,不同於《煙雨濛濛》,它是以「對話」的文字占大多數,讓書中的紫菱、綠萍、楚濂、費雲帆直接說出心中的感受,遠比由作家瓊瑤一字一句的描繪,來的更有戲劇張力,也更淺顯易懂。

瓊瑤在《煙雨濛濛》中,依舊不放棄大眾心中所謂的「純文學」,她不甘讓自己的作品只是被定義成言情小說,所以,她細細刻劃書中的文字,故事中的男女主角雖然是陸依萍跟何書桓,又以依萍為主軸發展劇情,但是她們周遭的人物都各有值得去探索之處,雖是陪襯的綠葉,可是卻是一百分的配角,襯得恰到好處,舉例來說,我覺得若是能把陸振華與他那初戀情人的故事另外延伸出另一個作品,甚至是一部另外一部以陸振華為主角的作品,都能夠成為一部佳作,看完《煙雨濛濛》,我能夠去探討它的時代背景,我能夠去細細分析每一個角色,我能夠看出瓊瑤精心在故事情節作的巧妙安排。

《一簾幽夢》呢?書中的紫菱,雖然沒有姐姐漂亮,沒有考上好的大學,但是最後卻還是能夠成為美麗的公主,擁有人人稱羨的好老公,多金又多情,最終只屬於自己一個人的男人。為什麼?因為「愛」,沒有理由,就是「愛情」,愛情的魔力可以改變一個男人,費雲帆這個風流浪子,毫無理由的愛上這個氣質出眾的綠萍身旁那毫不起眼的小丫頭;原本以為是愛著美麗天鵝的楚濂,心中原來一直都只有那考不上大學的醜小鴨;毫無缺點,氣質出眾的綠萍,在發現自己原來從來沒有得到楚濂的愛時,成了面目可憎又心胸狹隘的潑婦。這一切都是為了兩個字:「愛情」。愛情的魔力之大,看似荒唐卻又能夠抓住大眾的心,在《一簾幽夢》中,瓊瑤了解「市場」要的是什麼,並且也決定要以此作為她寫作的重心。

《煙雨濛濛》與《一簾幽夢》同樣出自瓊瑤之手,卻有著鮮明的不同。
2010-10-26 00:49:38
交换生 99881032 夏
從《煙雨濛濛》到《一簾幽夢》,我看到了瓊瑤在寫作上的變化——从柴米油鹽到真空夢境。
《煙雨濛濛》裡的陸家是從大陸經歷東北的戰亂抵達台灣。每個人出場的潛背景都是和歷史相關的,帶著時代的烙印。沒有戰亂就沒有陸振華的愛情,也就沒有陸家的子女。而《一簾幽夢》的人物像是活在了真空中。雖然同樣出生豪門,《煙雨濛濛》中主角依萍被大家族趕出來的灰姑娘,處處為生活的柴米油鹽發愁,是生活把她的性格磨礪得越發倔強。她的性格和人生命運中處處是“生活”的痕跡。而紫菱不一樣,生在一個貴族家庭,吃牛排、辦派對,完全不用为生计发愁,她的人生圍繞著讀書、出國還是發展自己的興趣,都是理想化的,當然還有愛情。她的愛情不是王子和灰姑娘,而是騎士和還沒長大的邋遢公主——紫菱生來就具備了公主一樣的物質條件,何況還有美貌。我們讀這個人物時感覺到的不再是依萍那種生活得艱辛、在是與非中成長的掙扎和痛苦,而是少女被愛情滋養,漸漸找到幸福的過程。依萍的成長史是要不要去陸家討生活、要不要去揭發姨娘的外遇,要不要用姐姐的男朋友復仇;紫菱的成長史則是第一次喝酒,第一次認識一個天方夜譚的男人,第一次被喜歡的男孩子表白。對人物深淺不同的刻畫也是瓊瑤寫作的轉變,她開始不求人物性格的豐富飽滿,不要生活碾過的重重痕跡,只求讓讀者讀起來更輕鬆愉快,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相信的真空童話,在書裡相信。
2010-10-26 00:56:56
中二C 98111318
《煙雨濛濛》中情感的表達較為強烈奔放,有深刻愛恨情仇的描寫。而《一簾幽夢》中,較重於描寫愛情的部分,許多地方充滿著浪漫的色彩。或楚濂與紫菱熱戀時期,楚濂常大聲喊著:我愛紫菱!或紫菱結婚後與費雲帆的相處,費雲帆時時替她著想,將一切最好的呈現在她的面前。

