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2-07 00:20:56| 人氣2,413| 回應1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霸權的興起(與傾倒?)-《葡萄酒教父羅伯.派克》 (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百分系統引人討論的原因在於,品酒一向非常主觀,且常受各種因素,譬如品酒的順序、酒杯的樣式、材質、品酒時間的長短等影響,且同一人在不同時間、地點、場合、環境或心情下,都會有不同的結果,所以無論Parker多強調其方法的一致性,包括開瓶、酒量、聞香、入口、吐出、以及餘韻發展等,即使每一步驟給予的時間和節奏都能掌握,卻絕不是機器,無法精確到分毫不差,何況Parker完全根據直覺與第一印象,每一支酒只給短短的23分鐘。味覺的偏好也是一大問題,由於主觀,所以每個人自有其喜好,有人喜歡厚實、果香濃郁的酒體,也有人偏愛清淡、優雅與細緻的呈現方式,沒有量尺,也沒有所謂客觀標準,得到的分數也沒辦法告訴人這一瓶酒是否好喝、搭不搭菜。這些批評都非常合理,不過也都能找出辯解方式,因為無論給「星」或20分系統,都難免遭受上述質疑,且「葡萄酒代言人」自始便是以個人名義出版的刊物,讀者應認知所有的品評標準都純屬個人,Parker也一再地提醒讀者多閱讀筆記,而非僅專注於分數,也算善盡諄諄告知的義務。至於以精確的系統獲得的評分,Parker對此倒是十分自負,雖然在刻意安排的情況下,譬如找出些稀奇的酒款,Parker當然也會被考倒,但歷經數十年的品飲經驗,他的感官依舊非常銳利,且記憶力驚人,這種天賦異稟,凡人只能嘆說老天爺賞飯吃! 

不過無論如何辯解,我認為最大的問題是,分數嚴重扭曲了價格結構。對釀酒人來說,扣除掉產銷成本後,如何決定售價一向不容易,而分數的介入則對每個人都形成極大的誘惑:釀酒商利用分數賣給進口商,進口商則藉以說服批發商,批發商再誘導零售商,而後零售商以廣告目錄吸引顧客上門,消費者買下後,則可以在某個晚宴時向賓客炫燿。這種龐大的食物鏈關係成為嶄新的市場操作模式,不僅顛覆了舊市場,且在導入「預購」方式後,除了吸引想炫耀的消費者大肆搶購之外,還包含大量囤積居奇的投資客,當評分一公佈,好分數的酒立即洛陽紙貴且馬上被一掃而空,向隅者只能到拍賣市場去,進一步讓酒價飆高,完全拆解了舊有的銷售原則。Parker對此雖感到憂心,但在斥責釀酒商不要一心想著賣出高價時,並未見反省自己才是幕後推手。另一個大問題是,因為分數結合價格成為市場利器,釀酒人得盡其所能的爭取高分,除不斷寄送樣品、邀請Parker到酒莊試酒、或等而下之的設下利益陷阱外,免不了還得投其所好來釀酒,結果是Parker四處拜訪酒莊之餘,也順便教導釀酒人如何釀出「好酒」,導致葡萄酒不再多元,Parker成為全球單一口味的制定者! 

Parker的影響力於今未見衰退,標題(與頹倒?)中的大問號純屬臆測。不過有興就有亡,歷史的鐵律向來無情,只是時間早晚的差別而已。最簡單的講,1947年生的Parker已來到耳順之年,體力不如從前乃屬必然,大概也沒能力趕場一年試一萬支酒,至於感官能力、記憶力是否敏銳如昔也是不無疑問。由於「葡萄酒代言人」單憑一己之力創建,這種逐步衰亡的跡象應該會慢慢浮現。另一方面,進入21世紀後,時代背景與「葡萄酒代言人」草創時期大不相同,產地、土壤、氣候、葡萄種類、採收、釀製方法,資訊較以往透明太多,世界各地的酒款和報價大概都找得到。尤其Web2.0盛行後,每個人都可各擁一片天地自由發表,自立門戶的各抒己見,也因此振興了多元的風味偏好,不過也由於「大師」、「達人」如過江之鯽,身份地位都因而下滑。Parker對此不可能不察,因為自2001年便開始發行電子版eRobertParker.com,並可由手機上網查得所有資訊,只是並無法遏阻版圖的橫遭入侵,正反雙方時時在網路上大打口水戰,而近年來面臨的挑戰也逐漸增多。Parker2006年接受紐約時報的訪問時便透露,認為近年來他已經成為眾人攻擊的焦點,很顯然的,品酒大眾對於獨霸的大師已經越來越不耐煩!

