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3-13 01:15:48| 人氣10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開卷與蟑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想從事文字創作的人多半都跟媒體避不開關係,要嘛不是順從它,要嘛就是利用它佔個位置弄個發言權的。少有人像我這麼呆的,一開始就好像要跟媒體作對似的,弄了個專門跟媒體唱反調的新聞台(雖然網路也是個媒體,但仍有別於傳統平面媒體,而且我也正打算寫寫網路的缺失),而且在首頁就點出了要跟聯合的「讀書人」,中時的「開卷」互別苗頭的意味。

說是互別苗頭,讀者可能會認為我真是厚顏無恥又自我膨脹,人家有那麼多優秀的編輯,跟出版社又有長期建立的關係,又培養了一票海豹書評家,而且網路畢竟是虛擬的東西,哪天一下子說不見就要不見的,好像「船過水無痕,楊過性無能」一樣(我是說形容來去不留痕跡)。但畢竟媒體一向有媒體的立場,是不能夠像我這樣肆無忌憚把人家嘔心瀝血懷胎十月的作品,動不動就拿來毒一毒的,真害怕有一天毒放多了,結果毒死自己。想到這裡,也不得不反過來體諒一下媒體,也許他們也有他們不得不隱惡揚善的苦衷。

曾有讀者告訴我許多作家與媒體之間的關係,還形容在某報的讀書版工作如「侯門深似海」。也難怪張大春以前在《中時晚報》副刊還在的時候,做沒多久就要掛冠求去,免得扼殺了創作的自由還要伺候許多三流的作家(因為他自認是一流的)。雖然我對媒體的言論也頗有微詞,但是這些報紙的讀書資訊仍然是我定時吸收的來源,尤其是《開卷》,跟其他媒體相比,滿滿的四大張真可以用「料好實在」這種火鍋廣告來形容。但細心的讀者與像我這般挑嘴的食客來講,讀著讀著也一定會發現一貫的編輯風格之中些許小小的差異。像我以前最喜歡一個叫董成瑜的記者寫的稿與專題報導,看著看著她就不見了,後來才知道她被明日報挖角去了。現明日報關了,不知道她是否也在黎智英接收的名單之中,變成狗仔隊的一員。其實文壇狗仔隊還真沒什麼人做過,我倒覺得是個繼傳統媒體路線之外的一塊處女地,媒體出身的她又熟知誰跟誰有什麼關連,A出版社跟B出版社有無過節,實在是一個適當的人選。

而自從我寫了一篇《弔詭的書評》與另一篇《蛇年搞笑書單》之後,《開卷》也真的就改頭換面了起來(不瞞各位讀者,我曾把其中一篇寄給開卷編輯,我相信開卷的編輯也應當是常來我的新聞台但不露面的讀者,或者是我往自己臉上貼金,他們本來就有改版的打算),換的幅度雖然不大,但不再像以前那樣嚴肅倒是真的。比如多了一個《李友中的鋼管秀》,我讀了覺得非常的好笑,不是他寫得很好笑,而是他的姿態與身處的地位另人不知道要哭還是要笑。同樣是他們自家的《人間》不知從何時開始出現了每週時事排行的《給我報報》,雖然有點突兀,但因為還夠毒蠻好笑的,也就不會去在意副刊出現這種東西適不適合的問題,但是看久了也會膩。而這位李大作家從第一期就讓人看不下去了,原因是──好像一個很假的玉女參加綜藝節目演短劇,卻怎麼樣也放不開,不夠好笑也不夠毒(有點像現在流行的冷笑話),看得我為《開卷》的未來憂心忡忡,這就是一種媒體的先天的束縛與困境。

反而像我這種單打獨鬥的蟑螂寫手自由多了,只是自古以來批評別人就是一種危險的事情,所以我要小心免得被紅龍給吃掉了,連個屍體都看不到。現在我已經開始後悔為什麼不學學大多數人搞純創作就好,而要寫這種再製的口水批評文章,但在看到有如台灣交通一樣越來越亂的書市文壇,又豈能當個死老百姓在再噤聲,所以我要給自己鼓勵,不能妄自菲薄。現在有一首歌很能夠說明我現在的心境,歌名是蔡琴的《讀你》,而且連時間也很對,歌詞如下:

《毒你》

毒你千遍也不厭倦 毒你的感覺像三月
灑狗血的季節 惡心的詩篇 唔...

毒你千遍也不厭倦 毒你的感覺像春天
虛偽的經典 變態的賣點 唔...

你的字句之間鎖著我的哀憐
你的言詞之間留著我的鼻血
你的叫春發顛模糊我的視線
你是我的詩篇 毒你千遍也不厭倦

毒你千遍也不厭倦 毒~~你


請用唱的,會比較有趣一點。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10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