紫菱的母親是一位保有傳統思想的婦女,她認為子女就是應該好好讀書,安分守己的完成自己分內的事情,因此乖巧、成績優異的綠萍甚得母親的喜愛,也決定將女兒送出國外念書是個極好的選擇。而紫菱活潑、不平凡、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不愛念書,因為考不上大學而造成母親的困擾,母親甚至還請了家教為她上課,無非是希望綠萍也走向讀書人的這條路。然而紫菱無心讀書,喜愛音樂與文學,喜歡思考,最終還是向父母坦承自己沒有考大學的念頭,終於得到了父親的理解。
費雲帆扮演著一個善體人意、默默付出的角色,他帶著紫菱走訪歐洲、美國,並細心的為她量身訂做了一串串的珠簾,精心打造每一個他們的家。在愛情中似乎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給予她騎馬奔馳的快感,帶著她揮別過往陰霾,也漸漸的走入她的心中。

我認為《一簾幽夢》確實有比先前的作品顯得夢幻一些。楚濂與夢萍在小樹林中嬉戲、追逐,講著甜言蜜語的話,與《煙雨濛濛》中帶有的那種沉重感是不同的。費雲帆用盡一切辦法讓紫菱感動,為她布置每一個家、製作如同紫菱家中的珠簾,就像是製造了一個個的夢幻,都表示著那個大男生的浪漫,及追求女生的一些小手段,無非是想討得女生歡喜阿!
2010-10-26 01:14:39
97112061歷史三 文
首先,從《煙雨濛濛》到《一簾幽夢》中,我認為作者的改變非常大,《煙雨濛濛》這部作品本身具有時代意義,其中角色的塑造和情節的安排,故事本身除了愛情更包含了親情和一些黑暗面的人性,而結局方面更是以不完美收場卻帶給讀者更多遐想,這對我來說更具可看性;再說說《一簾幽夢》,我實在是不怎麼推崇這本書,以一本言情小說來說它確實充滿著戲劇性張力,但一切都太夢幻與不切實際,就像是小女孩的幻想成真,我認為瓊瑤女士從頭到尾都包庇著女主角紫菱,或許這本書一開始的設定就是要給這個女孩得到幸福和寵愛吧!但是這樣的設定卻在書中顯得很不合理,作品的走向整個感覺很廉價而且欠缺藝術性<我個人認為啦!>,我想作者可能投射了太多的自我在紫菱身上,所以這本書對於我來說實在太過於牽強,而這樣得不到我認同的小說,我認為是無法和《煙雨濛濛》相提並論的!
但不能因我個人的喜好而完全否定《一簾幽夢》中的一些細節,例如考大學這件事,在現代可能是十分簡單的,可是在當時可以說是決定人生的大事,這點從紫菱沒考上大學就差點鬧了家庭革命可以看出;而我也認為綠萍的轉變描寫的相當生動,面對喪失了美好前程以及身體的殘缺,還有丈夫和妹妹的背叛,我認為她能夠看開離婚已經是相當理智的,但我實在不喜歡作者將紫菱塑造成小可憐而綠萍是歇斯底里的瘋子,說真的,事情發展成這樣,紫菱是該負很大的責任的!而紫菱出國環遊世界對我來說,是一種逃避的作法,還有倉促嫁給一個自己不確定是否愛的男性,先不說費雲帆是否真的拯救了她,從現實的角度來看,紫菱的決定是危險且幼稚的,不過這是小說,紫菱有主角威能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她遇到的男人不是色老頭而是多金溫柔的費雲帆!
有幾段讓我印象很深刻不得不說,其一就是打巴掌!一方面我覺得很瞎,都什麼時代了還這麼灑狗血,一方面我又覺得打的好!拜託打醒紫菱這個討厭的女人吧!另外一個就是楚廉和紫菱說清楚的部分,兩個愛的要死要活的人,突然分的乾乾淨淨真的是太讓人錯愕了,不禁可憐起綠萍啊!到底為了什麼了不起的愛情喪失了腿!
最後,我先不說瓊瑤之後的作品,我認為《一簾幽夢》根本就是瓊瑤最夢幻的作品吧<雖然還珠格格也是>!在這本書中,她完全實踐了她理想中的愛情,在後來的電視劇《又見一廉幽夢》中,雖然有作修改,但大體不變,只是更看得出來這部作品中,真的參雜了許多作者自己的經歷與立場啊!不管怎樣,我想她本人是很滿意這本書的吧!
