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06 16:14:16| 人氣26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勞思光著作摘要及愚評系列】3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試說明學之意義的演變

按:勞氏在文章中將學的意義概括分為三個時期,亦即孔子、
孟子、荀子三期的演變。在孔子時期,學之一字並無特別的界
定。但由所謂「顏回好學」中,我們可以大致掌握孔子對於學
的意義是以德性意義為主的。雖然如此,孔子言語中的學常指
進步意義而言,並無明確的字義定義。

「學」字到了孟子,由於其力倡「性惡」及「四端」說,故更
為強化學字的德性意義:「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所謂求其放心,乃指個人自覺能力之擴張,還尚未有一外在
標準作為「學」之與否的指標。故孟子言「良知良能」,從根
本上否定外在的要求鑠化。

而按勞氏說法,學字真正有明確定義則始於荀子。荀子以「師
法」的觀念來與學相應。既然是師法,則必有師法之對象,在
此學字之意義遂轉為從外求改造,而與孔孟之意殊。然雖如此
,真正以「學」為主要觀念者,則實屬荀子。

‧愚評
這裡個人想思考的問題比較單純,那就是個人比較喜歡哪一家
的說法。事實上現在的環境大多比較傾向於「學」是由外在標
準為指導,進而鑠化個人的一種活動。然而這樣的層次個人覺
得比較低,畢竟自覺的力量比較大,也比較可貴。因此上述的
這種行為我只願稱為「習」,而不是「學」。習者,熟作而成
習慣也。然而孔子何以能成孔子?孟子何以能成孟子?其突破
於凡人之處必不在「習」,而在於力求不斷進步的「學」。因
為不斷進步,最後終能突破所學(習)對象之成就,進一步開創
出屬於自己的領域(新),能夠引領人們新的方向的,就是指路
人,也就是內聖外王了。




台長: 太一
人氣(26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