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7-01 17:28:20| 人氣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通車【政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林克倫
徹底統治西藏,通車如虎添翼。

若將中國假想成人體軀幹,北京是政治大腦中心,而青藏鐵路就像左手臂直接穿進青藏高原,漢人進藏、拆解政教合一等治藏政策沿著鐵路而進,牢牢地將西藏握在手心,青藏鐵路讓中國真正徹底的統治西藏化為可能。

自1950年代中共解放軍入藏迄今,如何解決藏獨及其海內外影響力一直是中共高層的統治難題。早在毛澤東時代已明確瞭解,真正掌握西藏的方法只有兩個:一是漢人移入將西藏「漢化」,讓藏人成為真正的少數民族;二是拆解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並瓦解藏人的生活方式。

民族血緣差異,藏人「向西傾斜」。青藏鐵路首先將翻轉藏人看待世界的方向與角度。翻開中國地圖即可發現,由於跟中國內地隔著重重高山,西藏歷來與印度、尼泊爾等南亞國家接觸頻繁,加上民族血緣差異,藏人自古習慣「往西看」。

曾撰寫《龍在雪域》一書的西藏歷史學家次仁釋迦即指出,「西藏經濟本來是面向南亞西進,但北京政府卻強迫它與中國其他地區一樣東進」,而青藏鐵路最基本的政治意義即是拉近西藏與中國的距離。

發展西藏經濟是大陸官方宣傳青藏鐵路的重要詞彙,但經濟口號卻是包裹著資本主義經濟的「自願性」漢人入藏政治目的。目前西藏總人口數僅200多萬人,80%藏人仍居住在鄉下、一部份人過著遊牧生活,拉薩30萬人口中有一半是漢人。

由於藏人遠較漢人貧窮,青藏鐵路帶來的商機只會引入更多漢人資本家入藏掌握經濟權。一位藏族人權人士指出,「在拉薩或城鎮謀職現在都要會講普通話,移居西藏的漢人已搶走昔日藏人的工作,青藏鐵路開通後再湧進大批漢人,藏人只會更邊緣化」。
資本主義入侵,目的「政教分離」。 大批觀光客進藏則挑戰傳統藏人的的政教合一制度。資本主義挾旅遊之名入侵藏區,現在拉薩街頭充斥著漢人開設的桑拿、賓館、夜總會與酒吧,許多西藏城市已出現商業化、世俗化與庸俗化問題,嚴重挑戰傳統藏人價值觀。 此外,中共統戰部門經常出錢協助維修寺廟,希望透過國家財政力量切斷藏人與寺廟間的奉獻聯繫,其最終目的則是「政教分離」,減少僧侶對藏人的影響力,將宗教為核心的西藏社會轉化成資本主義運作體系。

美國借著西部鐵路建設大舉擴張其領土版圖直至太平洋,20多年經濟發展經驗讓中共看清資本主義的摧枯拉朽力量,透過青藏鐵路將西藏納入中國經濟體系內,漢人入藏、拆解政教合一等治藏政策會自然而然地落實。

青藏鐵路讓中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控制西藏藩屬的政權,讓強勢的漢文化真正進入西藏,這可算是胡錦濤的一件偉大功績,除了少數民族外的漢人們,確實都感到興奮。
青藏鐵路改變地緣戰略印度忐忑。(王綽中)

全世界除了中國本身之外,最關注青藏鐵路開通的國家非印度莫屬。近幾年來,印度媒體對青藏鐵路的報導可說是鉅細靡遺,印度媒體與軍事研究機構即曾多次警告:「中國正緩慢、但有條不紊地收緊套在印度脖子上的繩索!」印度軍方一直認為,這條鐵路一旦完工,將為中國的「洲際彈道導彈」提供更大的機動性,如此將增強中國對印度的軍事攻擊能力。

中共與印度曾在1962年發生戰爭,近年來雙方敵對情緒雖然逐漸化解,但邊界爭議未有最後定案,彼此仍視對方為「假想敵」。而印度對青藏鐵路通車後,最憂心的就是:中國對印度戰略威脅將大幅增加。

印度相關研究機構指出,青藏鐵路為解放軍東風三十一型導彈提供完美的隱蔽場所,每列導彈火車可以攜帶三十枚核彈頭,就如同解放軍目前用彈道導彈威脅台灣一樣,這條鐵路將會成為印度的夢魘。
印度媒體還指稱,青藏鐵路的建成運行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軍事機動,及後勤供給能力,可使中國政府每年向西藏運送五百萬噸物資,也可以在一個月內運送多達12個陸軍步兵師。

除了對印度的軍事威脅之外,通車甚至可能改變整個南亞次大陸的地緣戰略形勢。在青藏鐵路通車前夕,雖然「中國威脅論」響徹雲霄,但北京學者仍不避諱地坦言,青藏鐵路除了加強西藏與中國西部及東部沿海經濟一體化的戰略作用,並將為建構「南亞大陸橋」奠定基礎,使中國獲得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縮短至中亞、西亞和北非的距離,突破中國能源與外貿的「麻六甲困局」。

從地緣戰略角度來看,中國拓展國際空間的國際戰略大通道主要有四條:東北亞通道、中亞大通道、東南亞大通道以及南亞大通道。前三者正在建設或完善中,只有南亞大通道尚在醞釀,而青藏鐵路為中國勢力經西藏進入南亞提供了準備。

印度知名智庫「觀察研究基金會」就表示,青藏鐵路的建成除了使西藏與中國內地的聯繫更緊密,由此而產生的連鎖反應很可能是尼泊爾和孟加拉等原先屬於印度勢力範圍的國家「進一步向中國靠攏」。在青藏鐵路開通之際,印度的憂心可以想見。

台長:
人氣(1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未分類 |
此分類下一篇:余秋雨對簡體字的說法
此分類上一篇:古都的蛻變─龍應台看北京奧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