2010-10-26 01:15:34
98114154奕如
從幾點來看
《一簾幽夢》的初版時間為民國六十三年,正值台灣經濟逐步起飛,但貧富差距仍大。有錢人紛紛視能夠送子女出國留學為最好的安排,但平凡人家子弟卻只能在台灣擠那聯考的窄門(由綠萍考進台大、進外商公司家人有多麼歡喜便可見一斑)。
女主角紫玲也說了:「那珠簾上每顆珠子都是一個夢。」在我看來,瓊瑤寫的不只是愛情故事,更是寫她自己,也寫整個時代。
對於大多數的人而言,能進入大學已屬不易,更何況是出國留學(因此綠萍爭取到的麻省理工才這般令人欽羨吧),而費雲帆的資歷更是普通人家所不會有的(此人必定非富即貴否則哪有錢把環遊歐洲當環島旅行)。
或許該這樣講,瓊瑤寫的並非完全是七零年代的生活現象,而是人們在現實之餘的想像(一如小說的男主角多半是某某總裁,但全台灣哪來這麼多總裁呢?)。
經濟發達了,相對的物質也富裕了。衣食無虞之餘,想必不少女性除了家計外有了更多的想像空間(現實生活中的那個年代,女性也開始走出家庭工作)。樂器應該是女子們對於"羅曼蒂克"最直接的想像吧,也因此《一簾幽夢》中的男主角總是會上一兩樣樂器,風趣幽默的談吐配上悠揚樂聲想必令人心醉神馳。
開始工作的女性們不難發現,小女孩畢竟單純,現實生活中能夠給予他們安全穩定家庭的另一半多半較為年長(同年男子沒有經濟基礎可以養家餬口),丈夫比妻子長約十歲是相當常見的事。因此費雲帆這樣風度翩翩、多金風流的跨國餐飲大亨之角色便誕生了。
即便是現今,旅行歐洲仍不是太普遍的行為,何況是在三十五年前!做一個有錢人家的少婦,騎著馬兒在森林中遊玩,享用不盡的美食與美酒.......不可否認的,瓊瑤陪我們走過了那段青澀歲月,也給了我們許多的溫柔懷想。
寫到這裡,我必須配服瓊瑤實在是位偉大的言情小說家,當年書會大賣絕不是巧合。瓊瑤小說的讀者多是家庭主婦(年齡與瓊瑤相當或略小未婚),主訴對象並非絕對單純的少女。因此她在作品中巧妙地佈局,寫出了讀者群的心聲(不只是愛情上的渴望,甚至是生活上有童話故事般的經歷等等),讀者從書中找回了他們的青春與他們的夢想,而楚濓與綠萍這段不完美的婚姻,也或許只是對於現實無奈的投影吧。
2010-10-26 01:27:33
英3A 97121131 劉齊妮
從《煙雨濛濛》到《一簾幽夢》,瓊瑤的筆觸的改變是多了「愛情」與「夢幻」的成分,然而整體故事的架構與結尾卻仍離不開「悲劇」二字。我覺得瓊瑤在這過程中最大的改變便是她寫作中的愛情成分越來越鮮明浮現。
《煙雨濛濛》中的主軸其實是寫家族落沒與家庭角色互動的部份居多,雖然「愛情」還是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沒有何書桓的出現,就沒有依萍欲復仇卻最後與其相戀的後續,更別提杳至而來的真相暴露與如萍的自殺,這些都是環環相扣的,而愛情這個部份在《煙雨濛濛》中顯現的次數較少,模樣也沒有那麼美好,不是美麗艷紅的愛情,而是沾了點點血污後的褐黑愛情。
至於《一簾幽夢》的故事便是很明顯由「愛情」為主軸衍生出來的一連串事件,有典型言情小說的三角戀爭奪、主角群內心隱藏的情愫卻未說出口等等……。瓊瑤花了很多功夫描寫了三對情人們之間的糾葛,在相對於《煙雨濛濛》中總是晦暗的家庭口角鬥爭場景,《一簾幽夢》反而呈現得較為明亮輕快,唯結局在我認為,稱不上喜劇,倒像是預告了綠萍及楚濂往後重新起步是有多麼辛苦,兩個人同時都領悟到失去了至愛,過去的錯誤將會不斷壟罩著他們,要怎麼走出來,放眼未來,其實是相當困難的。
2010-10-26 01:32:34
中三A 21 哲
我只是個普通的讀者,才剛看完《一簾幽夢》,對於樓上各位精闢的見解實在是自嘆不如,故僅能依照我愚鈍的感受加以陳述。

