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6-04 00:30:05| 人氣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匱乏經濟學:為什麼老是在趕deadline?為什麼老是覺得時間和金錢不夠用?54000

好消息!Google全球基礎建設與能源部資料中心專案負責人 Mark Dolan今(11)天發表文章宣布,Google已於台南購地,

以因應未來在台資料中心的營運需求。如同全球各地的Google資料中心,按照嚴謹的選址流程、評估技術與各項因素,

選擇台南作為興建資料中心的地點。 ▲圖為今年3月間,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見證Google宣布加碼投資台灣。(圖/翻攝自陳其邁臉書) Mark Dolan在文章中提到,非常感謝經濟部工業局、台南市政府、台南科技工業園區、台灣電力公司以及許多合作夥伴,為這次的選址流程提供諸多協助。台灣是全球高科技產業重鎮,長期以來支持創新發展,更位處亞洲中心地帶。「台

灣的這些優勢是我們在 2013 年在彰化啟用資料中心的主要原因」。 「在

台灣展開營運後,我們一直重視 Google 資料中心對當地環境帶來的影響。因此我們投入了數項環境保護行動,例如:廢棄物管理計畫、

近期開放的電動車充電站。今年年初,我們也在台灣落實了Google 採用再生能源的長期承諾,向座落於台南市的太陽能電廠購買10MW (千瓩) 的再生能源電力」。 Mark Dolan也表示,數年來,Google也不斷透過資料中心社區公益計畫 (Data Center Community Grant Program) 支持台灣資料中心的鄰近社區發展,自 2015 年至今年,已有超過 40 個包括公立學校和非營利組織等單位、以及超過 50 個幫助當地

社區發展的專案,獲得總額 43 萬美元 (約新台幣 1,350萬元) 的資助獎金。這項計畫旨在支持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

、協助弭平數位落差、以及發展維護區域生態的行動。 Mark Dolan強調,隨著Google在台資料中心投資的逐漸增加,為台灣本地的人才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2018年起,開始在台灣的資料中心招收實習生。這項計畫非常成功,有幾位實習生在畢業後已被Google資料中心聘用為正職員工,而我們也決定擴大實習計畫的規模。 「我們將持續在台灣成長,尋求擴展的機會。期待在不久的將來還能分享更多關於 Google 台灣資料中心的計畫」。

 

其他資訊

  行為經濟學是認知心理學與經濟學結合的新領域,探討人在什麼認知之下做了什麼決定,不管是在臉書上按了「讚」,還是決定購買(或不買)某個東西,都有心理學的基礎,也有經濟學的意義。

  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森迪爾‧穆蘭納珊與普林斯頓認知心理學教授埃爾達‧夏菲爾聯手探索了「行為經濟學」, 在《匱乏經濟學》中,兩位作者回到了經濟學的基本命題:在資源有限的時候,人要如何根據需求與供給來做抉擇?在心理的層面上,人的經濟行為是一種「匱乏」 的表現,但是在消費主義的邏輯下,供給被無限擴大,需求也被無限擴大,但是個人的資源並沒有相應提高,人的「匱乏感」因而大幅提昇。為了生產,人被無情地驅策,不斷提高產能;為了消費,人要賺更多的錢,去滿足需求與慾望。

  於是,追趕「最後期限」(deadline) 成為現代人生活中的常見場景。「最後期限」能讓人集中精神,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最大質量的工作,獲得「專注紅利」。但是,因為人把心力都集中在眼前的工作 上,忽略了長遠來看更重要的事。匱乏不僅是一種現象與狀況,久而久之,它會改變心理機制,使得人進入「匱乏模式」,而以錯誤的方式回應,陷入惡性循環。

  貧困為何讓人難以脫身?組織企業為何陷入四處救火的困境?為錢發愁的人為何較難控制衝動?孤單的人為何不容易交到朋友?這些問題看似毫不相關,但是在背後,作者看到同樣的原因:人不斷處於匱乏之中。

