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3-24 10:44:06| 人氣5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藝術人文】林懷民:種一棵文化的樹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種一棵文化的樹

文化應該先「生根」,才能「深耕」

林懷民


雲門舞集三十歲了,盡力帶給大家藝術的美感。有人問我,三十年有沒有祕訣﹖其實沒有祕訣,我不過是每天工作而已。

而我在二○○三年得到行政院文化獎,談到文化,我想培基固本還是最重要的。

這幾年來,我們不斷聽到「創意」,談「突破」,可是我們沒聽到「基本功」、「社會的文化基礎」。功夫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時間。「教養」的英文是cultivation,也與「種植」有關。種植要注意澆水;種的是小樹,要想辦法把它變成大樹,不要老搬大樹來種。而談到文化,我在意各地的圖書館、文化中心發揮功能了沒?談文化,老百姓沒有質變是沒有辦法的。

我們的圖書館都拿來做K書中心,那也不壞,有些考生能因此躲掉家裡的電視機干擾。可是圖書館有沒有更積極的方向?它是打開視野、養成閱讀習慣的地方,是你從小培養起來才能對抗整個吵亂的電視文化的場所。

我們的文化中心、圖書館,每個縣市鄉鎮都有,這些是台灣文化的動脈,但它們沒有動起來。圖書館在歐美是非常多元的,圖書館也要做行銷。而我們的圖書館、文化中心擱在那裡,沒有真正變成展覽、表演的空間。這些地方預算不足,受公務人員制度、地方政治局勢左右,導致它永遠是貧窮的。我覺得這種小細胞都要活化起來,才能夠襯托起大的文化格局。

台灣要走上國際舞台,不一定要花錢買廣告。國際媒體對雲門的舞評,等於免費廣告,免費替台灣宣傳,舞評是不能買的,但是更有效。我們的外交單位常花錢買廣告,可是這種廣告人家不會相信,為什麼不肯去培養更多的免費廣告?現在只有藝術家和企業家能出入國際,絕對不是政府官員。

台灣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菲薄,但大陸人才濟濟,我們不能有妄想,覺得自己有優勢。事實上,我們沒有優勢。談表演藝術,我完全不敢低估大陸。我寧可這樣來思考,而不要落於人後。你不一定要「贏」大陸,台灣之所以為台灣,而不是「中國」,唯一的理由是它文化上的獨特性,到最後是文化的認同性;失去了這個東西,沒什麼好談的。

現在政府進行文化創意產業,我覺得很好,但我其實還是害怕:會不會太快了。因為我們完全沒有暖身準備,卻好像馬上準備要收穫,國際市場不是這樣的。從八○年代以來,藝術界很喜歡講「玩」,但我們要問基本功在哪裡?劇本在哪裡?藝術作品不能永遠是改編,永遠在搞即興。

雲門每次表演完,幾萬人沒有留下紙屑;因為人在那樣的氛圍裡,就願意這樣做,藝術的東西就有這樣的力量。當我們對於美的追求變成一種堅持;當我們對精神上的要求變成生命追求的主題,我們一定會有精神上的潔癖,就不會大口吃檳榔、喝紅酒,今天好像我們仍然留在口腔期,吃、喝、罵、吼。

台灣的進步其實是非常快的。就在幾年前,我們坐上計程車,會接受到強烈的政治宣傳,可是現在司機們可以冷靜地討論。聽台北愛樂電台的司機愈來愈多,我問他為何聽,他說「這裡沒有口水」。老百姓慢慢在改變,倒是政治人物如何變成政治家,希望他們思考。

我們文化上沒有大議題,我想這從商業文化、電腦文化抬頭,造成知識斷層有關。最近我參加一個活動的評審,他們喜歡的音樂、書,幾乎都是過去十年在市場上炒作的,村上春樹、卡爾維諾,這裡沒有魯迅、紅樓夢、沈從文、陳映真、托爾斯泰。這不是年輕人的問題,而是資訊太多了,大家都疲於奔命。我鼓勵大家從電腦前移開,外面還有很多生活。

台灣過去有「薪傳」,如今我們用什麼方式激勵台灣人?我沒辦法說台灣需要什麼,我們要看藝術家創作出什麼樣的東西。雲門花了很多心血,用很精緻的方法,給很多人看,我們只是帶給大家兩小時的美感,一個小小的舞台已經不勝負荷了。我從來不相信任何劇場作品可以改變股市或政局;但我絕對相信,不斷累積、沈澱,會讓作品有更長的生命。

三十年來,雲門的同仁讓我明白什麼叫為藝術獻身,在逐夢的路上,能夠與大家攜手同行,是我人生最大的福分。

我也想告訴年輕人,我相信每代都有傑出的年輕人,每代的年輕人也都有義務要傑出,不然對不起自己。大家應從目前一時一地的現象跳出來,看看整個大世界,找到自己的定位,不要老攪在洗衣機的漩渦裡。(黃俊銘採訪整理)

台北聯合報





台長: 小晶
人氣(5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