首先,在我閱讀的時候感覺到了「比重」轉移,大幅聚焦在男女的互動、情感上,對於背景與事物的描寫方式比較不真切,略為模糊而帶點夢幻。當雲帆跟紫凌決定要去歐洲的時候,我一度以為他們要去的是「百花盛開的荒島」呢!《一簾幽夢》裡充滿了許多甜蜜的兩人世界,閃爍著光芒,實在非常刺眼啊!用手摀住眼睛的同時,又忍不住從指縫中偷看。在這種微妙的情況下讀完了《一簾幽夢》。

我從書中看到的時代色彩比起《煙雨濛濛》淡得多,對於雲帆的跑車,我很直接的就把近年的車款代入了,並不感到阻礙,我想這大概是因為沒看到人力車出現,而楚濂又是騎摩托車撞卡車的緣故吧!比較有當代特色的或許是他們在客廳跳舞,以及播放、彈奏的曲目。
「大學聯考失利」肯定是當時的普遍現象,這跟現在「失利也難」的情況很不同。「出國留學」我以為這還是當今對未來的主要選項之一。去歐洲「自在地旅行」對我來說非常奢侈!而當時的親子關係,從「許多父母,一生沒有和兒女之間通過電!」這句話來看,也很發人醒思,我想這會引起許多人的共鳴吧!
關於雲帆這位中年大叔,成熟且閱歷豐富,的確適合當引導者,而他也確實扮演著這個角色。他對紫凌的愛護與幫助,我認為是為了使紫凌成為救贖者,雲帆不斷渴望著被救贖,而最終謎底揭曉時,紫凌拯救了他。

《一簾幽夢》確實比起《煙雨濛濛》夢幻得多,許多時候我都想大呼「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尤其是白馬、馬車等,在羅馬的一切都是那麼的...難以置信,美好得喊聲「媽媽咪呀!」也不誇張。
2010-10-26 01:46:05
中四A 96111137 心涵
讀完一簾幽夢之後,不知道大家是否為綠萍喊過一聲冤?一個如此美好的女孩,卻遭遇了一切苦難,從失去愛情、左腳到那顆體貼人意的心,她有什麼錯呢?她壞嗎?她小心眼嗎?讓我們公平一點的來看吧!面對這樣一個完美的姐姐時,紫菱於父母面前刻意展現的獨斷獨行,難道就不是一種忌妒嗎?目睹猶如一對璧人般的綠萍和楚濂,紫菱那句句帶刺的話語,難道就不算是一種小心眼嗎?紫菱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失去雙腿、丈夫心繫其他女人的綠萍!她能夠快樂嗎!只能空嘆一句:「誰叫你不是女主角呢!」。從這一點的安排上,我們其實就可以看見瓊瑤不同以往的寫作風格,煙雨濛濛中,如萍的再三退讓獲得了讀者的同情,卻不見對綠萍的一點寬慰或者理解;如萍用死亡批判了依萍的自大,紫菱卻不需為綠萍家庭的破碎、楚濂的痛苦負起責任,只消尋覓費雲帆蹤跡,重拾往日濃情;陸振華夫婦的生命悲劇,感嘆了時代的任性與蠻橫,然而紫菱是那麼新潮與自主,以至於父母、世俗皆不會阻擋她的道路,這一切在在顯示了瓊瑤除對於綠萍、費雲帆二人之外,實無多費心思揣摩次級人物情感深度以及相關連鎖效應的情況。
人物的方面尚且如此,更遑論對於時代背景的論述了,大學聯考的失利在紫菱身上看不見痛苦和壓力,太過開明的父親及太容易被勸退的母親說穿了都只是必要的安排,必要得讓人忽略也罷;再說出國,難嗎?不是不難,只因用心不在於此,看看紫菱吧!,費雲帆帶著難以捉摸的雄厚財力從天而降,便解決了紫菱的痛苦,而楚濂的不願意出國、綠萍不得不放棄的夢想,也沒有突顯出所謂的時代壓力,留守國內的兩人最後生活在痛苦淵谷,不過是為了紫菱那幸福的轉變鋪路,突顯費雲帆的不可思議、體貼溫柔,眾人對於出國越是嚮往,越是突顯紫菱的幸福,僅此而已。
究竟轉變發生的原因為何?我無法去斷定瓊瑤放棄了文學作家的渴望,每一部作品都是作家心頭上的一塊肉,我只能假設,瓊瑤或許發現了自己所擅長、世人所喜愛的風格,所謂的「瓊瑤印象」最初形塑於作者本身的風格,久而久之更成為讀者對於作品的期待,使得瓊瑤越來越懂得如何抓住讀者的口味、如何成功,況且,在許多的壓力下,瓊瑤也不能容許自己失敗,為了讓自己永遠保持深受讀者喜愛的壓力下,讀者的口味自然也悄悄的滲入「瓊瑤印象」。
2010-10-26 04:23:51
中三A 96111107 林銘麒
3.有人認為《一簾幽夢》之後的瓊瑤,作品愈來愈夢幻了。你的感受又是如何?

