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7-20 09:00:35| 人氣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日本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對於日本歷史,我是熱愛的。
出於一股連自己都不明白的狂熱──對這個遠懸於臺灣東北角,兩千年來與中國交流密切,更與臺灣淵源深厚的國家。

我認為日本歷史之所以耐人尋味,之所以吸引我,是在其人物,在其人物的行誼與精神。
卑彌呼、聖德太子、最澄、紫式部、平清盛、源賴朝、足利尊氏、近松門左衛門、織田信長、武田信玄、豐臣秀吉、宮本武藏、德川家康、井原西鶴、吉田松陰、西鄉隆盛、勝海舟、明治天皇、福澤諭吉、夏目漱石……這一連串的人物,不論是天皇貴族、武將劍客、僧侶、思想家,甚至於像紫式部這樣的女流之輩,都是建立整個輝煌日本歷史不可或缺的人物。
於是,對於始終對哥哥懷抱著孺慕之情,最後卻遭院宣討伐的義經,我感到憐憫與惋惜;對於為國家大業奔走,寧願捨棄原本身份成為浪人的龍馬,我感到不可言喻的敬佩之情;對於自始至終都堅持佐幕的理念、奮戰到最後一刻的新選組,我同樣予以欽佩和激賞……
而在這些人物背後,我看到了深深影響著日本歷史發展的兩個脈絡──萬世一系的天皇系統,以及源遠流長的武士道精神。從古到今,深深影響著日本人的心性,也一直牽繫著日本歷史的發展。
正因如此,在明治天皇去世的時候,會有大將軍乃木希典偕同其妻殉死;在戰後昭和天皇頒布「人間宣言」之時,更有許多民眾因此而自殺……這幾乎可說是上述兩條脈絡結合時所產生的必然的悲劇。

「花唯櫻花,人唯武士」,在我看來,整個日本歷史,幾乎就是一部武士集團崛起、興盛與沒落的歷史。
在日本兩千多年的歷史當中,和中國一樣,不乏宮廷大內的政治鬥爭、爾虞我詐;亦有地方勢力的割據傾軋、爭戰連綿;而其中最精彩、最為後人所樂道的歷史,恰巧都是在混亂的時代背景下所產生:一是源平之爭時,一是戰國時代,還有一段,則是風起雲湧、高潮迭起的幕末。源平時期所代表的,正是武家勢力的興起,可以有平清盛以一介武將身份而成為太政大臣;可以有源義仲挾天子以令諸侯;戰國時代則真正是武士的天下,梟雄霸權各據一方,相互傾軋;至於幕末,則更是高潮迭宕的時代,不論是勤皇的、佐幕的、主張公武合體的,一百個人可能產生一百種想法,但每一個人也都願意為了自己認同的信念而堅持下去。
在這樣歷經紊亂、和平更迭的歷史中,日本的天皇制並沒有遭到破壞,甚至在現代還意圖修改憲法,讓公主愛子能夠繼承皇位,以免皇室後繼無人,這在中國歷史中,是從未有過的,直可稱為一項奇蹟。而長久以來,所謂「武士道」的精神,似乎也都融入了日本的歷史文化之中。在武士重名譽、忠義的精神下,元祿時代的忠臣藏事件堪為一代表。
我也發現到,日本是一個擅長吸收外來文化的國家。由西元七世自紀的大化革新,到明治時代的西化運動;由中國的律令、制度、宗教、建築,到西方的教育、法令、兵器、運輸;日本驚人的模仿能力,使其得以從二百年的鎖國封建政體下,一躍而成為亞洲最先進的國家。不似中國的清朝,一味囫圇吞棗地汲取西方文明,不知加以消化吸收。日本是長於吸收,更擅於融會貫通的吧!

關於日本歷史,雖然有吉川英治、司馬遼太郎等大家為其人物作傳,但卻不若中國,出現了司馬遷《史記》、司馬光《資治通鑑》一類的編年體史書,貫徹古今。假使日後能夠出現一部這樣鉅細靡遺的精彩著作,而不是將高潮迭起的歷史濃縮在一本薄薄的書冊中,應該會使更多人對日本歷史產生興趣。
其實教科書的言論,有時候是十分主觀的,並不一定可以完全顯示出歷史的全貌,因此日本人可以將對殖民地的各種侵略美化成「進出」二字,更可以單方面否定南京大屠殺的存在,或者是否認在戰爭時期對於慰安婦的不人道對待……
顧頡剛先生曾經提出歷史是層累造成的說法,假使如此,那麼我們是永遠無法看清歷史的真面目,我們只能看到被修繕過的、不完全的「史實」。不過歷史的價值卻又是不可否認的──「夫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唐太宗如是說。

歷史讓人類避免重蹈覆轍,又或者,明知故犯。

台長: WJ
人氣(1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