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8-18 14:23:42| 人氣11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那就從這裡出發吧!」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那就從這裡出發吧!」某一個睡不著的夜裡,打開電視,裡頭日劇的開場詞,那部日劇叫做《琉璃之島》,開場三位主要角色在一艘遊艇上,眺望著遠方,棋之一位女性角色說著「那就從這裡出發吧!」,其他兩位男性角色,瞇著眼,很有自信般的點著頭。
自國小時期(1989~1995),我就夾在一票堂姐中跟著看日劇,晚間八點,一群人就準時就坐,當時衛視是播放日劇的龍頭,打從《阿信》、《東京愛情故事》、《101次求婚》,還有片名我忘了,主角是一位叫小雪的女生,以爭取參加比賽為前提,在學校練習鋼琴卻慘遭同班(對手)同學欺負,甚至在小雪一場練習賽中,在琴鍵中間藏刀片,企圖讓小雪一輩子無法彈琴。當時看的淚眼汪汪是常有的事,最後連我伯母都加入了她們的行列,一票女生一起哭,總是讓我手足無措。
而日劇當紅,不是沒有原因,早期台灣播的日劇像《阿信》、《東京愛情故事》、《101次求婚》,主要劇情脫不了主角生活不順遂,在逆境中追求所謂的幸福,其中還包括戲劇最重要元素—愛情。這些劇情大多賺人熱淚,但影片卻相當精緻,就算現在拿出來重播,都還不覺得老套,而且還是有基本收視。而上了國中後(1995~1998),這時期最紅的莫過於《魔女的條件》,除了劇情挑戰社會價值觀,引人注意,飾演角色的男女明星,因為上相,大受歡迎。之後有幾部日劇或電影,也是走向被認為的這個路線,包括有夫之婦外遇的《失樂園》等。此時期更有《三十拉警報》、《長假》等強檔,幾乎可以堪稱是日劇的全盛時期。
到了我高中的時候(1998~2001),則是《2000年之戀》、《夏之雪》等,在台灣未演先轟動,因為裡頭主演的大多事俊男美女,這時期的劇情就比較令我不敢恭維,劇情走向情情愛愛的老套,沒有太大特色。
至於上了大學(2001~2005),由於一、二外租處沒有電視,對日劇就沒啥注意,這時期反倒是韓劇盛行,日劇在這時期引起注意的《白色巨塔》,引出醫療界的,以及健保(全民保險)的弊病,正好符合台灣目前的情形,也引起不小的迴響。
亞洲地區,除了傳統文化習俗外,生活習性會比較相近,而且社會的經濟等問題,會比較相近,或者有關聯,所以日劇當中,表現出的問題,大多數可以獲得迴響,這不外乎是原之一。但上述各時期只是大致說明一下日劇在台灣的情形,這篇文章我最想說的是,日劇的精神所在。
日劇中使用的詞彙,有大部分已經融入我們的生活中,「一定要幸福喔!」這句話,從日劇引渡過來台灣,幾乎讓青年學子在畢業時,在畢業紀念冊上必寫的一句話。當然不管劇情為何,日劇常用的一些詞彙,尤其是勉勵或激勵性質的詞句最多,這就是日劇的賣點所在,從文章首段開始「那就從這裡出發吧!」到「一定要幸福喔!」這些勉勵話語,夾雜著一點激勵、關心,和類似”如果過的不好就不要回來見我了”同儕間的玩笑話的意思。不管劇中人物遇到多少困難,只要這句話一出,日後,劇中主角定會慢慢有起色,然後過些時日就會達到既定的目標,或過著美好的生活,這樣漸進緩慢的表現方式,讓人彷彿置身之中,感同身受,日劇賣著希望給收看的人,也應此,雖然日劇的結局還是有既定走向,但還是會讓人期待著,國小時期堂姐們就常因為要看結局,連續一星期晚飯過後,播畢之前,決不出門,深怕電視機隨時被愛看棒球的伯父佔走。貼近民間生活的場景,以及不誇張的劇情轉折(緩慢漸進),至今還是不退流行。
我沒什麼在看日劇,由媒體中與生活中觀察得的意見,歡迎指教,也許辭不達意。

台長: C-SAW
人氣(11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