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0-06-28 16:43:01| 人氣3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字能有多少功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通常會利用工作的空檔寫稿,讓自己能從枯躁的工作中逃離,順道也鼓動自己避免落入制式的生活陷阱中,嚴重影響自己的心情。最近幾天似乎也一直在心情調整的窠臼中打轉,從外表上看來總是抱怨生活經常性的陷於低潮,其實有時想想情況並非那麼糟糕,可能只是藉由寫作把怨愁的情緒擠壓出來罷了。

  於是外表上就像是個青澀少年般強說起愁緒來,骨子裡並不是那麼回事。

  這是不是文人的通病?總希望從文字的閱讀中釋放出生活的困扼,讓心情能更加順遂,所慣常施行的技倆?還只是自己為文的弊病,沒理由一直持續?

  許多作者在書寫文章時,喜歡質問讀者一些人生的大道理,彷彿是當成文以載道的實踐,否則對讀者而言,就失缺了閱讀的價值。把寫作的目的看得如此神聖,無非是企圖加強自己書寫的正當性,換個角度看,好像問題並沒那麼嚴重。

  得不到讀者認同,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好,如果書寫就是個私密性的建構工程,讓它在私下進行,也沒什麼不好,更何況在網路時代,只要自己願意,就會有流通的管道。

  文字一旦流通,就不具有什麼秘密可言了,充其量,就剩下讀者閱讀後的詮釋,確實書寫的目的,在寫完的同時,就已經實踐了。

  也就是說,這些文字早在寫完的同時就獨立了。

  寫作沒有什麼大道理,就是情緒或心性的表達,加上實物實景的描寫,說文論理,如此而而。誰都可以寫作,就看寫出來的文字,質性有多少人欣賞的問題。晦澀的,少人看;口語的,少回味;精琢的,多肯定;那都是以後的問題。錯別字一堆的文字,也很廣泛地在網路上流傳,還不少人閱讀呢!

  這不過又是另類對待文字的態度,不如董橋般神聖,似乎在重建新時代的語言文化,到底是怎麼回事,也搞不清楚。

  晚上從誠品買回貓頭鷹版的《艾蜜莉.狄金生詩選》,讀著讀著突然細究起英詩中譯的問題。很奇怪地除了中英對照以外,居然一首一首地寫起解讀來,讀詩的樂趣一時間全沒了。英詩中譯如果只是將字面上翻譯出來,本來就已經夠乏味了,再加上選刊者的解讀,還能剩下多少趣味,就人言言殊。像楊牧譯葉慈的詩就有趣得多。少些涉入,讓讀者自己去純然發掘讀詩的美感,也許是比較好的方法。

  放言高論,小兒之言爾!

2000/6/27

台長: 徐江屏
人氣(3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