我待在葡萄酒的世界並不長,也從來沒真正認真過,主要的原因是太難了,太難去吸收、消化並熟記這龐大的資訊,一味讓「大師」、「達人」牽著鼻子走又心有不甘,所以乾脆逃離、放棄,轉到相對單純的單一麥芽威士忌(SMW)去,所以沒什麼基礎或立場去評論這位帝王級的人物(原文書名是The Emperor of Wine)。不過玩SMW也玩了一段時間,也擁有一小方天地來發表我的品飲記錄,記錄方式同樣採用百分系統,同樣也看到了些光怪陸離的情事,這本書給我的啟示早已遠超過葡萄酒的世界,那麼,該如何去看待這種一方獨霸的景象?

首先,很根本的,SMW與葡萄酒的產業結構不同,市場規模也有差異。統計台灣的進口量,近幾年來葡萄酒持平在2000萬公升以下,蘇格蘭威士忌則略超過1200萬公升,看似差異不大,但所謂蘇格蘭威士忌,卻包括了絕大部份(>95%?)的調和式威士忌,SMW可說少之又少。酒廠生產調和式威士忌有個重點,為了維持顧客的黏度,風格口味都必須力求經年持穩不變,所以大致無所謂新舊酒款,也沒有試酒的必要。此外,全球葡萄酒莊隨便算算便上萬了,每個年份、每間酒莊總是要推出幾款新酒,一年下來裝瓶酒款不可勝數,而SMW五大生產國的蒸餾廠總數有無超出150間?每年能推出的新酒款能有幾多?舉個例子來說,SMW界的大師Jim Murray2009Whisky Bible裡(20082009),新添了1227種酒款,已經非常了不起,卻遠遠小於Parker一年上萬支試酒總數,更甭提我個人自2006年始,經過了三年的努力也不過累積了600種酒款!這樣小眾經營的規模,其實已經削減了霸權版圖的形成可能,因為即便裝出一桶評分絕佳的曠世好酒,但區區數百瓶,連評分撰述者都極難擁有,酒價的飆高純粹只是供需問題,也讓酒廠時時以「限量」作為炒價的手段。

葡萄酒的年份極其重要,裝瓶後的持續成熟給了大家無限遐想,也留下大師介入的空間,必須有賴專家試酒才能給予適當的評價。SMW不同,年份沒有意義,而依蘇格蘭法令,至少需在橡木桶中陳年3年才能裝瓶,一般酒廠的核心酒款則為1012年或更老到2530年,所謂「瓶中陳年」雖有耳聞但難以驗證,所以開瓶後喝到什麼便代表什麼。更重要的是,到目前為止所讀過,或當面請益過的諸多大師級人物,他們或許也評分,或許根本不屑於作評分這等焚琴煮鶴之事,不論在書中,或是在帶領的SMW品酒會中,都一再強調所有的分數,包括自己的在內,都僅供參考,因為沒有任何人能代替自己的感官,聞到、嗅到、喝到和感觸到,都和個人的經驗相連結,只有正視自己手中的酒,才能掌握個人的喜好。這一點,其實與Parker的初衷是完全符合的,而對我來說,更是發聾振聵的啟發,既然無他人能取代我的經驗,何妨開始記錄,單純的只為了不致遺忘?既然與任何酒廠、酒商都沒關係,我手寫我飲,豈不自在逍遙?

