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27 12:18:11| 人氣10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該是重新檢視所謂民營化「世界潮流」的時後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Stiglitz對全球化批判的經典著作)

從台鐵工會911會員大會罷工投票的抗爭,到前幾天中華電信工會動員逾五千名員工前往立院陳情,接著菸酒工會與石油工會也都陸續決定動員會員上街抗議。一波波接踵而來的工潮,雖然不同工會分別有其不同訴求主張,但是,整體來說卻都扣合著針對長久以來推動民營化政策的不滿聲浪,然而每當要求政府重新檢討並暫緩民營化政策的實施時,無論政府還是主流學者總是理直氣狀地反駁表示,民營化是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唯有民營化才是改革公營事業的唯一方法。

於是乎,縱使實施多年以來的民營化政策在各個層面,事實上已經逐漸產生許多負面的影響,但只要「世界潮流」的說法一出籠,各工會總是顯得有理說不清,彷彿只要反對民營化,要求檢討民營化,就成了違背世界潮流的「逆流」、成了反改革的「舊勢力」,面對這樣的困境,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檢視所謂民營化的潮流,到了21世紀的今天,究竟是否還能一體適用、通行無阻。

所謂國營事業民營化潮流的背後有其獨特的社會背景與複雜的意識形態,從1980年代起,許多國家確實都興起一股民營化的熱潮,主要的論點多圍繞在檢討國營事業的效率上,大力主張民營化的政商人士與學者都認為,唯有將公營事業轉為由私人企業來經營,才可以有效改善國營事業的不二法門,提昇經營效益並擺脫長期虧損。

因此,從歐美先進資本主義國家到第三世界國家,紛紛將所有想得到原本國家經營的事業,逐一開放、轉移給私人財團經營,從運輸鐵路、電信、電力能源、甚至供水系統,沒有一項是不能開放民營的,在這十多年來的時間中,民營化在世界上每一個國家的政府中喊得震天軋響。

只是,十多年的時間過去了,來自各國真實案例都足以證明,許多國家的人民現在正遭受到當初民營化的苦果而後悔不已。法國在1982年將原本國家經營,以建造法國高速鐵路聞名的阿爾斯通(Alston)鋼鐵公司民營化,當時該公司尚有獲利,然而民營化後的阿爾斯通公司,並未因為由私人企業經營而效率大幅提昇,相反的,民營化的這段期間卻累積了著近50億歐元的債務,由於無法還債而瀕臨破產邊緣。為挽救雇用11萬8千員工卻奄奄一息的阿爾斯通公司,日前右派執政的法國政府已破天荒地接受將該公司重新國營化的要求。

另一個血淋淋的案例發生在南半球的紐西蘭,紐西蘭政府為了順應了「世界潮流」,從八零年代末期就積極推動國營事業民營化,紐西蘭電信在1990年完成民營化,當時由兩家美國電信業者買下。民營化之初的一萬四千名員工,到了現在只剩下不到1000名的正式員工,幾乎所有的工作都是採取外包。而紐西蘭的消費者目前所面對到的,是全世界最高的電信費率與不斷下降的電信普及服務品質。

當前一陣子國內部分學者、輿論批評台鐵工會反對民營化是抗拒改革的同時,英國這個最早大力提倡推動民營化國家的民眾,正為了民營化後意外事故頻傳,服務品質下降的英國鐵路怨聲載道,今年三月研究指出,英鐵未來還要再裁減八千多公里路線,關閉一萬七千多班次的十分之一,也因此這些年來英國歷次民調都一再顯示,超過七成的英國民眾贊成將鐵路重新國有化。

更多發生在第三世界國家的例子,政府將基礎建設都尚未普及的供水、供電系統民營化交由國外財團經營,最後的結果就是一般民眾的水電費率大幅上漲,而偏遠地區的人民則根本使用不到便利的能源與乾淨的供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oseph Stiglitz就在其私人著作中表示,許多民營化後所形成的獨占市場不但可能犧牲消費者,工人也同樣會受到影響,以經濟學的角度而言,應著眼於整體效率,因此更不能忽略失業問題所帶來的社會成本。

自1980年代起所興起的這股民營化的浪潮,目前在世界各地都已經遭到強烈的挑戰甚至進一步改弦易轍,我們卻看見台灣政府依然堅持死守抱持著所謂的「世界潮流」不知變通,此時此刻,該是全面重新檢視並破除所謂民營化為不可抗拒世界潮這種教條說法的時候了!

(2003.09.25)

台長: ckckck
人氣(10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