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6-01 21:56:59| 人氣1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The Day After Tomorrow|||||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美國國防部2月底發布機密報告,提及全球氣候將在未來廿年內引發人類浩劫。今年暑假全球同步上映的特效鉅片【明天過後】,就是描述嚴重溫室效應下大自然的全面反撲。曾以【 ID4星際終結者】在台灣創下近四億台幣票房的導演羅倫艾默里奇,繼好萊塢拍攝外星人、異形、彗星撞地球等題材後,預言21世紀「氣候」將帶來世界末日。全片除了大量尖端特效場面,呈現撲天蓋地的自然威脅外,也細密交織父子及男女之間刻骨銘心的動人情感。導演揚言要以這部電影在影壇掀起嘆為觀止的視覺震撼。


本事

  如果我們正處在新冰河期的邊緣,那會是怎樣呢?

  這個問題盤旋在氣候學家傑克霍爾(丹尼斯奎德飾演)的心頭憂慮不已。霍爾的研究指出全球性暖化將會引發地球氣候產生大規模轉變。他在南極洲進行的研究證明了大約一萬年前曾經發生過的冰河世紀,將再度威脅地球自然生態。他警告政府官員假如不採取預防行動,這樣的災難很快會降臨,但警告顯然來得已經太晚。

  一塊羅德島大小的冰擊上了南極洲冰棚後,一連串劇烈的氣候遽變在全球各地展開,葡萄柚那麼大的冰雹襲擊東京,夏威夷的颶風強度破了歷史紀錄,印度的新德里下起雪來,還有一個接一個威力強大的龍捲風出現洛杉磯。

  有通來自蘇格蘭同事雷森(伊恩霍姆飾演)教授的電話,確認了傑克最擔心的事:這些災情慘重的氣候事件正是大型全球變遷的症候,南北極冰帽的融解將大量的水注入海洋,影響了原本穩地我們氣候系統的水流。溫室效應將地球推到邊緣,即將進入另一個冰河時期。這一切將會在一個全球性超級暴風雨來臨時發生。

  當傑克正警告白宮這個逼近的氣候轉變,他17歲的兒子山姆(傑克葛倫霍飾演)發現自己被困在紐約,當時他和幾個朋友正在那裡參加校際競賽,他面臨著曼哈頓嚴重的淹水及不斷下降的溫度。山姆到曼哈頓公共圖書館避難,嘗試由電話聯絡上父親,傑克在分秒必爭的情況下只能警告他,不管如何都要留在室內。

  美國這時宣布大規模、全體動員向南邊撤離,傑克卻隻身北上到紐約市救兒子,但傑克完全無法想像將發生在他、他的兒子及地球上的一切。

ÿ 溫室效應惡化,大自然全面反撲


  導演羅倫艾默里奇在【 ID4星際終結者】預告給人類由外星人帶來的世界滅絕,現在,在【明天過後】真正的敵人比上次更有毀滅性,那就是大自然的反撲。

  「這是一個關於生還者與英雄主義的史詩寓言,絕無冷場的動作場面和最壯觀的視覺效果。」製片馬克高登說。「羅倫艾默里奇將以這部電影再度給觀眾最優的視覺震撼。」

  雖然導演羅倫艾默里奇的和故事搭配的天衣無縫的浩大懾人場面已經成為他的正字標記,但他表示在這部電影裡,人這個元素是不可忽略的,「不管特效作得多漂亮,電影核心仍然是一個人類的故事,由丹尼斯奎德和傑克葛倫霍飾演的父子深情流露非常動人,有衝突、摯愛和人性的脆弱,這讓當他們面對著巨大的大自然災難時顯得更加深刻。人類與大自然永遠掙扎著彼此對立,這是在艱難情況下求生的旅程,最後,決定勝利的是人類堅強的意志力。」

  「基本上,【明天過後】講的是平凡人發現自己挑戰了不平凡的處境,」共同編劇傑佛瑞納曼夫說,「這是關於一個家x嘗試由生態災難中生還,每一個家庭成員都陷入其中,年輕人變成了領導者,工作狂父親現在傾全力要救他的兒子,母親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換回小男孩。這是一個關於愛、受苦及人類為了生存永恆掙炸的故事。」

  「而這也是個有警示味道的故事,提醒我們假如繼續不愛護環境,大自然這頭野獸可是會反撲報復的。」

  20世紀福斯在1996年的賣座大片【ID4星際終結者】是一部單純的科幻電影,依據的外星人入侵題材並不真的被一般認為將會成真。但【明天過後】則是由生態科學上長期以來的憂心,以現有研究做為參考所編寫的劇情,這些是可能發生在我們所居住的星球的。「我們以戲劇化方式呈現當人類即將再度進入冰河期,,製片馬克高登說,「在該情況下,劇烈的氣候變遷會突然出現在全球各地。人們沒有意識到大氣層中過多的二氧化碳將對人類造成怎樣的結果,有些專家則已經指出,這將會是『歷史上最難以駕馭的科學實驗』。」

