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2-20 14:57:44| 人氣5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午夜夢迴時遊蕩的鬼魂(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來源:http://themeparkuniversity.com/editorial/an-introduction-into-the-world-of-sleep-no-more/)

時間:2 Feb 2014

地點:The Mckittrick Hotel

名稱:Sleep no more


作為觀眾,我們究竟以什麼樣的形式在參與每一場演出?絕大部分的時候,只是保持一個距離,偶爾會被納入情境中,但也只是觀看;觀眾很難被直接參與演出,更何況納入角色之中,而這就是我第一個想提的,也是本戲最大的噱頭和特色。

 

演出是有時代性的,而且顯然不在現代;面具的好處就是使觀眾褪去現代感,使其達到一個均質的狀態。一開始其實不太知道這個面具的功用,也有點抓不到怎麼樣去這齣戲,後來漸漸抓到一些訣竅,例如看到一大群人在圍觀或是一大群人拔腿狂奔的時候,就表示正在發生一些什麼,跟上去就對了!因為沒有所謂觀眾該站或是該做哪裡的問題,所以能更隨心所欲的用任意的距離任意的角度去觀賞演出,就像劇中人物在寫信的時候,一大堆觀眾都圍在後面,想看她到底在寫些什麼,而她也必須真的寫些什麼,才能使事件成立。在看的同時不免也會看到其他觀眾,這呈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畫面,像是希臘戲劇裡歌隊的角色,雖然無法起決定性的作用,但觀眾不自覺得融入演出之中:我們不只在觀看,我們更在扮演。觀眾不是空氣,而是追隨者,更像是午夜夢迴時遊蕩的鬼魂。

 

要做出這樣的演出並不容易,雖然是從馬克白出發,但是整場演出是多條線同時並行的,因此導演要面對的不只是解構和重新結構馬克白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必須解決馬克白和班柯策馬回京的路上,鄧肯王到底在做什麼?女巫除了在森林,還會在哪些地方出現?之類的問題。顯然導演並不想要只是幫原劇灌水泥補足支撐而已,發展出了很多原本劇中所沒有的旁支故事,這些旁支故事圍繞著欺騙背叛、出賣和忌妒,有如盤據的禿鷹,圍繞著馬克白的主線揮之不去,更完整了“Sleep no more”的意象。

 

這齣戲在會有三個輪迴,並在最後作上一個結局,一方面是方便身為觀眾的我們能夠把故事理解完全,只看一輪得到的資訊非常片段,並不能對整齣戲有較完整的理解;二方面更體現了所謂惡夢的輪迴,就如同人的記憶:美好總是易逝,但可怕卻永遠那麼清晰。畢竟是Off-Broadway的演出,裡面的演員都非常專業而精準,就拿舞蹈來說,有需多打鬥和謀殺的場景是以舞蹈作呈現,動作上卻精準到只差不到兩公分就踢到桌上的燈飾,每一次都為他們捏一把冷汗,但起碼我看的幾次下來,他們重來沒有失手過。

 

劇中不乏大膽的裸露,其中在馬克白殺了鄧肯之後狂歡的舞會尤為驚悚:性、暴力、血腥、歇斯狄里達到一種極致,人性的瘋狂猶如脫疆的野馬一發不可收拾,那麼黑暗又那麼真實,以至於我無法直視。劇中刪掉了一些經典的片段,例如馬可白夫人不停洗手,並在最後把原本的結局和班柯的鬼魂在宴會上出現結合在一起,以馬克白被眾人吊死為終。我無法評斷這樣的結合好或不好,我只記得在散場之際,我仍死盯著被懸吊在空中的馬克白,久久無法離去。

 

 

補充:關於馬克白的迷信

 

雖然人們在今天會說演出所帶來的意外是偶然的,但演員或劇院中其它人卻常常認為提及「馬克白」不是件吉利的事情,因此一般會迷信地稱之為「那出蘇格蘭劇」而不會直呼其名。他們或將戲劇代稱為"MacBee",或將馬克白兩夫婦稱為「M先生/夫人」或「蘇格蘭國王」。

 

這是因為據說莎士比亞在劇本中直接使用了女巫的咒語,導致戲劇被女巫所詛咒。因此,在劇院中談及它的名字被認為會導致演出失敗、演員受傷、遭到意外等。許多故事或意外都與演出有關。阿斯托暴動也為戲劇增添了神秘色彩。暴動是因為上演的兩出《馬克白》之間的衝突,並常被認為是受到了詛咒。還有一些方法聲稱可以破除詛咒,如在提及劇名後立即離開劇院,原地轉三圈,從左肩膀吐唾沫等等。

 

<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台長: Howl Yuan
人氣(52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他方光景 |
此分類下一篇:遊戲裡的遊戲的解頗圖
此分類上一篇:午夜夢迴時遊蕩的鬼魂(上)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