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6-03 21:36:47| 人氣3,17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黑電影】之拍攝前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們今日熟知的台灣電影史,從日本殖民時期的台灣影像,台語片滄桑,乃至六○年代的「健康寫實」,七○年代的「武俠片」、「愛情文藝片」、「愛國政宣片」,一直到八○年代的「台灣新電影」、九○年代「後新電影」,幾個大題目細數下來,多半不會提到「社會寫實片」一項。

在目前可見的台灣電影史論述裡,對於曾在八○年代初期盛行一時的「社會寫實片」,大多以「犯罪暴力的黑色類型電影」寥寥數語、匆匆帶過,或在產業面上視之近二十年來台灣電影衰敗的起點,或在美學上視之為「新電影」黎明之前最深最深的黑暗。電影學者盧非易更直言,台灣的主流電影自社會寫實片濫觴《錯誤的第一步》起,即走上所謂的「類型歧途」。

二十年過去了,這些奇形怪狀的社會寫實片,在我們的電影史長久輕視與鄙視下,恐怕將連同參與其中的工作人員,一齊被遺忘了。

我們覺得很可惜,因為回顧台灣電影類型發展,社會寫實片其實在各個層面都有非常值得深究的獨特性。首先,在美學上,這類型片中大量充斥的犯罪、暴力、裸露等元素,所帶來的直接且赤裸的觀影刺激,乃是台灣影史罕見;再者,就社會意義而言,自一九七九年《錯誤的第一步》到一九八一年《上海社會檔案》,這些以犯罪、女性復仇為主題的影片,能夠迅速受到觀眾的支持而成為八○年代初期二、三年間的主流,實與當時的政治動盪、社會轉型有相當大的關聯。美麗島事件、江子翠命案、林宅血案,七○年代末暴烈血腥的新聞畫面,實不亞於大銀幕上的感官刺激。

六○年代於西方電影學界興起「類型電影」的研究取向,將大量生產的大眾類型電影,視為社會心理的具體展現,於此,我們不禁好奇,社會寫實片到底是單純原慾的發洩,還是社會焦慮的替身?楊惠珊、陸小芬、陸一嬋瘋狂復仇的,究竟是野獸般的男人,性別歧視的社會,還是自從國民政府遷台後持續數十年的政治壓制?
根據【台灣電影:政治、經濟、美學1949~1994】一書記載,從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三年,以犯罪類型送審的影片,共計一百一十七部。也就是說,照現在的台灣電影史來看,自《錯誤的第一步》起,當年台灣電影是連續走錯了一百一十七步。
而我們想問的是,這一百一十七步,到底由誰所踏?怎麼踏?踏出了什麼樣的社會?最重要的,它們踏向何方?

台長: cjh
人氣(3,173)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視賞析(綜藝、戲劇、影集、節目) | 個人分類: 黑電影 |
此分類下一篇:【黑電影】之拍攝後記

學生
您好,我是在做專題的學生,看到您這篇文章太好了,所以想引用您的一些字詞.謝謝您~
2009-01-10 12:40:5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