當然,SMW再個人,仍有一定的公評,Jim MurrayMichael Jackson的評分應該是最廣為人知的,但人云殊異以及仍有酒廠關係耳語的情況下,網路上的同好團體Malt Maniacs越來越受矚目,每年評定的MM Award採用完全盲飲、由分散全球各地12名評審的平均分數計算,應該已經盡力做到公平。這些分數以及各種酒類評比的獎項,酒商不可能不拿來作宣傳,所以一旦被評定好分數,酒款當然也一支難求。物稀總為貴,金字塔的頂端也總有人,供與需給了大集團炒作的空間,厲害者如LV集團,將旗下Ardbeg酒廠的珍稀酒款包裝成精品販售,瞄準的便是收藏家而不是純飲者。只是價格與品質常常不以等號連接,如我這般搞不懂收藏樂趣的酒客所在多有,無須跟隨著酒價浮沈,所以永遠找得到心目中的好酒來享用。

我完全同意作者所稱,Parker剛好站在歷史上一個對的位置,將他拱上霸權位置,以前沒有,以後應該也不再。而台灣市場呢?其實混亂,有點類似「葡萄酒代言人」的草創之初,但假網路之便,形成群雄併舉、各擁地盤的景象,也因此在過去幾年間出現了不少「大師」和「達人」,也多少影響了市場,只是尚未出現真正一統江湖的人物。將來會不會有?我不看好,至少這一波景氣寒流之下,這種非民生必要品的奢侈物應該會拼命打哆嗦,讓歐陸痛責的bloody American也絕對包括在內,一番重整後,不知酒界會是怎般光景?



台長: Dave
人氣(2,413) | 回應(1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讀書 |
此分類下一篇:讀柯慈(之一):屈辱
此分類上一篇:霸權的興起(與傾倒?)-《葡萄酒教父羅伯.派克》 (上)

Dave
除了專業論文之外,這是我寫過最長、也是最用力的一篇文章了,許多感想不吐不快,一寫便綿綿無絕期。只是又所為何來哉?冷門的題目加上長篇大論,果然感興趣者幾稀,只能自嘲又幹了件蠢事!
2008-12-10 17:03:28
雀飛筆
這一篇上下文章真的寫得很用心。不論在哪一行業,只要能掌握資訊,也就是掌握權力的時候了。
2008-12-11 15:15:51
版主回應
這倒是我沒注意到的想法,不過確實是如此,夠充分的資訊,如果能加上充沛的金錢力量撐腰,當然形成無堅不摧的力量。只是這一波全球經濟大衰退總讓我反思,這力量真的是如此踏實嗎?當全球三十兆美元一時蒸發消失,才讓大家突然理解,原來這些金錢並不存在!
2008-12-12 12:14:50
波娃
《傅科擺》之後,很久沒有讀到這麼謀殺腦細胞的文章了!!

品酒寫酒的你,當然一定知道莊才勳。但我並不是要讚賞他(對這人根本等於完全沒有了解),只是你這篇東西讓我突然一下子連想前些時候由莊的版子眺跳到的另一個奇摩品酒格,其中這篇八卦文章讀起來可比你寫的宜人、可人多了,哈哈!....http://tw.myblog.yahoo.com/jw!YzNRw9eeEQNzA1XJRnk35CE-/article?mid=1290&pk=%E8%8E%8A%E6%89%8D%E5%8B%B3
2008-12-26 14:57:33
版主回應
那篇文章我早先看了,罵得淋漓盡致,也道出了許多21世紀目睹之怪現象,不過仍有很多不對的地方,最大的問題是過於用力扭轉"葡萄酒是藝術品"的說法,而將之貶為農產加工品,如是說來,所有的繪畫都是油墨加工品,雕塑則是金屬、木頭加工品。酒大概不會是藝術品,卻不能抹煞製酒人的用心,否則該格主也不必辛辛苦苦的到處追尋美酒了。

會殺腦細胞嗎?我自己讀起來還好,其實這本書很有趣,被我寫得枯燥了,你想看嗎?想看的話可以借你。
2008-12-26 16:45:38
波娃
我是說你這篇字數龐大的論述文章,加上字級又小,讀起來就挺謀殺腦細胞了。大概是因為我挺久沒有好好讀書的關係吧!和閱讀這回事有點隔閡了。近幾個月我只很低度的維持毎個月大概半本INK的閱讀量。但最近因故想暫停外拍,讓自己沈澱一段時間,前些天在書店裏就想買本書回來寄寓一下時間和心思,可是胡亂翻了幾本書,終究空手而返。有薦書嗎?你寫的這本書我也先訂借了。
2008-12-31 10:34:25
版主回應
罪過罪過,我自己戴著老花眼鏡,看這麼小的字倒也習慣。

