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0-26 15:57:21| 人氣2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新約到舊約....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月4日
5.40出發,9.45到邊境,過約旦這面的兩道關卡,巴士再開上Allenby橋等著過以色列的兩道關卡,車子不多,移動的速度很慢,看樣子有得等了。橋下雜草叢生,乾涸的河床中間有一流小小水流,載客巴士只有我們這一輛和一部當地人乘的長途公共汽車,車頂上的架子綁了不少行李,車裡的女士都包裹著伊斯蘭頭巾,其他都是貨車。
13. 40所有的人才出關。
1896年,奧地利猶太人發動「猶太人復活運動」,鼓勵猶太人人回到中東的巴勒斯坦,二戰後,英國與約旦交換條件,1948年以色列獨立,自此以色列的一靜一動對於中東地區的和平進程,居於牽一髮動全身的敏感地位。1948年於獨立的8小時後開啟了第一次的以阿戰爭,1956年第二次,1967年第三次,1977年第四次。
西元前19世紀迄今,在這塊聖經所記載的應許之地上,不知歷經多少人類歷史的紛爭,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間的民族衝突,更是持續至1993年雙方相互退讓之後,才出現暫時性的轉機。
立於強敵環伺,仍然堅毅無比的以色列,是個既年輕又古老的國家,就地理位置來說,以色列位於中東大陸交界上,西面濱臨地中海,北接黎巴嫩、敘利亞,東鄰約旦,南出紅海且與埃及邊境接壤,是個南北長約470公里、地呈狹長型的國家,其面積含佔領區在內約是台灣的四分之三,人口卻僅有台灣的四分之一。



Holly Land
在這個沒有事先熟讀歷史,就寸步難行的城市,要好好的考驗自己的智慧。

歷史綿延三千年的耶路撒冷,自古迄今不知歷經多少民族和宗教的變換。朝代更迭也使得耶路撒冷建築物風格朝建暮改,卻無損教徒心中聖地的榮耀色彩。
對猶太人來說,三千多年前大衛王於耶路撒冷建立希伯來王國以來,一代代的子民在聖城對他的敬仰和渴慕從未停歇過。兩千多年前,這裡也是耶穌的一生,傳道、釘上十字架,和復活的地方,對基督徒,新約聖經上所有有關耶穌使命和受難的聖蹟,皆匯集於此。1400年前,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在這裡升天。被如此豐富的宗教、傳統、歷史、文化、政治、神學所薰陶的耶路撒冷,是世上唯一被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所認定其信仰源頭的不朽聖地。
耶路撒冷舊城聖由猶太教、基督教、亞美尼亞東方正教,天主教和回教等宗教團體管理,所屬宗教活動得以和平共存,各自擁有千古不滅的信仰精神。
聖跡遍佈的舊城區分為亞美尼亞區、基督教區、伊斯蘭教區和猶太區。從文明和歷史角度來看,新城屬於現代的以色列,而舊城則是宗教的以色列。
午飯後,上耶路撒冷老城外的客西馬尼萬國教堂Church of All Nations Gethsemane,又稱為苦悶大教堂Basilica of the Agony,祭壇前的岩石磚是耶穌被猶大出賣後渡過最後一夜的地方,耶穌經常在此佈道,周圍遍植橄欖樹,其中幾千年的橄欖樹比比皆是。
老城的城垣最後完成者為鄂圖曼土耳其,圍城城牆一共有8個城門,除了其中之一的金門面對著客西馬萬國教堂不開外,其餘7門都開供民眾出入,金門不開是為了等待耶穌化身彌賽亞再度回到耶路撒冷時才會開啟。
由客西馬尼萬國教堂的位置可以清楚的望著耶路撒冷舊城,舊城的地勢高高的隆起,城牆外的斜坡地上滿滿的墳塚,在太陽光照射下煞是壯觀,散發著耶路撒冷特有的顏色--水泥色。
出了客西馬尼萬國教堂即入老城內,哭牆
3千多年前,所羅門王建造供奉「十誡」法櫃的聖殿,兩度被巴比倫和羅馬人摧毀,唯一剩下的外牆殘垣,對於猶太人,這面牆是舊城中最神聖的地方。這面西牆Western Wall並不全為第二聖殿遺跡,最底層基石是希律王所造,山面岩塊則是拜占庭和回教所加蓋的。西牆原文是Occidental,意即歐洲之牆,西元初,歐洲人認為耶路撒冷是歐洲的盡頭,而這面牆就是歐亞分界線。長久以來,流放至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都會回到這面象徵猶太信仰和苦難的牆前低聲祈禱,為緬懷昔日民族光榮和歷史滄桑而悲慟,後被稱作哭牆 Wailing Wall。
哭牆高約20公尺,長50公尺,中間屏風相隔,祈禱時男女有別進入廣場牆前,男士必須戴上傳統帽子,入口處亦備有免費紙帽供應,帽子很像吃碗糕的紙碗。今天是猶太人的大日子,猶太教徒都穿著大禮服戴禮帽來到哭牆廣場祭拜;許多祈禱者,以手撫牆面,背誦經文,也有人對著哭牆暗泣,在那個氣氛下一點都不奇怪,反而是我這個觀光客夾在中間東張西望,很奇怪。也有將寫著祈禱字句的紙條塞入牆壁石縫間,小紙條累積的實在太多,先到的被後到的擠了一地。

