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06 13:23:41| 人氣2,726|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嚴選好文:澳門幾代人(by 踱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小弟上一篇文章《澳門人能否講聲「我係我」》談及澳門人的主體性,
有點巧合地,文友踱迢也從「代」的角度發問「什麼是澳門人」;
你是澳門人嗎?如果是,那麼你是第幾代的澳門人?
你這一代的澳門人又有什麼共性?

澳門幾代人

作者:踱迢(刊於《澳門日報》新園地版)


  離開澳門之前,我們曾經討論過一些關於「什麼是澳門人」的問題,「有沒有澳門人?」有人問。誰的上一代不是從內地來的?於是我們開始比較起來,從爸爸、阿爺或阿爺的阿爺那代來到澳門說起,我們假設他們來澳後生下的子女就是家族裡的第一代澳門人,自己是第幾代?我阿爺在五○年代來到澳門,生下我爸,所以我就是家族裡的「第二代」澳門人,然後我們發現席間竟有家族裡的「第四代」澳門人,即是說阿爺的阿爺於清末時期就在澳門定居。說得興高采烈之際,才讀大學的女孩卻對我說:我回鄉證上籍貫一欄填了澳門。因為上一代的上一代很早就離世,沒有跟下一代說過有關鄉下的事,因為這個回鄉證上的籍貫問題,也為她過關時造成不便,那時我們打趣說,女孩就是幾千年前在黑沙居住的澳門人後裔,至於她上一代該是黑沙人?澳門人?還是迫不得以地在籍貫欄上填了澳門?當時,我們都沒有追問。這其實已是三年前夏天的對話了,女孩剛在今年為人師表,第四代澳門人的哥哥生了個男孩,家族裡出現了第五代澳門人。而勾起這場記憶的是呂大樂那部小書《四代香港人》。

一代人

  書的第一句說:「香港,有四代人。」從何計起?


  呂大樂五八年出生,「是戰後嬰兒潮的一份子」,算第二代人,他父母就是第一代人,「他們不是香港土生,卻(始料不及地)在這地方待了大半生」。在作者眼中,第一代人安份、沉默、低調,有時十分固執,戰爭(走難)的經驗深深影響著他們的生活態度,對於未來,只要「毋須因為戰爭或政治運動而顛沛流離,能找到安居樂業之所」,就算幸福。第一代人對生活和未來的態度,塑造了戰後嬰兒的成長環境,也造就了他們對傳統的反叛,第一代人不易接受新事物,卻以「平常心」為這批戰後嬰兒提供相對開放的空間。所以,作者認為大多數人論及香港社會與文化發展時,少算了第一代人,是一種認知上的偏差。

  呂大樂的世代論當然不一定附合澳門的實際,即使在香港,他的某些觀點也遭到質疑,然而,看著他對第一代人的描述,記起三年前我們那種頗為兒嬉的分代方法,似乎我們當時也忽略了從內地來到澳門,並在澳門落地生根那一代。

「輸家」
                              
  根據呂大樂的分析,第一代人是從內地來的一批,即「戰後嬰兒」的父母,不容易接受新事物,卻以「平常心」為這批戰後嬰兒提供相對開放的空間,呂大樂認為主流「香港故事」常常忽略了這一代的影響力;「戰後嬰兒」即為第二代香港人,他們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而上位,創造了「香港奇蹟」,也是主流「香港故事」的作者群,也因此而自我膨脹,將自己一代的問題,說成是「我們」的問題,在第一代陸續退下舞台時,第二代卻不打算為下一代提供更開放、公平的空間;第三代(三十世代,一九六六至一九七五出生),青年時代遇上香港前途談判、天安門事件、移民潮,然後還有沙士和金融風暴,成長在富裕時代,卻頭上總有個「戰後嬰兒」上司,遲遲不能出頭;對於第四代,作者說得直接:「個性是奢侈品」,「打從開始就是輸家」。

  書中關於第四代人的描述,網路上被討論得最多,參與討論的人大多數正是作者認為「個性是奢侈品」的第四代人,在很多討論中,發現並不是所有第四代人都是沒有意見的一群,或如呂大樂所形容的「不能輕講出內心真正的最喜歡」,只是正如書中所說:「在第四代人表達自己的想法之前,周邊的成年人已經結束討論。」只能在網誌上BLOG一下自己的感受,有人說看了呂大樂的定論,發現自己就是第四代人覺得「勁灰」,又有人說「原來是社會的錯,唔關我事」,當然也有人平反,認為「他只是從父親的角度去看我們這一代,他指出社會上覺得這一代人的問題很大程度要歸咎於家長們,是一眾年長的對我們失去信心。但是,他沒有從第四代人的角度,去理解這一代人的處境和擔憂。」(凍啡走甜http://yipjustin.wordpress.com/

  在這些討論中,正正展示了書中所說的,「戰後嬰兒」一代(如作者呂大樂)的論述和書寫的主流「香港故事」,如何支配著第四代人,如何在第四代人還未來得及發聲之前,就用「我們」來下了定論,而第四代人不管如何反抗,彷彿也未能走出「戰後嬰兒」所設定的論述框架(如呂大樂所劃分的世代論)。

偏見
                              
  第四代人在網上的回應,似乎還未能走出呂大樂設下的「四代人」的框架,而文化評論人小西一開始就提出了根本上的質疑:「是誰在怎樣的時空中引發新一輪『世代論』的論爭」?(刊於http://www.inmediahk.net/<沒有解殖的困境﹕有關「世代論」的階級與後殖民批判>)