讀書啊?最近手中這一本"公平賽局"你大概不感興趣,不過前陣子讀了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喬的"金魚"和"偶遇",應該是國內僅有的翻譯本,很容易讀也很吸引人,兩本我都有,也都可以借給你。

對呀!你的格子很久沒更新了,是因為......?
2008-12-31 14:07:10
波娃
  我說老哥啊,您書讀得這麼勤,哪有時間來過生活啊?或者說,您都讓別人來替你過生活了,讀書到底是鍛鍊生活的心靈味蕾,還是用來....用來....呃,其實這不是對你的詰問,而是我昨天才對自己發出的質問....還是用來打發無可打發的生活時間?

  於我,當然兩者都是,但現階段來講,好像後者的意圖大一點。

  格子啊!我有一段西門町時期,然後是萬華時期,那兩個主題都是拍到爛了,拍到沒新意了,不得不停下來,等待下一個主題的出現。現在我正在等待、沈澱階段,也許會休息上好幾個月吧!但其實早卡住,也早該喊卡了......終於過去半年多來我一宜在跟隨的街頭朋友入了獄,我的街頭活動也就跟著戛然休止下來。

  這就是那位朋友--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180/3051037160_1daab2f052_o.jpg
2009-01-02 02:12:17
版主回應
卡住了?確實也是,不知你看過這一本本書沒?《控訴虛偽的影像敘事者──黛安.阿巴斯》。暗夜行走本來就困難,不過你透過鏡頭的視覺還是非常具有穿透力啊!可以編寫出許多故事,哪天我也來留鬍渣請你幫我拍些頹廢照。

我書讀得並不算勤,只是性喜東晃西晃,看到什麼剛巧投我脾胃便抓來讀,也不一定讀完。有無時間過生活?當然有,沒見著我玩威士忌玩到日本去了?其實近幾個月擔任蠻專職的家庭煮夫(以後我小孩出外一定會懷念"爸爸的味道"),這幾個星期很勤快的練吉他,指頭上的繭皮也長出來了,說來也算小有成就啦!
2009-01-02 14:40:19
波娃
  吉他?哈哈!這好像是瓊瑤或金韻獎年代的年輕族群潮流樂器。是什麼引子讓你也開始把玩起它來的?

  卡住了!其實大半是被自己的懶惰所礙,懶惰又是源於欠乏雄心大志,於是就甘於伏頓在某一點、某個狀態上。也未嘗沒有過掙扎,認為自己在攝影上好不容易獲得的些微成就不應該被任何人事物所礙。只是後來頓悟了,覺得在現實生活和人的各種互動能夠獲得的快樂,比致力攝影而得到那一點點的虛名成就還來得"重要"--至少是更來得有務必及時抓住的必要。因為這樣子的想開才把攝影放開了,前幾個月的心情才能夠處在一種頗為輕鬆的狀態,有東西可拍很好,沒得拍也可以。攝影這東西隨時再以再拾起做接續,不急,我現在是等著攝影的心情和靈感自己找上我。


  常練哪些曲子?還有你這家庭煮夫是"專職"到什麼程度?
2009-01-02 16:23:38
版主回應
這樣的心況很好啊!有關人的體悟,我亦有戚戚焉,前些時候便針對玩酒一事抒發了篇歲末感懷在我的"酒家"(http://www.wretch.cc/blog/chiutefu/17914190),總之,玩物且莫喪志,玩物也玩得出學問來,莫要被綑緊了呼吸不順,你便耐心等候吧!

吉他其實是我年輕時候玩的,玩古典,但手太小了,很多障礙限制,彈到"兒罕布拉宮的回憶"一曲時,練顫音練不順,而後便荒廢了。如今重拾,簡單的只因為想教小孩,教小孩一定得自彈自唱,但他們的歌我又不會,所以彈諸如"Tears in heaven"、"I'll have to say I love you in a song"之類的老歌,你該都聽過吧?