  《匱乏經濟學》以「行為經濟學」的最新研究、令人印象深刻的有趣案例,提供了理解的新方式,也告訴個人與組織要如何管理匱乏。
 
【名人媒體推薦】

  一位是行為經濟學家,加上一位認知心理學家。兩人在各自的領 域都是領頭羊,然後讓他們的創造心靈互相激盪,就一定會寫出一本好書。讀者眼前是一本充滿創見、易讀又發人深思的書。一個想在法律事務所晉升合夥人的單親 媽媽和一個把半數收入用在繳利息的農婦有什麼共通之處?答案就是「匱乏」。讀了這本書,才知道匱乏以種種想不到的方式影響了我們。—──《推力》作者、芝 加哥大學教授  塞勒(Richard H. Thaler)
 
  兩位作者的合體是一加一大於二的組合。他們試圖把科學的嚴謹與人類的困局結合起來……在我們的領域中,他們那心腦合一的出色組合,是我看過最優秀的。——《快思慢想》作者康納曼(Daniel Kahneman)
 
  一本非讀不可的重要書籍……。對於那些給自己挖了洞又爬不出來的人,尤其要把《匱乏經濟學》帶在身邊。──《波士頓環球報》
 
  這本書另闢蹊徑,探討貧窮對人的認知以及選擇能力的影響。──《華爾街日報》
 
  本書統整各家探討匱乏心智架構的理論,其範圍之廣、企圖心之大,尚屬少見。──《經濟學人》
 
  《匱乏經濟學》巧妙融會了故事與學術研究,讓讀者瞭解到匱乏的感受會窄化眼界、扭曲判斷。它對個人發展與公共政策極有啟發。──《未來在等待的銷售人才》作者  品克(Daniel H. Pink)
 
  那些想看書卻沒時間看書的人絕對要看這本書。──《快樂為什麼不幸福?》作者、哈佛大學教授  吉伯特(Daniel Gilbert)

  • 作者: 森迪爾‧穆蘭納珊, 艾爾達‧夏菲爾    新功能介紹
  • 原文作者:Sendhil Mullainathan,Eldar Shafir
  • 譯者:謝樹寬
  • 出版社:遠流    新功能介紹
  • 出版日期:2015/01/01
  • 語言:繁體中文

其他新聞

▲林女夜歸卻被當靶子射擊,讓她感到莫名其妙。(圖/東森新聞)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台北市林姓女子7日晚間下班返家時,聽到奇怪聲響,當下不以為意,直到有熱心路人上前提醒「妳的肩膀流血了」,才發現左肩疑似遭人用空氣槍射擊,留下明顯傷口。目前警方已調閱監視器,要擴大追查。

當時林女騎車停妥在住家附近,準備步行返家,不料行經萬華區某國宅時,聽到兩聲奇怪槍響,當下只覺得左肩有些疼痛,直到有路人迎面走來提醒,她才發現左肩流血了。

▲▼林女表示,經路人好心提醒,她才知道左肩正在流血。(圖/東森新聞)

林女回憶,「就很大聲砰一聲,感覺好像被一個很粗的橡皮筋彈到,那時候只覺得很痛,然後路人就說妳脫皮了又流血。」如今事隔多日,林女的傷痕和瘀青依舊清晰可見。

巧合的是,案發當天社區監視器剛好全都壞了,所以萬華警方正在擴大調閱監視器,並透過逐戶訪查的方式調查。目前初步研判,可能是附近社區鄰居犯案,而且從3樓以下的位置開槍,不排除是在試槍或純屬好玩,但確切案情為何,還有待進一步釐清。