  據小西所言,「無論是陳冠中的<我這一代香港人──成就與失誤>,還是呂大樂《四代香港人》的初稿,均於二○○四年首度發表。那是一個後沙士的年代」,也是「一個求變的年代」,「空氣中瀰漫著的,是一種『舊的正在死去,但新的還沒有到來』的困局氣氛」。呂大樂把問題鎖定在代際問題,認為「戰後嬰兒潮」虧待了「三十世代」,「戰後嬰兒潮」掌握著社會的主導權,未有創造有利條件讓「三十世代」接棒「上位」,並把自己的一套價值觀壓在第三、四代的頭上。然而,小西卻深刻地指出呂大樂的「所謂『戰後嬰兒潮』指的其實主要是香港戰後的中產精英」,「在一個貧富愈趨懸殊、階級問題愈趨兩極分化的社會中,充滿中產論述影子的世代之爭的被提出,也就令人深思。」,不單是「貧窮線下的一群」,其實大概連「新移民」也沒有被納入他的論述之內,也正如香港本土行動成員陳景輝所說:「可是這樣一來,香港人的位置就給說『死』了」,只要看看跟《四代香港人》同期出版的《我的七十年代》(陳順馨著),我們馬上看到一個主流香港故事以外的一個香港七十年代。

  而事實上呂大樂在另一著作《唔該,埋單》的再版序也說過:「讀者必須留意到筆者的偏見,在閱讀時要保持距離」,「如果真的有所謂的香港故事,它們應該屬於眾數,有許多不同版本、角度,而當中並沒有優劣之分,只有不同切入和論述的角度。」《四代香港人》不是要跟香港人批命,是一種帶有「偏見」的概述,呂大樂的局限,正正是要提醒我們書寫「故事」的另一些可能,也必須找出另一些可能。有人說香港○三七一或保衛天星是二、三十世代的掘起,是他們「上台」、「搶咪」的時代,然而,既然到了「K」房,「搶咪」是人人皆可之事,無所謂世代不世代,也不應分什麼世代,關掉編了碼的K歌,唱自己的旋律,好不?

如何說起

  歷史學家詹京斯在《歷史的再思考》一書中,再三提醒我們要知道「過去」與「歷史」的分別,過去己逝,不可重現,而「歷史」只是歷史學家作為一個「敘述者」的觀點呈現。歷史學家的觀點和偏好決定了他對資料的取捨,所以作者就提醒我們「控制你自己的論述」,因為「你有權力決定你想要的歷史是什麼,不是接受別人說歷史是什麼」。如果《四代香港人》是一種有關香港人歷史的論述,那麼,因為它的「偏見」而引起的,在網上可連結出很多的延伸閱讀才是這部小書的最大作為;有很多人用「我是第幾代人」來形容自己,同時也引起了一些較深入的討論,陳景輝的<誰的香港故事,什麼樣的香港人?>是「第四代人」中寫得較深入的,他一開始就說:「我納悶的是,既然今天香港的定位不同了,為什麼重新檢視香港的過去——各種版本的香港故事——的人是那麼少?畢竟,香港故事就如香港人的自傳,要是主人公的價值觀和自我形象起了變化,她要選擇記錄和希望告訴別人的『過去』和『事舻』應該也會不一樣的吧!」或者,「重新檢視」的意思,並不是一味的懷舊,或拿著寫好了的歷史故事重背一次,而是重新檢起主流「故事」沒有關顧到的、刻意避開了的、可能有礙主流故事「發展」的一些真實事跡去組合自己的過去,或者也是一種「偏見」,但卻是另一種「偏見」,為「歷史」提供了多一種論述。正如只要你將呂大樂《四代香港人》、陳順韾《我的七十年代》和董啟章的小說《天工開物。栩栩如真》都讀了,你將會發現香港之所以是今天的香港,原來曾經有過如此複雜、多樣、豐富的過去。

  澳門經歷了這幾年的變化,我們是不是也在一種「舊的正在死去,但新的還沒有到來」的氣氛中?我們是不是也到了一個重新檢視自己的時候?既然「主人公的價值觀和自我形象起了變化」澳門人又如何控制自己對「過去」的論述?看著呂大樂的這部《四代香港人》我既肉緊又疏離,我努力告訴自己澳門畢竟是澳門,然而,書中所描述的四代人的特質,在澳門又的確有很多可以對號入座之處,到了一些覺得不對號的地方,卻又不易說出分別來。如果香港故事真的難說,澳門故事又該如何說起?

本文作者的網誌:http://blog.roodo.com/chongneng/archives/4383165.html
圖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astique/3108059/

台長: Pan

中晒招
「個性是奢侈品」,這句妙得很,難怪有了「膠文化」。
2007-11-09 13:50:27
台長PAN
招仔:
作為一個80年代出生的人,你倒是很有個性呢!
另,何謂「膠文化」?
2007-11-10 01:17:07
中晒招
大佬:
其實平時的我還不過是跟朋友打打鬧鬧,打機唱K的年青人,沒甚麼個性啦,呵呵。
膠文化嘛,又是高登網路力量協力之下的產物之一,我剛寫了篇文章,就是說膠文化的。兩個月以來的第一篇,質量甚差,真是退步了。
2007-11-10 08:47:22
版主回應
打機唱k依然可以很有個性,例如去唱k時點譚炳文的歌...
膠文化..我真的要讀讀你的文章,唔係會好out..
2007-11-10 13:50:13
水月
如果唱k的時候由&quot兩忘煙水裡&quot唱到&quot至少還有你&quot, 你都甘enjoy. 我和你便是同一代人.
2008-04-25 17:50:31
台長pan
水月:
點只&quot至少還有你&quot,其實我eason,吳浩康都啱. 而且,實不相暪,還有一陣子很喜歡twins的歌...hahah
2008-04-25 23:51:4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