不算太專職啦,但每天下班趕回家,心裡盤算的是晚上該作什麼菜。老婆大人如今都晚歸,不願讓小孩每天吃外頭或便當,所以非煮個什麼不可,另外兼看功課、簽聯絡簿和教誨人生課題,前陣子他們要上台表演街舞還得幫他想動作,你說,我這家庭煮夫還算稱職吧?
2009-01-02 16:58:26
波娃
  只有兩個人的晚餐應該不好煮吧?想想在去年十二月之前,我過了算是生命中相對奔放的八、九個月,和街人街友的相往很是解放了我內在野性的一面,然而再怎麼奔放和野性,也都是儘量配合孩子放學時間回到家,一個程度扮演自己人妻人母的角色。


  然而因為朋友入獄,我也跟著暫停街拍活動,待在家裏的閒時間一下子太多了起來。度過了初開始無可靠賴的惶惶期,現在旳心情慢慢進入一種相對穩靜的狀態,不管做什麼事都不疾不徐,不再是像先前那樣很粗枝大葉的趕忙把事情打發掉,而能夠往細微裏走,讓自己慢慢浸潤,一整個生活的行進步調變得很緩慢起來。

  然而此時和彼時,沒有哪個比哪個好,每一時都有它的獲得......還有失去。

  剛剛我在書店隨便買了本"失物之書",希望兩三天就可以把它讀完。

  嘿!我一看到你那張酒社的照片,乍然而起的念頭是--原來品酒的人就是長這個樣子的!!

  哈哈!
2009-01-02 21:14:06
版主回應
這樣也好,能夠野一陣子才更透析自己的內在,有些件事如果該嘗試而未嘗試,日後心中總會遺憾。我說的不是什麼「這輩子你做的30件事」之類,而是些雖微不足道,卻會隱隱啃食、引發騷動情緒的小事。從另個角度看,也算「中年危機」的另類展現,跨過了它,就像出過疹子,即使不能終生免疫,至少會沉穩一些。不過你的故事我是想聽,什麼時候說看看?

怎麼?沒見過酒鬼嗎?哈哈!那張照片是大家都已經喝得差不多,滿臉通紅,不過你可以看到我顏色如常,不是因為我酒量驚人,而是我感冒初癒,不敢喝,全進了sample瓶。社員大會我們比較隨意,不需要正經八百,所以情緒容易high。一般的品酒會就不一樣了,至少我是很認真的作紀錄,外人看來挺嚴肅嚇人,呵呵!
2009-01-03 00:14:26
波娃
  才花了一整個半天的時間,一本書配上兩大杯熱咖啡,就把《失物之書》給讀完了。還好!小喜歡!但大概不會再有讀它第二遍的可能。後來再去書店晃尋要讀的下一本書。翻了幾本,猶疑了幾下,想到家裏還有好些買來幾只翻過幾頁或根本一字未讀的書,終究還是空手而返。巡看書櫃,一眼先遇上鍾文音的《艷歌行》,接下來就讀它了吧!

  說到品酒的人原來長那個樣子,前些天我陪同朋友的女兒去台北看守所探監,一進到辦理接見的大廳,我們初開眼界的念頭也是「原來受刑人的親朋家屬就是長這個樣子啊!」一時忘了自己也和他們是同一國。說來真是稀奇!我這輩子活到這把年紀才因為攝影的關係切進到街頭營生那些被歸類到社會中下階層的人群裏頭去。所以你說生命中不能不做的N件事,
其實對我來講這事件之「新」除了在於朋友對象之新,主要還是對那個階層生活的體驗和感受,真的是給我的生命帶來一番全然新奇的經驗。