全球正經歷罕見的氣候災變


  說諷刺也好,說巧合也好,正是在【明天過後】拍攝期間,全球也正經歷著一連串極端的天氣事件,有越來越多的證據出現,支持了全球氣候變遷已經是指日可待的事。

  2002年七月,電影的前製時期,一場非常嚴重的雹暴出現在中國中部,冰雹有雞蛋大小,暴風雨造成了25個喪生及多人受到致命的頭部外傷。在海南島北部地區,暴風雨將樹木連根拔起,擊碎了汽車的擋風玻璃,城市大停電,多棟建築被摧殘得面目全非。

  緊接著下一個月,歐洲進入所謂「世紀洪水」的漫淹噬虐,幾乎長達三個禮拜,大雷雨在多個區域狂瀉不停,倫敦地鐵系統因為大淹水而癱瘓,義大利北方許多地方葡萄園和橄欖叢被整個沖掉,俄羅斯黑海沿岸發生多起遊客喪命事件,至少有108個人死亡,數萬人必須從原居地撤離。

  11月,【明天過後】在蒙特婁進行正式拍攝的第三天後,天氣突然轉為大壞,美國發生了數個嚴重的龍捲風,一天內可以到75個龍捲風,造成36人死亡,傷害遍及三個州。除此之外,電影拍攝小組也吃盡了苦頭,因為那4個月碰上了蒙特婁有史以來的最低溫冬天,經常在白天也是零下25度。

  戲如人生這句話最恐怖的應驗則是2002年三月南極冰島開始融入海中,正逢羅倫艾默里奇和編劇納曼夫戲如人生這句話最恐怖的應驗則是2002年三月南極冰島開始融入海中,剛好是羅倫艾默里奇和編劇納曼夫寫過幾場戲來形容這種景象幾個禮拜後,「那時候我們開玩笑說,最好趕一下進度,免得劇情片拍一拍變紀錄片了!」導演羅倫艾默里奇說。

  正因為電影從計畫到拍攝期間,真實世界發生了這麼多類似事件,這讓導演羅倫艾默里奇、編劇納曼夫和製片馬克高登達成共識,【明天過後】必須要儘可能翔實地反映出當代環境科學在全球氣候變遷上的關切。

  「不任何一部災難電影都有它符合事實的成分,讓觀眾和真實情況作連結。」導演羅倫艾默里奇說,「我們對關於環境保持警戒心和氣候變遷方面的知識是拍攝電影的重要依據,並且直接影響到塑造劇中人物在面對天災與各種情境時反應的可信度。」

  「【明天過後】對目前科學研究結果作的最大調整是該狀況從發生到不可收拾的速度,」製片馬克高登說,「科學家口中說的再『突然』,仍然有5到10年的時距,而不是幾個禮拜之間,我們當然沒有企圖要在兩個小時裡面對這麼嚴肅龐大的科學議題探討清晰。我們是要拍一部場面壯觀的暑假電影,希望帶給觀眾娛樂之外,還能多一點點啟發和提醒。」

驚異的視覺效果


  「當然,對環境生態提出的警訊也是本片重點之一。」瓦德說,「雖然電影以戲劇方式呈現,為求效果也對真實氣象景象作誇大處理,它所依據的東西卻再真實不過了,那就是,假如我們再不好好善待我們居住的地球,她總有一天要走樣A再也無法作為我們的庇護所。這是發人深省的部分,也是觀眾該放在心上的,在走出戲院,驚嘆看了部好電影,會有東西留在他們心裡。」

  要打造出導演羅倫艾默里奇心目中理想的視覺效果,這個艱難的任務落在設計總監貝瑞楚辛以及視效指導凱倫高卡,以及曾獲得奧斯卡的特效指導尼爾寇伯和他們優秀敬業的工作小組成員身上。三個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從很早就開始和導演羅倫艾默蔗_一道進行溝通的工作。

  「在這部電影中,」楚辛說,「我們有東京的冰雹、夏威夷的颶風和洛杉磯的龍捲風、曼哈頓的洪水、東岸嚴重低溫的冷害。我們會看到蘇格蘭、墨西哥、新德里甚至是外太空,所以我們必須有非常非常多種場景,從小型直昇機內部到新德里積雪的街道到佔地一萬五平方呎的曼哈頓公共圖書館。」