因為自己是個理性往往大於感性的壓抑讀者,對於《煙雨濛濛》中漸進式的敘述比較能夠適應,即使當中仍不免穿插著許多「瓊瑤式」的對話;但對於《一簾幽夢》中劇情節奏的突發而快速卻不太能接受,尤其是楚濂的告白和費雲帆的求婚,都是在無預警且幾乎是沒什麼線索可尋的情況下發生的,也許「一見鍾情」的模式很不合我胃口吧!

上面是自己在閱讀文本的小小感想,再來看看「夢幻」本身,這詞本身就是建立在一個不對等的條件之下:形像有型且前景看好的楚濂,放棄條件與他相近的綠萍,反而熱烈追求乏人問津的紫菱;閱歷豐富且現況甚佳的費雲帆,也為紫菱癡癡地等待,但反觀紫菱,相貌平平且未錄取大學,又只是個空有夢想而不切實際的普通少女,卻完成了許多女性所嚮往的愛情過程,婚前能與一個青年在樹林間奔跑嬉戲,兩小無猜;婚後又不若綠萍過著如此悲慘(常態?)的生活,有個有個性的丈夫在無經濟負擔和現實壓力的情況下,每天只想著要怎麼寵妳、愛妳,這不是諸多女性所憧憬的?

所謂,小說的市場,買家是讀者,讀者多為女性,女性又多投入這種「夢幻」,而《一簾幽夢》的轉變,就是因為這個世界上、社會上,有著紫菱的條件而且過著綠萍的際遇的女性總是多著,但又可負擔這夢幻所帶來投射的精神享受,因此我猜想,作者在反對者砲火凌厲的攻勢之餘,便順著市場的脈動,改變了原本預設給與讀者作品的感覺,「瓊瑤」便成了台灣這方面的代名詞。
2010-10-26 09:24:26
96111233 良
從《煙雨濛濛》到《一簾幽夢》之間的轉變,我覺得主要在於「由企圖而作文學作品轉成為一般人而寫的大眾文學」。
瓊瑤在《窗外》一炮而紅之後本不願只做一名大眾文學作家,寫一些主流大眾看的懂、容易接受的作品。於是她在《煙雨濛濛》中透過陸依萍的嘴巴與何書桓談論了「屠格涅夫、蘇格曼、朗菲羅、吳爾芙……」,這些都是文學性極強的、一般人會感到乏味晦澀而不願拿起來讀的書。這證明她的深度,希望能與文學之人產生共鳴。
  但是,瓊瑤真的如願以償了嗎?很可惜,沒有。她的作品仍然被那些假文學之名的「真文學之士」批評的體無完膚。瓊瑤肯定沮喪過,但多年之後,她更篤定支持自己「要做什麼、就做什麼!」彷彿能聽到她敢愛敢恨的聲音說著「就罵吧!老娘懶得理你們!」
  《一簾幽夢》的故事情節簡直是每個有著期待愛情少女的想望。純潔的愛戀、迥然的遭遇、張力大的人生,還有那美麗的歐洲!由此她更抓住了「少女心」這種東西,創作同時,她不僅是在編織自己的一簾幽夢,也知道自己是在為讀者編織屬於他們各自的美麗幻想,這應該要有怎樣的結局。於是比較於《煙雨濛濛》最後家破人亡的局面,《一簾幽夢》的故事簡直就是電視劇裡才會出現的劇情!(後來也確實變成電視劇了。)在現實世界裡,像費雲帆那種男人大概只會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馬不停蹄日理萬機、汲汲營營,哪有這麼大閒工夫玩遍世界、瀟灑戀愛?