  至於我過去半年多來的「故事」,無不可說,但順到了聊天的話勢再來講,就不特意一口氣做長篇敘述了,因為說來恐怕不只故事太長,恐怕也會漫散破琗難以成章。

  四天的新年假期做了些什麼?我帶小女兒去到入獄朋友的家中過夜,當成是和他的女兒一起跨年。結果一夜難睡,耳裏儘聞外頭施放煙火的爆炸聲。元旦一大早又趕去總統府參加升旗典禮,然後其中兩天又去逛了兩趟不同的花市,買了幾個小盆栽回來......很怕太閒,一閒起來就孤寂上心頭,自己成了一隻最難對付的巨獸。但又如同《失物之書》所提示的,任何一種怪獸都因我的恐懼而存在,說穿了,人一輩子最要花心思對付的原來就是自己。
2009-01-04 22:57:50
版主回應
我有好多書想看,包括「西蒙波娃的美國記行」、朱西甯的「華太平家傳」、「外出偷馬」以及暢銷書「刺蝟的優雅」,甚至上回去日本幾個朋友熱烈討論的「源氏物語」,以及年輕時怎麼看都看不順眼的「紅樓夢」,我可以隨手列出一拖拉古,但在惰性下都在拖,幾本看了一些,幾本擺在家裡,總之,書是看不完也買不完的,新年新希望就是先將手中的書「盡可能」的讀完再買新書,不過又已經先將幾本書放在博客來的購物車裡,真是改不了性子啊!

原來你玩攝影到,進入這麼深的生活深度,對我來說果然是全然的陌生,應該也充滿風險。我很難想像我會踏入類似的環境,不是階級之分,純粹只是太安逸了,如一隻肥老鼠捻著鬚滿足於即使不算優渥,至少是穩固的生活模式,所以打盹打呼。或許真的該聽聽你的故事,找個時間吧!

我也害怕過長的休假,幸好中間一天得來值班,不過也平靜無波。前些天去理髮,和老理髮師聊天,說起這四天連假,以及及將來的9天長假,都有點不知所措,整天吃睡也不是辦法。閒起來要不是遁入空寂,要不就如你所言的孤寂,你的感受應該是更為強烈。老婆大人直嚷著不想工作,要退出職場,我說不工作很無聊。那天他突然問我,說以後能不能做點小生意,譬如賣酒,我嚇一跳,趕緊分析賣酒所需積壓的資金絕非我所能負擔,然後想了想,倒不如賣咖啡吧,可以在網路上賣,也無須死守著店鋪。這些在目前似屬空談的念頭,也許哪一天會成真啊!
2009-01-06 14:30:00
波娃
  怎麼會想到要看《西蒙波娃的美國紀行》?一個法國人眼中的美國,這本我讀了沒大感覺,記得當時好像惟一的感想是法國人果然傲慢啊?!還有比較引起我注意的,是其中提到了和作家情人Nelson Algren的初遇。我對波娃另一本越洋情書的喜愛更甚一些。

  自己的生活和別人的生活!當自己的生活內容很貧乏時,就只好傾別人書寫的個人生活來做挹注。這一個月來幾乎沒太出門,我的膚色相較夏天時可白回來不少,終於回到了敢於出門會老友的地步。先前兩度你提及的咖啡約,我一則礙於自己的黑模黑樣,二則是情感心緒上的某些宕蕩,因此都未有回應。其實過去半年來,我幾乎把所有的朋友都挌開去,搞丟了。這會兒不論在時間、心情,甚至外表模樣上都放封,於是慢慢又重新經營自己原本當初的生活,找回一些朋友。這樣講你就明白過去那段時日,我全心牽掛之另有所繫,而那人就是我提及甫才入獄的那位朋友。因為他,去年我有了相當奇妙的一年,生命中意外進來一個讓我全心投入的對象,一個和我過去四十年來所遇所識者都截然不同的男人。跟著他四處走遊也是很新奇的生活經歷,所經所往之人、之處皆富奇趣。

  咖啡是一定要喝的!但這事當面就不好講了,還是文字裏慢慢來細說分明容易些。打算去哪兒喝咖啡呢?
2009-01-07 21:03:30
版主回應
這書你有嗎?不如借給我吧,或是另一本越洋情書。我只在誠品翻閱過,給我一些其他角度的看法。

黑模黑樣無所謂啦,我如今混跡工地,也常常一副髒兮兮的模樣。要去哪喝咖啡?你有沒有意見?
2009-01-08 17:33:52
波娃
  兩本書我都有啊!還有另一本波娃和沙特的對話錄,你也想要讀讀看嗎?老實講,把書借給你還真令我感到有點遲疑,因為書中某些用紅筆劃起來的段落,恐怕會太顯露我的蠢淺了,哈哈!

