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5-02 20:36:10| 人氣1,888|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元雜劇再現新舞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三月十六日至二十日,第二次來到臺灣演出的北方崑曲劇院,在台北的新舞台,一連五天,共演出了六場。本來我非常想要看看關漢卿的《單刀會》(開場戲),卻因為買不到票而作罷。最後,選擇了同是元雜劇的《竇娥冤》,和最後一天的《琵琶記》。我要先說明一點,這篇短文章,只是個人在看完戲之後的一些感想,不打算刻意去攻擊什麼人,也請讀者諸公不要把它視為一篇正經八百的學術論文。
  北崑之所以可以演元雜劇,這是有其歷史背景的。早在清初至清中葉的一百多年間,北京的劇壇發生了「花雅之爭」。當時的崑劇以其水磨調「流麗悠遠」的特色,極受王公貴族及士大夫所喜愛。另一方面,南戲四大聲腔中的弋陽腔也來到北京,被稱為高腔。高腔雖不像水磨調一樣精緻,卻因為其「本色」而受到民間的歡迎,乾隆時期,甚至有崑、高同台演出的狀況。王公貴族及士大夫們稱呼水磨調為「雅部」,而以高腔為首的一些地方性腔調與劇種,就被稱之為「花部亂彈」。
  在經歷過三個回合的競爭之後,花部諸腔佔了上風。光緒十六年,醇王府戲班散班,演員便因此離開京城,來到冀中、冀東一帶發展,吸收民間所流行北曲的特長,將之融入水磨調的演唱技巧中,因此,燕趙悲歌、高腔和冀風便注入了崑劇,而形成了有北方風味的崑劇─「北崑」。今天北方崑曲劇院中還有很多演員出身冀中,便可看出其源流。
  三月十八日的《竇娥冤》,演出的內容出自南戲《金鎖記》,大致是關漢卿原作二至四折的情節,即:〈羊肚〉、〈斬娥〉、〈辨冤〉。當然,元雜劇的演出,是主腳(末或旦)一人獨唱全劇。這在當時,自有其表演藝術傳承的背景因素(有關這一點,可參看曾師永義《戲曲源流新論》一書中的〈也談「北劇」的名稱、淵源、形成、與流播〉一文,或是季國平的《元雜劇發展史》一書。前者由立緒出版社出版,後者由文津出版社出版)。今天看來,一人獨唱全劇著實單調,北崑的演出承襲南戲的演法,個人皆可唱,本是不錯的。但令我不解的是:不演楔子和第一折,且〈羊肚〉一折用南戲《金鎖記》的折子,而不用《竇娥冤》的原本,這樣的選折,究竟從何考量?
  其實,《竇娥冤》的原本中,蔡婆婆在楔子和第一折時,那種放高利貸的得意,討債時囂張的神氣;經過賽盧醫的謀殺未遂,和張驢兒父子的無賴要脅之後,態度軟化;回到家中,甚至遭到竇娥的批判。蔡婆婆這一性格上的轉變,極富戲劇性,不演楔子和第一折,則蔡婆婆性格的怯懦、怕強欺弱的本性不能全面的展現。竇娥在第一折中,面對自己乖訛的命運時,那種無奈、感嘆、和認命;面對婆婆的變節,她大聲疾呼地堅守婦道;一直到張驢兒問她是要官休還是私休時,她還對天道堅信不移。若是不演這些,法場行刑之前對天道無常的慨嘆和怒吼,請問是從何而出呢?
  另外,縣官桃杌的昏庸,是作者此劇諷刺的重要對象。「桃杌」的發音,像極了江浙方言中的「豆腐」,可見作者意圖要將他塑造成顢頇、糊塗、沒有擔當、視人命如草芥的那種官員的典型。他那句:「但來告狀者,皆我衣食父母也。」的嘴臉沒有呈現出來,場面不免遜色許多。再者,南戲《金鎖記》的折子中,將張驢兒的父親改成了母親,本來也無可厚非,但〈辨冤〉一折,案卷上所稱竇娥的罪名乃是「藥死公公」,既然張驢兒的父親已被改成了母親,則何來「公公」呢?這豈不矛盾嗎?
