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4-06 00:55:52| 人氣5,9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個「性別盲」的城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澳門,一個「性別盲」的城市   李展鵬

  早前在美國出席婚禮,我目擊一場有關女性的「人道危機」。

  話說晚宴尾聲,司儀宣佈即將進行「拋花球」環節,並請場內的單身女子到台前。起初,全場沒甚反應,但經過司儀一再呼籲,慢慢有零星的幾個不情不願的女賓客出來,幾經努力又終於召集了十數人。好!一聲令下,新婚子拋了,但無人搶接;又拋了幾次,終於落在某女賓客前,她別無選擇,只好配合地拾起花球,臉上不無尷尬之色。

  近距離目擊這場「人道危機」的我不禁想:為什麼到了廿一世紀拋花球仍然流行?是誰假定那些未婚女子個個如飢似渴,希望下一個結婚的是自己?為何我們有權像納粹黨從人群中揪出猶太人一樣,把未婚女子叫出來侮辱?結婚生子當然也是美事,但是,就像整個社會用「剩女」、「敗犬」等污名壓迫未婚女子,為何自稱進步文明的人類仍然不了解女性單身,不尊重女性單身?這種並不有趣的遊戲,為何又只針對女人?

  毫無疑問,不管看起來多麼文明,這社會仍充斥可怕的各種歧視,性別就是一例。很幸運地,我在台灣求學時遇上了一股反思性別問題的浪潮。修讀社會學,教授第一堂就開宗明義:我教的是女性觀點的社會學,要退選的請便。當時,台灣發生轟動一時的婦運領袖彭婉如被姦殺案,這位教授呼籲我們參加悼念活動,為性別不公呼喊;台北美術館有女性藝術作品展,她又推薦我們去看藝術家如何思考性別問題。那位教授叫林芳玫,在台灣是為人尊重的女性主義學者,那一門社會學是我大學時代最豐收的課堂之一。

  另外,當時台灣大學的學生女性社團,不時有好玩搞作:她們組織「女生看A片(即AV)」活動,鼓勵女生談性,並讓她們以批判眼光了解男性的性幻想構成,反思AV工業的男性霸權;她們又發起「搶攻男廁」活動,叫女生進入男廁,看看女廁整天要大排長龍的原因,除了是女性如廁時間較長之外,還有空間分配上的不平均──女性需要更多如廁空間,但大多男廁卻是較女廁大得多。在大學的氣氛中,性別議題早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直至我到英國求學,發現彼邦的人文社會學科的幾乎任何研究都必經女性主義的檢驗;不管你是大師或名家,如果忽視性別問題,一概被批得體無完膚。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的男性本位、薩依德對性別問題的忽略,都被狠狠的修理過。

  澳門一向是個「性別盲」(gender blind) 的地方,我們從來對性別問題視而不見,不當性別問題是一個問題。這一點,從我逾十年前大學畢業回澳到現在,一點也沒改變。男性普遍認為澳門女性已很強,沒什麼不平等,卻不顧家庭暴力、性侵犯的受害者仍多是女性的事實。更可悲的是女性自己也不意識性別問題,朋友甲明明因為身為女性而在進修方便有諸多不便(社會接受一個男性因在職進修而常不在家不理家務,女性如早出晚歸則承受不小壓力),但她偏偏覺得自己的情況是「個別事件」,否認社會存在不平等。如此的「性別盲」,連家暴等血腥歧視都可忽視,就自然不會意識表面上沒那麼暴力──但其實非常暴力──的其他問題,諸如傳媒物化女性(看看《獎門人》如何意淫)、女性在情慾上的不自主(看看AV中的男性快感如何建立在女性的痛苦上)、女性在職場仍然受歧視(看看社會仍然把「未婚中年女主管」視為洪水猛獸)等等。

  一個社會的最大問題不是它存在一些問題,而是社會根本不意識、甚或否認問題的存在。壓迫的最終極模式,不是有人用武力對待你,而是令你在壓迫當中渾然不覺,甚至為不公的制度辯護。在澳門要談「性別開眼」絕不容易,但這卻是現代人不可或缺一課。

*原文刊於三月號《新生代》雜誌。這一期的專題是"Women Rock",訪問了從二十幾歲到六十幾歲的幾個富代表性的澳門女性,包括在劇場及影像上奮力創作的莫倩婷,教書、寫作、做研究、參與社會都有成績的林玉鳳,從當年的選美佳麗變成今天成功商人的張茜,為弱智人士爭取權益近二十年的劉玫瑰。澳門女人的故事,就是可以這樣精彩。另外,還有封面人物--世界級舞者許芳宜--的專訪。《新生代》雜誌從今期開始改於全線OK便利店及各大小書店有售。

台長: Pan
人氣(5,9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評論的一百種姿態 |
此分類下一篇:拉登之死與未來之憂
此分類上一篇:日本人的本質有多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