  我在去年亡故的兩位好友,之一就是早前送給我音樂雜誌,而後我再轉寄給你那位痞子。那人一向也是我的咖啡顧問,這會兒他不在了,於是乏人為我指路。但咖啡不也是你長期以來浸淫品味的領域嗎?我沒意見,你應該會有主意的啊?我惟一的建議是:咖啡約請避開寒流!!
2009-01-09 00:25:45
版主回應
你還真會多慮啊!不過我看書習性極好,從來不可能在書上作記號,頂多折個dog ear,另方面,既然你劃了重點,其實也簡化了我讀書方向不是嗎?

你該知道我不常在外喝咖啡,所謂劃地自限、坐井觀天只的就是我這種人。不過有幾間coffe shop是我想去看看的,譬如位在關渡附近的爐鍋咖啡,或忠孝東路二段附近的咖啡實驗室,又或者今日見報、位在杭州南路一段、專賣公平貿易咖啡和信仰的生態綠,便由你選定吧!至於時間,呵!今日上下午各外出會勘一次,站在基隆河高灘地上,寒風凜冽凍得直發抖,是的,這該死的補上班,寒流天不宜外出!
2009-01-10 16:46:07
波娃
  耶?我這才頭一回聽說原來不在書裏頭註記畫線是歸到習性良好的那一邊?!我倒很喜歡借或買到有書主在裏頭做過"文章"的舊書,那有藉其揣摩偷窺到另一個人情感和思想品味的趣味。我有十幾支畫紅線用的旋轉紅蠟筆,這麼多的數量,為的是預防發生一時找不到筆可用的窘境。然而其實我在書中畫的紅線也不多,大多只是某些觸動我的句子或短小的段落,倒不是所謂的重點。

  其實也未必要喝咖啡!大概是這一個多月來老悶在家裏,因此特別想出去走走。即使是在戶外邊走邊喝咖啡也好,或者坐看風景看人喝咖啡。沒咖啡也成!去逛北美館也不賴。如果能坐在你說的基隆河高灘地上邊吹風邊喝咖啡的話,感覺更是讓人嚮往。

  哈哈!我讓你為難了對不?那我挑個近的,就忠孝二的咖啡實驗室好了。我還沒去google它,但這是很耳熟的一個店名啊!


  你的必須出門,不管是不是寒流天皆然啊!對我來講就不一樣,赴約就是一趟專程出門,得為它特意打理自己出門的衣著裝扮,至少得要用離子夾夾直自己的頭髮......對了!我把長髮剪短了,及肩,正是最會亂翹的長度,每回出門都得花上十分鐘來對付它們。

  你挑個喝咖啡的黃道吉日吧!!
2009-01-11 19:01:58
版主回應
這樣說來我是有潔癖的,我看書都很小心翼翼的深怕什麼會沾污了書頁,似乎是自小培養起對書的尊重,當然,另方面也顯示了我看書不求甚解,反正翻過就算看完。這一年來因為想寫些東西,才會摺個角作記號,否則那些摺角的痕跡都會讓我感覺對書過意不去。

喝咖啡其實是好的,不會讓我為難,因為我也想去我提到的那幾家店看看,沒有比較就不知道自己閉門造車的成果如何。只是一個人不會到處跑,孤孤單單看起來傻。還有一家忘了提,陸亦靜 - 蔡明亮許多片子的女演員 - 很早前便在景美開的「吟陸In Lord」,據說朱少麟在那兒寫《傷心咖啡店之歌》,不過到那邊喝的可能不是咖啡了(我疑心病很重啊!)至於時間,我在和你說好了。

工作上出門是無可奈何,否則天寒地凍的窩在辦公室舒服得多,你們女性當然麻煩,不過冷天氣就簡單多了吧?反正大家都裹得像大粽子,呵呵!
2009-01-13 15:00:4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