  就演出本身來看,唱工實在是好得無話可說,唱來能讓我聽得字字清楚,且情緒的掌握也很得體。但畢竟戲曲也是戲劇的一種。戲劇既是綜合藝術,戲曲也應注意各部分美感的呈現。戲曲的演出,絕不可只重視唱工,而忽略了舞臺畫面的美感。例如在〈辨冤〉一折,竇天章在懷疑有鬼之時,那種內心恐懼,卻又打腫臉充胖子的舞臺效果,完全沒有被製造出來;竇娥與父親的對話,又似乎全部集中在中中區與中下區,頂多帶到左下區的一小部分。試想:竇娥與父親互訴離情與冤情,是何等溫馨感人的場面,怎麼會用到中下區這麼強的區位呢?更糟糕的是區位沒有變化,《琵琶記‧南浦》也有同樣的問題,蔡伯喈與趙五娘分離的場面,竟然就在中下區和左中區拉鋸。
  此次演出,飾演竇娥的,是大陸的國家一級演員—蔡瑤銑。她的表演,自然可以說的上是唱作俱佳。但竇天章誤會竇娥,認為她敗壞竇家門風,而要用劍劈死她的場面,竇娥的身體部位卻是在中下區背對觀眾躺下,雙手抓住竇天章的手腕,哀怨地泣訴。在這麼強的區位,用這麼低的身體部位,實在不怎麼雅觀,更談不上哀怨了。
  之所以不講究舞台畫面,很顯然是因襲舊規。從宋、元到明、清,戲曲的舞台大多十分狹窄,可以用「僅容旋馬」來形容。在這樣狹小的舞台上演出,一場擺上四、五個人已經是極限了,如何能夠像西方話劇的導演一樣,講究舞台畫面的繪意、強調、組合呢?但這次演出的場地,不是野台,也不是狹小的舞台,而是設備極佳,極為寬闊的新舞台,如果仍然不知變通,豈非食古不化?前些日子有位美國華僑,在我的戲曲史網站上留言,想要我談談有關梅蘭芳的表演藝術。個人以為,梅先生之所以揚名中外,一方面因為他力圖革除戲曲界一些舊有的陋規,更重要的,則在他不斷求表演程式的創新。
  崑劇已是精緻藝術,是小眾文化。若再擺出高姿態,而不能突破以往只重唱工的迷思,恐怕往後只有當歌曲唱唱,出CD的份了!我之出此言,絕非瞧不起崑劇,而是對崑劇遲遲不能走出「文化資產」的象牙塔,遲遲不能走入群眾,感到扼腕。有志者,當不是因為會唱兩句而得意忘形,應當放低身段,從其他各類表演藝術中借鏡,為崑劇注入全新的生命力。


脫稿於2002年3月26日

台長: 徐老師
人氣(1,888)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戲曲演出論 |
此分類下一篇:我看新編京劇《原野》的演出

傻天氣
最近有部哈洛品特改編劇場劇本的電影,
叫做非常衝突(SLEUTH),
是由裘德洛與米高肯恩所主演,
是改編1972年的同名作品,
還記得法國中尉的女人,
哈洛品特獨到的對比手法改編方式,
你一定會期待這部非常衝突喔!
是部最舞台劇的電影了,
而且郎祖筠在看過試映會後,
還大力稱讚說,
這是裘德洛從影以來最棒的表現,
一定是他的代表作,
我的新聞台上有我自己看過後的觀後感,
你可以參考一下,
這是電影的官方網站:
www.newaction.com.tw/sleuth.htm
2008-01-15 22:34:30
美國黑金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5 07:55:1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