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21 00:21:12| 人氣4,3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滿清名臣榜第二十二:桐城張廷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經歷:
康熙三十九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檢討,直南書房,以憂歸
遷詹事府洗馬, 歷庶子、侍講學士、內閣學士.
康熙五十九年,授刑部侍郎,旋調戶部
雍正元年,授禮部尚書,直南書房,主考順天鄉試,兼翰林院掌院
學士,調戶部尚書,加太子太保銜
雍正四年,授文淵閣大學士
雍正五年,調文華殿大學士
雍正六年,調保和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少保
雍正八年,進軍機處行走‧
雍正十三年,命總理事務‧
乾隆元年,與鄂爾泰同進三等伯‧
乾隆四年,加太保‧
乾隆二十年三月,卒,配享太廟‧

廷玉是康熙三十九年的進士,此榜亦是顯科,有史誼直,沈近思,厲廷
儀,以及年羹堯。既是翰林,最少就有七分,張廷玉當然不只是翰林,
曾任職南書房多年也就是皇帝的私人秘書多年,這不是有兩下子的翰林
是不會輪到這種差使。乾隆曾經有上諭說﹕「試思伊曾侍朕講讀又曾為
定親王師傅。」如果張廷玉沒有兩下子是不會讓他當皇子的師傅的,張
廷玉文筆一定相當不錯,因為相傳雍正的「大義覺迷錄」就是張廷玉寫
的,這些因素加起來,我給他學問九分。

張廷玉學問不錯,但是論能力就不見的有什麼特殊之處了,張廷玉一輩
子都是京官,多半的職務都是皇帝文學侍從之士,沒有什麼特殊的功勞,
光看他被乾隆因為告老返鄉一事被乾隆修理慘兮兮的像子,就覺的他的
能力只是了了而已。五分

張廷玉清不清廉不曉的,但是受世宗重用的人應該不會太貪財,但是此
處只得五分的原因也是他同年史誼直不喜歡他的原因,廷玉跟年羹堯有
同年之誼,雍正想殺年羹堯,他應該奏諫疏導,而不是推波助瀾,逢君
之惡的落井下石,個人覺的有理故給五分。

張廷玉的機遇在雍正朝算不錯,到了乾隆朝就不太好,但是助雍正繼位
的機遇實在是少有,他也是漢大臣中唯一一個入祀太廟的人,機遇少有,
故給六分。

他的膽識就根本提不上,給五分寥勝于無。

=============================================
以下是本人在民國九十年在歷史連線版所發表有關張廷玉被乾隆修理的
一段經過‧

本文所提到的多半都是從高陽先生所著的「柏臺故事」中所節錄出來的
,在下的水準可沒有這麼好,可以將乾隆的詩解釋的這麼清楚,當然我
相信也有人不同意高陽先生的看法, 歡迎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

根據高陽先生的看法,張廷玉一定是雍正既位前重要的謀士,在雍正當
了皇帝之後也是雍正很重要的幫手,很多的重要文稿根據高陽先生的考
證,都是張廷玉所寫的,其中包括了有名的,「大意覺迷錄」,所以因
為這些因素張廷玉本人在雍正大漸之日,跟鄂爾泰兩個人都被受作「顧
命大臣」,遺命要配享太廟。 這是很難的恩遇,只要看一下,後來的漢
大臣中連曾國藩都沒有能夠配享太廟就可知道此事有多難的。

不過乾隆對張廷玉的印像並不好,大概是認為雍正很多不得人心的政策
有很多都是接受張廷玉的見意所致,不過張廷玉也不見得認為乾隆有多
了不起,在加上是三朝元老,對很多乾隆推翻前朝所作所為的方法一定
也很不高興,難免有時候會給乾隆臉色看看,但是他是顧命大臣,光是
給皇帝臉色,乾隆也不能對他如何,但是在乾隆七年就藉口說「廷玉年
逾七十,命不必向早入朝,遇炎蒸風雨亦不必進入」,希望眼不見為淨。

不過這樣處了大概幾年,到了乾隆十三年張廷玉要求要修仕回鄉, 張是
安徽桐城人,家鄉中的讀書人很多,但是乾隆怕張廷玉回去之後將雍正的
秘密給透露,所以用了很多理由不准他回去,到了乾隆十三年十一月,乾
隆看他歸心似箭「強留轉似不強,而去之一字實又不忍出口」,但是在這
些往來回返的文件中藏了很多的機關,乾隆說「座右鼎彝古器,尚缺久陳
儿席,何況廟堂元老,誼切股肱」,此中的機關就是如果張真的求去,就
是對皇帝薄情。當然張廷玉計不及此,馬上就說要回去,還要在此時以定
的乾隆十六年的南巡中「請得暫時闕廷,於後年江寧迎駕」。

