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2-06 12:55:01| 人氣19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日本的美術概況(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日本早在中國隋朝時期代就與中國有過交往,但至唐初才開始真正的文化輸入,日本美術的造型感覺與內容構成,幾乎百分之百的繼承了大唐文化,在中唐之後,以至宋、元、明、清之際,雖是一種選擇性的吸收,但仍受中國文化影響甚深,到了明治時代,歐美西方近代文明輸入,又將其全面的吸收;換言之,日本美術在明治時代以前受中國影響極大,之後則以歐美文化為主軸發展其美術。
十八世紀末在西洋強國的壓力下,德川幕府一貫主張的鎖國政策無法應付新時代潮流,於是實行開國政策。另一方面,由於幕府政治腐敗及攘夷的外交政策錯誤,掀起了「尊王討幕」運動,幕府政權終於崩潰,結束了兩百六十多年的江戶幕府武家政治時代,將政權奉還給明治天皇。明治天皇鑒於德川長期的鎖國政策,造成了社會的貧窮及經濟的衰落,文化的蔽塞,乃積極從事維新事宜,史稱明治維新。明治維新為了趕上歐美各國的文化起見,積極的輸入歐洲各項文明,從此日本步上西化和現代化的路程。
進入明治期(1868-1912),由於明治政府倡導引進西洋文明,大量吸收西洋文化,提供了日本民族發展的契機,卻也在美術界掀起了空前的狂飆,甚至連傳統的日本畫也受到了西洋畫的影響。「日本畫」與「西洋畫」的概念用語是明治二十年代(1880年代後期)以後的事,日本人為了區別新輸日的素材、技法都跟傳統繪畫不一樣的西方繪畫起見,統稱為「西洋畫」。反之使用傳統素材、技法的傳統繪畫就叫做「日本畫」。所以,有了「西洋畫」的名稱,才有「日本畫」的名詞 。所謂「日本畫」,是以天然岩石所製成的礦物顏料再和以動物膠,著彩於畫布、絹或紙上,所表現的一種繪畫形式;是明治時代以來,創立現代化國家體制過程中所形成的繪畫體系 。也就是在傳統的大和繪中,揉進了西洋化的精華,既擺脫原有中國化的繪畫本質,也展現出大和民族的特色,成為新形式的日本畫。
復興日本畫的運動,在美國人費諾羅薩(Ernst Francisco Fenollosa,1858-1908)的呼籲下,引起極大的迴響,他主張要保留日本傳統畫中具表現性的線條,再加上西方寫實的技法,以及多而艷麗的色彩。1882年他在龍池會 所舉行的演講會上發表了「美術真說」其精闢的見解與設想,得到岡倉天心的呼應,及狩野芳崖和橋本雅邦的支持,使日本畫不但繼承傳統美術風格,也融入西洋畫的三度空間與寫實要素,給日本的美術帶來時代的美感。
參考資料:
1.王秀雄。《日本美術史(下冊)》。台北。史博館。2000。
2.劉奇俊。《日本繪畫百年》。台北。藝術家。2000。

台長: 羊人
人氣(19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藝術筆記 |
此分類下一篇:日本的美術概況(二)----浮世繪
此分類上一篇:大陸文革藝術風格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