  「和羅倫艾默里奇之前的共事經驗幫我瞭解他所喜歡和不喜歡的,但是在【明天過後】又會有許多規模、效果、方式等需要調整,這工作很重要的一點是,你如何表達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和人或部門其他成員溝通或進行說服。」

  在洛杉磯、紐約和華盛頓特區等地的現場取景結束,劇組在2002年11月7日開拔到蒙特婁進行主要拍攝工作。時間表上最開始5個禮拜大概都是以蒙特婁為中心點在周圍進行室內外景拍攝,包括新德里雪景也在這裡完成。

  設計總監楚辛和他的工作人員費了很大心力,發揮創意,在蒙特婁市區北邊一個區塊打造出完全是在地位道的印度傳統市場,該場戲需要的許多道具,例如手工藝品、人力車和汽車都是直接從印度渡海運來協助拍攝,服裝設計蕾妮愛波縫製了一千件以上的用印度傳統服裝作戲服,尼爾寇波則負責光線和雪景的部分。

  楚辛另外兩個浩大工程是曼哈頓圖書館的內外景(連周遭共有5萬平方呎),以及在第五大道上行駛的結凍的俄羅斯貨車。

  凱倫高卡和她的小組以及洛杉磯視覺特效公司Digital Domain攜手合作,負責全片的特殊視覺效果部分。「我們主要用一種叫Terragen的電腦軟體來呈現幾乎可比擬相片的擬真,這正是由Digital Domain所研發出來。」高卡說,「這可以幫我們完成所有南極洲的部分。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是Lidar雷射掃瞄技術,可以掃瞄洛杉磯市區的重要建築物與景點,還有紐約13個街區,鉅細靡遺,非常精細。我們沒有特別為紐約作縮小模型,多虧了這個技術以及由Urban Data Solutions所提供的資料庫協助,我們幾乎是在電腦上完成整個城市的打造。」

  特效指導尼爾寇伯表示,導演羅倫艾默里奇希望電影的任何一個部分都能夠盡可能合乎真實,不管是暴風雨、大雪、冰雹或洪水,「我們的最高指導原則就是想盡辦法,無論是冰雹、洪水或飛機遇上亂流,都要盡善盡美接近真實,符合導演的期望。」

  說到摧殘東京街頭,從葡萄柚到保齡球大小的冰雹,寇伯和工作人員抱來幾百個大冰塊A雕刻成拍攝所需要的模樣。發生在夏威夷的颶風則用大型風扇完成,為數龐大的人造雨傾洩而下,以及精緻的水力系統和特技用鋼索配合得天衣無縫,呈現一整片度假海邊勝地受到颶風來襲的場面。

  很顯然的,【明天過後】在執行尚難度最高的莫過於紐約街道被大水肆虐部分,幾個不同部門、數不清的工作人員全部聚在一起,密集工作整整6個禮拜,週末也不停工,從打造大水缸開始,在裡面重建水泥路面及重要曼哈頓市景,一切準備妥當,灌入25加侖的水,這些水要經過煮沸和過濾才能使用。十座製造人造雨用的水塔各就各位,抽水的幫浦更是千萬檢查不能出狀況,兩個水缸的水進行循環使用。

  「洪水那些場戲得把新舊技術都派上用場,」寇伯說,「這是每個人都必須參與進來的大型團隊合作。我覺得這也就是它看起來會這麼壯觀的原因之一。」

  這種類型的電影在幾十年來一直廣受喜愛,從大地震、高樓被劫持、海上災難甚至是雲霄飛車的翻覆,為什麼觀眾會這麼喜歡災難類型的電影呢?為什麼這些電影會持續吸引廣大的觀眾群呢?

  「每個人都愛那種又怕又想追求刺激的感覺,包括我在內,」丹尼斯奎德說,「不管是火災或火車事故,我們都會忍不住停下來多看一眼…。有那麼一瞬間,我們會掛心會不會有認識的人在那裡面,然後謝天謝地並沒有;接著是想,到底發生怎樣狀況了呢?災難,或廣義來說包括了災難電影,正是如此挑動著人的情緒。我覺得觀眾享受這些感受起起伏伏的極端,喜歡那激發他們的想像力,浮上『到底會是怎樣情況呢?』」

  「災難電影和人性是不能劃清界限的,」編劇傑佛瑞納曼夫說,「對觀眾來說,他們想看到其他人在災難裡會怎麼辦,有些人被電影中人物的勇氣所感動,有些則從中觀察人性軟弱的一面,或者有些人在月是艱難時候,越顯露出他們的善良或邪惡。我覺得觀眾在電影裡找尋他們自己,多數時候,想像他們是裡面的英雄。」

台長: AC Huang
人氣(11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