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8-28 19:38:49| 人氣2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閱讀筆記—巫婆:芭芭雅嘎奶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書 名:芭芭雅嘎奶奶BABUSHKA BABA YAGA.
出 版 社:遠流出版公司
叢書系列:巫婆★巫婆
出版時間:2002(中文版)
作 繪 者:派翠西亞‧波拉蔻Patrica Polacco
譯 者:幸蔓
分 類:■童話、民俗故事■概念■社會■幻想
應用幼兒學習領域:社會

內容摘要

「芭芭雅嘎」是古俄羅斯傳說裡的巫婆,據稱她專吃小孩,在人們的心目中,是個充滿邪惡、神祕的角色。但是,在這個故事裡,芭芭雅嘎只是一個身居森林深處的寂寞老婦人,心中渴望成為一個慈藹的奶奶,有一個孫子陪伴在身旁;為此她喬裝成一名平凡的老太太,走進村子裡,一心想藉著幫忙忙碌的主婦,以便和天真的孩子朝夕相處。有一段時間,芭芭雅嘎確實如願以償了,然而,就在某一天……

文字賞析

芭芭雅嘎是俄國民間故事理的巫婆,傳說中芭芭雅嘎乘坐缽為飛行工具,以杵作槳。她掌管著恐怖森林,喜歡以蟾蜍作為寵物。最特別的是,芭芭雅嘎居住的小屋下有一雙鳥腳,看似一座鳥腳屋,鳥腳屋可以載著芭芭雅嘎四處移動。
而經過派翠西亞‧波拉蔻重新塑造的芭芭雅嘎,前述固有特徵盡除,符合於傳說部分者僅是外在的形貌,長毛、長耳朵。更不同於傳統型造的是,這裡的芭芭雅嘎,心地善良、純正,不僅不會吃小孩,竟還動念希望嘗試作奶奶的經驗,其心態想法如同大多數年長婦女的平常,這是一個具有凡人性格的巫婆。
因為希望擁有孫子,所以喬裝離開森林而進入村莊,外在改變後有如一般平常老奶奶的芭芭雅嘎很快地達成作奶奶的願望,卻又在開始經歷幸福滋味之時,決斷離開珍愛的孫子,因為擔心孫子知道她的真實身份。然而當孫子身現險境時,不經改裝的芭芭雅嘎現身出救,其怪物的外型卻未影響孫子對奶奶的熟悉。孩童對成人的依賴與愛,是排除外在表象的,而成人對於事物的評斷卻是起於外貌者。而往往必須經過意外事發的教訓,人們所以才知重新調整積沈已久的觀念或態度,正如故事中最後所說「那些光憑眼睛耳朵就評斷別人,卻不用心去體會的人,可真是愚蠢啊!」而芭芭雅嘎奶奶故事所傳達的主旨即在於此。

插畫賞析

展開書頁,不讀繪者名字,也能藉由插圖中人物形象之塑造,辨讀知此乃出於派翠西亞‧波拉蔻之手。派翠西亞‧波拉蔻筆下人物的臉部表情特色在於鼻子形狀之描繪,依據不同的性格與造型,每一人物的鼻子或尖窄、或圓飽、或下勾,各有樣式,無一相同者,眼神描繪之豐富性反落於鼻部表情。此外,在人物肢體動作表現部分, 繪者模擬以戲劇之肢體開展效果,動作、姿態之開闔與擺位具有舞台表演者之幽雅、協調與釋放。加以跨頁、繪畫內容滿溢版面的設計,以及色彩豐富的使用,派翠西亞的繪圖格局所以顯得開闊,並具有收放自如的表現力。
插圖之色彩雖然豐富、多樣,用色卻不鮮豔,反見沈穩與低亮度。線條勾勒一致而穩定,用色飽滿,不採光影效果,畫面調性一貫,塑造出民間傳說質樸與貼近現實的氛圍。

心得

關於孩子的教導,成人最常採用的伎倆即是恐嚇與威脅,特別是在無計可施的時候。諸如,雷公劈打浪費糧食的人、虎姑婆專吃不睡覺孩子、說謊的孩子會被割舌頭…等,這些深具「教化意義」的故事,是督促並強迫我們養成道德觀念的直接約束。長至成人,同樣看穿這些故事的背後意義,不同的人所以有不同的反應處置。有人因為習慣,而繼續因循道德約束;有人則必須經過顛破、重整、自我發展,而又建立一套目標一致的道德觀,差別在於是否為自己所相信、所建立;也有人在去除恐懼威脅的同時,亦掙脫道德的約束。
因著資訊的發達,孩子們識破成人恐嚇伎倆的時日,逐漸縮短。對於依賴習慣而成自然個性的人而言,時間之短縮即難以養成為積習;就必需自我建構觀念者來說,在還沒學會如思考時,卻已失去可以依恃之信念;而脫離道德規範如同逃離恐懼的人,則早早處於無秩序狀態中。除去威嚇的教育方式與態度,成人還能兒童作些什麼?揣想應該是有的。只是我們很習慣的拒絕以思考面對解決問題,即便知道錯誤所在,卻仍只會抄襲前人所做所為,喪失了自己自我成長的機會,殊為可惜,希望自己是以平等心態與信念,面對每一個接觸的個體,無論是大人也好,小孩也罷,都有其獨特的思想,期望能以平等的方式對待之。

台長: 阿榕老師
人氣(25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