大衛之墓
舊城之南的錫安山Mt.Zion,對猶太人和基督徒來說也是具有重要的宗教歷史價值,大衛王墓Tomb of David前面,每天都有點隻蠟燭誦經祈禱的猶太人,臉上散發出的虔誠光芒,令人感動。大衛王的棺槨特別的長,差不多有250公分。
耶穌最後晚餐室Coenaculum就在二樓的小房間,此建築原是十字軍時代所蓋,15世紀回教佔領了錫安山之時,將之改為清真寺,禁止基督徒和猶太人進入,長達共約有5世紀。
出耶路撒冷上伯利恆,靠近耶路撒冷頻頻遇到之路障都為以色列人所設,巴勒斯坦人不設路障,路上的車子有著不同顏色的車牌,猶太人用黃色車牌,其他人用白色車牌,以顯示人種身份的不同,這個嚴重的問題才是急於要耶穌化解和拯救的。
伯利恆位於耶路撒冷正南10公里,據歷史記載,西元前3000年吉普賽人、赫提人就在此定居;往返古敘利亞和埃及的商旅多在此中轉休憩,以至漸成通衢鬧市和兵家頻爭之地。
對於猶太教來說,這裡有猶太人始祖雅各之妻拉結的墓地,它也是古希伯來王國大衛王的故鄉。因此,每年都有大批猶太人到此憑吊先祖。
對于基督教,伯利恆是耶穌的誕生地,是僅次于耶路撒冷復活教堂的又一聖地,市中心馬槽廣場的聖誕教堂,蓋於耶穌出生的馬槽所在地伯利恆之星洞之上,其使用權主要歸屬羅馬天主教、希臘東正教和亞美尼亞東正教等基督教派。聖誕教堂始建於西元4世紀,西元529年毀于撒馬利亞人起義;現在的聖誕教堂是在原址基礎上重建的,并部分保持了原來的建築風格。在過去的1000多年間,重建后的聖誕教堂屢遭戰火洗劫,創痕累累。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堂周圍又增添了几個小教堂和修道院,建築規模逐步擴大。

伯利恆之星洞是聖誕教堂中最具宗教和歷史意義的部分,相傳耶穌當年就出生在這個長13米,寬3米的地下岩洞中的一個泥巴馬槽里,後來,泥巴馬槽被人用銀馬槽所替換,銀馬槽又被換成了一個大理石聖壇,上面鑲嵌著一枚空心的14角伯利恆銀星以表示耶穌出生的正確位置,并鐫刻著拉丁文銘文:聖母瑪利亞在此生下耶穌基督。聖壇上空掛著15盞屬于基督教各派并在不同時間點燃的銀制油燈,晝夜不滅地映照著這塊狹小卻牽動十多億基督徒的神聖角落。
伯利恆還有其他一些基督教聖地,如耶穌到埃及避難前住過的乳洞、聖凱瑟琳教堂、十字軍庭院、無辜嬰兒墓穴和首先擁抱耶穌的牧羊人的田野等。
1967年第三次以阿戰爭爆發後,以色列占領了伯利恆。1995年聖誕節前夕,根據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達成的過渡自治協議,伯利恆回到了巴勒斯坦人的懷抱。自1999年年底開始,羅馬天主教、希臘東正教等基督教主要流派先后按照各自的傳統在伯利恆舉行了隆重和盛大的聖誕慶祝活動。許多基督教東方教派的國家領導人也云集這里,使伯利恆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喜慶與祥和氣氛。

獲得新生的伯利恆因其獨特的宗教地位而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尤其加速了它從宗教聖地向旅游勝地的演進。目前每年到伯利恆朝聖和旅遊的人數達200多萬,旅游及相關行業已上升為當地經濟的支柱產業,從業人員約占就業人口的20%。預計今年造訪伯利恆的觀光客將達500萬人。伯利恆這座飽經滄桑的千年古城,正在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我進入耶穌聖誕教堂的時候,天色已經暗了,通過每年舉行聖誕夜子夜彌撒的廣場,迎接信徒的教堂入口竟是那麼矮小,要躬著身子低頭才能過去,往聖殿旁邊的小樓梯下去地下室,遇到一位修士,他示意我拿掉頭上的阿拉伯頭巾,這條頭巾一定讓他很不爽。
地下室的樓梯很窄小,可以想像信徒眾多的時候擁塞的程度,耶穌誕生的馬槽和聖母哺育的地方,光被我們幾個人就擠得水洩不通,牆上有焦黑火燒過的痕跡,用著絲絨的布幔遮掩著,還是清楚可見。

台長: 5毛
人氣(21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