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2-18 10:25:26| 人氣7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人才培育/別讓大學變職前訓練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聯合報╱邱天助/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新北市)】

這些日子,通識教育學者對當前高等教育發展,無不感到憂心忡忡。擔心在經濟的壓力下,不斷的屈服於企業利益,過度強調實用主義的教學,讓大學退回工業革命時代的發展模式。

由於經濟低迷、失業率增高,在經濟與政治的壓力下,教育逐漸變成服務企業的侍臣,也變成國家意志的演技場。在經濟發展優先前提下,企業變成國家寵兒,他們挾著提升競爭力的脅求,要求政府機關為其服務,否則就恫嚇要撤出台灣市場。

他們不但要求政府提供更多融資、鬆綁勞基法,要求政府幫財團處理被告「反傾銷」的國際官司,要求更多勞工薪資補貼、更多廉價的水、電、土地,要求排除環評障礙,更提供低廉薪資,以謀取更多的利益。統計顯示,台灣的薪資水準逐年降低,但企業盈餘卻逐年增加。

企業界更進一步要求教育也要為其服務,大學要聽企業老闆的聲音,由企業界來掌控大學的發展;事實上,提高就業率只是他們的迷蹤幻步,卻成為大學教育的最高指導原則。

月初,在一項人才培育論壇中,不少企業主質疑大學生欠缺實作訓練。更抱怨「機械系不懂機械設計,電機系不懂馬達」,讓企業老闆覺得大學生不好用。認為這是高等教育失敗,無法配合企業的需求。因此,大學生畢業之後無法立即進入職場,只能低薪就業。

真實的情況是,企業主雖然賺取高額利潤,但他們並不想多花時間和金錢進行職場訓練,不斷要求讓大學成為企業免費的「職前訓練所」。

企業主要求大學生要會操作馬達,而非理解發電原理;他們希望大學生變成機械工作者,而非自由探索的生命追求者。

令人憂心的是,這種似是而非的論見,正在台灣蔓延。配合企業需求、強調就業取向,正是目前高等教育的主要發展方向。然而,如果大學用訓練「黑手」的方式來教育大學生,就會讓台灣的大學教育更陷入市場化、技術化與庸俗化的困境,很容易排擠、失去更高能力、價值、德性和精神的追求。

如今,國家教育政策明顯向企業靠攏,每每以提高就業競爭力為指標,不斷要求學校進行「產學合作」、加強「實作訓練」,並且以此做為獎補的評鑑標準。在評鑑的壓力下,讓大學淪為職業訓練所,而非知識、文化與精神的堡壘,更非牛津學者紐曼所期待的現代墮落社會的救贖。

台長: Connie_Chin
人氣(7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全球與在地事件 |
此分類下一篇:North Korea rocket launch strengthens Kim Jong-un
此分類上一篇:關中:現行制度把人才變庸才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