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3-07 09:20:34 | 人氣7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貪為苦本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聖嚴法師開示

諸苦所因,貪欲為本;若滅貪欲,無所依止。

──法華經卷二.譬喻品

此偈是說,各種痛苦煩惱的根源是貪欲,

如果把貪欲的問題解決,就等於拔除了苦果根源。

可見「貪」是眾生眾苦之本,

若不先治此病,便永遠在苦海中浮沈。

此偈點出,貪欲是一切痛苦的原因。

貪欲的意思是人家有的,渴望著自己也有;

已經有了的,還想要得更多。

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

取得基本的生活所需,不名為貪欲;

只是想要而超過需要,便叫作貪欲。

人的欲壑難填,不僅追求五欲的當下享受,

還想擁有更多五欲的資產,以備永遠享受,

那就會產生患得患失的痛苦了。

比如一男一女的婚姻組合是需要,不會造成太多問題,

兩男一女的感情會有麻煩,

兩女一男的感情也會有糾紛。

在物欲方面,凡是過了分的追求和佔有,都是貪欲,

不僅造成心理的負擔,也為人間的倫理所不許,

不但造成他人的不便,也為自己帶來痛苦。

許多人覺得,為自己謀取名利、財產和愛情的滿足,

是人人都有的基本權利,也是鼓勵人力爭上游的動力。

所以人的貪欲,能給自己帶來享受以及安全的保障。

其實貪欲心越重的人,越沒有安全保障,

為自己帶來的不是安樂,而是不安和痛苦。

擁有的越多,越需種種的安全設施,

安全設施的需要越多,即表示著沒有安全。

所以物質方面的少欲知足,

能為你營構安定的心境和安全的處境。

少欲不是什麼也不要,

而是有的多也知足,有的少也知足。

知足不是懈怠懶惰不事生產,

而是安於自己能得到的和所得到的,

並且常常有餘裕,分享給他人。

若把貪欲的念頭及行為,

從少欲知足而進步到離欲無欲,

苦的原因就沒有依止了,

也不會為自己製造苦惱,為他人帶來困擾了。

好比樹倒了,棲息於樹上的猢猻就散了;

蜂房廢棄了,蜜蜂也不見了。

古代的智者賢者,安貧樂道,

而且還能濟世利人,便是少欲知足的結果。

乞丐武訓,一無所有,卻能創辦義學。

出家人一切屬於十方,沒有私人財產,

但在自修自利之外還能利益他人。

多貪多欲的人,縱然富甲天下,

還是無法滿足,等於是個窮人;

經常少欲知足的人,才是無虞匱乏的富人。

貪欲重的人,表面上可能擁有很多的財富,

其實他們擁有的是痛苦的根源而非幸福的靠山。

當然,擁有名位財富,

並不即是痛苦的根源,

如果貪欲不已,不擇手段而唯利是圖,

便是諸苦的原因。

 

本文摘自《 知福幸福 》

 

 

台長: 若無
人氣(7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