歸田一事到此就算了,但是更重要的配享太廟一事,還正方辛未艾之中,
因為乾隆曾說過,「豈有從祀元臣,歸田終老之理」,所以張廷玉為此上
朝免冠碰頭求乾隆准他配享太廟,乾隆至此勉勉強強的答應他,但是寫了
一首口氣相當差的詩賜給張廷玉,這首詩的口氣在下半首是這樣說的「可
例青田原侑廟,漫愁鄭國竟催碑,吾非堯舜誰昊契,汗簡評論且聽伊」,
前面一句是說用劉伯溫的例子准他歸田配享,但是第二句就很不好了,是
說唐太宗本來替魏徵寫了墓碑又取消,對張廷玉配享太廟一事,他也可以
這樣作。最後兩句則是說他不是堯舜,所以張廷玉說之,他就姑且聽之。
這樣的語氣已經很不好了,但是張廷玉不知道為什麼,也許是真的想依老
賣老還是怎麼的,居然只派他兒子入宮叩謝,這下給乾隆找到藉口了,要
軍機處下旨叫張廷玉「明白回奏」此事,「明白回奏」是很糟糕的一個批
奏,因為如果一句話講不清楚就是違旨,那時候問題就大了。為此張廷玉
特別在第二天進宮回奏,這下給乾隆一個很好作文章的藉口,我們下篇再
談。

上篇提到張廷玉跟乾隆苦求要退隱桐城,但是還是想要配享太廟,乾隆好
不容易看張廷玉三朝元老的分上,決定要給他這個恩遇,但是乾隆已經被
張廷玉這麼不識相的給搞的很火了,所以寫了一首口氣很差的詩給張廷玉
,詩中引用唐太宗本來要替魏徵寫碑文,但是後來又反悔的例子來警告張
廷玉,不知張廷玉是真的依老賣老還是如何,居然只叫他兒子代為謝恩,
這下給乾隆找到藉口叫張廷玉仔細明白回奏。

今天繼續談,清朝上奏褶被回批叫當事人「明白回奏」的都是很不太好的
事情,除非回奏的達情達理,不然再下來運氣好的只是交吏部議處,運氣
不好就是革職交刑部問罪了。張廷玉雖然不會「交部」,但是這樣就很沒
有面子,再加上乾隆此時對張廷玉的態度一定是很不滿的,所以張的學生
汪由敦正好在軍機處直班,一定將乾隆的態度跟自已的老師報告,第二天
張廷玉就自已一早上朝跟乾隆明白回奏去了,沒想到不去還好,去了反而
授人一個把柄,乾隆為此事特地親自寫了一篇上諭教訓張廷玉,此篇上諭
很長,這裏就不錄上了,請諸網友有興趣的在清史稿中的張廷玉傳中查閱

上諭中的重點是今天可以來,那為什麼昨天不來,可見不是不能來是不想
來,並且跟張廷玉解釋說乾隆用劉伯溫的例子來準他配享太廟,問張廷玉
捫心自問是不是功可比劉伯溫呢?張廷玉當然說他沒有得到認何的信息,
乾隆就又寫了篇的上諭痛責張廷玉一番,張廷玉在雍正的時候好像相當的
政治天才,但是到了乾隆時代,不知他是依老賣老還是怎麼的,到了這種
地步還在跟皇帝爭就顯的太不上道了,想來是張廷玉不太了解乾隆對他的
看法如何,張廷玉大概認為你們父子兩人的天下要不是有我那會有今天,
但是乾隆可不這麼想,由於大部份雍正的上諭都是張廷玉寫的,乾隆對這
些上諭有很多都不怎麼認同,比方說對「大義覺迷錄」的處理方法還有其
他很多的事情,在乾隆認為「君子愛人以德,小人愛人以姑息」,張廷玉
不過是唯命是從一奴才而已,既非犯言直諫的正人君子,亦非正色立朝的
大臣,所以是從心底輕視其人。張廷玉不料及此,所以行停常常動乖上意


下一年因為皇長子定親王的喪事,張初祭普過,他就想要動身,沒想到這
樣又被乾隆找到藉口又把張廷玉罵一頓,這一次乾隆一次要把張廷玉給解
決了,不要再托泥帶水零割張廷玉了。乾隆在這個上諭中說「股肱心腹視
之,逾於常格之恩」,這話好像跟他前面講的話不同調,但是跟他後面的
話連在一起就是暗示張廷玉「雍正需要你,我可不需要你,我只是看我老
爸的面子上重用你,你別給臉不要臉」。上諭中更嚴重的是說張廷玉「信
不及朕」,也就說你信不過我,我也信不過你,張廷玉應該有所了解,但
是一再忽略,是不是想所挾持,惡感漸深,最後面發下一張配享太廟的各
臣清單,問張廷玉他夠不夠資格跟這些人一起同列太廟,並說回奏日,命
大學士九卿等定議具奏。

到此張廷玉大夢方醒,知道這下大糟特糟,求容反辱之了,在不上奏請罪
家門都會有禍,於是具疏請罪,最後廷臣具議,以張廷玉種種負恩,應革
去大學士。乾隆到此是佔了全面的上風,也就可免了,所以就饒了張廷玉
,張廷玉在乾隆十五年休致回桐城養老。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4,34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