  在我看來,越來越「超現實」的愛情故事越能吸引在一陳不變的日子中,埋頭生活的人們,因此瓊瑤的小說越來越幸福快樂。這似乎離她年輕時的初衷有段距離了,但她卻活的更自在,更了解自己的位置。她為尚未得到幸福的人們建構了一個綺麗的幻想,完成他們想實現的愛情理念!並且這些故事都離你我不遠,大概只在中山北路上!
2010-10-26 10:19:12
中碩二 98311012 練
我對第二個話題較感興趣,看瓊瑤作品只能這樣形容:驚心動魄,幾乎一字千金!把傳統的觀念如潘朵拉的盒子完全釋放。總結為幾點:
一是傳統女性的形塑:要是溫柔善良、高薪好工作、求學順遂;學歷說起來要是一部光榮史,如同閃亮亮的星辰。
二是傳統家長的觀念: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自己成長的經歷會投射在子女身上,子女的成功與成就,都必得跟是父母期待的典型,家長可以藉此向親族、朋友炫耀來滿足奇怪的心理。
三是社會文憑觀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因此專心唸書不要談戀愛,壓抑青少年。甚至不排斥重考,一年、兩年、三年……例如首節綠萍與紫菱的對話:
「考不上還有明年,明年考不上還有後年…」
「只怕妳當大學教授的時候,我還在考大學。」
四是有夢最美:知識要真,心念要善,品味要美。紫菱嘗問:「妳不覺得這珠簾很美嗎?」萬事萬物都能以此心對待,這種審美情趣其實很好。
五是年齡大的男性可以為救贖者,在愛情上是引導者,浪漫的對話連男性讀者的我都要害羞不已,何況是紫菱這樣的醜小鴨會特別忡憬呢?例如第十一節的對話:
「讓我告訴妳,人生的旅程就是這樣,到處充滿了荊棘,隨時都會遭遇挫折,我們沒有人能預知未來…並沒辦法改變發生的事實。」
總之,《一簾幽夢》中能夠強烈感受到當時的生活或情感氛圍,在十數年後的今天,大學錄取率幾乎百分百的世代,雖然是假平等假齊頭,讀起來則多了份同情,並能反思諸多不合理的社會觀念。
2010-10-26 10:48:15
社三A 97115142
女孩都喜歡作夢。
《一簾幽夢》美的地方在於:成就一個平凡女孩,一個不平凡的夢。
故事裡多了一些輕快的愛情步伐,沒有時代的悲愴,這些沈重的包袱。
故事中主軸人物貼近現代的生活,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心中對於小說與現實的分界與隨故事情節,不知不覺模糊了。

因為故事過於真實、真實太過理想,相較於之前的作品,理想美好,因而給人夢幻的連結。
但其實,平凡的人對愛情也總是充滿無限憧憬。
故事中的紫菱即是現代許多女孩的寫照。
並非總是完美無缺的焦點,才擁有獲得愛情的權力。
把《一簾幽夢》看成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吧!
人人都可以做一個愛情的嚮往者,適時成為成為一個愛作夢的人。
因為愛情的世界哩,不無可能。
2010-10-26 11:35:37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