▲有網友指出,一名無良飼主駕車在大台北街頭遛狗。(圖/Facebook/爆料公社二社,以下同) 網搜小組/綜合報導 養寵物就該對寵物的安全負責!有網友接連在台北榮星花園公園發現有駕駛「開車遛狗」,放任黑白狗狗在大馬路上奔跑,轉彎時還差點被撞。驚險畫面一曝光,馬上引起眾怒「這算虐待了」、「真的很過份,怎麼這麼多那麼沒良心的人」。 後方目擊騎士在《爆料公社二社》貼出行車紀錄器影片,譴責一名男飼主在台北榮星花園公園的街頭「開車遛狗」,自己駕車前進,卻拉著牽繩讓狗狗在大馬路上奔跑,且當時「車流量極大」,「一旁駕駛齊聲喝止,卻不見狗主人讓狗兒上車。」 影片畫面可見,白色休旅車車主打開車窗,一手開車一手拉著牽繩,駕車緩緩前行,放任狗狗在大馬路上奔跑,且當時不斷有車輛經過,畫面相當驚險。 ▼網友紛紛譴責,這樣的行為相當不可取。 眾人看完後憤怒回應,「很壞欸,你自己不會走路?是沒有腳?虐待狗狗」、「好狠心」、「好扯,太危險,也對狗狗很不好」、「是有那麼懶嗎?還是你以為自己很聰明可以這樣遛狗」、「 太誇張了!還讓牠在外車道」、「這是在遛狗嗎?這車主太過分了吧」。 據了解,這已經不是台灣發生的第一起「開車遛狗事件」。台南市的網友2018年8月行經崇明路時,看見前方一輛行進中的休旅車,牽著狗狗拖行,讓狗狗只能跟在車子旁邊跑,且狗狗因為跟不太上速度,多次跨越到對向,畫面十分驚悚。 根據《動物保護法》規定,不得以汽、機車牽引寵物,違者處3000元以上、1萬5000元以下罰鍰;同時也對虐殺動物者加重刑罰,可處2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且最高可罰款200萬元。 ▼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敬請見諒。

▲台灣黑熊關起來養!超狂阿嬤現身了「兒抱回家說是狗」。(圖/東森新聞) 記者許力方、林韋辰/綜合報導 花蓮76歲阿嬤許伍妹接受在地文史工作者訪問時,意外透露「養過一隻很兇的大狗」,結果調查人員一看傻眼,竟是台灣黑熊。阿嬤21日出面還原經過,直說以前炸山都會有動物跑下山避難,當年兒子帶回家,夫妻倆就把「牠」當狗養,越養越大隻、越兇猛,隔壁鄰居都會帶小朋友來看,「我是叫他們不要太靠近」後來不到一年就送養。 「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21日再度拜訪許阿嬤,文史工作者楊富民轉述,阿嬤說大黑狗是兒子某天突然抱回家,「不知道哪裡撿回來的小狗」,後來養著養著,約快一年時間,發現牠胸前有白毛,嘴巴越來越尖、長,站起來比人還高,自己看了都有點害怕,且看到人經過就會叫,「叫聲跟狗一樣」,而且很兇。 ▲黑熊嬤還原40年前「大黑狗」:牠很喜歡站。(圖/「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授權提供) 「爬起來是這樣子,很高,很高,那個嘴巴很長。」阿嬤21日現身說明,拿出老照片展示以前養的狗,認真地說,以前豐田愈興盛年代,附近山區經常炸山採礦,不少動物都會跑下山避難,兒子看到後帶回家,夫妻倆就把牠當「狗」養,平時都拿狗飼料餵養,家裡還有山豬、禽鳥等動物,很多隔壁鄰居都會來看大狗,還會帶小朋友,「但是我是叫他們不要太靠近。」 阿嬤說,當時家裡特別訂製大鐵籠圈養,籠子現在還在大兒子家裡,以前還沒蓋起來前,是塊大空地,鐵籠都在那裡。沒想到,後來「狗狗」長太大了,來越兇猛,擔心傷到人,最後養不到一年就送養,「我就怕怕的,自己養也是害怕,我就跟我兒子說『不要了』,叫人家給人家好了。」某一天來了一輛大貨車來載走,也不知道送去哪裡。 老照片背後寫著「榮淋留念」,阿嬤直說榮淋是她弟弟,為何有照片記不清楚了,她端詳照片很久,也不確定是不是就是當年養的「兇猛大狗」,長得很像、胸前白白的,但是已是40多年前的事,記憶模糊,不敢確定就是「那隻大狗」,只記得養著養著嘴巴變很長很尖,狗被大貨車送走後再也沒見過。 台北市立動物園向《ETtoday新聞雲》表示,在阿嬤那個年代,因野生動物保育法還未通過,所以民眾是可以飼養的。「這名阿嬤有可能是把小黑熊誤認為狗狗,所以才養在家中;另外,因為花蓮地大,所以阿嬤的家如果夠大的話,養台灣黑熊是有可能的。」

台長: 機器人2號
人氣(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